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复极改变(ERV)患者的临床心电图特征

2022-03-18段艳丽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2年1期
关键词:心电图

段艳丽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复极改变(ERV)患者的临床心电图特征。方法:选取在本院治疗的42例患者作为疾病组,时间选取范围{2019.2-2021.6},同时选择在此期间入本院体检42例健康群体作为健康组,对比疾病组与健康组心电图参数比较;对比疾病组早期复级改变发生部位状况;比较疾病组不同部位发生晕厥情况。结果:疾病组与健康组心电图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疾病组早期复极改变发生下壁概率高于其他部位(P<0.05);疾病组不同部位发生晕厥概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本次研究中发现,早期复极改变在下壁导联中常见,健康患者与ERV患者心电图无显著差异,发生晕厥概率无差异。

【关键词】早期复极改变;心电图;晕厥

前言:

早期复极改变也可以称之为早期复极变异,是指外观无明显症状人群,在心电图监测中,出现ST段抬高现象,其中包含正常心电图变异,还可能是心脏疾病导致心电图差异。ERV疾病属于良性疾病,近些年来医学发展中,发现部分患者出现心脏骤停或者心源性猝死,主要与ERV相关,因此其在临床上得到新的认识,同时在诊断心源性猝死中,将ERV作为新的观点。本次研究对早期复极改变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做出分析,资料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2-2021.6}在本院治疗的42例患者,将其作为疾病组,男性37例,女性5例,年龄:20-79(岁)。患者本科以上学历为10人,中专以上本科以下患者为16人,中专以下为16人。将在此区间入本院体检的健康群体为健康组,健康组患者42例,男性36例,女性6例,年龄:19-80(岁)。患者本科以上学历为11人,中专以上本科以下患者为16人,中专以下为15人。

纳入标准:(1)疾病组患者符合ERV诊断标准;(2)得到两组患者允许方可实施。

排除标准:(1)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出血;(2)患者患有变异性心绞痛;(3)有器官功能障碍患者。

1.2研究方法

采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机进行检测,由深圳市理邦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型号为SE-18,让患者维持平卧位置,记录患者12导联心电图进行定位,观察患者心电图基础状况和形态等内容。

1.3观察指标

(1)对比疾病组与健康组心电图参数;

(2)对比疾病组早期复级改变发生部位状况;

(3)比较疾病组不同部位晕厥情况。

1.4统计资料

SPSS26.0作为统计软件,采用%表示健康组与疾病组晕厥情况和疾病组患者ERV发生部位,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说明数据比较存在差异性。使用(±s)计量患者心电图参数等指标,检验t。

2结果

2.1对比疾病组与健康组心电图参数

对比疾病组与健康组心电图相关指标,两组患者在平均心率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

2.2对比疾病组早期复级改变发生部位状况

疾病组患者早期复极发生部位概率比较,出现在下壁例数为33例,所占比例为78.57%,出现在侧壁例数为6例,所占比例为14.29%,出现在中胸部位例数为3例,所占比例为7.14%,最后(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2.3对比疾病组不同部位晕厥情况

