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师范生就业问题探究

2022-03-18魏彦吉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师范类师范师范生

魏彦吉

(长春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32)

2021年5月21日,国家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8月陆续试点实行。“双减”政策的出台,引起了整个教育行业的关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纷纷发布中小学减负文件,在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的基础上,坚决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各地出台的文件精神直指教培行业,近年来发展迅猛的教培行业直接受到冲击,为了争取更大生存空间开始积极转型。如新东方教育集团2021年底前裁员超过4万人,努力向成人教育及大学教育转型。更多的教培行业从业人员面临着再就业的压力。

1 多重因素影响下师范生就业现状

1.1 “双减”政策给师范生就业带来挑战

“双减”政策的出台,无疑给整个教培行业,尤其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带来巨大冲击。为了寻求一线生机,各教培机构积极转型,调整业务范围。业务板块的调整直接带来教培行业人力资源的流动,招聘规模不断收缩。智联招聘平台大数据及万行教师人才网招聘平台数据显示,教培行业招聘规模均出现不同幅度减小,且招聘条件要求和专业限制均出现明显结构性调整。

教培行业的整体形势变化,为行业从业者敲响了警钟,迫使其重新开始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各地陆续出台相关的政策指导,促进行业内部洗牌,引导行业良性发展。智联招聘平台大数据显示,教育培训行业求职者2021年6月求职人数逆势环比增长8.7%,7月进一步增长10.4%。随着政策落地推进,业内人士愈加清晰未来规划,求职人数可能会继续增长[1]。

教育培训行业从业人员以师范生为主,持有相应的专业教师资格证书,并通过多年的教育培训经验积累,能更快地了解学情,掌握专业教学技巧,对教学类用人单位更具吸引力。教育培训行业从业人员是刚走上讲堂师范类毕业生的有力竞争者。

1.2 疫情常态直接影响师范生就业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同时,社会资本大量涌入民办教育领域,教育培训行业师资缺口巨大,教师行业一度成为社会热门行业,直接导致师范类毕业生逐年增加。自2020年受疫情影响以来,一方面,各高校出台相关防控措施,学生实习实践计划不断调整,实习与就业脱轨严重;另一方面,由于疫情影响,部分单位不能开展现场招聘,线上招聘对学生的教师素养考核不够全面,致使部分企业转移招聘目标或推迟招聘计划。吉林省C师范高校2020年下半年举办小型师范类招聘会4场,招聘单位212家,学校类专场宣讲会176场次;而2021年下半年疫情反复,入校单位数量明显较少,举办小型师范类招聘会3场,招聘单位123家,学校类专场宣讲会57场次。入校单位数量的减少直接影响就业招聘效果,学生就业选择余地减小,截至2021年12月底,该校师范生就业率仅为2020年同期的一半。

1.3 师范毕业生增量及存量较大

近年来,师范类毕业生人数常年保持在60万以上。2013—2015年师范类各学段毕业生人数分别为64.878 9万、62.414万、60.372 2万,呈逐年上升态势,毕业生增量明显。对吉林省属6所本科师范院校2021届毕业生调查显示,师范类毕业生综合考研报考率达66%,考研成功率却只有10.8%。受师范类专业特点影响,考研“二战”、考取公务员与事业单位、暂缓就业人数比例持高不下,直接导致师范毕业生存量逐年增加。

1.4 师范生社会需求趋于饱和

根据万行教师人才网统计,2020年社会对各学段教师需求人数都较2019年大幅下降,并且趋势明显。师范人才就业竞争激烈,直接导致公办学校招聘层次越来越高,用人单位越发倾向于招聘名校毕业生。部分招聘单位还会在意应聘者的第一学历,将教师教学能力与名校名专业结合在一起。部分单位为了减少用人成本,将工作经验和工作经历作为考核对象。一些单位为了能够招聘到中意的教师,直接到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类院校招聘教师,普通师范院校毕业生会因为“出身”而被一票否决[2]。

1.5 “教资”统考挤压师范生就业市场

自2015年教师资格证改革以来,越来越多的非师范专业学生考取教师资格证。2016年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为260万人,而到2021年,报名人数突破900万人。一些重点综合院校的学生考取教师资格证后参与到教师招聘当中,直接挤压了师范生的就业市场。如2021年吉林省长春市“强师计划”的文件要求,报考的条件为教育部直属六所师范院校及吉林大学的毕业生,省内众多其他师范院校毕业生却没有资格报名。

1.6 毕业生就业预期与市场需求脱轨

从2000年开始,我国大城市虹吸效应明显增强。以吉林省为例,省会长春市GDP在2020年已超过吉林省GDP总量一半,长春市人口接近吉林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省域主导地位明显。当前高校毕业生已经普遍为“00后”,他们对大城市情有独钟,蜂拥而至,导致市场需求与实际就业预期大相径庭。长春市“强师计划”已不倾向于省属师范院校,师资招聘门槛也整体向名校高学历倾斜,留给普通师范院校师范生的就业机会有限。区域重点城市外的县城师资缺口仍然明显,多以事业单位招聘及特岗教师补充。近年来,在特岗教师招聘人数略有增加,报名人数却大大减少。部分偏远地区学校空岗空编,师资缺口仍然很大。

