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的价值意蕴及路径选择

2022-03-18王春月彭前生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革命红色文化

王春月,彭前生

(集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文化是人类社会通过长期实践积累传承下来的精神财富总和,其涉及到人类历史,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新时期,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面对多元文化价值理念的碰撞交融与创新发展,党和政府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突出先进文化的引领教化作用,才能凝聚国人之心,汇聚国人之力,共创民族复兴的伟业。[1]红色文化是无数革命志士和英雄建设者们用鲜血铸就的文化结晶,有着鲜明的革命政治属性和深厚的人民群众基础。当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成为了红色文化与互联网联姻发展的重要机遇,新时期红色文化的网络传播理应变得更为积极主动且富有创意,更好地为中华儿女提供有历史传承价值的精神食粮,让他们继承先烈遗志,坚定理想信念,赓续红色血脉,为开创国家美好的未来不懈奋斗。[2]

一、新时期红色文化及其网络传播的价值

(一)新时期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阐释

红色文化是党创建以来领导人民群众在长期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历史实践征程中孕育和积累的能够反映先进政治信念、社会理想和道德价值的文化。红色文化既蕴藏着无数革命先烈为抵御外敌入侵,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赤子爱国之情,也包含无数社会主义建设者为实现国富民强,艰苦创业、矢志奋斗的拼搏精神。[3]从广义上看,红色文化不但包括红色物质文化,还有大量非物质的红色精神文化和红色制度文化。其中红色物质文化主要指的是各类革命历史纪念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革命烈士陵园(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鄂豫晓苏区革命烈士陵园等)、名人故居或纪念堂(毛泽东韶山故居、广安市邓小平故居等)、革命遗址(秋收起义会师旧址、平型关大捷遗址等)、重要会址(遵义会议旧址、八七会议旧址等)、红色文艺作品(黄河大合唱、红色娘子军等)。各类物化的红色文化资源,记录了党领导下的革命军民为民族独立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事业不懈奋斗的光辉历史。这些红色物质文化资源不但为我们研究中国革命建设发展历史提供了鲜活的史料资源,而且为我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生动的教材。红色精神文化是红色物质文化承载的革命之魂,也是革命精神与中华优秀文化的结晶。比较著名的红色精神文化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而红色制度文化主要是党领导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所制定的正确理论、纲领、路线和政策等,其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主流意识形态的制度化。[4]总之,红色文化承载着中国红色的历史、革命的精神、光荣的传统、高尚的思想。

(二)新时期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的特点

互联网科技的高速发展持续催生新的文化传播方式,并且打破了以往文化信息传播所受的时空局限性,而这些文化新传播样式又在不同程度上加深各类文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力,提升人们文化认同和文化实践的参与度。新时期红色文化网络传播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首先是红色文化网络传播更具时效性。红色文化网站的创建可以为身处不同地区的人们了解红色文化提供便利,满足人们对红色圣地的向往和革命精神的崇敬。毫无疑问,红色文化信息供给越丰富,传播时效性越强,红色文化的价值实现就越好。[5]

其次,红色文化网络传播具有聚合性。网络文化传播不仅使得多元文化要素具有更好的传递扩散效应,而且可以让同类文化具有更好的聚合性。网络文化传播克服了传统媒体相关文化信息容量小的局限性,通过数字化技术处理,大量与红色文化主题相关的信息被压缩传播,比如红色革命圣地、红色历史影像资料、红歌、红色故事等产生海量的聚合效应,而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的开放性又使得人们可以搜索和浏览大量的红色文化信息,更好地学习和感悟红色文化的精髓。

最后,红色文化网络传播具有生态性。红色文化资源大多属于珍贵的历史遗存,具有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可再生性。新时期,在各地大力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片面追求观光旅游与文化教育的经济利益,而忽视对红色文化生态保护力度。红色文化网络传播则更重视绿色生态的挖掘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不但让红色文化的内涵更具广延性和丰厚性,而且确保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可持续的发展。[6]

