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马拉松赛事发展的空间分布与自相关特征研究

2022-03-18颜智铭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马拉松赛象限省份

李 力,颜智铭,陈 颇

(重庆师范大学 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重庆 401331)

《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指出要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大力发展健身跑、健步走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1]。而马拉松赛事因群众基础广泛和参与门槛较低的特点,逐渐成为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重要渠道。2017年国家体育总局印发的《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马拉松、自行车等大型群众性体育赛事行动方案(2017年)》指出:“加快制定赛事审批取消后的服务管理办法,研究建立马拉松、自行车等大型赛事活动多部门联合‘一站式’服务机制。”[2]马拉松赛事在国家一系列利好政策影响下蓬勃发展。资料显示,2019年中国大陆共计300个城市举办过马拉松及路跑相关赛事活动,赛事举办量为1 828场,较2018年的1 581场增加15.62%,累计参赛人次712.56万,较2018年增长22.22%[3]。由此可见,国民参加马拉松赛事的热情持续攀升。

与此同时,学界对于马拉松赛事也给予了相应的关注。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和运动心理学领域。国内研究则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①马拉松文化研究。如王靖涵等[4]通过分析马拉松文化价值的生成根据、生成场域以及生成途径,对马拉松文化生成机制进行了研究。②马拉松赛事现状及改革路径研究。如潘磊等[5-6]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切入,从时代背景、重点任务和现实进路3个方面对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前景及改革对策进行探讨。③马拉松赛事运营管理和发展路径研究。如赫立夫等[7]对我国马拉松赛事运营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有利于我国马拉松金牌赛事的发展策略。④马拉松赛事分布特征研究。如王进[8]通过定量分析方法分析江苏省马拉松认证赛事的空间分布特点。这些研究为中国马拉松赛事的发展提供了颇具参考价值的结论和建议。

研究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的空间分布与自相关特征有助于了解马拉松赛事发展现状、揭示其发展规律。然而,目前该研究主题的文献较少,且大多局限于单一年份赛事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而非纵向地、历时地关注其空间依赖作用及自相关关系的变化。鉴于此,本文以2014—2019年中国31个省份举办的马拉松赛事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理空间计量分析模型探究各地区马拉松赛事发展的空间分布和自相关关系。

1 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及说明

1.1 空间自相关分析

空间自相关分析是用来确定空间中某两个变量是否具有空间关联性的方法,包括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结果分为正相关、负相关和无关联性[9]。

1.1.1 全局空间自相关

全局空间自相关是从宏观角度分析各样本在研究范围内是否具有空间关联度的方法,常用测度指标是Moran’sI指数,其取值范围为[-1,1]。当Moran’sI>0,表示全国各区域马拉松赛事空间分布呈正相关,表现出聚集性特征,I值越大,空间聚集性越显著;当Moran’sI<0,则表示空间分布呈负相关性,即不同区域的马拉松赛事在空间中呈离散分布,I值越小,空间离散程度越显著;当Moran’sI=0,表示空间呈随机性分布,即全国各地区马拉松赛事分布没有相关性[10]。

1.1.2 局部空间自相关

局部空间自相关能揭示全国马拉松赛事显著聚集的具体位置和范围,本文用Moran散点图和LISA集聚图来探讨全国马拉松赛事的局部空间自相关关系。Moran散点图横轴(X轴)表示属性值标准化后的观测值,纵轴(Y轴)为属性值的空间滞后向量。其中,第1、3象限表示各研究对象在空间中的分布呈正相关,第2、4象限则表现出负相关性。第1象限表示高观测值区域被高值包围(高—高),第2象限表示低值区域被高值包围(低—高),第3象限表示低值区域被低值包围(低—低),第4象限表示高值区域被低值包围(高—低)[11]。

1.2 数据来源及说明

本文以2014—2019年间31省份举办的马拉松及路跑相关赛事为研究对象,具体项目包括全程、半程、100 km、50 km、10 km、5 km等,参赛形式包括单人跑、团队跑、接力跑、家庭跑、亲子跑等,赛事场地包括城市公路、山地、海滩、古镇、城墙、草原等。赛事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马拉松官方网站(http://www.runchina.org.cn)。2014—2019年间31省份举办的马拉松赛事数据如表1所示,运用GEODA软件制作出各省份举办马拉松赛事总数的地理空间分布图,如图1所示。

