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动力链”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2022-03-17刘立华王骏昇首都体育学院

体育风尚 2022年5期
关键词:发文学者动力

刘立华 王骏昇 首都体育学院

一、前言

“动力链”的概念在运动生物力学领域、运动康复医学、运动训练学领域都被广泛应用。多数研究为探讨开链与闭链动作模式下的肌力康复训练效果。2004年在国家体育总局高级教练员培训班中开始推广动力链的训练理论后,将核心力量训练的点拓展至动力链的线,国内动力链研究逐渐增多,我国学者多从宏观理论视角分析动力链的内涵,认为运动技能是特定顺序的多关节运动,被称为动力链[1]。也有部分学者从动做分析或从科学实验角度对动力链理论进行应用研究,如任满迎利用BTE Primus 肌力诊断系统根据动作环节,获取最大力量、最大功率及链条比率等指标,分析动力链的不对称性和弱链环节[2]。可见,国内大多数学者都从理论层面分析动力链的定义、内涵与应用,实践应用研究较少。

运用CiteSpace 分析软件,通过对“动力链”研究相关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可以进一步厘清“动力链”研究文献的发文数量变化趋势、研究力量分布情况以及研究热点内容、应用效果与发展趋势,为动力链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指导。

二、研究资料和方法

(一)文献数据来源和检索策略

通过查阅中国知网(CNKI)平台中有关动力链的相关文献。设置检索策略:主题词=动力链OR 运动链OR 弱链接。在检索到的所有文献中剔除不符合标准的文献后共保留96 篇文献纳入分析。

文献的纳入与排除标准为:①中国知网重要期刊文献(北大核心期刊、CSSCI、CSSCD 等),排除未发表的文献、会议摘要、学位论文;②纳入动力链的相关研究,排除其他不相关主题的研究,排除不符合研究内容为动力链,研究领域不属于体育范畴的文献。

(二)研究方法

通过CiteSpace 分析软件对“动力链”相关文献的作者生成合作网络图谱进行分析,并通过关键词的时区图以及聚类结果了解我国动力链研究的演进过程和研究热点与前沿。使用Excel 对年发文量进行数据统计,并分析动力链研究的年发文量特征。

三、结果与分析

(一)动力链研究的发文量分析

我国动力链研究相关文献发文量整体呈现增长的趋势。从我国体育领域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动力链研究发文量有以下特征。

20世纪末以探究运动链速度的研究出现在我国学术界后,我国学者多将其引入到运动生物力学领域。自1984—2007年发文量可知,我国动力链的相关研究年均发文量低于2 篇,国内发文量较少,可能由于当时国内外学术和语言交流的不便,造成知识更新速度较慢,相关知识领域学者学术交流较少,尚未形成热点和共识,导致动力链研究的发展受限。2008年开始,动力链相关研究发文量增多,年发文量高达17 篇。2004年在国家体育总局高级教练员培训班中开始推广动力链的训练理论,将核心力量训练的学习热潮进一步推进,由核心力量训练的点扩展到动力链训练的线,更加突出专项动作模式。以上分析表明,动力链的研究成果发表与我国体育领域的发展相关,动力链训练促进竞技体育水平的提升,进而带动学者展开对动力链的相关研究。

(二)研究文献作者及机构分析

对作者的研究成果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出该领域中的核心作者及学术影响力。运行CiteSpace,得到动力链研究领域的高产作者,提取前7 位高频次发文量作者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该领域的研究力量和主要研究内容。从作者发文量看,牛永刚、邢聪均以不同的单位发表了3 篇论文,说明在该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两位学者的研究内容都以弱链的产生以及影响进行讨论,牛永刚学者则重点研究了功能训练中完整运动链的训练。任满迎、刘颖学者在同一所研究机构发文,任满迎学者发文3 篇,刘颖学者发文2 篇,且两位学者合作发文了核心运动链的概念界定的研究。任满迎学者则更注重弱链接与功能训练。可见在动力链研究中弱链接的诊断与改善,在功能训练的应用是学者们重点关注的领域。前7 位发文频次最高的学者可以看出,除了北京市体育科学研究所,其最多的研究者单位均为高校,可以看出高校是动力链研究的主要阵地,尤其是以师范类院校为主,其次为体育院校。

此外,运行CiteSpace,调节阈值生成作者间合作网络图谱,动力链研究合作网络图谱是以参与我国动力链研究的科研工作者为节点,及学者们之间以我国动力链研究为联系而形成的社会网络合作关系结构。对我国动力链研究的作者进行分析进而了解该动力链研究的合作关系结构。

我国动力链研究作者合作网络图谱显示,目前我国“动力链”研究的学者较多,但研究力量较分散,多以单一学者开展研究,学者间没有形成密切的合作联系,研究力量薄弱。对3 人以上的团体进行分析发现,研究团体间出现师徒同门团体研究现象,虽各研究团体内部合作紧密,但团体间的合作仍较少。应尽快形成团体间学术交流合作的研究趋势,共同攻克学术难关,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对研究机构发文频次进行统计,可以分析该领域的研究力量,同时,可以吸引该领域人才的加入扩大研究机构力量。我国有关于动力链研究的机构有73 所,对发文量超过2 次以上的11 所机构进行整理、统计。首都体育学院以5 次发文量居首,研究力量领先于其他研究机构,其次为北京体育大学,其发文量4 次居第二。这两所体育院校成了我国动力链研究的领头力量。除北京市体育科学研究所外,大部分研究机构主要为高校,尤其以体育院校为主。研究机构主要为高校的原因主要是这些体育高校有着强大的科研团队和先进的体育知识。