2 有效应对师范生就业问题的途径

2.1 政府部门提供政策支持

政府的相关就业服务部门在制定政策时要时刻紧跟市场动态,有的放矢,做到政策精准、挖掘资源、落实有效。首先,充分挖掘、整合各级各类政府相关部门资源,统筹协调。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做好师范生就业的保驾护航工作。其次,随着疫情常态化,线下招聘的不确定因素增加,政府部门应牵头搭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招聘平台,网罗多方资源,将招聘信息区域共享,做好招聘流程的对接、服务与指导。完善就业帮扶体系,搭建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平台,做好先进典型的宣传。再次,完善师范生招聘机制,简化招聘流程。在疫情防控常态下,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基层项目招募的支持力度,加强宣传引导,完善后期保障,促进师范生到基层就业。最后,政府应在使用引领动员型政策工具、能力提升型政策工具和保障支持型政策工具的同时,加强对监督评价型政策工具的使用,根据师范生就业需求和就业群体的特点,从政策的功能目标、实施阶段入手,加强对各类政策工具的统筹使用,有效落实各省相关政策[3]。

2.2 学校提供更多的就业资源

目前,高校主要的就业资源包括:学校资源、社会互联网资源、亲戚朋友资源、校友及学长资源等,其中由学校提供的就业资源被广泛地使用。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多方位搜集资源。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毕业生可更便捷地掌握多维信息,并可根据自身的求职意向匹配就业;另一方面,资源的共享更普及,市场的细分领域更明显,社会上出现越来越多专注于师资招聘的服务机构。学校可以整合相应的招聘资源,为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

高校要不断完善就业服务平台,通过平台功能及校友资源,建立完善的用人单位反馈机制和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体系,通过大数据分析功能将有效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反馈。将教育教学过程与就业教育有机结合,使就业服务平台成为高校洞察市场需求变化的“镜子”。高校在使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就业指导工作时,应统筹规划指导,科学合理安排,突出平台优势,务求工作实效,积极宣传,灵活运用,不断增强平台影响力与关注度,扩大微信公众平台的作用面,提高就业指导服务质量[4]。有效利用线上招聘资源的同时,学校要加大力度开发市场资源,充分利用校友资源,根据专业设置特色及区域需求匹配分析,分层次、分类别匹配资源,做到精准指导、有效对接。

2.3 加强师范生的师范技能培养

在课程设置上突出师范性,坚持师范生特色培养。教学改革方向要与时俱进,要接地气重实效,从教学及第三课堂上加强师范生师范技能养成。课程是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在课程设置上强化师范性,意味着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突出师范性[5]。各地方高校要结合自身特点,校领导主抓,教务部门与各学院通力合作,可成立专门的师资培训中心、教育技能训练中心、教学实践中心等部门。组织开展师范类训练活动,如开展教学基本功比赛、“三字一话”大赛、教学演讲比赛、教学设计大赛等与从教相关的比赛。比赛可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分开开展,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同时,要发掘校友资源,充分利用校友的教学经验,让学生深入了解当下的教学理念及方法。

2.4 加强观念引导,落实基层就业

要将课程思政融入就业教育,通过观念引导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毕业生深入基层,让毕业生将个人职业发展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基层,填补基础教育资源在基层的缺失。高校要充分利用师资资源,做好特岗教师、三支一扶等政策解读,抓住基层就业红利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公开招聘有关工作的通知》,招收40多万高校毕业生补充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队伍[6]。虽然国家不断加大基础教育投资力度及政策支持,但调查显示,近年来经常出现岗位空缺及个别地区、个别专业无人参与的现象。家庭及学校要引导学生走入基层,扎根基础教育。

2.5 改变就业模式,共建“实习+就业”基地

师范生的专业特点决定了教育实习在就业中的作用。要做好实习与就业的衔接,共建“实习+就业”基地模式,优势明显。首先,可做到师范类院校与用人单位资源共享。一方面,师范院校提供更好的理论基础,通过研讨交流,提高师资水平。不同类型的师范高校与不同地域的师范毕业生不但给用人单位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还提供了带有地域特色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用人单位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毕业生可汲取用人单位先进的教育理念,走进一线教学现场,使学习与实践同步,更好地衔接就业。通过实习,双方会有进一步了解,用人单位了解实习生的可塑之处,实习生了解了用人单位的文化及工作环境。通过实习期,双方达成就业意愿的机会大大提高。

有效的监督与指导是“校地合作”模式的根本,不断创新是“校地”合作模式的保障。校地合作要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并制定和完善“校地”合作相关管理细则,将实习需求、实习保障、实习目标、就业意向等纳入管理细则。地方政府能够及时准确提供相关师资需求,学校根据需求做到精准匹配,将教育实习实践内容深化,从而保障“校地”合作平稳有序进行,保障高校师范生得到最优质的培养,实现“校地”共同发展、合作双赢的目标[7]。“校地”合作模式的推进离不开与时俱进、因地制宜。要紧跟时代与社会变革的步伐,根据实际情况将“实习+就业”细化,适当加入职前联合培养、顶岗实习、交流实习等环节。

3 结语

充分高质量就业是当下师范类大学生的一个挑战,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牵动着每一个师范生及其家庭。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需求变化莫测,影响因素不断增多,师范类大学生的就业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双减”政策的出台,疫情常态化,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地区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导致就业地区的结构性失衡和就业意向地域差异明显,师范生就业问题变得尤为突出。政府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洞察市场变化,为高校的专业设置和招生人数提供政策引导,推进高校师范生培养模式和体系改革。学校要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紧跟市场需求变化,多方发掘资源,创新“校地”“校企”“校校”合作模式,拓宽联合培养路径,以社会实际需求为导向,着力提升师范生就业能力,提高就业匹配度和职业适应力。师范生必须了解时事,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洞察市场需求变化,积极参与教育实习和实践,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不断提升自身就业能力。同时,家庭也要做好毕业生的思想引导和就业保障工作,在学生就业过程中发挥积极推动作用。只有多方协力,师范生的就业问题才会得到有效解决,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长效稳步发展。

猜你喜欢

师范类师范师范生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阅读与写作:高职师范类学生语文课堂核心教法初探
浙江:中职非师范类专业新教师需进课堂下企业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