(三)新时期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的价值

第一,新时期红色文化网络传播具有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政治价值。红色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构成,是被历史实践检验具有先进性和崇高性,且被人民群众广泛认可的价值观念,也是清除传统封建意识形态和敌对意识形态最有效的武器。执政党通过舆论媒体对红色文化加以持续性的宣教和传承,进而在更深地程度上感染和影响人民群众。红色文化网络传播实质上借助互联网新兴传播工具,为红色文化开拓新的传播阵地,其既可以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红色文化精神,又能巩固党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核心领导地位,更好地发挥红色主旋律引导和教育民众的效用,[7]使大家充分意识到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的艰辛和不易,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更加认同和推崇,更加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二,新时期红色文化网络传播有带动红色文化旅游发展的经济价值。红色文化网络传播不但能够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宣教属性,而且红色文化与互联网媒体的深度融合可以催生出具有经济价值的红色文化产业。比如一些革命老区通过建设区域性的大型主题类红色文化网站,合理开发和利用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宣传传统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旅游基地,增强网络民众对革命圣地和红色文化资源的体验向往,为当地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第三,新时期红色文化网络传播有传承和塑造伟大民族精神的文化价值。红色文化记录了革命战争和改革建设时期中华民族浴血奋斗、艰苦创业的光荣历史。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工具传播红色文化就是缅怀和歌颂革命先烈,弘扬和传承民族精神,与时俱进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期更好地丰富和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强大文化感召力和民族凝聚力,让民众在正义中挺起人生的脊梁,在奉献中探寻人生意义,在敬业中实现人生价值,从自强中完善个人品格,在奋斗中成就人生追求,这是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特有的文化价值,是民族意识形态中难以替代的先进文化。

二、新时期红色文化网络传播存在的问题梳理

(一)红色文化网络传播主体能力有待提升

新时期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的主体主要指包括学校、政府、文旅性企业组织等在内的职业性传播主体。作为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研究与传播者,它们负责红色文化挖掘、整合,并利用各自掌控互联网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教育活动,为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的具体实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当前部分负责红色文化网络传播主体机构中的人员对红色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相关传播主体不但缺乏主动挖掘、整理、研究红色文化资源的意识,而且缺乏开展红色文化宣教的责任意识、科学意识和长效意识。[8]第二,在红色文化网络传播过程中,过于重视其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忽视其作为弘扬党的先进文化,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及学生群体、社会团体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价值。第三,红色文化网络传播主体中部分成员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有限。当前不少地区红色文化网络信息推送存在内容相似度较高,无法吸引受众眼球,无法触动受众内心情感的硬伤。这表明红色文化网络宣教中真正懂党史、懂文艺、精通新闻传播和互联网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非常稀缺。

(二)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的内容深化性不够

新时期,部分政府和学校类的红色网站编辑对于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视野较为闭塞,依旧喜欢沿用原有的红色文化信息资源来展开网络宣教活动,没有关注到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和革命宣教对象的针对性。例如大多数红色文化网站都倾向将革命纪念馆、历史博物馆、革命人物故居及革命遗址的解说词及历史书本上相关资料、图片照搬到网页,内容较为单调,既没有深掘红色文化资源的丰富内涵,也没有创新性的文化解读。有的文旅性的企业组织在商业化的运作中甚至刻意淡化红色文化的发展历史,解构红色文化的崇高性,造成红色文化话语表达权的缺位。例如在某些革命老区文化旅游宣传网站中,不少红色景区网站为了凸显自身地位,增强区域性旅游宣介效应,不是在革命文化教育内容深化性上狠下功夫,反而有意无意地夸大某些革命人物或则贬低其他革命人物在历史上的功绩,且在革命人物历史成长和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叙述中,添加不少野史和戏说的成分,试图将红色革命精神消解于游戏化、娱乐化的网络文化传播过程。[9]

