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湿地资源保护与管理的探讨

2022-03-18狄文彬

辽宁林业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总面积全市北京市

狄文彬,胡 永

(北京市园林绿化大数据中心,北京 100029)

湿地是指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半咸水及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海域[1]。湿地是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可持续发展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依据《湿地分类》(GB/T 24078-2009),北京市湿地可分为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4个湿地类;永久性河流、季节性或间歇性河流、洪泛平原、永久性淡水湖、草本沼泽、库塘、运河输水河、水产养殖场、稻田/其它水田9个湿地型。

1 北京市湿地资源现状

1.1 湿地资源概况

北京市气候为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复杂多样,构成了北京独特的湿地生态景观。重点湿地是指已被列入《湿地公约》、《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或《北京市级湿地名录》等的湿地,一般湿地是指调查范围内所有符合要求的湿地。根据2018年北京市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结果,北京市1 hm2以上的湿地总面积56 800.1 hm2,占全市总面积的3.46%。其中河流湿地26 544.7 hm2,占湿地总面积的46.7%;湖泊湿地489.4hm2,占0.9%;沼泽湿地782.7 hm2,占1.4%;人工湿地28 983.3 hm2,占51.0%。重点湿地面积35 662.9 hm2,占湿地总面积的62.8%,一般湿地面积21 137.2 hm2,占湿地总面积的37.2%,详见表1。

1.2 湿地资源分布

北京市16个区均有湿地分布,其中湿地面积最大的是密云区16 320.6 hm2,占全市湿地总面积的28.7%;其次是房山区6 337.8 hm2,占全市湿地总面积11.2%;全市湿地面积最小的是东城区,湿地面积83.7 hm2,仅占全市湿地总面积的0.1%,详见表1。

表1 北京市各类型湿地面积

续表1 北京市各类型湿地面积

1.3 湿地动植物资源

调查显示,湿地内共有湿地植物(湿生、水生植物)70科206属369种,占全市植物种数2 088种的17.7%。其中国家II级保护植物1种,为野大豆Gly‐cinesoja;北京市I级保护野生植物2种,分别为槭叶铁线莲Clematisacerifolia和北京水毛茛Batrachi‐umpekinense;北京市II级保护野生植物14种,包括丹参Salviamiltiorrhiza、白首乌Cynanchumbungei、芡实Euryaleferox、黑三棱Sparganiumstoloniferum等。共记录到湿地野生动物5类23目36科202种。其中:国家I级保护动物4种,分别为麋鹿Elaphurusdavidianus、白头鹤Grusmonacha、东方白鹳Ciconiaboyciana及黑鹳Ciconianigra;国家II级保护动物12种,包括大鲵Andriasdavidianus、鸳鸯Aixgalericulata、赤颈鸊鹈Podicepsgrisegena等。

2 湿地资源动态变化分析

2.1 湿地资源的变化情况

2018年北京全市1 hm2以上湿地总面积为56 800.1 hm2,较2007年(北京市第一次湿地资源调查)的51 434.1 hm2净增5 366.0 hm2,增长率为10.4%;各区湿地动态变化情况详见表2。

表2 北京市各区2007—2018年湿地面积变化情况对比

由表2可以看出,密云区湿地面积增加最多,增加了5 406.6 hm2,其次是顺义区和房山区,分别为1 538.7 hm2和1 529.6 hm2;而湿地面积减少最多的是通州区,减少了3 839.3 hm2,其次为朝阳区和门头沟区,分别减少了579.7 hm2和570.5 hm2。

2.2 湿地资源变化原因

2.2.1 湿地的恢复建设使湿地面积增加

2008年以来,特别是“十三五”以来,北京市加大了湿地的恢复建设与保护力度,建设湿地公园11处,湿地保护小区10处,对部分退化或消失的湿地进行恢复或重建;组织开展河流生态综合治理,提升了河流湿地生态功能,增加了湿地面积。调查结果显示,新增单块面积在1 hm2以上的湿地944块,面积超过3 400 hm2。其中,顺义、昌平、通州等区增长较多。

2.2.2 水资源补给使湿地面积增加

自2014年南水北调水进京后,南水北调水逐渐成为北京的主力水源,代替了密云水库向城区供水,并对密云水库和官厅水库等实施补水。由于南水北调补水和上游来水增加,密云水库、官厅水库湿地面积分别增长了4 600 hm2、938 hm2。

