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家校关系的困境与对策

2022-03-17毕菁菁西南医科大学

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家校家长学校

毕菁菁 西南医科大学

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意思是“生养孩子却不好好教育他,这是做父亲的过错;教育学生却又不严格要求,这就是做教师的懒惰了”。这句话很好地描述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从大的方向来看,学校和家庭有着将学生培养成材的共同教育目标,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却又常常因为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不同而产生分歧。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促使人们教育观念的更新,当下的家校合作日益频繁,由此导致的家校冲突也日益显著。在新时代如何积极寻找对策妥善处理家校矛盾成为当务之急。

问题的出现

近日一篇名为“家长的手真的可以伸得这么长吗”的报道引起了我的思索与关注。报道指出广州珠海区一所小学四年级的一个班级,之前三年的班主任是一位对孩子特别有办法,在孩子中也比较有威信的老师,整个班级在年级中的纪律都是数一数二的。但升读四年级后,接手的竟然是一位刚毕业的年轻女老师。家长告诉记者:“我听孩子回来说,新老师特别温柔,说话轻声细语,从来不批评学生,即使有学生在课堂上捣蛋,老师也仅是气得满脸通红,说不出话来,有时还会在办公室偷偷抹眼泪。”家长们一致认为“这么年轻的姑娘怎么能hold 住一帮熊孩子?”这位家长还说,在微信群里,有家长提议联名罢免老师,整个班级群45 名学生家长,竟然有2/3 的家长举手同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新时期家校合作的视域下,家长和教师的矛盾逐渐显现出来。2012 年教育部下发的《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明确赋予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社会责任。毋庸置疑,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体现了学校对于家长权利的尊重,是实现家长教育知情、评价、监督等权利的重要保障。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改变学校主要受政府垂直管理的体系,增加教育管理结构的宽度。最终也是最重要的,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有助于促进每一位学生更好地成长。

那么家长的手究竟应该伸多长呢?对于学校来说,很不幸,家长的“手”真的越伸越长了,管得也越来越宽了。这种现象在一、二线城市的高知家庭中出现得更为频繁。曾经在泸州举办的中小学校长论坛,讨论家校关系时,许多校长都谈到这个问题:家长以爱的名义插手学校管理,管得越来越宽了,大有要安排学校人事、指导教学的节奏,例如新学年换老师,有的班级会遭到家长的抵制,因为家长“听说”新来的老师不好,抑或是因为原来的老师太好了,家长舍不得他走。笔者曾在泸州的一所教育机构担任过少儿英语教师,也亲身经历过此类激烈的家校冲突:节假日调课要征求家长的意见,周末上课时间也要符合家长们的作息规律,甚至在上课期间家长也会不时透过门上的玻璃窗查看上课情况,教师稍有松懈就面临被举报的危险。此类家校冲突在调换教师时更为激烈,由于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家长们很容易通过网络获取有关新教师的信息,一位欲接手我班的新教师因为无意间在微信朋友圈上传了一张毕业照,就遭到家长们的联名抵制,在他们看来新教师教学经验匮乏,不具备合格的教学资质,因此他们强烈要求学校安排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有报道称一些家长通过让孩子佩戴远程监听手表来监视教师行为。这实际上是将不信任的眼光投向教师。家长监听教师,实际上也是一种隐蔽的冲突关系。诸如此类的情况数不胜数,愈演愈烈。因此,现在的家校关系非常敏感,虽然教师和家长表面上和和气气,但是,私底下都心生怨气。综上,如何恰当地处理好家校关系是我们在现时代面临的严峻挑战。

问题出现的原因

事实上家校关系日益严峻并非由某一特定因素造成,我们应该从多方面考虑其中的影响因素,唯有如此才能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笔者看来,家校矛盾可从以下三个层面分析。