表1 2014—2019年31省份马拉松赛事举办数量一览表 场

图1 2014—2019年31省份马拉松赛事举办总数空间分布图

综合表1和图1可知,2014—2019年31省份举办马拉松赛事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出现了2个快速增长点,2015年和2017年赛事数量较前一年均有大幅增长,且2017年马拉松赛事首次覆盖了31省份。其原因可能是2014年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46号”文件),文件要求简化、取消马拉松等大型群众性赛事审批手续[12],马拉松办赛程序更加简便。2016年,《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政策文件相继出台,进一步刺激了马拉松赛事的发展,举办数量快速增长。总的来说,全国马拉松赛事呈现出“东多西少”的分布特点。其中浙江、江苏、广东、北京和山东5省份举办的马拉松赛事数量占全国的43.36%,而西藏、青海、宁夏和天津4省份马拉松办赛总和仅占全国的1.29%。我国马拉松赛事分布的地域性差异较大,东部马拉松赛事发展较好,中部稍弱,西部还有待提升。

2 实证结果与分析

2.1 中国马拉松赛事发展的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以2014—2019年31省份马拉松赛事举办数量为数据基础,运用GEODA软件建立基于距离空间权重矩阵,计算各年度的Moran’sI指数,并通过999次随机置换过程得到各年度Moran’sI指数的显著性检验P值(表2),进而从整体分析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

表2 2014—2019年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的全局Moran’s I指数一览表

从表2可见,各年度的Moran’sI指数均大于0,除2014年以外,都通过了P<0.05的置信区间检验,且2015—2018年还通过了P<0.01的置信区间检验。说明31省份马拉松赛事发展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关系,空间分布表现出空间聚集现象,即马拉松赛事发展好的地区在一定范围内更加集中,发展差的地区也相对密集。总的来看,各年度Moran’sI指数呈现稳步上升趋势,说明国内各地区马拉松赛事发展的空间关联性也在缓慢上升后趋于稳定,各地区马拉松赛事发展受邻接地区马拉松赛事发展的影响逐渐增大,即马拉松赛事发展好的地区之间的聚集性和发展差的地区之间的聚集性同时增强,体现出马拉松赛事发展的极化效应。2014年Moran’sI指数为0.323,2015年已增长到0.445,此后一直稳定在0.44以上,2018年到达最高点0.452,2019年又降低至0.396。这可能与国家宏观环境和地区经济发展有关。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46号文件,马拉松作为一项群众基础庞大的体育运动,乘势快速发展。北京、江苏、上海、浙江、山东等省份更是凭借其良好的经济基础率先迈出了发展马拉松赛事的步伐,强化了全国马拉松赛事发展的极化效应。2017年,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影响下,马拉松赛事进一步发展。其中,以江苏、浙江、上海、广东和山东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地区,重庆、四川、贵州和云南等西南地区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等东北地区的马拉松赛事发展速度较快。但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马拉松赛事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其他地区,因此赛事聚集分布特征日益明显。2019年随着全国赛事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集聚现象开始弱化,但马拉松赛事发展的极化效应依旧显著。

2.2 中国马拉松赛事发展的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2.2.1 区域马拉松赛事发展Moran散点图

使用GEODA软件,绘制出2014—2019年31省份马拉松赛事发展的Moran散点图及其对应地区一览表(图2,表3)。Moran散点图的横轴代表对应年份的马拉松赛事举办数量的标准化值,纵轴代表马拉松赛事举办数量标准化值的空间滞后向量。图中的点代表某个地区,分别位于1至4象限,表示各地区马拉松赛事分布有不同的相关性特征。

图2 2014—2019年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Moran散点图

表3 2014—2019年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Moran散点图对应地区一览表

