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高中地理教学高效课堂的对策

2022-03-17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第一中学张红斌

天津教育 2022年18期
关键词:微课图像过程

■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第一中学 张红斌

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而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革,国家教育部要求新时代的高中地理教师在教授学生书面知识内容的同时,应该注重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多元化能力的发展。地理学科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讲是比较有难度的,地理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以强大的知识体系作为保障,并能通过对问题的深度认知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教师应建立以课堂为阵地的地理教学实战体系,以多元的教学视角,全视域地提高学生的认知,以此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并提高其学习效率,同时消解或缓解学生在地理问题解决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的焦虑情绪,进而发展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一、创新微课教学,发展学生多种能力

(一)运用微课教学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高中地理教学中含有大量的知识,且这些知识点通常较为分散,为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加大了学习难度。而运用微课可以对即将学习的地理知识进行预习,教师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将分散的知识点连接在一起形成微课,帮助学生将地理知识点进行综合并形成知识框架,使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得到有力保障。教师在制作微课过程中,要深入分析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并将其融入微课,让学生在预习环节始终在教师的掌控中,在课堂中将不能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进而全面、深入地掌握地理知识。因为其“微”,所以就具有了很强的可变通力及灵活力,在内容和难度上的安排自然就可以做到分层分步教学,进而提高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水平。学生利用微课可反复观看这一特征将,课堂上没有掌握的内容和遇到的问题进行复习和巩固,进而使学习效率的高效性得到保障。

例如,在学习“宇宙中地球的位置”时,就可以通过制作微课让学生明确在教材中所展示的星云、恒星、行星、卫星等不同天体的特点,以及地球在月球中所处位置对地球的影响。这样,学生在了解地球所处位置时以及地球上所特有的大气层等事物时,才会对地球的各种自然现象有更为深刻的认知。教师在讲述这一节内容时完全可以让学生自行学习,因为这节课的内容停留在对地球的浅显认知中,也是让学生能了解地球在整个宇宙中的位置,为后续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的变化研究奠定基础。

(二)利用微课讲解复杂的知识过程

在地理课教学上,原理一般比较简单,但思维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一般而言,需要教师运用自己的智慧将复杂的问题变简单。这时候,利用微课辅助教师进行有效教学就显得很重要。以简入繁,由浅显逐步走向深入,符合学生认知,是最好的教学思路。而高中地理学科中涵盖很多知识难点,学生通过单一化的讲解形式无法深刻地理解与掌握抽象化的地理知识。依托微课视频的直观性,可以将一些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进行综合和整理,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这些内容穿插在一起,并运用图片、视频以及声音的形式呈现出来,使这些复杂化以及抽象化的知识点通过形象生动的展示而变得简单化。这样学生会对地理学科产生极大的兴趣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深入理解地理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地理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这一节时候,实际上是要让学生明确太阳的能量和地球上大气运动之间的关系。在讲述前,教师可通过微课视频让学生明确大气受热的过程,即太阳照大地,是以短波辐射的形式照射在地球表面,而大地上的暖热气流则是长波,然后对大气缓慢地进行辐射,此时,大气逐渐吸收了地球辐射热量,从而在夜间将此部分热量归还到地球表面上,进而对地球形成保温作用。

(三)利用微课进行地理知识的复习

微课具有便捷性和可重复观看以及小容量等特点,同时微课的时间大多在十分钟之内。将一些较为分散的知识点集中在微课中,能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将复习过程中大容量的知识进行模块化,从而降低学习难度。在课程结束后,学生没有在课堂上掌握的内容可以通过微课进行复习。目前,信息技术设备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被人们广泛使用,利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以及电脑等设备就可以实现微课的复习。在高新技术发展的今天,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应该做到与时俱进,教师应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以及学习最新信息技术手段,依托对教学环节的优化创新,实现在教授书面地理知识内容的同时,对学生各方面能力以及综合素养进行全方位的培养。

例如,在“水循环”这一节内容复习时,教师可利用微课让学生系统地观察水在陆地上以及海陆之间的大循环,并了解水的循环对陆地和海洋的影响,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理解地球上水资源的热力来源,是以太阳的能量为基础的,这样就将之前所学的知识与本节课的复习进行了有机融合,这将使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零散知识形成一张网格化的知识脉络图。

二、充分运用地图开展课堂教学

(一)通过图像教学引入课程

对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学习压力比较大,时间紧张,学生很容易在学习中呈现疲惫的状态,这不仅降低了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效率,也导致了学生的厌学情绪的产生。面对诸如此类的问题,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依托全新的导入模式,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使学生在调整学习状态的同时能在教师富有生动性与趣味性的导入环节下调动学习积极性。在保证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引导慢慢达成教学目标,对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地理的基本知识已经烂熟于心,在学习高中地理这一科目时也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法,所以教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把注意力放在课堂中。对接受新的知识来说,学生往往会具有一定的畏难心理,这将严重影响着学生学习行为的发展。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导入消除学生对新课的恐惧,通过创设简单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注意。图像教学就能在极大程度上增加导入环节的趣味性,教师在备课环节中可以选择地理图像素材,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能跟随教师的思路,在地理知识的世界中遨游。而反观现在的有些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进度,忽略了课程中的导入环节,让学生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开始接受知识,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由此可知将课堂导入与图像教学相结合的优势。