国家层面 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家校合作引起全社会的重视。我国政府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例如:2003 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2012 年下发的《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文件》等。这些文件赋予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社会责任,但却缺乏对学生家长教育责任的明确规定和相应解释。这就使得一些家长仗着有国家法律的支持,对于学校事务横加干涉,大有要做出一番大事的意图。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也更为重视。试看如今,纵然中国已经放开了二孩政策,许多年轻一代仍然不愿意要二孩,这其中的原因不仅仅是经济状况导致的,更是由于现在要养育一个孩子的时间、精力成本不同于以前。曾经的家长只要将孩子喂饱送进学校就万事大吉了,现如今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因此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花费了颇多心血,从穿什么样的衣服、选择哪种课外读物,到培养何种兴趣爱好、上什么样的学校,无不倾注了家长们的满腔热血,也正是因为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日益重视,如今的家校关系变得更为敏感。

社会层面 由于社会上对于个别教师殴打、辱骂学生,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暴力对抗的相关报道时有发生,让家长对教师产生了怀疑,对孩子在校安全充满了担忧,不得已把教师当成了需要防范的对象。但是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部分教师的不负责任行为并不具有典型性。这其中也不排除部分媒体为了夺人眼球进行虚假或恶意夸大事件影响的恶劣行为。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会媒体的力量日益强大,媒体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甚至难以估计。

同时由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家校间的联系也更为频繁,各种QQ 群、微信群层出不穷,一有点风吹草动,群里就炸开了锅。常常是老师在群里发了一则消息后,数百名家长在底下各抒己见。不可否认,各式各样的家长群的确拉近了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距离,但同时又给家校双方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老师们为了通知一则消息常常要斟酌再三,生怕一个不小心,又被某些家长揪着不放;而家长们,虽然对自家孩子的在校学习情况十分关心,但同时也担心在群里“黑名单”上看到自家孩子的名字,因此一有群消息就神经紧张。长此以往,双方都苦不堪言。

个人层面 一方面,许多教师都期望学生家长能够支持自己的工作,但如果家长认为自己是专家,质疑你的专业知识,那么教师将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还有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家长总喜欢以金钱为标准来评价他人,他们甚至会瞧不起老师。另一方面,传统教育思想的桎梏导致了家长及学校在教育目标的认识上产生了分歧。家长固有的观念,如“师道尊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等思想使得他们将教师的地位无限拔高,因此在家校合作过程中一直处于附属地位,不敢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在现实生活中,家校之间也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和沟通方法。例如在生活中不单单是学生害怕接到教师的电话,其实大部分家长也害怕接到教师的突然“访问”。因为他们自然而然认为“无事不登三宝殿”,一定是自家孩子又惹是生非了,接了这样的告状电话往往让家长感到难堪。事实也的确如此,大多数教师除了特殊情况外,极少与家长主动进行课后电话沟通。因此在面对突发情况时,双方若不能平息自己的情绪进行真诚沟通,那么这样难得的交流也就形同虚设了。

我国学者叶澜以自我发展意识为标准,将教师专业发展分为非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和自我更新关注阶段。其中生存关注阶段是新手教师阶段,这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期,突出特点是骤变与适应。这一时期教师处于关注自我生存阶段,他们更多地以自我为中心,关心能否向他人证明自己的能力。有时候为了赢得孩子的喜欢,甚至不敢多加控制与管理班级纪律。殊不知松散的班级纪律既不能保证孩子们的听课效率亦不能得到家长的认可。同时新教师由于在教学技能上还不成熟,在课堂管理和控制上还缺乏经验,因此他们在教学和工作中更容易遭受挫折,体验到比较强烈的失败感和较低成就感。与此相反,也有一些老教师仗着自身教龄长,教学经验丰富,不仅对家长缺少了一份尊重,更是不把家长们的建议放在心上,我行我素。另外,学校领导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对新形势下家校关系的认识和准备不够充分,对于家长参与学校事务没有秉持开放的态度,因此缺乏对在校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以便妥善化解家校矛盾。

