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数学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

2022-03-17山东省胶州市第八中学

天津教育 2022年24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创新能力思维

■山东省胶州市第八中学 魏 佳

当今社会人才创新能力的重要性逐渐凸显,渐渐成为社会主要竞争力之一。这一大背景下,对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一理念贯彻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时,不管是在学科问题,还是在生活问题上,都不会局限于一种思维,能够更好地利用发散思维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样才更利于学生日后的发展,为社会输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结合时代要求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加强,及时改进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创新思维和能力概述

(一)创新能力的含义

创新是指在符合法律条文和科学常理的原则下,对同一事物同一问题的提出不同看法和解决方法,并在这一思路的引导下,根据自己的想法结合社会需求,运用现有资源对事物进行创造革新。创新能力也被称为创新力,简单来说,主要是指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可以提出独具一格的、对解决问题有利的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方法的能力,且这些新思想、新理论以及新方法需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创新能力是当今国家之间以及社会行业之间的主要竞争力之一。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意义

对学生的而言,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有助于拓宽自身思维,更加游刃有余地解决学习问题。长远来看,能使学生步入社会后拥有更强的竞争力,帮助其更好地适应岗位要求,实现个人理想的同时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对社会而言,社会的发展进步需要创新的驱动,缺乏创新力的社会就如一潭没有生命力的死水,迟早会被时代发展的潮流所吞没。越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越利于激发整个社会的创造力,才会有更多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新思想出现,进而推动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因此,制定培养初中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体系迫在眉睫,初中数学作为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更应该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融入日常教学中。

二、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气氛较为沉闷

多方实地调研发现,中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比较严肃,课堂气氛较为沉闷。教师只是机械地向学生灌输课本上的知识内容,教学缺乏有效互动,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进而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没有亲近感,这样的教学态度向学生传输的是消极情感,学生感受不到教师的教学热情,严重影响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态度,消磨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育教学模式相对落后

随着科技时代的飞速发展,教育行业迎来了改革创新的好时机。受到新课改的冲击,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科技时代学生的发展需求格格不入,而借助科技辅助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现阶段的中学数学教师不乏年轻教师,他们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但还是受教育固化的影响,导致他们在教学创新上蹑手蹑脚,而老教师虽说教学经验较为丰富,但他们对信息技术较为陌生,一时间还适应不了信息时代。总的来说,整个数学教学团队缺乏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创新的能力,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和学生的发展。

1.课堂上师生时间缺乏有效互动

教师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多是处于主体地位,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的互动提问流于形式,简单的提问起不到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这样的课堂模式不仅对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会导致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得不到有效的互动提问,教师不清楚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也得不到及时的反馈,课后无法对教学进行有效反思,导致教学恶性循环,知识讲解没有针对性,学生想学的、需要的知识和教师所教的不对应,极大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制约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2.教学过程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化

初中面临升高中的问题,中学生的学习并不轻松,尤其是具备选拔功能的数学学科,它对学生的升学以及创新思维能力有重要影响。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发展阶段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学生们的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各有差异,即使在同一个知识点同一道问题上,每个学生掌握的程度不同。然而大部分教师常常不能注意到这一点而展开差异教学,导致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节奏。另外,有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大,或因数学水平太差而“放弃”学习数学,导致他们在课堂上不懂装懂、学习流于形式。传统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较差,以致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不佳。

3.教学目标不具体

目前初中数学教学普遍存在教学目标不够具体的现象。虽然很多教师的教学经验比较丰富,但大都按照学校、课程要求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照搬教案笼统地讲述课本内容,没有对每一章节要培养学生哪一方面的思维能力进行思考,没有认真分析过学生对能力学习的阶段性需求。部分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后,没有按照目标指导教学,使教学目标流于形式。没有目标的教学让教学效果得不到保障,更别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了。

4.作业设计单调,缺乏创新性

从目前的数学教学看,很多中学数学教师主要是利用课本或资料进行点题式作业布置。这种作业缺乏创新思维,令作业设计的价值大打折扣。核心素养要求下,中学数学的作业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以促进学生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为目的。部分教师运用题海战术以求提高学生的分数,殊不知数学实践是学习知识最好的方法,学生只有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知识,才能实现对知识的深化理解,促进核心素养的提高。另外,作业“一刀切”现象比较严重,教师缺乏分层设置意识。加之教师比较喜欢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时常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视而不见。久而久之,班级两极分化的现象越发严重,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难以落实。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方法研究

