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基层党建创新与文化育人的融合探索

2022-03-17周彩根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党组织基层融合

周彩根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0 引言

坚持高校党的建设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深度融合,为高校改革发展稳定、完成党和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提供思想保证、政治保证、组织保证,是高校党组织工作应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党的十九大以来,坚持党对各项工作的领导已经深入人心、深入实践。高校承担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的历史使命,高校基层党组织肩负着把方向、促发展、供动力的重任,必须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以坚强的意志和创新的精神主动作为、锐意创新,探索党建工作与学校中心工作可行、有效、双赢的融合之道。

1 责任分担,任务叠加,创新解决困难和问题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第十一条规定,院(系)级党组织应健全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1]。但长期以来,党建工作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党建工作与高校行政工作处于分离状态,以致党建工作的开展脱离了高校的现实情况,难以进行相应的创新,党建活动形式化现象严重,影响了党建工作的效果[2]。具体表现如下:

1) 高校院(系)级领导班子的行政负责人通常由学科或专业人士担任,且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党组织负责人则大多由政工或学生工作人员担任,且多实行干部轮岗机制。虽然执行党政共同负责制,行政领导(非党员除外)也通常是党组织委员或副书记,但在实际运行中,由于党政两条线的工作负荷都不轻,因而行政领导只能专注于教科研工作而无暇关心党务,而书记则忙于党务无暇分身或无力分担行政事务,形成了党政各司其职的状态,党政共同负责制难以落到实处。

2) 高校院(系)级党组织以下的党支部通常没有专职党务干部,根据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的配置要求,其必须具有副高以上专业职称或博士以上学位。而具有副高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教师是各教研室或科研团队的中坚力量,担负着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随着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党建工作任务也越来越重,这对于支部书记群体而言,压力很大。

3) 党员教师通常是教学、竞赛和科研的骨干力量。近年来,各类竞赛、科研成果指标逐渐成为办学成果和水平的风向标,因此,竞赛、教改和科研上取得的成果对于教师成长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对骨干教师也有强大的吸引力。而党内的学习教育也需要党员教师投入部分时间和精力,因而其压力较大。

2 以文化人,多方联动,创新构建的理念和框架

高校党组织应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对师生员工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做好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国情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1]。可见,高校基层党组织肩负的责任是十分繁重而光荣的。党组织要从偏重于自我循环的运行模式,向与学校中心工作密切结合转变[3],必须用统筹和协调的思维将各方面的工作融合。这也是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素质教育部党总支党建工作创新和品牌建设的基本思路。

1) “文化三原色”。文化育人始终是人才培养中最可靠、最有力、最稳定的路径,文化同时也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融合的交汇点和黏合剂。文化自信来源于文化传承,文化传承必须基于文化学习。素质教育部以文化为本源,结合所辖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部、体育部、大外部所承担的教学任务,赋予革命文化、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以相应的标志色,并引导各部(院)以文化育人为理念,有意识地将文化融入教学之中,使文化成为培根铸魂的丰厚土壤,最终形成各自鲜明的特色。例如,马克思主义学院以红色革命文化为基调,基础部以金色传统文化为基调,大外部和体育部以蓝色先进文化为基调。红、金、蓝形成素质教育部文化教育的“三原色”,三者相互渗透、相互映照、各有侧重。

2) “党建五联动”。解决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困难,破解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两张皮”的难题,根本办法在于将两者连起来、融进去。素质教育部党总支根据所辖三部一院的实际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设定了党建品牌——“常信红联”的建设路线图。

首先是建立“1+4”的架构。党总支作为1,即1个“常信红联”大本营,负责党建品牌建设的顶层设计和工作指导;四个党支部作为4,即4个“常信红联”先锋营,承担品牌建设工作的推进实施,实现“1+4”五营联动。

其次是以五个方面的工作联动为牵引,创立一系列工作法和协同融合项目。一是思想政治工作与意识形态领域安全联动,实现党建与安全稳定同步;二是教师成长与党员先锋工程联动,实现党建与队伍建设同步;三是教科研活动与组织活动联动,实现党建与教研科创同步;四是竞赛团队与战斗堡垒联动,实现党建与教学竞赛同步;五是组织生活与统一战线、联系群众、关心下一代成长等联动,实现党建与群团工作同步。

3) 创新工作法。解决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融合难的问题,必须在实践中寻找出路,必须根据不同部门的工作特点,找到适用、可行、有效的工作方法。素质教育部党总支针对三部一院不同的学科特点,经过与四个党支部深入研讨,创立了四个系列工作法。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新马红联五联动工作法”,即党员活动与教研活动联动、理论学习与文化提升联动、“三杰”研究与党性锤炼联动、“先锋工程”与“菁英计划”联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联动;基础部“文博红联三融合工作法”,即党建活动与教研活动融合、党性锤炼与文化修炼融合、“模范工程”与专业竞赛融合;大外部“E人红联三好工作法”,即用外国语言讲好中国故事、用红色理念教好蓝色文化、用战斗堡垒带好统一战线;体育部“天健红联三带动工作法”,即战斗堡垒带动教研教改、党建活动带动群体运动、先锋作用带动竞技争先。

3 深度融合,多点开花,创新实践和探索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提高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有利于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需要改进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式,增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经过近一年的前期准备和初期探索,“常信红联”党建品牌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呈现多点开花、异彩纷呈的良好局面,体现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的预期效果,为下一步全面推进和深化创新奠定了基础、增强了信心。

1) 用红色革命文化唱响主旋律。用红色革命文化培养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新马红联先锋营”是主力,基础部、大外部、体育部做协同。一年来,开发了以“文化自信大讲堂”为代表的多个项目,包括“红色常州众筹课”“三杰精神追寻行”“身心同育稻田行”“百年党史知识问答”“百年党史故事征集”“E人E语颂党庆”“信海理论学习社”“信仰创研社”等。既做到了契合学生心灵,又做到了党建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的高度融合。

2) 用金色传统文化正心、培根、铸魂。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上,基础部“文博红联”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新马红联”齐头并进、各有特色。基础部将传统项目纳入“文博红联”党建创新项目,“中华文化经典诵读”“笔墨中华汉字书写大赛”等项目,由党员教师带头,屡创佳绩;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第二课堂“论语新解”“老周说诗”纳入党建创新项目,将传统文化与时代要求相结合,不仅作为公选课,也作为“文化自信大讲堂”的骨干讲座,面向全校学生开放,成效初现。

3) 用蓝色先进文化提振精气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干的当代先进文化,对于当下大学生的成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年一代需要养成更健康、更自信、更阳光、更向上,敢于作为、敢于拼搏、敢于担当的优良品格。大外部“E人红联”和体育部“天健红联”各自进行了有益的探索。“E人红联”由党员教师主导,创立了“E人E语话创想”“E人E语讲中国”“E人心语谈未来”系列活动。海蓝文化与红色文化相交相融,体育部“天健红联”由党员教师组成“红哨教练团”,与各二级学院结对,推动群体活动;党员教师带头组建“天健操舞队”“天健拉丁舞队”参加省市大赛,获得许多奖项;开展“天健体育达人”评比,促进学生自主锻炼,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火蓝文化显现强劲活力。

4 结束语

党对一切工作的全面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也是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新发展的根本要求。实践证明,创新党建工作,破除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之间的壁垒,实现深度融合、同步发展,充分显现高校基层党组织把方向、促发展、强动力、保稳定应有作用和巨大优势,不仅具有现实的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行性。

猜你喜欢

党组织基层融合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清华党组织公开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基层在线
《融合》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