(二)利用地理图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课堂教学越来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释放自己的能动性或某些方面的自律行为,进而改变传统的“灌注式”教法,少讲甚至不讲,由单一转化为多元,诱导学生思考,恰当地调控课堂,全方位地展示课程内容的魅力,创设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而这些问题的创设恰巧要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下圆满解决,就需要调动多视域解决了。借助地理图像实现是一个很有效的途径。教师可以设置与呈现与地理图像相关的引导性问题,比如,让学生以观察我国山脉图的走向为基础,不断地完善重要山脉图周围的河流和铁路分布,将这一引导总结的问题变成游戏的形式,从而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观察现有的地理图像,联想之前所积累的地理知识,完成知识迁移,以此引导且发展学生良好的思辨能力,促使他们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成的知识系统,对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能掌握得更加扎实,从而大大提升课堂效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对图形的观察能力

学生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要根据地理图像捕捉关键性的信息。但是受以往教学形式的影响,学生通过教师的知识讲授,对高中物理知识产生了比较枯燥的刻板印象,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很难主动观察图像信息,很难利用图像发展个人的空间思维能力。因此,为了提升当前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根据课堂中展示的图像信息为参照,只要遇到图像,就第一时间引导学生去找地图中的三要素和一些细节问题。如在学习“全球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时,可以在观察图像的过程中带领学生根据经度和纬度分辨气候类型,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也能让学生形成条件反射,依托图像的观察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找出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当学生对问题有了全面认知以后,就证明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有显著进步,知识体系更加完整。这样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在独立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在今后遇到各类地理问题时,学生能以更加全面的视角观察问题,进行思考,从而解决问题。

三、提升生活化教学比重

(一)采用贴近生活实际的导入方式

高中生学习忙碌,需要高效的学习方法。为了让学生快速调整学习状态,进入地理学科的学习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课前导入的环节。要想充分发挥导入环节的价值,就要采取贴近生活实际的导入方式,让学生能尽可能地消除对新课程内容的抵触情感,在生活化资源在引导下让学生感受到地理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教学“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时,教师可将学校周边的功能分区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呈现,也可以将所处地区的市中心以及配套的功能分区在讲课时作为参考资料,并通过教师分析,让学生明确在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分布中,人口和多种因素是决定其功能分区的决定性因素。这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地理对生活的服务性质。学生根据自己平时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就能积极地和教师互动。那么教师通过贴近生活实际的引入,就能让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学习中,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深入课堂学习。

(二)通过生活化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在高中地理的学习阶段,学生会接触许多地理学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主要以记忆类和理解类为主。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创设多元化的问题确保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与教师的教学步骤相吻合,这样才能保障学生对教材中地理知识的理解是清晰而透彻的。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弊端比较明显,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知识,这种方式的教学效果有限,学生无法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能力的发展。因此,对问题的质量需要严格把控,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保持活跃的状态。

例如,气象灾害往往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在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机械地背诵各类自然灾害的成因,是主要的教学方式,却未讲过如何应对这些危害,那么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仅停留在记忆状态。借助生活化教学,教师可以引入某项灾害所给人们带来的一些危害,如淹没了农田并造成人员伤亡、经济作物减产,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倒推思考,进而得出洪涝灾害的危害性。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加强教学效果

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应该从创新教学环节,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为主要突破口。多媒体教学和微课教学虽然都隶属于信息化教学手段,但是多媒体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更立体、形式化地向学生展现多个问题的特点,学生在认识问题的过程中能以整体化的思维探究各类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而对各种地理知识记忆的印象更加深刻。

例如,在“植被与环境”学习过程中,森林是研究植被的主要场所。森林种类众多,这也就需要学生对森林的特点进行识记,可通过降水量以及年均温的形式记忆森林植被的种类,常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植被为了散热,则需要以阔叶林的形式存在。因为绿色植物的叶片面积关系到蒸发量的大小,在记忆森林植被特点的教学时,首先需要让学生明确植被常绿与落叶和温度之间的关系,以及阔叶针叶与蒸发量的大小关系,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有了更多的依据,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降低了学生的记忆难度。

(四)通过生活化作业进行巩固

为了让学生在课后及时巩固所学习的内容,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也要加入生活化元素,改变传统的背诵型、抄写型课后作业。因为布置课后作业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机械性地完成,而是要在巩固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收获。

例如,“市中心、郊区,你选哪里住?”此题从布置时,教师就要做开放设计,不固守一个面,也不拘于一点,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就可以通过,但要在结合地理知识原理及生活常识基础上回答,这样能让学生在生活化作业巩固的过程中全面分析,提高学生在作业中对知识的应用水平,在知识内化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实效性。

四、结语

高中阶段地理课堂教学,应该在充分尊重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习惯,以更为多元化的形式向学生传输知识。理论知识学习实际上是为发展学生的多元化能力,在高中阶段高校地理课堂的开展,离不开学生能力的提高。高效课堂的构建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将知识体系在头脑中进行内化,将个人能力在探究问题中得以发展,最终为高中地理知识体系的完整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微课图像过程
改进的LapSRN遥感图像超分辨重建
有趣的图像诗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