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德育的有效策略

2022-03-17西安外事学院朱彦洁

天津教育 2022年15期
关键词:习题垃圾德育

■西安外事学院 朱彦洁

“德育为先,五育并举”是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理念之一。德育的本质不只是一门学科,它的内在深层的价值体现在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和品质的提升。德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而学科间的联系是千丝万缕的,密不可分的。小学数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在各个学科上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和道德品质,要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应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里所说的品德教育就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德育。将德育融入到数学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塑造良好品德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素养。在数学教育的土壤里播撒下德育的种子,待种子成熟时便能让德育之花在数学课堂上诗意绽放,闪耀出别样的光彩。

一、小学数学课堂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一)顺应时代发展,培养高质量人才

“德育为先,五育并举”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理念,更是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不管何时,德育都被放置在教育的中心地位。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德育在我国教育中备受关注。而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其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上升的。现代教育应将德育作为工作重点之一,因为学生是社会未来的希望,德育质量的好坏决定社会建设人才的素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无论何时都应该把德育放在教学过程中的突出位置,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完成德育的终极目标——立德树人,进而培养出更多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学生,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传统的应试教育更加强调学生的成绩和应试考试能力,但是过度强调学生成绩,会让教师甚至是学生忽略品德水平的提升。诗人但丁说过:“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道德对个人的发展尤为重要的,学校的教育是更希望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下成长,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成为一个有道德,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学生。作为数学教师,仅仅依靠数学的数字是无法对学生的道德成长造成影响的,所以要在数学学科课堂教育的基础上,有方向地进行拓展。学科间是紧密联系的,各科的教学理念都可以相互渗透。以小学德育课程为主,数学作为小学教育中重要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培养学生思维和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学科,有效开展课堂教育的同时,自然应该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德育。

(二)丰富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创新课堂形式

单一的数学课堂知识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基础概念,提高学生基础的认知能力,如认识钟表、学会测量、简单的加减乘除等。虽然是基础知识教学,但是数学中的习题列举都来源于生活实际。过去教师在习题列举的过程中,为了满足生活化的形式而不顾及课堂安排,为了做题而做题,习题中的阅读资料没有任何引导的作用,所以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德育可以丰富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创新课堂形式,在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同时,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健全他们的思想品德,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准,同时使教师的习题也可以更具有教育意义,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教育目标。此外,德育的融入也使教师可以进一步创新课堂形式,以低年级游戏化的课堂教学内容为主,学生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习数学的同时,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总之,在单一的习题题目内容的基础上融入德育,丰富习题内容和课堂讲课内容是必不可少的。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渗透德育的有效策略

(一)教师应树立德育理念,用理论知识武装自己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学科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数学与德育也是如此。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有效地渗透德育,首先教师应该要树立德育理念,理念是指导行动的方向标,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德育理念,学习科学的德育理论,才能在数学教学中找到渗透德育的有效策略。这是因为教师既是学校发展的主体,同时也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为社会培育更多人才的根本保障。教师德育理论知识水平的高低不仅决定了自身未来的发展上限,同时对学生的成长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另外,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阅历较少的原因,自身模仿意识和模仿能力比较强。并且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尚未成熟,他们容易模仿成人的行为和言谈举止,所以在小学阶段,需要教师特别关注自身的讲课方式和言谈举止。比如,教师应该深刻地理解德育的原理,适当地采用德育办法。用科学的理论指引正确的教学行动。比如,采用疏导性原则,在对学生开展德育的过程中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教师在课下可以通过观看互联网的德育视频来丰富课堂的德育素材,其次还要关注国家政策的发展,关注官方的新闻、报纸等,把握正确的德育方向,通过纠正自己的道德水平,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等,为学生打造良好的数学和德育融合的教学课堂环境。其次,还要注重从学生认知发展的角度开展德育,主要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有限,如果生硬地讲爱国敬业的大道理,学生会难以接受,最终的德育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所以教师要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通过柔性的劝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向上。因此,在教育学生时注意启发学生思考,传授道理应采用恰当的方式。同时,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二)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寻找德育素材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规律,大部分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儿童的思维仍然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撑,他们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并且小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较少。在对世界的认知方面,还需要成人进行进一步引导,教师作为学生日常接触的伙伴,教师对待世界的认知以及对新闻热点事件的评价和看法,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的道德水平的发展。所以在开展德育融入数学课堂教育中,教师要带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能量,用正能量的感染帮助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其次,德育融入数学课堂教育并非要脱离原有的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方向,而是要兼顾它们的特点。以PPT 教学为主,教师在习题的展示方面有很大的自由性,教师既可以选择课本习题展示,也可以选择自己创新的习题。而数学课堂融入德育,就需要教师自主选择习题内容的创新。不仅如此,教材作为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凝聚着许多教育工作者的心血,对教育的巨大作用不言而喻。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应切实掌握好教材,扎实自己的基本功。将地基打好,才能更好地做到灵活运用,根据学生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进而将德育工作与教学工作相结合,更好地完成对学生的教育任务。所以,教师进行数学教学时应该要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联系实际生活,在课堂授课以及列举习题时结合生活素材在其中渗透德育。

