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教学让初中数学教学更加精彩

2022-03-17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

天津教育 2022年15期
关键词:生活化数学知识情境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 王 娟

数学知识被广泛应用到不同的行业和领域中,同时渗透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化教学已经逐渐融入不同学科的日常教学中,数学学科的教学同样需要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在课前导入、课堂探究以及课后实践过程中都需要加入生活元素,真正打造一个提高学生能力、满足学生需求的数学课堂。在数学学科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生活元素和生活场景构建生活情境,使学生能发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联;从生活的角度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同时还可开展生活化的实践活动,不仅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抽象知识的难度,还能真正落实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一、生活化教学对初中数学产生的影响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具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从生活中发现、理解数学知识。生活化教学能拉近学生和知识的距离,使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具体,不再抽象化、符号化,而且能在教学中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对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效果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

(一)提高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发展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数学知识涵盖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国防科学,小到吃穿住行都和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书本上空洞、单一的数学符号变成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的时候,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增,就会主动地在生活中找寻相关的数学知识,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习的信心也会增强。

(二)帮助学生顺利理解数学知识

从表面来看,数学知识过于抽象,学生难以准确理解和应用,但实际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存在十分紧密的关联,很多练习题也开始围绕着实际生活进行设计。如果教师能在日常教学中灵活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那么就会逐渐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畏惧感和陌生感,帮助学生顺利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进而构建出更加系统和完善的知识体系。

(三)强化学生应用能力

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记忆和理解大量的理论知识,部分教师会采用题海战术的方式加深学生的印象,但这样的方式只能维持较短的时间,无法取得较好的记忆效果。要想让学生更加长效地学习和记忆数学知识,教师就可在日常教学中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而实现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本末颠倒,主次混乱

进行生活化教学的目的是降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强的特点,便于学生理解,而且能有效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这是一种教学手段,需要科学合理地运用。一些教师在运用的时候出现了复杂化的倾向,表现为教师为了讲述某一个知识点,不惜占用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布置生活场景,创建生活化情境,如讲解折扣问题,教师将教室布置成商场,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有的学生会开小差,忽视课堂纪律。因此,在教学中,要以教学知识为主,生活教学为辅,不能喧宾夺主,本末倒置,降低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教学设计脱离学生生活实际

生活化教学即要贴近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选取学生都普遍有认知的一些生活事物。不能离学生的生活太过遥远,比如,有教师在生活化教学的时候,涉及一些尖端的科技理论,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不理解教师所讲之意;有的教师在讲解概率的时候以彩票的中奖概率为例进行教学,这也脱离了学生的生活轨道,导致教学内容空洞,不具有说服性。学生无法感受到知识和生活的紧密联系,自然也难以联系生活去学习和解决问题。

三、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措施

(一)在理念上树立“大数学观”,贴近学生的生活

数学知识与生活有着紧密的关系。小到买菜购物,大到国防航天事业,都蕴涵许多数学知识。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也要应用于生活,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在教学中,数学教师要树立“大数学观”的理念,走出课本,走出教室,引导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素质,真正认识数学能力与现实问题之间的密切联系。例如,在教学有关利息和利率的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下或者周末的时候,陪着父母去银行存钱、取钱,然后看下利息和利率是如何计算的。学生在此过程中会惊奇地发现,去银行取钱会比当时的本金多一些钱,而且银行的利率不是固定不变等。对于学生的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预习课本上的知识,然后再进行讨论。学生自己发现了问题,在讨论的时候主动性很强,讨论起来兴趣盎然,在学习起来积极性也很高。这样的方式,能够引导学生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发现数学知识,用数学观点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同时,这样的方式也让学生感到所学习的知识很有意义,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二)构建生活情境,打造趣味课堂

有许多学生认为数学知识具有较高难度,是因为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够了解抽象思维模式。此时就需要教师根据数学知识构建多样化的生活教学情境,将原本数学知识中隐藏的抽象思维转变成实际生活中的形象思维,使学生能在观察具体案例入手,利用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背景知识探究奇妙的数学世界。在生活情境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和畏惧感将会逐渐消除,也能真正体会到数学学科所具有的独特魅力,能学会灵活运用自己所了解的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有关平方差公式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该节课的数学知识,教师就可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案例构建相应的生活情境:小白非常喜欢吃苹果酱,妈妈就打算为小白亲自做苹果酱。妈妈和小白一起来到水果店,他们选中了每千克10.6 元的苹果,店员在称重后说这些苹果一共有9.4千克,店员还没来得及拿出计算器计算这些苹果的价格时,小白就算出这些苹果的价格是99.64 元,这样店员感觉到非常吃惊,因为它计算的结果与小白所说的完全一致。在构建这一情境后,教师就可引导学生思考小白是如何计算出这些答案的,鼓励学生运用之前自己预习的知识进行计算和解答,验证自己是否能像小白一样快速且准确地得到正确答案。在经过独立计算、交流后,有学生认为小白是采用平方差的方式计算出这些苹果的价格。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能真正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所产生的奇妙作用,也能学会在下次购物时运用自己所掌握的计算方法和技巧。在生活化情境中学生能始终保持浓厚的探究热情和学习欲望,也能全身心参与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