2.2.3 种植结构调整使湿地面积减少

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人工湿地受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湿地面积消失比较多,仅水产养殖场和稻田/其它水田湿地就减少4 467 hm2。湿地面积消失较多的为通州、朝阳等区。

3 湿地资源保护管理现状

近几十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北京城市湿地也呈面积减少、功能退化的趋势。随着我国湿地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对城市湿地的需求增长,保护城市湿地已势在必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为切实保护好珍贵的湿地资源,北京市出台多种保护措施及办法。

3.1 实行湿地保护目标责任制

将湿地保护率纳入北京市绿色发展指标体系,作为市对各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考核的依据,并健全了湿地分级分类管理体系,公布了第一批市级湿地名录,包括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大中型水库、城市公园内的湿地等4种管理类型,共计35块湿地被列入第一批湿地名录,总面积1.69万hm2。

3.2 加强规划编制,健全技术标准体系

通过编制《北京市湿地保护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到2035年全市湿地保护发展的目标任务、总体布局、保护重点和保障措施,确定湿地恢复与建设重点任务,为开展湿地保护、修复、恢复、建设奠定坚实基础。起草出台了《湿地恢复与建设技术规程》、《湿地生态质量评估规范》、《湿地监测技术规程》、《湿地恢复与建设》等地方标准5部,基本形成了较为健全的技术标准体系。

3.3 加大湿地保护与修复力度,强化湿地监管

结合河流流域生态综合治理、中小河道生态治理以及海绵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大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力度,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促进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建立了基于空间遥感监测技术的湿地资源监管模式和工作机制,及时发现、制止、处置涉及侵占湿地、违规违章建设等违法行为。

3.4 加强宣传引导

利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北京湿地日”、“爱鸟周”和“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等关键节点,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对公众加强教育引导,提升全社会的湿地保护意识。

4 面临的威胁

虽然北京市采取多种形式的湿地保护措施和方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湿地面临的威胁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环境污染

在威胁北京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各种因素中,环境污染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危及湿地野生生物的生存。北京湿地目前面临的污染主要来自生活污染,随着近年来旅游热急剧升温和人口膨胀,旅游和垃圾倾倒填埋导致的污染对北京湿地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4.2 放牧及种植结构调整

放牧导致湿地植被严重退化和旱生化。河滩、库滩是老百姓放牧的经常去处,放牧不仅直接阻碍湿地植被的生长和自我更新,改变湿地植物群落的组成,降低湿地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而且破坏湿地土壤结构,导致水分蒸发加剧,使本已受干旱威胁的湿地更趋旱生化,进而改变植被结构,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湿地植被严重退化,旱生植物种类明显增多。种植结构调整使湿地面积减少,如部分水产养殖场和稻田/其它水田湿地被填埋,种植农作物,河道范围内种植农作物等,也导致了湿地面积减少。

4.3 外来物种入侵

调查发现的7种外来入侵植物,意大利苍耳、豚草、三裂叶豚草、黄花刺茄、刺果瓜、齿裂大戟、大薸等,一定程度对当地景观的自然性、完整性及多样性造成了危害,特别是侵占了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造成本地物种死亡和濒危等。

5 湿地保护管理建议

加强北京市湿地保护必须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从维护湿地生态平衡、保护湿地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出发,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3]。因此本文针对当前北京市的湿地现状,对湿地的保护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5.1 完善配套制度,加大资金投入

建立各部门协作机制,完善相关配套制度,进一步促进《北京市湿地保护条例》的贯彻实施,同时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推动建立湿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恢复和扩大湿地面积。

5.2 加强湿地修复及外来入侵植物治理

运用先进的生态技术和理念,恢复和重建严重退化的湿地,使其生态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外来入侵植物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威胁生物多样性,使本地种减少或灭绝,因此要高度重视,有针对性地加以防范和治理。

5.3 完善湿地监测,提升培训力度

提升湿地资源年度动态监测水平,及时掌握全市湿地资源动态变化,为湿地保护管理和科学利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加强培训,全面提高湿地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实现湿地保护管理思路、理念和方式从“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提升湿地保护管理能力。

猜你喜欢

总面积全市北京市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大连有座生蚝小镇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太平洋名字的来历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