问题的解决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育和教学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既然学校和家庭对于学生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那么该如何恰当处理好家校关系,形成统一的教育合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国家 国家通过建立合理的制度来保障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权利是促进家校合作的重要前提。要开展更多的家校合作的研究和试点工作,在转变校长和教师观念的同时在增加家长参与和教师专业权威之间保持一种新的平衡。另外,国家还可以通过出台一系列详细的法律文件,对家校关系划定明确的界限,即说清楚家长能管什么、什么是不能插手的。国家监管部门要加大对新媒体的整治与监控力度,及时消除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另外,国家应该切实提高教师待遇,保障教师权益从而吸引更多更优秀的教育人才。

社会 全社会应重新树立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俗话说“为学莫重于尊师”。即使家长是大学教授也未必懂得小学数学要如何去教。毕竟孩子的认知具有规律性,纵然或许只是一位新手教师但她所具备的专业知识依然是独一无二的,并不能和高学历父母所拥有的知识相互替换。教师的工作具有复杂性,真正有教养的父母承认教师的价值并尊敬教师。医生只需要解决病人的疾病,律师只需要针对委托人的特定需要提供专业服务,但对于教师来说,由于学生成长的变化性、整体性和综合性,使得教师所进行的教育活动直接与整个人的多方面联系起来。因此,我们要明白教师工作的不易,理解和支持教师的工作,努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积极改善教师的生活质量,主流媒体也应积极响应和配合教师的工作。

个人 广州市家庭教育促进会专家组成员黄妙贤认为,家长应该改变观念,积极顺应时代发展,不要害怕改变。一个老师就是一本教科书,每位老师的人生阅历,思维方式都是不可替代的,我们大可不必只拘泥于其中的任何一本,相反应该让孩子多接触一些“教科书”进而才能明白什么样的“教科书”才是最适合自己的。从另一角度来看,老教师也是从新教师一步步走来的,不给新教师一个实践的机会,新教师又怎么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育者呢?更何况新教师或许缺乏经验,但相比老教师,新教师会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与此同时,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掌握一个“度”,孩子的教育固然重要,但家长也不应该对此花费过多的精力,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

教师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有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政策的义务,同时教师也应该积极维护自身权益。当面对家长屡次“越位”时,应及时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身权益。同时,教师也应该给予家长相应的尊重,一视同仁对待每一位家长。通常而言教师对成绩优秀的学生家长以及素质较高的学生家长较为尊重,也更愿意与其沟通。但是对于那些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家长以及素质不高的学生家长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尊重。事实上,正是由于这部分学生和家长存在一定的缺陷,教师应该花费更多精力妥善处理其中的关系。相较于老教师,新教师在处理家校矛盾时,往往不知所措,无从下手。笔者认为新教师要学会“点火”。一位优秀的教师并不是通过一味地放低姿态,讨好学生来得到肯定。相反,权责分明,赏罚得当的教师更能在学生及家长面前树立威信,收获成功的喜悦。但教师“点火”也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否则极有可能“引火烧身”。有许多新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时,总想着先烧出几把“火”,尽快证明自己的能力。结果通常由于自身经验匮乏,制订了许多不符合学情的班规条例,导致漏洞百出,惹火烧身。对于新手教师来说,在“点火”前,一定要对“点火”的方式方法进行深入的了解,而且要甘愿做一名“添柴工”,在前任的基础上另起炉灶,“点”切合班级实际的“火”。因此笔者认为老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助新教师渡过难关,而新教师在上岗前也应该跟着老教师进行一段时间的培训与学习,以便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同时老教师也不应该自恃清高,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这个提倡终身学习的时代,老教师也应该从新教师身上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只有这样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学校领导对于学校的管理、教师培训等方面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学校也应该把握好时代的号角,多多深入到教师、家长和学生群中去,了解当下存在的家校矛盾和师生矛盾并采取系列措施积极解决各种矛盾。

总之,在生活中,家校冲突屡见不鲜,学校和家庭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为了解决家校冲突,国家、社会以及个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有三方各司其职,形成统一的教育合力,才能更快更好地化解家校矛盾。

猜你喜欢

家校家长学校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