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去历史化与青春化:网络历史小说叙事变革

2022-03-17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话语青少年小说

袁 园

(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 洛阳 471934)

回溯当代历史小说叙事的发展轨迹,无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宏大历史话语,还是新时期的精英历史话语,尽管呈现出不同的话语风格,但都是以印刷媒介为传播载体,其主题是围绕宏大历史的必然性与规律性。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全面进入信息社会,尤其是网络媒介日益普及,产生了数量众多的网络历史小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艺术特征。

一、去历史化:小说叙事历史感的缺失

不同于其他小说文体,历史小说叙事有着自身的规定性。在印刷媒介语境下,为了再现历史真实,历史小说叙事必然绕不过文言文的使用,诸如古代官职、器物、礼仪等文言词汇,诏书、条陈、上疏等古代文牍,诗词曲赋等体例格式。如何凸显小说叙事的历史感,是驾驭历史小说叙事的中心任务,关系到能否再现真实的历史文化氛围以及历史人物形象塑造的成败,这突出体现在1990年代唐浩明《曾国藩》、二月河《雍正皇帝》、刘斯奋《白门柳》、熊召政《张居正》等纸媒历史小说。

21世纪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以天蚕土豆《斗破苍穹》、唐家三少《斗罗大陆》、萧鼎《诛仙》为代表的玄幻历史小说,以禹岩《极品家丁》、海晏《琅琊榜》、酒徒《隋乱》为代表的架空历史小说,以桐华《步步惊心》、月关《回到明朝当王爷》、无语中《二鬼子汉奸李富贵》为代表的穿越历史小说。上述作品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以虚构取代考证,以表现取代再现,颠覆纸媒历史小说话语规范,叙事风格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换。一是去文言文化。与唐浩明《曾国藩》相比,《回到明朝当王爷》中历史人物对白体现出鲜明的现代白话文风格,作者既没有运用严谨凝重的文言文以及对仗工整的韵文,也没有借鉴明清白话,礼仪、官制与典章语汇也近乎空白,历史人物如同穿着古代衣服的现代人。二是口语化。作者颠覆了再现历史真实的历史小说叙事规范,让数千年前的张飞说出现代青少年流行的口语,比如“郁闷”“东东”等网络习惯用语,营造出历史语境与人物语言错位的幽默感,散发着强烈的青春文化气息。比如那多《那多三国事件簿》章节标题为“华雄VS张飞,史上二次臭味对决”,甚至将英文缩写也引入了历史小说叙事中,呈现出故意违背历史真实的无厘头叙事风格。三是现代化。禹岩《极品家丁》的语言大量引用现代流行语汇,以达到颠覆传统历史话语的艺术效果。作品中出现的“合同制员工”是现代经济术语,作者让古代的家丁说出现代语汇,颠覆了严肃的传统历史话语规范,营造出轻松搞笑的语言氛围。

从上述作品可以看出,网络历史小说叙事的历史感明显降低,不仅历史文化语汇普遍较少,而且文言文引用近乎空白,诗歌词赋更是极少出现,历史小说叙事的现代性、虚构性、娱乐性前所未有地得以凸显。网络历史小说有意消除历史小说叙事的历史感,打破纸媒历史小说叙事规范,挑战传统历史小说语言禁忌,广泛运用现代流行语汇,汲取外来语、网络语、缩略语等诸多现代语言资源,比如yyds、emo、偶、东东、升级版等,将嬉闹、调侃、夸张、荒诞与贫嘴拼贴糅杂在一起,呈现出娱乐化、口语化、狂欢化的叙事特征。因此,网络历史小说语言通过“对总体性、同一性、本源性、语言深层结构性所进行全面颠覆,而代之以非中心、非整体、非本质、非本源,最终导致哲学的终结。”[1]368同时,颠覆了占据统治地位的历史反映论,打破了借助叙事还原历史的神话,极大地冲击了纸媒历史小说叙事范式,典型地反映出网络时代历史小说叙事的转型。网络历史小说叙事的去历史化,预示了历史小说叙事的变革趋势,究其根源还是由于历史小说的载体由印刷媒介转向网络媒介,对历史小说文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突出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网络媒介改变人类感知方式