比较疾病组ERV不同部位晕厥发生概率,其中下壁发生晕厥概率与侧壁及中枢导联部位无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早期复极心电图改变通常是良性,但是有研究显示,此种现象会导致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同时与心脏性猝死和心脏骤停息息相关,因此在不断研究中,将其作为新的理念分析。患者心室去极化结束之后,就会开始复极化,J点是ECG上转折点,在ST段与QRS波末端交界部位。将J点抬高,会出现穹隆形状,称之为J波。在临床上,部位医学者研究ERV,主要是由于ECG机制和特点与导致恶性心律失常疾病相似。恶性心律失常是指患者右胸V1-V3导联J波发生异常,有研究显示ERV会导致患者出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现象。20世纪90年代中期,有学者对心肌模型进行研究,研究显示水平ST段主要动作电位平台未出现明显跨膜电压梯度,在研究较大哺乳动物过程中,如果瞬间介导钾电流,就会出现尖峰样的电位形态,在患者心室外膜存在,而不是存在于心脏内膜,有跨膜电压梯度产生,在患者体表ECG上会有J波表现出。如果机体心外膜动作电位出现在心内膜之前,会有持续直立T波出现,这样就会导致机体ST段抬高。更深会导致心外膜动作电位被延长,从而右室外膜会出现复极方向,跨膜电压梯度发生改变,最终导致T波发生倒置。心外膜动作电位激活时间延长,T波倒置会出现。J波也会较为显著,这种情况说明BrS属于右心室外膜ERV,不属于病变状态。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部分健康人群中会有特发性J波出现,发现这种J波与恶性室性心率息息相关。逐渐J波也被提出与心脏缺血现象相关,国内很多學者也对此深入研究,说明此点原因。除此之外关于ERV属于心脏病标志,或者是良性表现之间探讨随之而来。在最初时期,部分学者认为其属于良性,与心脏病方面无关联,但是随着临床试验的不断增加,发现其与部分心脏性疾病有所关联。2005年部分血肿综合性分析ERV患者心电图等指标,患者出现ERV现象,是否会对ST段抬高,BrS及特发性室颤机制产生影响,很多学者认为这三个临床表现,主要和瞬时外向钾电流(ItO)密度与介导息息相关。如果机体瞬时外向钾电流增强,穹隆会消失,外向离子流升高,或者内向离子流降低,外向离子流相对升高,容易出现室颤折返现象。ERV状态下,瞬时外向钾电流会逐渐减小,穹隆消失不显著,机体不容易出现2相折返现象。部分学者推测,对于结构正常心脏,一旦出现ERV特发性室颤,或者出现特发性的ST段抬高现象,不能将其认为电流损伤进行阐释。部分学者分析上述三者之间关系,通过药物试验和神经自律性调节方式,观察影响J波幅度的重要点,三者之间有相同点。由于上述因素,逐渐提出ERV并不都是良性特点。还有学者提出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会导致机体乙酰胆碱释放,在ERV的应用中,具有调节Ito电流作用,除此之外,有研究发现,出现脊髓损伤,也会导致ERV产生。如果出现高位脊髓损伤,容易出现ERB。高位脊髓损伤会导致心脏交感神经活性受到抑制,副交感神经活性也会有所升高。上述种种可以显示,如果人体出现ERV现象,已经无法被认为是完全良性,同时也可能是一种心脏性疾病,因此对于ERV的诊断,以及心率相关指标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及早发现,便于患者早日预防,避免出现心脏疾病,或者发生心脏性猝死等严重情况,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

有学者分析,认为ERV在没有发生心脏结构病变群体中容易出现,大部分患者治愈效果良好,只有少部分人群会出现心律失常等风险。心源性猝死和心脏骤停与ERV有一定关联,部分医学专家认为,如果患者患有J波综合征,或者患者出现异常J波现象,就会导致患者心脏性猝死,因此检查患者异常J波心电图,是作为警惕患者出现心脏性猝死的指标之一,得到医学关注。

ERV在年轻男性群体中容易出现,白人女性群体发生概率较低,在本次研究中,也可以观察到,男性与女性病例有一定差距,医学上对此种现象发生机制还未明确,但是也有很多专业人士对此进行研究,认为可能是由于男女之间生殖类固醇差异所致。有研究发现,认为产生J波异常的原因与瞬间外向钾电流相关,在动物研究中发现,雄性钾电流强度比磁性高,因此ERV在男性群体中发生率更高。

ERV心电图特征(1)不同导联分布与不同形态ST段抬高,会伴有T波高耸现象,在人体左胸导联和中胸导联中容易出现;(2)人体J点或者J波抬高,主要发生在V2-5中;(3)患者左心室未出现肥大现象,患者QRS电压升高;(4)患者QRS波不对称,R波升高,角度降低;(5)R峰时间比较迅速,在R波降支中,能够发生切迹和顿挫。由于医学在不断研究,近些年来,发现ERV还有一些其他特征:ERV与会受到心率变化的影响,患者处于静息时窦性心动过缓中经常存在,其发生概率接近90%。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或者人体起搏加速时,心电图将会逐渐恢复正常。出现上述情况,主要是由于患者钾电流的动力学特征,开始时期动力学处于失去活性状况,之后逐渐缓慢恢复,心率一旦加速,会导致钾电流减弱,J波逐渐减小或者消失。

