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活动中持续增强幼儿安全意识的经验

2022-03-17天津市东丽区和顺幼儿园姜金艳

天津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经验危险幼儿园

■天津市东丽区和顺幼儿园 姜金艳

幼儿安全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幼儿园要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要成为独立的人,需要在成人的指导下学习和掌握基本安全知识,具备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幼儿只有不断增强安全意识,才能平安、健康地成长。因此,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积累安全经验尤为重要。教师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式,抓住教育契机,从生活实际出发,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借机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运用多种方法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幼儿理解和接受,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幼儿积累和建构有效经验;同时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提高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一、抓住教育契机拓展幼儿安全经验

安全教育活动是结合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安全问题而设计的。在活动中,如果仅仅是调动幼儿的原有经验,仅达到“是否应该”的浅层目标,不但不会引发幼儿足够的重视,更不利于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发展。幼儿的安全生活能力是保证自身生命安全、维护自身健康的基本能力。教师要在幼儿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抓住教育契机,持续跟进,在活动中不断帮助幼儿拓展安全经验。

案例呈现:小班幼儿在吃饭时洒汤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幼儿自身生活能力差,加上经验不足,发生洒汤情形时幼儿往往手足无措。如果在夏季,汤的温度把握不好很容易造成幼儿轻微烫伤的问题,进而引发安全事件。教师对此现象进行了调查分析后发现其原因:一是由于幼儿年龄小,进餐时注意力不集中且手部协调能力差;二是幼儿独立饮食的锻炼机会少。根据调查统计,入园前73%的幼儿在家进餐均存在喂食现象,家长的包办代替阻碍了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针对此问题,我们设计了小班安全教育活动《汤洒了怎么办》。活动中,教师首先通过与幼儿谈话调动幼儿生活经验,引出活动主题,通过观看场景图片,引导幼儿思考洒汤的原因,帮助幼儿梳理愉快进餐的好方法,通过引导幼儿学习儿歌《喝汤歌》——“双手扶碗身坐正,轻轻端起送嘴边,蔬菜汤啊有营养,喝汤不洒好乖乖”,帮助幼儿学习和掌握喝汤不洒的方法。整个活动有效地帮助幼儿提升了进餐技能,但活动后幼儿吃饭洒汤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策略跟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珍视游戏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经验的需要。”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将活动融入幼儿的游戏中,帮助幼儿在游戏中提高安全意识。通过创设“娃娃家”游戏情境,引导幼儿在角色扮演中拓展经验,解决了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汤洒后,保护自己的方法;二是进餐时应该注意什么,怎样做才能不洒汤。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爸爸妈妈的角色,边说儿歌边教娃娃喝汤,用动作示范正确的方法。“娃娃家”成为了幼儿学习的媒介,幼儿原有的经验得到了扩展,进餐洒汤的现象逐渐减少,有效降低了洒汤问题带来的安全隐患,幼儿安全生活能力不断提高。

二、把握年龄特点提升幼儿安全经验

在幼儿成长中,安全经验的积累对幼儿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应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帮助其整理和提升关键经验,引导幼儿学会保护自己。

案例呈现:中班幼儿活泼好动,他们对环境、事物充满好奇,总是喜欢到处摸摸、看看,运动中主动躲避危险意识不强。根据近三年安全问题统计,擦伤或碰伤等事件发生次数,中班高于小班和大班。为创设温馨、适宜、安全的教育环境,我们设计了《危险在哪里》安全教育活动。活动后教师在反思中发现:活动效果偏重让幼儿躲避危险,而在教导幼儿发现危险上略有不足。如何引导幼儿在实际生活中敏感地察觉身边的危险,巧妙有效地躲避成为了教育持续跟进的核心。