(三)布置多元化的课后作业,丰富德育内容

课堂教学至关重要,但是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以及国家对学生道德水平教育的重视,学生的道德水平教育还应该走出校园。作业作为辅助教师展开教育的重要工具,合理的课后作业安排,可以让学生走进生活,通过不同主题作业的开展,打开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有关道德的事件,一些很难借助习题以及课堂教育开展的德育内容,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等方式,引导学生课下开展。并且教师还可以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鼓励家长也参与到道德教育的教学目标中来,通过亲子互动等方式,增强亲子之间的情感,同时也进一步帮助家长面对学生展开科学、正确的道德水平教育。

三、在小学数学课堂渗透德育的对策建议

(一)调整教学方法,点燃爱国之心

例如,在教学圆周率的时候,教师通常会着重介绍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阐述他超越欧洲一千年,率先发现圆周率的这一丰功伟绩。这样的德育相对直接,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学生的冲击力是较小的,教师的单纯的讲授并不能最直接地引起学生的共鸣。所以,教师可以这样教:先简单地介绍祖冲之,让学生了解他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数学家之一。然后出示外国科学家发现圆周率的时间,接着再出示祖冲之发现圆周率的时间,让学生将两个数据进行对比,学生自然会惊叹,原来我国数学家祖冲之竟领先外国一千年就发现了圆周率,这样一来,融入了学生的发现和探索,学生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敬意。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并不是直接产生的,而是教师一步一步设计,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通过讲述祖冲之的生平事迹及他在推动数学历史发展中作出的杰出贡献,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家乡、对民族的自豪感,激发了学生努力学习、为国争光的决心。最后,在德育过程中,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被激发,爱国之心被点燃,让他们为自己作为一名中国人而感到无比自豪与骄傲。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将此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可以提问学生:“我们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那么我们又可以为祖国做些什么呢?就目前来说,我们可以通过好好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从而激起学生努力学习的激情,培养他们刻苦学习的良好品质。

(二)注重选取活动形式,培养学生良好品质

数学活动是数学课堂经常采用的学习方式之一,而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也是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品德的重要途径。活动的形式可以是课内的小组活动也可以是课外的实践活动。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同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通过一次次的群体活动,让学生能感受到集体的凝聚力,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另外,课外实践也是培养学生品德,渗透德育的良好形式。活动中,教师应该利用学生的自主性,根据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并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在学习数学综合实践模块中的“节约用水”时,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收集滴水实验的数据,并且上网了解我国水资源匮乏地带的相关资料。在活动中,学生首先通过操作得出一分钟的滴水量,记录好数据,然后再计算出1 小时滴水量,最后算出一个水龙头一天的滴水量。通过计算与对比数据,学生很快会发现原来一个水龙头一天的滴水量如此之大。通过数据的直观展现,学生会感慨水资源是如此的宝贵,并且自觉提高节约用水的意识,不由自主形成节约水资源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丰富数学习题资料内容,开展生活化德育

教师在课堂习题中,可以通过列举有关德育内容的习题资料,让学生进行阅读。首先,学生每分钟阅读的字数可以在160 字以上,所以可以在习题方面,通过150~250字的说明,来丰富学生的认识。比如,教师可以先为普及垃圾分类的概念和意义,然后再融入小学数学中有关加减乘除的算法,如“垃圾分类是按照一定规定和标准将垃圾进行储存、投放、搬运,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而垃圾分类可以进一步帮助我们进一步减少土地资源和设备的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以湿垃圾和干垃圾为例,湿垃圾包括食材肥料,剩菜剩饭,过期食品,瓜果蔬菜等,干垃圾包括餐盒、塑料袋、餐巾纸等。假如一个小区每天产生的湿垃圾有0.85吨,干垃圾为1.2吨,而处理一吨的湿垃圾需要5万元,处理一吨干垃圾要3完元,那么该小区每天需要多少钱处理垃圾?”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教育学生要处理好干湿垃圾分离,教育学生不要乱丢垃圾等。总之,教师的教育内容要跟上时代发展,并且可以通过科普的方式,来丰富数学习题内容。

(四)设计多元化的德育作业,培养学生美好品质

德育的渗透不应止于课堂教学,还应该延伸到课后的教育。作业作为巩固学生学习,促进学生课后思考的重要手段,也应该添加德育的元素。因此,结合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设计特色的课后作业。比如,在学习“统计表”时,可以在课后作业中布置学生统计父母为自己做的事和自己为父母做的事,再进行数据分析与比较。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通过画图表和记录数据,很快就会发现父母为自己做的事和自己为父母做的事数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此时直观的数据给予的冲击不仅是视觉上的,更是心灵上的。心灵上的震撼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其真切地感受到原来父母在生活中为自己付出了许多,此时的教育达到了“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这样的课后作业不仅能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还能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在无形中铸就感恩父母的美好品质。

四、结语

德育的春风拂过数学课堂,无声无息地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在数学课堂中渗透德育,让德育之花在数学课堂上诗意绽放,这样的教育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有效的德育融入策略能使德育与数学有机结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最终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受到德育的感化与熏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习题垃圾德育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垃圾去哪了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