(一)创设情景式教学,更易于学生理解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最为常用的是情景式教学,初中数学有些知识描述比较抽象,难于理解,此时教师就需要创设形象的教学情景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之中,在情境中寻找数学知识中存在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教学中,向学生提出“全班同学有没有生日在同一天”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方法,将数学知识结合到实际生活实践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创新能力。情景教学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帮助学生进入“愤悱”状态,引导学生去猜测、尝试、实验、发现。在这方面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学习内容进入“愤悱”状态的方式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结合教材设计不同的探究情境,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跳一跳,摘到桃子”。

(二)组织自主探索式教学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留出自主探究实践的时间非常重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探究能力。教师可以在讲解教材重点知识后,再借助信息技术针对那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进行操作演示,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有效地理解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例如,教师在讲授三角形相关知识内容时,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向学生现场演示三角形边、角、形状特征以及各类三角形的联系,然后基于这一性质,组织学生充分认识三角形的性质原理,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来深入认识三角形,提高学习效果,同时在广泛认识的过程中,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

1.实施小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为了让课堂学习更加高效,教师可以在班级里划分几个小组,让小组内的成员互相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在分配小组时应考虑成员之间的差异,合理搭配优等生和学困生、学习积极者和不积极者,让他们在小组中互帮互助,共同提高数学成绩。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之后,应尽量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鼓励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来,引导其大胆说出个人对问题的看法,教师再针对学生讨论出来的结果进行讲解,提升学习效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课堂中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实现“学习帮扶”,最大程度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思维和能力。

2.创设开放式课堂

开放与和谐的学习氛围应该成为当代课堂的主要特征。学生是课堂的主角,主导自己的学习节奏,而教师只是作为引导式的配角。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翻转课堂或者智慧课堂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资料,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课前通过这些资料对学习内容有一个浅层了解,课中和同学、教师共同讨论实现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学生在进行自主探索学习时,教师要适当地进行科学引导,让学生深刻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渐渐养成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另外,中学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多布置一些开放性的题目,留给学生更多自主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教师要丰富作业形式,可以让学生根据课程内容,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设计题目。通过这种方式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教师在讲授“数据统计”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己设计题目,设计的题目最好能够联系实际生活,如统计全校学生对体育课活动项目的喜好情况、统计池塘里鱼儿的数量等。教师要对学生所做题目进行点评,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题目供学生学习。

(三)立足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初中阶段学生的可塑性比较强,学生之间因为家庭环境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个性,这就需要数学教师立足于学生个性,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做到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欲望和探究兴趣。当学生表现出一定的好奇心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的创新性解决方式。另外,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不断更新教学方式,开展符合学生兴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我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要学会因材施教,同时要注重知识实践的重要性,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并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学生提出新的想法或者观点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将这一想法或者观点落实到实践,并在实践中完善想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自信心。

1.调动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生从小学过渡到初中,其抽象思维并没有完全形成,习惯直观的事物,性格也比较活泼好动。初中数学教师应该针对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对课程内容的基本了解。教师在情境中讲解课程基本内容之后,随即给学生抛出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索答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精神,如果有学生提出较为新型的想法,应该及时给予鼓励,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学生在竞争心理的作用下进行头脑风暴,进而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2.教学过程注重提问式引导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发挥着重要作用。初中数学知识中有很多抽象的概念知识,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学生自主学习无从下手,此时教师的灵活引导就显得非常关键。如果教师直接把问题的解决方案、答案告知学生,那学生就不会进行深度思考,不利于学生举一反三地迁徙式学习。教师应当作出最有效提问式引导,通过提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自己探究方法,掌握这类题的解决办法。例如,讲解轴对称知识时,可以先引入几个实例提问图形有什么特点,是怎样对称的等等,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学会思考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四、结语

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与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初中生的发展和进步非常重要。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同时全面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创新能力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