(三)设计生活化问题,促进互动探究

初中阶段的数学学科中涉及非常多的法则、概念、定理等,这些知识看似难度较高,但实际与生活存在非常紧密的关联。为了让学生能顺利理解和掌握这些理论知识,教师就可从生活事件的角度入手,设计多样化的问题,使学生能真正从生活的角度进行分析,在互动和探究中运用自己所积累的生活经验,逐渐构建出一个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教师不仅需要重视知识的讲解,还需要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与世界,逐步锻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知识存在的必要性。例如,在教学有关有序数对的内容时,教师就可提出一些贴近生活的问题:“同学们,你们在电影院时是如何在最短时间之内找到自己位置的?你们在外出时又是如何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如果在下象棋时有人对你说炮二平八,那么你该如何移动自己的棋子?”这些问题与实际生活存在较为紧密的关联,学生能借助自己所积累的经验了解到,在同一平面中,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两个参数。之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教室的平面示意图,鼓励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位置,并谈谈自己确定这一位置的方法。学生认为可以通过座位的总排数和横排数确定具体的位置。教师可在此基础上继续提出问题:“总排数和行排序的先后顺序会不会对位置的确定产生一定影响?”通过分析学生能很快得到结论:先后顺序的不同会影响到物体位置的确定。在经过互动和探究后,教师就可以与学生一起总结和归纳有序数对的概念,并鼓励学生说说现实生活中使用有序数对确定位置的案例。利用这样的方式,不仅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有序数对所具有的实用价值,还能改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固有印象,使其学会在生活中顺利地运用所学知识。

(四)开展生活化活动,巩固教学成果

当学生能够积累一定的数学知识后,教师就可将理论与实践融合起来,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真正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借此巩固课堂学习成果。当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后,其将会产生较强的成就感,自信心也会大大增强,也能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强烈欲望。例如,在完成一元二次方程、一次函数的内容后,教师就可开展相应的自主调查活动,要求学生去观察商店、工厂、农贸市场、邮局、银行等场所,也可采访自己身边的人,从日常生活中搜集更多的数据,分析并了解这些数据之间的数量关系,根据教材中的例题,尝试运用一元二次方程、一次函数的知识解决问题,也就是让学生将生活质量问题转变成相应的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一问题。同时,教师还需要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总结和汇报,关注和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作出全面、详细的评价。又如,在教学完有关相似三角形的内容后,教师就可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带领学生来到校园内,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去测量教学楼、树木或者旗杆的高度。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表现得较为积极和主动,也能及时复习和巩固自己所积累的知识。

(五)利用操作活动,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初中的数学知识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性、逻辑性,需要学生更多的思维能力。因此,一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感受到困难。而在传统的教学中,为了巩固学生的记忆,强化学生的解题能力,一般会布置大量的习题,反复做,这就会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厌烦心理。教师的教学只有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征,学生才有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意识,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动手操作是学生都非常喜欢的方式,既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还能锻炼他们的操作能力。比如,在学习有关“轴对称图形“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下收集相关的实例,并将其展示在课堂上,有的学生收集了我国传统的民间剪纸,有的学生收集了树木倒映在水中的风景画,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收集的图片从中间对折,看看两边是否完全重合,然后让学生找到图画的中线,并要求学生从教材中找出这条中线的名字叫什么。由此引出“对称轴”的相关概念,通过动手实践操作的方式,不但活跃了课堂氛围,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六)数学作业生活化

作业的布置是课堂的延续,作业布置的初衷是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从而巩固记忆。在传统教学中,一些数学教师布置作业通常就是做题,做课后习题,练习册以及辅导资料上的各种题,以大量做题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这样的方式常常会使学生感到厌烦,写起作业来也没有任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实施生活化教学,自然布置作业也要进行生活化,因此,教师在布置做作业的时候也要积极运用学生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激发学生的再次思考,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例如,可以通过结合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建筑中的问题,通过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数学知识来解决构建桥梁位置的问题,这些数学作业都体现了生活。在此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讲清楚作业的真正意图,作业不是仅仅来检测自己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是要明白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因此,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不要害怕做错题,做错了,也不要一味地批评,而是要找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生活化的作业中,不仅可以将抽象的作业变得更加具体化,也可以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数学进行再次创造,接收知识的再次扩展,从而针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四、结语

总而言之,生活化教学不仅是当前教育改革所提出的要求,还是当代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数学现象,融合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构建生活情境,提出生活问题,开展生活实践活动,使学生能更加高效地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逐步落实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数学知识情境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不同情境中的水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