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疫情冲击下的就业困境谈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

2022-03-18王清曹海洋郭泓江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理工科毕业生人文

王清,曹海洋,郭泓江

( 1.中国矿业大学 党委组织部,江苏 徐州 221116;2.中国矿业大学 建筑与设计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3.中国矿业大学 总务部,江苏 徐州 221116 )

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着全球经济的正常运行,也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诸多不利,对包括理工科在内的高校大学生就业造成了新的压力和挑战,使原本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更困难。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提升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其转变就业观念、成熟心态、增强创造力和意志力,进而增强其就业竞争力,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1 疫情防控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境

突如其来的全球施虐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的放缓甚至负增长直接影响就业,而高校大学生的就业也不能幸免,面临严重困境。

1.1 就业岗位减少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特别是德尔塔、奥密克戎等变种病毒的侵袭,国内外面临着严重的疫情防控形势,一些发生疫情的地方不得不取消线下活动,甚至封城封路以阻断病毒的传播,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社会消费水平大大降低,产品销售额减少、利润下降,企业开工复产等也相应延迟,很多企业不得不削减就业岗位,特别是对劳动力密集型企业造成严峻考验。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首先导致了就业困难,造成高校大学生就业岗位减少。

1.2 就业人数增多

2021年5月13日,教育部召开了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展情况新闻通气会。会上,教育部通报2021届毕业生人数达到909万人,同比增加了35万,再创历史新高。2021年11月19日,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 076万人。毕业生规模的大幅增加,叠加就业岗位减少的形势,必然会加剧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除了国内毕业生的增加,海外归国毕业生规模也在迅速增加,2021年海外归国毕业生估计在80万人左右。国内高校毕业生与海外归国毕业生存在劳动力的替代效应,将不可避免地进行就业竞争[1]。

1.3 就业途径受阻

在线下举办招聘会原本是高校就业工作的主要途径,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很多高校都暂停了线下招聘活动,毕业生不能及时返校,也不能外出寻找工作,给高校大学生求职带来了巨大阻碍。线下招聘受阻后,各高校开始大力开发和使用网上系统推进就业工作,但也暴露了就业招聘系统功能缺失等问题,不少高校不得不匆忙应对,紧急完善线上平台的功能模块[2]。此外,高校动态跟踪学生就业信息也变得异常复杂,无法及时有效进行就业指导。

1.4 就业意愿降低

针对2021届部分未就业毕业生的调研发现,毕业生中存在一定的焦虑情绪。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招聘形式从线下到线上模式的转变、毕业论文延期等。此外,毕业实习因疫情不得外出受到影响,也造成了毕业生无法正常入职。研究生因实验室关闭,实验中止等导致潜在的毕业延迟,因而产生了就业焦虑。此外,部分大学生也存在消极求职情况,希望“慢就业”“二次考研”“留在大城市”“薪资低于×万不去”等。

综上所述,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共同加剧了疫情防控条件下理工科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难度[3]。因此,迫切需要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提升其人文素养,促使其转变就业观念、涵养成熟心态、增强创造力和意志力,进而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2 提升人文素养对增强理工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意义

2.1 有利于转变理工科大学生就业观念

人文素养教育有助于端正理工科大学生在就业、择业方面存在偏差的价值观,引导理工科大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利益、民族需要结合起来,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理工科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以地域而非事业为就业选择目标、过度追求薪资待遇忽视发展空间、眼高手低不愿艰苦奋斗等误区。而具有深厚人文素养的理工科大学生能够看得更加长远,自觉以社会需要等因素调整自身职业规划,不断砥砺奋进、追求卓越。深厚的人文素养能使理工科大学生不局限于专业技术岗位,也可从事联络、协调、文字、策划等方面的工作,从而拓展了理工科大学生的就业领域。

2.2 有利于涵养理工科大学生成熟心态

人文素养教育有利于促进理工科大学生自我心智成熟,进而在进入职场后更易实现自身价值和梦想。人文素养教育可以有效补充理工科大学生在人文性思维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使其认知人文、理工间存在巨大的异质性,开拓人文视野,增强人文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提倡的“修齐治平”“顺势而为”等都能够促进理工科大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勇担责任、积极主动、热爱生活,能够以相对超然的视野和心态看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体谅领导、同事或下属。人文追求高远的大学生不会鼠目寸光、斤斤计较,他们会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自觉调整自己的职业理想并执着地追求[4]。

2.3 有利于增强理工科大学生的创造力和意志力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尤其在当前美国全面打压、遏制中国发展的现实条件下,国家要想进一步发展离不开创新思想。“思想领域的创新具有引领知识与技术创新的作用,思想领域的创新为知识与技能的创新提供智力支持。”[5]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高校也出现了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期的“创客空间”。此外,创新往往与困难和失败相连接,强大的意志力是百折不挠、愈挫愈勇后获得的,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人文素养教育所内含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等理念,都为理工科大学生锤炼坚强的意志力提供了文化遵循。