图2和表3显示,位于第1象限和第3象限的地区较多,表明各地区马拉松赛事分布为正相关,即呈聚集分布。2015—2019年,位于第3象限的地区几乎占全国的1/2,远大于其他3个象限的地区数量,表明我国马拉松赛事在发展较差的地区更为聚集。2014年,31省份有12个在第1象限,9个在第2象限,10个在第3象限,第4象限的地区数为0。落入第1、3象限的地区共22个,占70.97%,远远大于第2、4象限的地区,表明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的正空间自相关关系较为显著,空间集聚性也较为突出。2014年正处于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的起步阶段,全国举办赛事数量最多的为辽宁,也仅为5场;其次为山东、广东和贵州为4场;江西、黑龙江、新疆、宁夏、青海、西藏都未举办过马拉松赛事,全国31省份举办赛事数量的平均值仅为1.61场,因此全国各地区马拉松赛事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未完全体现。

在46号文件的影响下,2015年马拉松赛事发展迅猛,其空间自相关关系变化也较为显著。第1象限中的省份由2014年的12个减少至7个,第2象限的减少1个,第3象限的增加至14个,第4象限也出现了广东和四川2省。浙江由异质区域的第2象限转移到同质区域的第1象限。2015年,浙江省举办马拉松赛事数量由2014年的1场增加至16场,在全国范围内仅次于江苏省。同时江苏、山东和上海马拉松赛事也快速发展,赛事举办数量均在10场以上,居于全国领先地位,与浙江形成了东部沿海地区马拉松赛事的高—高集聚区域。广东和四川分别由2014年的第1象限和第2象限转移至第4象限。广东省2015年举办马拉松赛事数量为5场,但与其相邻的广西、福建和湖南马拉松赛事平均数仅为2场,因此广东落入高—低集聚的第4象限,其马拉松赛事发展与邻接地区呈负的空间自相关关系。四川与广东相似,其马拉松赛事发展领先于周边邻接地区,因此落入第4象限。重庆、贵州和云南由高—高集聚的第1象限转移至低—低集聚的第3象限,表明我国西南地区的马拉松赛事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但仍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关系。以新疆、宁夏、青海为代表的西北地区和西藏的马拉松赛事还未开展,赛事举办数量依旧为0场。

2016年,全国各地马拉松赛事举办数量持续稳步增长,其空间自相关关系也出现了一些变动。安徽、福建、内蒙古由2015年的第2象限转移到第1象限,广东由也从第4象限转移到第1象限。安徽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其办赛量在2016年为17场,较前一年增幅巨大,与江浙沪地区的依赖性增强,呈正的空间自相关关系。福建和广东是我国东南沿海发达省份,马拉松赛事发展迅速,其马拉松赛事数量分别增长至16场和25场,与我国东部沿海其他地区形成马拉松赛事发展集聚带。内蒙古马拉松赛事举办数量也从2015年的1场增长到11场,其马拉松赛事发展水平有大幅度提升,与山西、陕西、宁夏等地区拉开差距,与北京、河北的依赖性有所增强,呈正的空间自相关关系。

2017年全国办赛总量达到1 102场,较2016年增加774场,增幅达235.98%,但是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的空间自相关关系并未表现出大幅度的变化。福建省马拉松赛事数由2016年16场增至33场,但较其邻接的沿海地区差距明显,如广东、浙江和江苏赛事举办数量都已超过100场,因此福建从第1象限转移至第2象限区域。2016年,内蒙古落于第1象限,吉林和黑龙江落于第2象限,2017年均转移至第3象限。虽然这3省份马拉松赛事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其发展速度仍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东北部地区属于我国马拉松赛事低—低聚集区域,与北京、河北的依赖性减弱。四川和云南均属于第4象限,二者2017年马拉松赛事数量分别为44场和43场,各提高了238.46%和514.29%,在西南地区处于领先位置。所以四川和云南的马拉松赛事发展也与其周边地区(重庆、贵州、西藏等)呈负的空间自相关关系。

2018年仅有福建一省的空间自相关关系发生改变。2018年福建举办马拉松赛事60场,较2017年提高近1倍,赛事举办数量进入全国前十。其马拉松赛事发展水平受东部沿海地区的影响增强,即越来越依赖于东部沿海地区,与浙江、江苏、广东等的差距逐渐缩小,因此转移至第1象限,表现出正空间自相关关系。