此外,运行CiteSpace,参数设置:节点类型=机构(Institution),运行软件得到机构合作网络图谱,机构间的合作可以发挥资源优势共同攻克难题,加快领域内的科研进展。

通过机构图谱可以发现,机构间的合作联系较少,尚未形成动力链研究合作的大团体。研究机构合作关系上,将不同名称的同一机构进行合并,其中对外合作最多的是北京体育大学,与国家男子橄榄球队、首都体育学院等有合作;其次为上海体育学。这些机构团队间的合作关系形成了以下几种特征:①以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北京市体育科学研究所为中心的高发文量机构与低发文量机构合作普遍。②高校跨地区团队合作广,如河北、河南、山西等地区高校间的合作。③机构间的合作密度小,各团队间合作关系建立少。综上所述,我国动力链研究地域较广泛,研究机构多为高校,动力链研究力量分散,应加强各机构间的学术交流合作。

(三)关键词时区分析

运用 CiteSpace 分析软件,绘制我国动力链研究领域时区图。通过关键词时区分布图可以直观看出研究主题的演化路径以及不同年份的新兴研究热点。

上肢鞭打动作,如发球,是动力链研究的热点;核心力量训练、弱链接和身体功能训练是三个节点最大的关键词,也是贯穿整个动力链领域的热点研究内容。通过回顾文献发现动力链研究进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2000—2005年更倾向于理论方面探究上肢鞭打动作的生物力学特征研究;第二,2006—2011年动力链的核心力量训练和弱链接诊断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夯实的理论基础;第三,2012—2017年则更加集中关注于动作模式,将动力链训练与身体功能训练相结合,以项目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探究动力链训练整体性与传导性的训练方法与手段,并通过弱链接的诊断和改善来提高运动训练成绩的研究较多;第四,2017年后学者们开始将关注点逐渐分散到运动康复学等领域,弱链接的实证研究日益增多,康复、弱链训练等关键词开始出现,成为新的研究热点。随着动力链研究热点的演进,动力链研究主题多样化,宏观与微观研究相互交叉,理论与实践研究逐渐完善。

(四)关键词聚类分析

关键词能够体现一篇文章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可以通过分析该领域内的主要研究内容来判定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运行CiteSpace 软件,生成动力链关键词共现网络。将定义相似的关键词合并,且由于本文检索策略主题词的影响,将动力链和运动链关键词词频排除分析,整理高频词及高中心性关键词。其中“身体功能训练”一词出现的频次高达51 次。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动力链的研究内容,对298 个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得到聚类图谱。由于检索策略影响,将相同关键词的聚类结果进行合并、梳理,重新分为2 个主要聚类结果,每个聚类群代表动力链研究的一个方向。通过聚类结果进而深入分析我国动力链的热点研究内容。结合高频次关键词及聚类分析结果,我国动力链的热点研究大致归纳为以下两点。

1.基于运动训练学领域身体功能训练的热点研究

动力链的整合训练被广泛应用到身体功能训练中,它强调的是整体性与传导性。“身体功能性训练”词频高达51,中心性高达0.31,这表明动力链研究在此方向的研究最多。近年来引入的动力链训练理论,大多数学者将其运用到功能性训练中,其研究进展经历了三个方面:第一,最初以鞭打动作的研究为主,将上肢看作运动链,分析了运动链的速度特征[3–4]。第二,从人体动力链的视角观察人体功能动作的训练,对训练过程中出现的动作代偿、弱链接等问题进行定性分析与讨论[5–8]。第三,对上肢鞭打动作,如网球发球;下肢起跳动作,如排球运动员的弹跳进行探究,对动力链的能量传递效率进行定量分析,计算末端速度的提高效果[9–12]。功能性训练强调动力链上力量的传导方式[13],因此,当动力链上出现弱链接时,任何关节结构和功能的改变都会引起相邻关节的代偿工作,产生动作代偿进而影响到运动表现。而身体功能性训练可有效改善动力链中的弱链接,可使在各关节稳定的基础之上加强力在动力链中的传导效应,这就是动力链所强调的完整性和传导性训练。

2.基于功能康复学领域弱链接的热点研究

诊断和改善机体中的弱链接,是提高动力链传递效率的基础。引发弱链接出现的原因很多,运动链上的肌力不足,疲劳、损伤或训练水平不高都会导致弱链现象[14]。所以诊断弱链接的存在并改善弱链接可以提高运动整体表现和预防运动损伤,在运动损伤防护和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有较高的实践推广价值。

2010年周文琪[15]提出动力链弱链接的检测方法,其后学者多对弱链接的形成、改善提出理论性建议,通过设计专门的训练方案来提高运动训练的质量与效益。做到避免代偿性动作的产生,消除弱链接是发生运动损伤后康复的根本。根据动力链训练理论,主要是在康复训练中有针对性地制定专项动作各环节发力的最佳动作模式,诊断动作的动量传递效率。

四、结语

研究结果表明,动力链的热点研究内容有身体功能训练、核心力量训练、弱链接,归纳为两大研究领域,分别为运动训练学和功能康复学领域。有关动力链训练的研究大部分基于理论研究,动力链尚有较大的实践应用研究空间,未来需要广大学者和机构间进行密切的交流合作,共同攻克难题,在动力链研究的应用性方面给予重视,为运动训练和功能康复提供更多的实践应用。

猜你喜欢

发文学者动力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学习动力不足如何自给自足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学者介绍
动力船
基于多动力总成的六点悬置匹配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