策略跟进:教师带领幼儿在他们的实际生活环境中如活动室、睡眠室以及户外操场上寻找可能存在的危险。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将他们认为危险的地方用红色的圆点进行了标记。通过小组讨论,幼儿达成意见的统一,在教师引导下,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制作了安全警示牌,粘贴在危险地方进行警示。活动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引导幼儿寻找各类危险;二是组织幼儿讨论,引导幼儿分析危险会造成的伤害;三是幼儿主动思考如何避免危险。教育的不断跟进,帮助幼儿积累了自我保护的关键经验。与此同时,我们将活动延伸到家庭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鼓励家长与幼儿园积极配合,和幼儿一起寻找家庭中的安全隐患,并将调查的结果与同伴进行交流。此活动获得了双丰收:一是丰富了幼儿安全经验,关注环境中的安全隐患已成为幼儿们的自觉行为,警示牌的设立成为幼儿自主营造安全生活环境的标志,幼儿安全意识不断增强;二是为家长提供了安全教育指导,家园共育为幼儿营造了安全的生活环境。

此外,充分挖掘家长资源的另一大优势在于可以协助幼儿园更好地完成安全教育活动。例如,《我不跟你走》活动中,邀请家长扮演陌生人带着零食去其他班级“引诱”幼儿跟自己走,结果证明小班幼儿基本都会因为好吃的食物选择跟陌生人走;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只有个别幼儿会跟着陌生人走。针对这一结果,教师及时向家长进行反馈并开展了有针对性的防拐骗教育活动,提高幼儿安全意识的同时也使家长意识到了防拐骗的重要性,家长和教师形成教育合力开始对幼儿进行防拐骗教育。在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牢牢地为幼儿树牢防拐骗的警戒线。

三、发挥幼儿主体作用重新建构幼儿安全经验

幼儿不能总是在成人的照顾下生活,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培养其安全意识尤为重要。心理学指出,意识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能动性,是一个人直接经验的主观现象。培养幼儿安全意识需要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使其主动建构经验,通过幼儿自己的力量学会保护自己。

案例呈现:在大班幼儿防震演习活动调查中,81%以上的幼儿表示愿意参加演习活动且觉得是很好玩的游戏。由此可见,幼儿从根本上并没有认识到自然灾害的无情以及其对人类的伤害,也不知道提前积极做好应对准备是每个人必须要掌握的技能。基于此,教师组织了第一次《地震来了怎么办》安全教育活动,旨在通过活动引发幼儿对自然灾害危险性的关注。首先,通过引导幼儿观看视频引出活动话题;接着,教师与幼儿一起了解和讨论地震带给人们的伤害;然后,幼儿在教师的引领下根据安全疏散图进行逃生演习。整个活动中,幼儿有目的的逃生以及努力争取时间逃生的主观意识不强,为第二次活动的组织和跟进提供了重要依据。

策略跟进:第二次活动的跟进重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环境分析。在教师引导下,幼儿主动对所处环境进行了分析,如不能马上跑到户外,所处环境中哪些是安全躲避的地点,此项活动中幼儿主观逃生意识不断增强。二是方法梳理。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认识到灾难的危害性,要积极争取时间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好的方法逃生。通过讨论,幼儿主动建构了用什么方法逃生、躲到了哪里、从发生危险到顺利逃生所用的时间,以及身边的小伙伴是否都顺利逃生等关键经验。如此,防震演习活动不再是幼儿当做游戏的活动,而是使他们真真切切地认识到面对危险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主动积极想办法。幼儿具有了一定的安全意识,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才算真正地落地扎根。三是情感激励。情感激励是一种积极的暗示,教师通过语言激励能够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缓解突发事件中幼儿的恐惧心理。在建立了《我能行》逃生演习后,幼儿乐于调整和改变自己之前的认识,应对突发事件的信心及保护生命安全的意识不断增强。

将幼儿实际生活中的安全问题通过教育活动持续跟进,关键还要把握安全教育的核心价值,通过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根据幼儿的经验适宜地将问题抛给幼儿,帮助幼儿不断积累、提升以及主动建构安全经验,提升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

针对幼儿的生活环境与发展需要,从多角度探索各年龄段幼儿在安全和自护方面的教育工作还有很大的空间。我们还将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多措并举,守护幼儿健康。

猜你喜欢

经验危险幼儿园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喝水也会有危险
爱“上”幼儿园
拥挤的危险(三)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
话“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