(三)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的方式缺乏多样性

相对于文旅性企业更为灵动的网络传媒管理方式和多元的红色文化网络传播方式而言,很多学校和文化宣传部门由于没有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所以在红色文化传播媒体的管理方式上显得较为僵化,且更多依赖政府的补贴和监督,缺失创新性的讲述思维和亮点内容。由于学校、政府部门的红色文化网络传播在注重权威性、专业性和准确性的同时,给红色文化灌注了更多官方色彩。其中引发的问题主要是在红色文化的网络宣教模式上,忽视教育对象的内心需求和思想动态,倾向于以政府媒体主流宣传口径进行红色文化灌输,存在类型化、模板化的现象。没有充分利用先进的互联网和新媒体传播技术对红色文化资源实现多维度、多层次、全方位的覆盖性传播,这也容易导致红色文化传播受众群体兴趣不高,探索研究欲望不强的观感。

(四)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的宣教效果不理想

就目前来看,除了热门红色旅游景点的网络传播互动效果较好之外,实际上一般学校和政府组织的红色官方网站的浏览量、论坛互动发言量、微信公众号的评论量和转发量都不够理想。比如安徽红色文化博物馆官方微博账号,从2020年6月至12月的半年时间,每条推送的网媒受众阅读量均在80以下,也很少有人关注点赞或评论。再看其推送的微博信息内容多是转发其他官方账号推送的文章、图片,而且红色文化宣教的官方色彩浓烈,丢失了红色文化网络传播中应有的通俗性和趣味性,无法深入群众的生活世界和内心世界,真正起到聚人气、合民意、赢民心的效用。而网络上类似于安徽红色文化博物馆这样文化宣教效果不理想的单位还不在少数。

三、新时期红色文化网络传播效果提升的路径选择

新时期红色文化网络传播需要在坚持红色文化真理性与价值性结合,红色文化时代性与开放性结合、红色文化继承性与创新性结合、红色文化引领性与大众化结合的四项原则基础之上,通过加强红色文化网络传播主体建设、整合与深化红色文化传播内容、创新红色文化的网络传播方式、强化红色文化网络传播力度建设四条路径来提升红色文化网络传播效果。

(一)加强红色文化网络传播主体建设

要想从根本上提升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的效果,加强红色文化网络传播主体建设就是非常必要的一条路径。首先,要提高传播主体对红色文化网络传播优势特点、内在价值意蕴以及红色文化传播重要性的认识。具体来说,从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的单位主体看,政府部门作为其宣教政策制定和具体任务实施的主体,需要通过健全政策法规制度来科学规范红色文化的网络传播过程,充分发挥好红色文化强大思想引领作用。学校作为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与红色文化传播实施的主体,也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合理利用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特点,凸显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的思想政治价值和文化教育价值。文旅性企事业组织作为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的重要窗口,一定要坚持做到网络传播红色文化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优先重视红色文化的政治价值和文化价值,兼顾红色文化资源存在的经济价值。[10]正确引导人民群众在亲身实践中感受红色文化体现出的巨大魅力和民族精神。其次,是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红色文化网络传播队伍。具体来说,其一,要建设好高素质的网宣领导队伍。在任何国家社会,文化信息在媒体传播过程中,都要由主管文化宣传领导者对发布信息内容进行审核和取舍。由此看来,领导者的政治理论素养、法学知识和党史党建专业知识一定要过硬。其二,是培养一支能够熟练掌握党史知识、新闻传播知识和互联网及新媒体技术的复合型网络文化传播人才。

