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载体研究

2022-03-18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载体培育价值观

刘 红

(长春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3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价值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创新和发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是改善大学生价值观现状、提升大学生价值观培育效果的需要。2015年4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中进一步明确了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载体的重要性,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载体建设指明了方向。[1]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载体类型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载体是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成果的介质,承载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使命、目标、内容等信息,具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的功能和作用。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种类型的载体。

(一)教学载体

教学载体是贮存、携带教学信息内容的载体,是教师针对一定的教学目标,在相应的教学策略指导下,为传递教学内容而设计、编制的教学内容的组合形式和形态。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体系中,教学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是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入脑入心的必经路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需要经过感知、领悟与内化等基本环节的一种主体性实践,其实现过程就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嵌入高校各教学环节之中。教师通过设计恰当的教学方法、安排合适的教学内容、运用创新的教学媒体等手段,进行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影响学生的实践活动,促使大学生获得观念上的提升与认知上的发展。

(二)管理载体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管理载体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监督的管理来帮助、引导、推动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有效的载体和方式是实现目标的重要手段。将管理作为培育载体之一,使管理发挥把关、定向、导航等作用,使受教育者在规范化、合理化的管理中接受社会主义价值观,能够有效地发挥制度的规范、引导、保证、促进作用。近年来,高校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方面进行了制度创新,如实行宣誓制度、庆典制度、公祭日制度等。这些做法使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了激励,使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

(三)活动载体

活动是因共同目的联合起来并完成一定社会职能的动作总和。大学生的日常活动主要包括院校活动、社团活动、党团活动、班级活动、寝室活动等。这些活动是大学生精神情感、价值意义的发源地,也是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载体之一。活动载体可以通过相关情境活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用贴切的方式、接地气的形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在切身体验中感悟、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要求。活动载体具有良好的参与性、直观性与实践性,成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运用成效显著的载体类型。

(四)文化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文化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极其重要的载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密不可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过程中,可运用的文化载体分为古迹、文物、影像、书籍等物态文化载体和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思想、价值观的道德规范、精神品质等精神文化载体。[2]无论哪一种文化载体,都能够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起到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怀、激发学生热情的潜在功能,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学生的内心,从而使学生在行动中不断增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

(五)传媒载体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传媒载体是指依托现代传媒手段,直观、形象、便捷地向大学生传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容的载体。这种载体既包括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也包括互联网、微信、微视频等新兴媒体,具有宣传、传递、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超大承载力和超强渗透力,成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阵地。[3]在信息化时代,一方面,要高度重视新兴媒体在传播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作用,利用其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的优势,积极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及时传播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种信息,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和网络生态。另一方面,要注重发挥传统媒体在倡导主流价值观、主流文化、主流意识形态方面的无法取代的作用,在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方面形成强大的正能量。

二、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载体存在的问题

(一)各类载体作用发挥的针对性不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必须依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和差异性特征,对载体进行针对性选择与调整,以实现培育目标。而现实的情况是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中存在各类载体作用发挥的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如管理载体运用中存在管理内容、目标设置与现实生活脱节的现象,导致培植过程缺乏针对性,培育工作难以获得预期效果。另外,管理载体运用中还存在培育方式缺乏感染力、过于形式化的现象,难以有针对性地对管理内容进行细致的个性化调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变得生硬,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校园活动载体实际运用中存在对一些要素认识不清、运用环节不系统、环节设计质量不高、体系松散等弊病。从目标、形式、主体、评价和保障等各方面实现对活动载体的有效、恰当运用,成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载体建设的重点工作。

(二)对载体的拓展性功能挖掘不充分

载体除了具备能够承载事物内在因素的形式特征之外,还具备实践性、成长性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各类载体的拓展性功能是否被充分挖掘和运用,决定着各种载体的作用和效果。从管理载体的运用实际来看,各高校纷纷出台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意见,却常存在管理内容过于宽泛、管理过程存在疏漏等不足。活动载体的运用也存在着培育目标不明确、内涵挖掘不够等不足,导致活动载体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无法得到较高的赞同度 。从文化载体来看,虽然实现了文化空间的开放和表现形式多样化,但系统性不强,导向性不明显。从传播载体来看,信息量附加过度,利益追求过度功利,激发学生兴趣力度不足,致使载体形态难以具备渗透性、辐射力,影响传播载体的实施效果。

(三)载体之间协同机制不健全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加大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载体的建设力度,基本形成了党委直接领导下的统一建设体系。但是,各培育载体之间的联动不够密切,互通机制尚未成熟,协同机制很不健全,无法使受教育者由浅入深地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载体的整体性功能被分化和削弱。

三、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载体建设策略

(一)优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载体结构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领导权”,实现多样并存中的一元指导,在尊重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基础上,创新载体形式,构建实践化、生活化教育模式,优化各类载体在不同教育环境中的运用与选择。[4]在具体的培育工作中,应该提升综合运用多种载体的意识和能力,掌握各类载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特征的关联性,构建科学合理的载体结构,发挥各载体之间的联动效能,加强顶层设计,以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建设为落脚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贯穿于高校教育全程,构建环环相扣、配合有效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载体结构体系。[5]

(二)丰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载体内涵

大学生群体是祖国未来发展需要的优质人力资源。要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载体的内涵,增强各类载体的传播力,充实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载体内涵,拓展各类载体的广度与深度。[6]要在丰富载体内涵的基础上,使大学生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国社会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改善的巨大作用,从而逐渐养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方式。

(三)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载体渗透力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应增强各类培育载体的渗透力。在管理载体层面,应该对管理形式进行多样化的设计,使相关内容通过管理行为深入大学生思想深处。[7]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渗入大学生日常管理的各个层面,根据大学生在成长阶段的心理与生理特征调整管理方式,对管理手段进行创新,让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8]在活动载体层面,可以按照活动载体培育需求,将管理载体与教学载体相互融合,把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培育工作的主体任务,使各类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管理人员要与大学生紧密联系,在双方接触中提高管理的活泼性,使学生干部、学生党员以及普通学生的思想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四、结语

高校应发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资源整合优势,充分运用各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载体形式,从大处规划、从小处着手,真切、有效地融合载体资源、优化载体结构、挖掘载体内涵,把培育载体选择好、运用好,形成载体的合力作用,促进大学生认知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猜你喜欢

载体培育价值观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创新德育教育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