2019年我国马拉松赛事持续发展,马拉松赛事发展的空间自相关关系变化幅度较大。福建和广东分别由2018年第1象限转移至第2和第4象限。与全国马拉松赛事持续发展的趋势相反,福建和广东2019年马拉松赛事举办数量较上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分别减少了8场和2场,与其相邻的江西省马拉松赛事发展也呈下降趋势,而二者过去依赖的浙江、江苏及上海等东部沿海地区的马拉松赛事则持续发展。因此,福建、广东与东部沿海地区的空间自相关关系也由正相关变为负相关。四川和云南均由2018年第4象限转移到第1象限。2019年四川和云南马拉松赛事发展均有大幅度提升,其马拉松赛事举办数量分别为115场和74场,排全国第4和第9,增幅分别为85.48%和27.59%,与东部地区的差距逐渐缩小。同为西南地区的贵州和重庆马拉松赛事发展速度也逐渐加快,较上年赛事数量分别增长17场和20场,增幅达到56.67%和71.43%,这样形成了西南地区马拉松赛事发展的高—高集聚带,四川和云南的空间自相关关系也由负相关变为正相关。湖南从2018年的第2象限转移至2019年的第3象限。湖南2019年举办马拉松赛事数量较上年仅增加5场,与其相邻的湖北、广西、贵州等地区马拉松赛事发展速度同样缓慢,属于低—低聚集区域。

纵观2014—2019年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的Moran散点图,北京、河北、江苏、山东和上海一直位于高—高集聚的第1象限同质区域,始终分布在低—低集聚的第3象限同质区域有甘肃、河南、湖北、宁夏、青海、陕西、新疆和西藏,从2015年开始,浙江也一直落于第1象限,广西、贵州和海南也始终处于第3象限,表明上述各省份间马拉松赛事发展的空间自相关关系为正相关,空间依赖性较强。天津和山西始终位于低—高集聚的第2象限异质区域,2015年开始,江西也一直位于第2象限,说明该3省份马拉松赛事发展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负相关关系。这6年来,全国共有16个地区的马拉松赛事发展的空间自相关关系发生过改变,其中福建的空间自相关关系变动最为活跃,6年间共转换了6次,其次为云南和广东各3次,改变2次的有四川、重庆、湖南及内蒙古,发生过1次变化的有9个地区,由此可见,我国南部地区马拉松赛事发展水平波动幅度明显大于北部地区。

综上所述,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水平已取得长足进步,但是这种发展水平存在地域差异,区域间的极化效应已逐渐增强。东部地区马拉松赛事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各省份间的依赖性日益增强,集群效应也更加显著。随着人们消费水平、健康意识以及运动参与热情的不断提高,我国马拉松赛事将持续发展,但总体发展速度将放缓,西南地区(重庆、四川、云南等)马拉松赛事发展潜力已逐渐凸显,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或将成为下一个全国马拉松赛事高—高集聚带。

2.2.2 区域马拉松赛事LISA聚类地图

利用GEODA软件制作出2014—2019年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的LISA聚类地图(图3)。具有显著空间自相关关系的地区在LISA聚类地图中被呈现为不同颜色,详见图3图例。

图3 2014—2019年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的LISA聚类地图

从图3可见,2014年我国西部地区的西藏、新疆、青海、甘肃的马拉松赛事发展呈现出显著的低—低集聚关系,而北京、河北、山东和辽宁则表现为显著的高—高集聚,二者都体现出正的空间自相关关系,其他省份并未表现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关系。2015年,西北地区仅新疆的马拉松赛事发展仍呈低—低显著集聚的正空间自相关关系,而东部地区的上海、浙江和江苏加入高—高显著集聚地区,与山东共同构成了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的高—高显著集聚带。安徽与邻接地区呈显著低—高集聚的负空间自相关关系。2016年马拉松赛事发展低—低显著集聚地区未发生改变,高—高显著集聚地区新增了北京和安徽。2017年,北京退出了高—高显著集聚区。2018年,西藏和青海再次落入低—低显著集聚区,东部沿海的福建进入了高—高显著集聚区,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的高—高显著集聚区域版图进一步扩大。2019年,西藏和青海退出马拉松赛事发展低—低显著集聚区,福建也从高—高显著集聚地区转移至非显著区域。

