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趣”为引,以“智”为要
——科普类说明文不可或缺的“音符”

2022-03-17郏晓雯

语文天地 2022年6期
关键词:仿生学科学知识蝙蝠

郏晓雯

科普类说明文教学不仅承担着一般文体所共有的共性的任务,同时也承担自身的独特任务。教师应基于学生认知特点和科普说明文的文本特质,抓住科普说明文“趣”“智”两大重要因子,以“趣”为引,充分显现科普说明文的趣味性,以趣激趣,激发学生学习科普说明文的兴趣;以“智”为要,明确科普说明文“素养”培养的使命,在“智”“趣”相生中最大程度上释放科普说明文的资源价值。下面以《蝙蝠和雷达》为例,谈一谈科普说明文“趣味”和“智力”因子的挖掘做法。

一、寻“趣”,激“趣”

解读科普说明文时,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科普说明文的趣味。唯有寻得无限趣味,方能以趣激趣,让科普说明文趣味盎然。

1.寻行文之“趣”

科普说明文“趣味”的挖掘,应首先着眼于宏观,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受文本行文之 “趣”,让学生在接触文本的过程中,不断生发出无限的趣味,并不断放大趣味。教师在挖掘科普说明文文本资源时,应深度解读文本的行文思路,巧妙地利用文本行文之“趣”,一步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始终保持积极的阅读情绪。《蝙蝠和雷达》一文,从行文层面寻“趣”,可以生成如下趣味。

(1)现象之“趣”

科普说明文在说明科学知识时,往往从日常现象入手引入所要说明的对象,《蝙蝠和雷达》一文也不例外。我们在挖掘《蝙蝠和雷达》趣味时,不应忽视现象之趣,从“飞机夜行”之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飞机为什么能够夜行”,让现象激起学生的探寻之趣。

(2)实验之“趣”

人类对未知世界的了解不是一个简单的发现过程,而是需要经历不断探索、不断发现的过程。《蝙蝠和雷达》一文,借助三次科学实验向学生说明蝙蝠能够“夜行”的原因,实验之趣不可不寻。

(3)关联之“趣”

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关联性,这种关联性造就了世界的丰富性。《蝙蝠和雷达》一文也在“蝙蝠”“雷达”和“飞机”之间建立起关联性,教师不妨借助文本揭示的关联性,引领学生寻趣。通过寻找行文之“趣”,文章思路也在寻趣中变得清晰起来。

2.寻语言之“趣”

语言是文本的载体,文本的趣味性离不开语言。科普说明文“趣”之挖掘,还应基于文本“趣味化”的表达,引导学生寻找文本语言之“趣”,借助趣味化的语言激发学生阅读科普说明文的兴趣,在趣味化语言中感受语言的魅力。《蝙蝠和雷达》一文,从语言层面寻趣,可以挖掘如下趣味。

(1)过程之“趣”

还原过程有助于学生了解科学真相,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蝙蝠和雷达》一文,语言表达重视过程性描述,借助过程性描述一步步还原事实,极具趣味性。如“夜航飞机”的出现,先是“两个亮点”,不禁让人思考:是什么?继而,是“一红一绿的两盏灯”,引发学生“可能是……”的思考;然后,是“隆隆声”,最后再交代是“飞机在夜航”,过程性描述让语言生出无限趣味。

(2)设问之“趣”

语言表达是文本解读的重要方面,科普说明文寻“趣”也不应忽视语言表达解读,根据科普说明文自身语言表达之特点,引导学生在品读语言表达中寻觅趣味。《蝙蝠和雷达》一文运用了大量的问句,如:“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难道它的眼睛……所有的东西吗?”抓住这些问句,引导学生在科普说明文中一步一步探寻,不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二、探“智”,育“智”

科普说明文与一般文本不同,主要以说明科学知识为主,兼顾其他方面。因此,文本解读应起于“知”,达于“智”。

1.探科普之“知”

小学生具有无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科普说明文以科学知识、原理为说明对象,无疑能较好地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科普说明文文本解读时,教师应深入挖掘文本的“科学知识”,让学生借助文本阅读,增长科学知识,开拓学生阅读视野和知识视野。《蝙蝠和雷达》一文,可以挖掘的科学知识包括以下两点。

(1)原理之“知”

《蝙蝠和雷达》这篇文章主要向学生说明蝙蝠和雷达夜间探路的原理。因此,文本解读时,教师适宜从三种实验入手,引导学生从实验中逐步剥离表象,认识到蝙蝠夜行不是靠“眼睛”,而是依靠“嘴耳”配合探路,再到发现秘密,蝙蝠运用嘴巴发出超声波,再利用耳朵听,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2)仿生学之“知”

《蝙蝠和雷达》一文揭示出“蝙蝠和雷达在夜间探路的原理”,从科学领域分析,这一知识又属于“仿生学”分支。教师在挖掘教材时,应基于拓展延伸教学,不妨引导学生围绕“仿生学”进行探知,从教材向课外关联性知识拓展,以丰富文本内容,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2.探素养之“智”

知识教学属于浅层学习,语文教材解读时,教师应基于学生深度学习需要,从“知识元素”的挖掘逐步提升,深入挖掘文本素养之“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扩大语文教学的外延,确立“大语文”课程观念和教材资源挖掘理念。《蝙蝠和雷达》一文,应重视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能力的培养和科学品质培养。

(1)用科学之“智”

科学发现不仅仅是为了揭示事实真相,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发现更好地指导生活才是目的。《蝙蝠和雷达》一文是仿生学中的一个小小发现和运用,教师可以基于仿生学知识分支,引导学生进行扩展,进一步了解仿生学知识,并且根据仿生学知识提出一种发明构想。通过发明创造,激发学生“运用科学”的意识,进而不断提高学生创造发明能力。

(2)育品质之“智”

科普说明文不仅介绍科学知识,在介绍科学知识和科学发现过程中,文本作者自然地渗透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情感等品质类教育。教师在挖掘教材资源时,应重视文本科学品质挖掘。《蝙蝠和雷达》一文,教师可以借助三次实验和“反复研究”,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发现需要坚持不懈的精神,借助科学发现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引导学生不断发现科学家身上体现出的无私奉献、执着追求、坚持不懈等伟大的精神品质,让学生人格受到震撼,让学生思想受到熏陶。

科普说明文是小学语文教材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于丰富学生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情感、激发学生科学发明创造具有重要的价值。科普说明文育人价值的实现建立在对文本全面、深度解读的基础上,“智”“趣”是两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教师在挖掘“趣”“智”时应做到因文而异,让科普说明文在“智趣相生”中发挥应有的育人功效。

猜你喜欢

仿生学科学知识蝙蝠
蜗牛看牙医
仿生学应用进展与展望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
人体仿生学装置
蝙蝠
鸡的仿生学应用
仿生镜片
蝙蝠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