麦克卢汉指出:“任何媒介(即人的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2]33媒介即人的延伸,任何一种新媒介都会引发人体感官平衡的动态变化,对受众的感官与思维产生影响,从而改变人类感知历史的方式。印刷媒介是视觉的延伸,要求受众参与再创造,使得读者接受心理呈现出线性化、深度化和理性化特征;而网络媒介是中枢神经的延伸,使人的感知系统不再偏重视觉,而是调动所有感官瞬间体验,读者接受心理呈现出碎片化、感官化与平面化特征。如果说印刷媒介时代人们感知历史的方式是通过历史文言的阅读再现历史真实,接受主流意识形态的历史教化,那么不同于纸媒历史小说,网络历史小说以网络媒介为传播载体,读者面对的是电子屏幕而不是纸张,因而传统的读书变成了读屏。鉴于肉眼不能长时间注视电子屏幕的生理限制,网络时代人们阅读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即由品味式的审美细读变为浏览式的浅阅读,最短时间传递最大信息量成为网络历史小说叙事的首要原则。读者不愿意面对艰深晦涩的文言文、诗词曲赋以及古代语汇,也不再关注史料考证历史的真实性,在大众读者看来,历史考证无足轻重,历史人物可以虚构,历史结局可以改写,只要轻松好玩有趣好看,就能迅速吸引眼球获得追捧。消遣娱乐历史成为网络历史小说读者的主要阅读动机,从而决定了直白、简明与通俗成为新世纪历史小说叙事的鲜明特征。

(二)网络媒介催生出更年轻的创作群体

就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而言,网络历史小说的作者与读者大都是青少年,主要由“90后”甚至更为年轻的“00后”构成,网络传媒的出现为青少年写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自由空间,赋予他们自由言说与发表的权利,从根本上打破了成人作家的话语垄断。青少年所汲取的文化资源与成人历史小说作家显然不同,其审美趣味与价值标准甚至截然相反。以《曾国藩》作者唐浩明为例,他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古典文学专业,在编辑《曾国藩全集》时接触了大量第一手史料,因而练就了异常深厚的历史学养与文言文功底。与之对比,青少年写手普遍没有接受过专业历史训练,也没有深厚的文言文功底,迪斯尼卡通片、好莱坞电影与港台影视剧伴随他们的成长,流行语、网络语、日常语成为其主要的语言资源,潜移默化地渗透到这一群体的文化心理深处。尽管青少年写手历史功底与成人作家相比非常薄弱,然而这并不能阻挡他们表达历史的权利,因此其作品的叙事风格自然与成人作家有着很大的差别。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以前所未有的怀疑精神与反主流姿态,颠覆了传统历史小说叙事规范,冲破了政治话语与精英话语的垄断,真正实现了历史小说语言的多元糅杂与平等共处。历史小说创作不再是少数专业作家的专利,大众即便不具备专业历史知识,也可以借助网络表达对历史的想象。历史小说写作冲破了再现历史真实的束缚,更多地体现为个体对历史的想象、体验与戏拟,传统的合法化因时过境迁而失效,只有通过“解”合法化,才能走向后现代的话语游戏的合法化[1]372。

二、青春化:成人历史叙事的反叛

印刷媒介语境下的历史小说叙事,有固定的模式和语言表达方式,青少年历史话语近乎空白。由于历史小说话语权掌握在成人作家手中,青少年写手无法发出自己的声音,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正是在这一点上,网络媒介的出现赋予了青少年渴望已久的话语权,网络媒介天然具备的反权威、反主流与反精英特点,极大地契合了青少年的叛逆心理,他们不必遵循传统的话语规范,不再迎合编辑的用稿标准,而是以青少年视角进入历史,自由自在挥洒青春想象,从而引发了声势浩大的青春历史写作潮流。例如,国内最大文学原创网站起点中文网,仅2018年就收录历史小说82 122部,如《我当太子那些年》《带着手机闯大明》《回到民国当大帅》《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带着名将混三国》《重建北宋》等,仅从标题就可以感受到浓重的青春文化气息。“80后”“90后”青少年为了寻求自我价值的确认,往往将未来的人生理想、角色定位以及青春憧憬投射在历史中,其小说叙事体现出鲜明的青春文化特征。他们既躲避宏大历史话语,又拒绝女性历史话语,而是直接将历史想象与青春体验融为一体,洋溢着浓重的青春文化气息,呈现出与成人历史小说话语的断裂,即以现代流行语取代古代文言文、以玄幻想象取代历史考证、以感性经验取代理性深度分析。