(二)整合与深化红色文化传播的内容

红色文化网络传播在内容编排上要彻底摒弃传统复制粘贴的手法,重点增强红色文化宣教的针对性,提升红色文化革命精神的内涵深度,尽可能地展示出红色文化内容的独创性。

首先,红色文化网络传播一定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对象来设计不同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让传播内容具有更多的独创性。例如,针对中小学生群体,由于他们思想认知能力有限,理论性过强的东西可能会让他们感到枯燥乏味。所以,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的内容尽量要以故事、儿歌叙述的方式出现,并且以漫画、图片、音视频的方式展示为主,重点宣言革命先辈艰苦奋斗、不畏艰险、舍身忘我的崇高行为。这样才能提升他们阅读观赏的兴趣,让他们以革命英雄为榜样,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针对青年大学生来说,红色文化网络传播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增强革命历史研究的理论深度,让青年大学生感受红色文化的政治魅力,获得人生成长的启迪。针对普通人民群众,在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的内容上需要贴近百姓的日常生活,让他们感觉到真实感人的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从中获得启发,激发民众心中的家乡自豪感,更好地爱岗敬业,奉献社会。针对党员干部的红色文化网络传播,不但要让他们自觉主动地形成以点带面的红色文化理论学习习惯,还要让他们主动承担其传播革命红色文化的责任和重担,在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带头践行红色革命精神。

其次,是要提升红色文化革命精神的内涵深度,让革命精神回归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的中心。改革开放之后,红色文化在过度商品化包装宣传的过程中产生很多问题,使得其蕴含的革命精神实质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播。只有将仁人志士们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浪潮中展示出浴血奋战、不畏艰险、勇于创业、锐意进取的精神回归红色文化传播的中心,才能在网络媒体的受众面前释放出红色文化的精神激励价值,让大家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得红色文化特有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理想得到永久的传承和发展。

(三)创新红色文化的网络传播方式

当前,在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的选择上既不能局限于一种网页展示简单文字加图片的模式,也不能仅仅采用政府、学校或文旅性企事业单位官网主导红色文化网络宣传的单一渠道。为此,一方面需要文化传播主体尽可能地挖掘互联网新媒体的技术资源,对不同文化网络传播方式进行融合使用,更多采用文字、图片结合音频视频的方式,或是融入虚拟增强现实的技术以及“微传播”的方式实现多模态的共同传播。例如,借助虚拟增强现实技术活化红色文化,即在优化红色文化传统展示功能基础上增加虚拟体验功能,将革命历史真实情境加以虚拟还原,实现从红色文化语言文字图像传播转化为情境体验,真正做到活化革命历史,让网络媒体受众在情境体验中感受红色革命精神,实现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承。另一方面红色文化网络传播宜采用官方和民间个人协同互动传播的方式。汇聚更多民众的智慧,倾听更多民众对红色文化革命精神的心得感悟,实现红色文化的网络互动传播,提升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的效率和质量。比如,红色文化微信公众号新建之初可能存在较多的粉丝,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容易被人所淡忘,如果官方微信能够有意识的培养个人大V,带动微信公众号内粉丝群的发言互动,无疑能够极大地提高红色文化的宣传影响力。

(四)强化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的力度

红色文化要想实现更好地传播、传承与发展,就必然要通过多种方式、渠道提升其网络传播的力度,增强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的实效。让广大媒体受众认同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发展,真正认识到红色文化网络传播所能产生的政治意义、经济价值和文化宣教功能。为此,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强化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的力度。第一,是利用好职能部门的专业性和组织优势,加大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的力度。例如各省市宣传部门、文化馆、党史办、档案馆、红色教育基地以及高校相关科研部门可以通过调研、交流的方式,制定出红色文化网络传播与宣传的政策规章与措施,进而通过现实社会中红色文化进单位、进社区、进校园的活动,让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休闲时间更多关注红色文化的网络传播内容。第二,是要加强红色网站的推广力度。主要是通过创新红色文化的宣教方式,增强红色文化在搜索引擎上的排名度,提高网络受众对红色文化信息传播的的知晓度、关注度、点击量、转发量、讨论度,释放出红色文化中体现的崇高精神品格和文化宣教魅力。

猜你喜欢

革命红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谁远谁近?
追忆红色浪漫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