就纵向角度而言,新疆和山东始终位于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的低—低显著集聚区和高—高显著集聚区,表现出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关系。江苏、浙江和上海自2015年以来马拉松赛事发展一直表现出显著的高—高集聚态势,而北京、安徽、辽宁、河北、福建、西藏、青海和甘肃仅在某些年份呈现出显著的集聚特征,并不具有连续性。全国还有18省份与其邻接地区的集聚性特征并不显著。这与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现状较为契合,虽然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东西部地区差异较为明显,两极分化严重,但大部分区域与邻接地区并未表现出显著的集聚性。

3 结论和建议

3.1 结论

(1)从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的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来看,我国2014—2019年马拉松赛事发展的全局Moran’sI指数均大于0,且稳定在0.4左右。可见,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空间自相关关系总体上呈正相关,区域间空间依赖性较强,各地区间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性特征,但这种依赖程度和空间集聚性已有下降趋势,这种下降趋势是否会持续仍需观察。

(2)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的Moran散点图分布情况显示,2014—2019年全国大部分地区分布在第1、3象限,且第3象限中数量更多,说明全国各省份马拉松赛事发展呈集聚分布,但这种集聚现象更多地表现为马拉松赛事发展较差地区的集中,虽然总体上我国马拉松赛事的空间自相关关系呈正相关,但也存在一定的空间异质性。以江浙沪和山东为代表的东部省份长期位于第1象限,而西藏、新疆、青海等西部省份一直处于第3象限,我国东、西部马拉松赛事发展的两极差异明显,地区间马拉松赛事发展的“马太效应”越来越显著。

(3)通过2014—2019年全国各省份马拉松赛事发展的LISA聚类地图可以发现,山东、浙江、江苏和上海的马拉松赛事发展始终和邻接地区存在显著的高—高集聚特征,而新疆则始终处于显著的低—低集聚区域,但我国大部分地区并未与周边邻接地区形成显著的集聚区域,表明我国东、西部马拉松赛事发展的空间集聚特征具有显著差异,且这种情况多年来并未发生太大改变,地区间的空间联动作用还需进一步提升。

3.2 建议

(1)我国各区域马拉松赛事发展的空间依赖性较强,且呈正空间自相关关系,但地区间空间联动效应潜力仍有待发掘。因此未来要促进地区间合作办赛,打造跨省市、跨地区的马拉松赛事,以加强地区间马拉松赛事发展的空间联动作用,促进各地区马拉松赛事共同发展。如2018年上海市和浙江省共同承办了沪浙乡村半程马拉松赛,赛事从上海出发,经过浙江最后返回上海。这既是对跨地区办赛的一次尝试,也是对促进我国各地区马拉松赛事共同发展路径的探讨。

(2)两极分化的局面并不利用我国马拉松赛事全面发展。因此国家层面应对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较差的地区给予更多的倾斜,如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加强人才引进和技术指导等。地方层面应充分依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赛事举办类型,结合赛事旅游业,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加大宣传力度,打造一批文化内涵丰富、地方特色鲜明的马拉松赛事,弱化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的极化效应,促进全国马拉松赛事的全面发展。如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就将历史文化与马拉松结合,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该赛事已经成为国际金标赛事和全国金牌马拉松赛,在促进马拉松赛事发展的同时也打造了新的城市名片。

(3)以片区带动地区,发挥马拉松赛事发展较好地区的优势,加速邻接区域马拉松赛事发展。北京、河北、山东作为北部中心带动北方马拉松赛事发展;发挥江浙沪沿海地区丰富的办赛经验,促进东部地区马拉松赛事发展;以福建、广东辐射南部区域;四川、云南、重庆、贵州则作为西南部地区发展的中心。通过以点带面,促进我国马拉松赛事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马拉松赛象限省份
勘 误
复数知识核心考点综合演练
常数牵手象限畅游中考
谁说小龙虾不赚钱?跨越四省份,暴走万里路,只为寻找最会养虾的您
我国马拉松赛事的文化价值及生成机制分析
禧玛诺全新一代XTR M9100 为山地越野赛、长距离耐力赛和马拉松赛车手而生
平面直角坐标系典例分析
海南国际马拉松赛医疗保障的做法
因地制宜地稳妥推进留地安置——基于对10余省份留地安置的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