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师说》《劝学》看中国古代教学思想

2022-03-18陈晶晶

教师教育论坛 2022年6期
关键词:师说教学相长荀子

◎陈晶晶

从字面上分析,“教学”包括两个方面,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与“学”看似是两个群体的职责与任务,但从本质上来看,教学相长,两者实为一体。“教”与“学”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一、品《师说》之意,悟“教”之道

(一)重视德育,以立德树人为目标

《师说》开篇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简明扼要地点明了教师的职责:作为教师,应该为学生传道、受业、解惑,即教师应开展道德教育、知识教育并为学生答疑解惑。被韩愈排在首位的德育,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是人才培养中很重要的方面,智育往往是为德育服务的。《礼记·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强调的也是道德教化的作用。反观当代教育,在升学的指挥棒下,德育在实际教学中存在被淡化的现象[1]。其实,把“传道”放在首位,这与我们当今所提倡的“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是高度契合的。有的教师在这方面的认知有偏差,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为学生讲解知识,讲课就是自己的主要任务。这样的认知就忽视了教师职责中最重要的一个任务——“传道”,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立德树人”。我们平时经常说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才是最终目的。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教师及学校管理者应该重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成长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高尚品格的人。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相长

在《师说》中,韩愈既肯定了教师在教学时的主导作用,又强调教师要向学生学习,即提倡教学相长;既要求学生要虚心向老师学习,又鼓励学生敢于超过老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荀子在《大略》篇中把是否尊师重教提升到关系国家兴衰存亡的高度加以论述:“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则贱师而轻傅。”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师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彼此之间的交流互动必不可少,“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师生共同完成”[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总指挥”,学生应该是真正的“表演者”。教师应注重创设良性互动的课堂氛围,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在课堂上,如果教师自己唱“独角戏”,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可能就很难完成。正所谓“学无常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特别是在 “互联网+”时代,学生对新事物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或许强于教师,遇到问题,师生应该互相讨论,共同切磋,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的表现可能会超出老师的教学预设。对于这部分学生的提问和建议,教师应给予重视,因为学生提出疑问、师生共同探讨解决疑问正是促进教学相长的重要契机。

(三)关注教师个人专业成长

《师说》中提到“圣人无常师”,又提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强调的是要善于择师而从,善于向他人学习。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更应该加强学习意识,关注个人专业成长。《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也强调:“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以新时代教师素质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为导向,改革和加强师范教育,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实施全员轮训,突出新课程、新教材、新方法、新技术培训,强化师德教育和教学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教师育德、课堂教学、作业与考试命题设计、实验操作和家庭教育指导等能力。”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素养应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要。首先,教师要坚持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教师要坚持学习新的教育政策、新的课程理念;再次,教师要坚持学习新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关注信息化给教育教学带来的变化,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品《劝学》之意,悟“学”之道

(一)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荀子在《劝学》中开宗明义,提出了“学不可以已”的中心论点,即学习不能停止。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使学习成为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终身学习指个体一生中需要的知识、技能、学习态度等被开发和运用的全过程。”[3]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大力推广终身学习理念,终身学习成为个人的一种权利,也成为一种责任。就教师自身而言,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是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需要;就教师的角色定位而言,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引导者,有责任、有义务唤醒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为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培养反躬自省的习惯

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言明君子需要通过广泛的学习和自我反省来提升自己。“学不可以已”强调的是学习的长度,“博学”则强调学习的广度。在既需要长度又需要广度的学习过程中,若不懂得自省,那么学习可能会盲目,所以荀子又强调要“日参省乎己”。其实,在荀子之前,孔子和曾子都强调过自省的重要性,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自省意识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自我检查,自我批评,自我约束,自我改进,如此循环,个人方能不断进步。中小学生的心智尚不成熟,行为不当或者方法不当的情况在所难免,教师若能积极引导其自查自省,及时调整,会取到较好的教育效果。自省意识也是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体现,学生若能具备自觉的自省意识,每日自查学习漏洞,梳理总结错题,反思言行失当之处,则其必定能提升核心素养,获得全面的发展。

除了学生,教师也应该具有自省意识。教师应该具有高度的道德自律,以“行为世范”来要求自己。教师应该进行及时的、定期的教学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课堂效率如何?课堂氛围如何?教学环节有没有流于形式?教师在自省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探索教学方法,有助于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更好地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

荀子在《劝学》中谈到了多种学习方法,比如要善于借助外物:“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闻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善于借鉴他人有效便捷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也要善于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在前人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去研究,去探索,甚至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信息化时代,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带来的便利,享受更直观、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开阔眼界,拓展学习知识的渠道。

当今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信息爆炸的社会,这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更应明确自己的职责,加快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使自己成长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新型教师。

猜你喜欢

师说教学相长荀子
荀子“道心”思想初探
《荀子》的数学成就初探
荀子的“王道”观念
教学相长角度的德育教育双赢
教学相长
和谐
教学相长——“趣味数学”课上见真章
从韩愈的《师说》分析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
教学相长
《师说》“受”字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