(一)流行性

由于网络历史小说作者大多是追求时尚的青少年,因而小说语言汲取了大量的流行语汇,网络语言如偶、晕、雷人、猛人、东东,外来语如game over、小case、N次,计算机术语如升级、2.0版、刷新等,这些流行语汇时尚前卫,能够表达这一代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现代青少年的心声,契合他们独特的审美情趣,与传统历史小说叙事有着很大的不同。比如《明朝那些事儿》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当年明月将东林党人比喻为“钢铁战士”,并且不用像超人一样找电话亭换衣服,显然受到好莱坞影视文化的影响。对于魏忠贤的描写,作者发挥想象将“成功人士”戏仿为“成功太监”,显得滑稽幽默而新奇别致,从而迎合了青少年追新求异的阅读心理。对于东林党代表人物杨涟,作者则借用广告语“形象代言人”,颠覆了正统历史小说语言规范,赋予原来的词语新的意义,营造出轻松调侃的语言风格。《北宋小厨师》引文则大量借用经济术语,如就业压力、资本主义、工资等,与北宋历史语境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而营造出轻松娱乐的阅读效果。“这些作者机智俏皮,妙语连珠,他们的幽默表现了某种智力的优势;同时,他们的幽默还包含了不凡的想象——这些幽默的想象甚至突破了陈陈相因的现实结构而产生另一种出其不意的秩序。”[3]

(二)玄幻性

对于青少年网络历史小说写手而言,他们处在人生想象力最为丰富的成长阶段,天马行空的奇幻想象成为主要思维特征。由于年龄限制,“80后”“90后”写手历史知识功底普遍薄弱,但这并不能阻挡他们言说历史的权利,他们往往充分发挥想象力,通过穿越时空的情节模式,在虚拟历史中实现自己的理想,从而表达了青少年对未来的憧憬与角色期待。体现在叙事层面上,网络历史小说糅杂科幻、修仙与武侠小说文体,借鉴现代经济、科技、军事术语,呈现出典型的虚构特征。以阿越的《新宋》为例,作为历史系大学生石越,竟然能穿越时空回到北宋熙宁年间,与司马光、王安石等著名历史人物联名上书,更令读者匪夷所思的是,千年前的北宋皇帝宋神宗竟然懂得改革开放理论,“不管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彻底突破了历史真实的底线,体现出青少年写手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哥斯拉《宰执天下》中的韩冈因空难事故穿越到北宋参与熙宁变法,借助现代科技发明创新,改变了宋辽的军事力量对比,帮助北宋灭亡西夏。赤虎《商业三国》讲述现代社会的一名商人回到三国大力传播商业理念,广泛运用所学到的现代商业知识,使得三国提前进入市场经济。无语中《二鬼子汉奸李富贵》中的李富贵是一名普通高中生,因突发事故穿越到了晚清咸丰年间,大力推行经济体制改革,加速了晚清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不仅打败了日本的侵略,而且消灭了西班牙舰队,改变了晚清丧权辱国的历史面貌。由于主人公多是穿越时空回到古代的现代青少年,传统历史小说写作最为忌讳的虚构化与现代化,恰恰是其突出特征,从根本上颠覆了纸媒历史小说叙事规范,体现出网络语境下历史小说语言的嬗变。在很大程度上,网络历史小说叙事不再以逼真再现历史为目的,而是借助虚拟历史尽情释放天马行空的青春想象,成为网络历史小说叙事普遍的艺术旨归。

(三)叛逆性

不同代际作家由于时代语境、文化心理、审美趣味的不同,所汲取的文化资源也是截然不同的。对于青少年写手而言,他们基本处于向成人过渡的青春期阶段,文化心理既不同于儿童也不同于成人,叛逆性、想象性与浪漫性是其主要特征,因而他们的审美趣味、价值标准以及表现手法与成人作家有很大的差异。正是在这一点上,网络的出现赋予了他们渴望已久的自由空间,在这里没有等级没有权威,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青少年写手张扬桀骜不驯的个性,集体疏离主流历史小说叙事规范,摆脱青少年极其反感的说教化语言,为成人话语压抑下的青春文化争夺话语权,呈现出另类叛逆的话语风格。比如,宋默然《极品御用闲人》大量引用口语、俚语与戏谑语,通过嬉笑怒骂的个性张扬,以青少年特有的言说方式,颠覆成人历史话语严肃凝重的叙事风格。小说中王钰回到宋代遇到长辈赵大官人,不仅毫无敬意反而将其比喻为西门大官人,消弭了对话者身份之间的尊卑界限,隐喻青少年对成人话语霸权的叛逆。此外作者还将赵大官人想象成李师师的姘头,对当下社会现象进行了辛辣的嘲讽。作者打破了成人历史话语的言说方式,将嘻哈、无厘头、调侃、荒诞等诸多后现代元素拼贴在历史小说叙事中,渲染冲破规范的狂欢化氛围,汲取多元异质的语言资源,类似巴赫金所谓的广场话语,“插科打诨、打情骂俏、污言秽语、降格以求、亵渎、冒犯、粗鄙、狎昵、詈骂、辱骂、笑骂”[4],冲破了等级制度与清规戒律的束缚,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历史小说的叙事范式。