3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分析

3.1 学生自身的思想偏见

目前我国排名前10位的高校,其核心专业都是理工科类别,理工科被认为比文科更能体现出个人的能力,因此重理轻文的思想也扎根于每一位学生的心中。他们选择学校、专业时,理工科高校、专业往往是首选。由于高考前的分科,学生被限制在文科或者理科两个“独立”的教育系统内,理工科学生对文学的涉猎范围被大大缩减,思维和视野被局限[6]。据统计,73.47%以上的高中生都希望在高考时选取理工科专业。学生从初高中时期就形成思维定式,注重成绩得失,关注分数高低,而人文素养由于短期内无法“变现”,变得虚无缥缈、无人问津。进入大学后,绝大多数理工科高校学生带着固有观念进入校园。同时,理工科高校课程压力较大,且主要课程都集中在专业技术上,导致大多数理工科大学生片面地追求专业技能提升,将“考高分”“获奖项”等作为自身追求,忽视了加强人文素养的培养。

3.2 家庭教育的功能缺失

家庭教育是我国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和起点。同时,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家庭教育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当前,大多数家长由于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等,疏于对子女的教育,将教育的包袱丢给学校,有的将工作时的消极情绪带回了家中,发泄到子女身上,严重影响子女健康发展。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传统住宅也变成垂直形式,学生缺少了与他人沟通、抒发心中困惑的机会,变得不善言谈和表达。可以肯定,如果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建立在错误的认识基础上,片面追求子女的成绩,忽视了人文教育,也必然会导致孩子人文素养的缺失。

3.3 高等教育的文理分野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推进我国工业化的发展,提高科技创新力,各高校重点发展理工科专业。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某些高校为了符合市场的需要,同时受到功利思想的影响,盲目地开设各项专业,只重视专业技能的发展,而忽视了人文素养的教育。在某些高校,文理科院系泾渭分明,缺乏学科上的交流,甚至某些高校将文理科院校分布在两个不同的校区,最终导致教学目标产生了巨大的偏差。当前高校教师基本是博士生,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科研上,他们往往以成果大小和论文多少作为工作目标。在教学上,他们轻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单纯追求学生专业课程的成绩、专业证书通过率等。同时理工科教师轻视人文的言行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人文素养的态度。

3.4 社会环境的急功近利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我国正处于全面转型的重要阶段,各种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通过互联网平台传播,充斥在大学生的周围,腐蚀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们追逐的目标,人们在对其高度认可的同时,往往会忽略人文素养对培养科技人才的重要作用,使得专业教育和人文素养严重脱节。而这种功利化思想观念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给当代大学生的“学习观”带来了或多或少的不良影响,使他们更加关注那些具有较强实用性、就业可能性更大的热门课程[7]。

4 提升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实路径

4.1 建立健全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制度

科学立法是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基础,而完善的教育制度是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部分高校片面追求专业通过率、学科排名等问题,将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制度化刻不容缓。通过建立健全各类教育制度、管理制度和服务制度等对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工作进行宏观规划和具体指导。可以将人文素养课程纳入大学生必修专业目录,提高高校、教师、学生等对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使理工科高校大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形成崇高的品德,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4.2 加快构建人文素养类课程体系

专业技术课程在理工科高校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比重,人文素养课程通常是选修课,不被高校和学生重视。因此需要加大人文素养课程的比重,并且形成人文素养类课程体系。可以选取相关优质人文素养课程,将其纳入必修课程,提高所占学分的比重,通过更多硬性要求理工科高校大学生走进人文课堂,提高人文素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要提高专业技术课程的质量,将本专业的内容与历史、人文等知识相结合,研究专业的发展史,从多角度进行剖析,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展示出人文素养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4.3 注重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最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解决做人的问题,这与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本质是相同的。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部分理工科高校教师是重理轻文理念下培养出来的博士生、硕士生,在给学生授课时不可避免地会掺杂多年来形成的思想观念,因此对教师进行定期的人文素质教育必不可少,可以鼓励教师参与各类人文活动,提高个人的人文素养。在新进教师面试时,应将人文素养水平作为是否录用的重要因素。此外,理工科高校教师也应适当调整授课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锻炼其逻辑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讨论,勇敢表达自身观点。

4.4 切实加强网络舆论引导

网络被认为是信息传播的第一媒介,大学生又是网络最大的使用群体,他们通过网络去认识世界,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因此通过网络宣传有助于引导理工科大学生提高文化素养。首先国家应加强网络信息的管理,对网络不良信息的发布严格监管,保证网络健康发展,同时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模范等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网络风气。可以开展青年大学习、推广使用学习强国软件等。高校应加强网络安全使用宣传,开展相关讲座,运用网络作为载体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同时顺应网络的发展,开设院校的宣传网站,定期整理发布人文素养信息,为学生提供交流思想、提升文化水平的平台,同时由相关教师予以正确引导。

4.5 大力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

校园是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对理工科高校大学生提升人文素养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理工科高校应加强理想信念及爱国主义教育,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尤其是“四史”的宣传教育,多层面向大学生展示何为理想信念、何为爱国主义、何为人文素养,使大学生接受有血有肉的人文素养教育。也可以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体育竞技活动、成语大赛、诗词大会、艺术展览、歌手大赛等,传播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丰富课余生活。此外,还应该大力发掘理工科高校的历史文化资源,举办主题班会、党课团课,开展先进模范人物评选等活动,大力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

5 结语

近两年来,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包括理工科大学生在内的高校大学生就业更趋困难,也凸显了提升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其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今后,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局部暴发的形势很可能成为一种常态,对理工科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和挑战也将是长远的。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提升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针对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从多个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抓好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这项工作,使他们一方面具有深厚的科学素养,另一方面涵育良好的人文素养,努力成长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理工科毕业生人文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理工科优等生WEY VV6
人文绍兴
理工科大学生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