部分学者认为ERV患者与健康组患者相互比较,ERV患者QRS会高于健康组,ERV患者QT间期会出现缩短不均现象,但是还有部分学者认为ERV患者T波与Q波末间期的最大值会高于健康群体,但是在本次研究中,结果显示:疾病组平均心率68.55±5.43与健康组无显著差异69.55±5.39(次/每分钟),疾病组QRS时限96.55±9.43(ms)与健康组94.55±9.43(ms)无显著差异,疾病组Q-T离散度385.55±16.43(ms)与健康组无显著差异383.55±16.43(ms);疾病组Tp-Te与健康组值比较无显著差异。出现上述结果,可能是由于所选病例较少,因此不具有代表性。有研究显示,认为ERV在人体左胸导联与中胸导联中容易出现,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更多时间结果显示,在人体下壁中出现概率显著提升,在本次研究中,结果显示:疾病组患者早期复极发生部位概率出现在下壁例数为33例,出现在侧壁例数为6例,出现在中胸部位例数为3例,最后(P<0.05),说明人体出现ERV现象,在下壁中出现所占比例更高。有研究显示,患者ERV出现在不同部位,对于患者晕厥现象会有一定影响,但是在本次研究中,得到P值大于0.05,原因可能与本次所选病例数较少相关。

本次研究结果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由于一些外界因素,因此本次研究所选例数较少,同时研究时间较短,导致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产生一些偏差,尤其在检查人体心电图和不同部位对患者晕厥影响方面存在一些不足;(2)由于不同患者之间ERV实际情况不同,因此在诊断过程中,可能对诊断结果有所影响;(3)患者进入医院检查心电图,不同患者之间在诊断过程中,心理状态有所不同,也可能成为影响研究结果的一种因素。

在未来试验过程中,将会避免上述因素,将会延长研究时间,提升研究病例,让检查过程能够更加全面。同时在研究前期,对患者心理状态做出评估,提升试验结果精准度,为医学发展献上一份绵薄之力。对于医护人员而言,主治医生对治疗患者疾病有重要作用,但是作为诊断人员,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检测精准,患者能够早日发现自己疾病,早日为医生提供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基础,避免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所以心电图检查工作人员也需要不間断学习,不断提升职业技能,避免在检查过程中出现差错,影响检查标准。在检查前期,尤其对于检查心电图患者而言,患者情绪不稳,会对心电图产生检查结果产生影响,因此作为检查人员,更加需要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对患者心理做出评估,避免患者由于不良心理情绪,造成检查结果偏差,最终导致不良后果。

综上所述:在本次研究中发现,早期复极改变在下壁导联中常见,ERV属于良性心电图,逐步演变为偶尔不良性,经历次数为10年,同时不同部位出现ERV是否会影响到患者发生晕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虽然本次研究得到P值大于0.05,但是可能由于所选病例数较少,在未来发展中,将会不断向遗传学和细胞离子机制中发展。

参考文献

[1]付文波,吴琦,陈志楠,等.DeWinter综合征1例[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1,13(10):1260-1261.

[2]葛同军,杨伟.以上腹部烧灼感和双眼黑矇为临床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7):1023-1025.

[3]张凤琼.冠心病患者介入手术后的护理注意事项有哪些[J].保健文汇,2021,22(2):73.

[4]荆宇澄,王乐,王宪云,等.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患者3年随访[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1,25(1):6-12.

[5]石聪辉,吴贤聪,郑志鹏,等.57例急性重度敌敌畏中毒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救治体会[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21,28(1):86-89.

[6]武隽忞,崔晓迎,陈凤英.不同氟卡尼激发试验结果Brugada综合征患者心电图特点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1,29(1):28-31.

[7]王淑珍,邓晓奇,熊峰,等.左束支起搏患者心脏机械同步性的早期评估[J].中国循环杂志,2021,36(1):28-33.

[8]范晓梅,陈雪枫,魏宝楚,等.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V感染后心电图异常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关联性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2021,47(4):64-68.

[9]周晴晴,孙兴国,王继楠,等.存在睡眠呼吸异常的慢病患者呼吸影响心率变异性的初步分析[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21,37(2):135-141,201.

[10]鲜小英,陈宗涛,孙丽,等.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动态心电图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20,26(24):4878-4882.

猜你喜欢

心电图
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在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老年人体检心电图异常及相关因素分析
关于心电图,你想知道的都在这
心电图正常不等于没病
心电图或查不出异常
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的区别
对比历次心电图,可发现冠心病信号
心肌梗死与正常心电图之间的“恩怨”你知多少?
临床表现为心悸的预激综合征B型心电图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