三、网络媒介对历史小说叙事的影响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讯息,媒介对文学的影响并不取决于所传播的内容,而恰恰是媒介自身的属性决定了小说文本的基本样貌。因而,网络媒介不仅改变历史小说外在生态环境,引发历史小说生产机制各个环节变化,而且渗透到历史小说文本内部,改变了历史小说叙事规范与艺术风格,呈现出明显的去历史化与青春化变革。

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全面进入消费化、信息化与后工业化社会,尤其是作为“第四传媒”的网络电子媒介的普及,传统历史小说叙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网络传媒的出现为广大民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自由空间,赋予他们自由言说与发表的权利,从根本上消除了由编辑层层把关的话语权垄断。网络写作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出版、印刷、审稿的限制,任何人只需敲打按键与鼠标,点击上传即可随时发表,具有便捷性与互动性,历史小说创作进入多元化时代和全民写作时代。因而历史小说叙事也冲破了精英历史话语的垄断,呈现出众语喧哗的多元格局,不仅历史小说话语秩序被彻底地颠覆,而且历史小说的话语风格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换,全面颠覆了传统历史叙事的审美特质,呈现出历史感缺失、青春气息张扬等诸多新兴特征,正如作家徐坤所说:“网络在线书写就是越简洁越好,越出其不意越好,写出来的话,越不像个话的样子越好。一段时间网上聊天游玩之后,我发现自己忽然之间对传统写作发生了憎恨,恨那些约定俗成的、僵死呆板的语法,恨那些苦心经营出来的词和句子,恨它们的冗长、无趣、中规中矩。”[5]

印刷媒介时代由于媒介资源被成年人所垄断,青少年无疑是历史小说创作的弱势群体,如果遵循传统的纸质传媒发表途径,很难发出自己对历史的声音,这种状况到1990年代末期依然没有得到改变。21世纪以来,网络媒介的普及从根本上颠覆了媒介资源被成人所垄断的局面,赋予了青少年渴望已久的表达历史的权利,为青少年向成人争夺历史话语权提供了绝好的渠道。因而在网络传媒的推波助澜下,“90后”“00后”青少年绕过主流文坛,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玄幻历史小说热潮,终于摆脱了成人历史话语的压制发出了自己的声音。网络历史小说的创作主体大多是青少年,虽然不具备专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这并不能阻碍这一代年轻人对历史的表达。他们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架空历史小说的模式,通过现实社会中的青少年因突发事件偶然回到历史,表现青少年心目中的历史。比如无语中《二鬼子汉奸李富贵》、月关《回到明朝当王爷》、赤虎《商业三国》等作品,上述作品历史含量普遍较低,历史只不过是青少年写手表达青春感受与寄托人生理想的想象空间,因而他们的作品与其说是历史小说倒不如说是青春文学更为合适。从根源上说,历史小说创作的去历史化与青春化,是印刷媒介压制下青少年历史小说市场长期得不到满足的结果。在青少年写手掀起网络历史小说热潮之前,历史小说市场完全被成年人所垄断,形成了成年人写成年人看的单一格局。由于不同代际的文化心理、价值标准与文学观念有着很大的不同,成年历史作家的审美趣味、历史题材与表现手法不可避免地与青少年发生分歧,很难得到近3亿庞大的青少年读者群的认同,这一年龄段的历史小说市场近乎空白。正是在这一点上,青少年写手所掀起的玄幻历史小说创作,从青少年的视角去书写历史,毫无成年作家的刻板说教,具有强烈的青春文化气息,令青少年读者耳目一新,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这一代人所特有的文化诉求,满足了青少年自我认同的心理。因而网络写手仿佛成为青少年文化群体的代言人,具备了青春偶像的文化效应,受到了青少年读者的极大欢迎,他们普遍反映:“这些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轻松、真实,是从青年人的视角看生活,当然容易被我们接受。”[6]

四、结 语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往被印刷媒介所垄断的精英历史叙事被彻底打破,普通民众借助网络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历史小说叙事呈现前所未有的多元化格局,这从根源上决定了历史小说的多元风格和受众群体的进一步分化。回溯五四运动以来历史小说的发展历史,从鲁迅的《故事新编》到施蛰存的《将军的头》再到新时期以来的新历史小说,历史小说的艺术表现体系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我们不能以僵化的纯审美体系为标尺来禁锢历史叙事艺术表现手法的创新,而是要积极借鉴其中的有益成分,这是推动历史叙事发展的根本动力。然而我们也要清醒看到,网络历史叙事的泛审美与去历史化,也导致历史小说的庸俗化、粗鄙化与模式化,大量穿越历史小说作品泛滥成灾,故事情节与表现方式雷同,严重地破坏了历史小说的艺术品格,需要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猜你喜欢

话语青少年小说
青少年发明家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