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育人体系下短视频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困境与路径优化

2022-03-17李文畅冯晨静袁永军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育人政治内容

李文畅,冯晨静,袁永军

(1.河北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2.河北农业大学 校部机关党委,河北 保定 071000)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的媒体形式与传播形态不断涌现。在众多媒体形态中,短视频从2016 年开始崛起,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4G 流量费用的下降,5G 通讯的普及,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短视频平台提供了有力支持。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挖掘了短视频资讯传播的潜力,使短视频用户规模实现了进一步突破。2020 年9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做大做强网络平台,占领新兴传播阵地。[1]在政策引领和激励下,主流媒体全面挺进短视频主阵地,短视频成为现代全媒体传播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2]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掌握符合新时代大学生话语体系的新媒体技术手段成为高校网络育人的必然要求,如何利用短视频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升网络育人质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短视频的传播与特征

短视频是一种以“短”为主要特征的视频传播形式,目前在学术界没有统一的定义。[3]短视频以其简短的视频长度,丰富的内容,具有冲击力的表现形式,呈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充分满足了用户获取资讯与自我表达的需求,从而成为高校师生的重要表达工具。总体来看,短视频具有下述四个特点。

(一)时间短,内容丰富

短视频时长一般控制在15 秒至5 分钟之间,由于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大多数人在获取日常信息时习惯追求“短、平、快”,相较于传统长视频(如电影、电视剧)而言,短视频更容易成为当今大学生乐于选择的休闲方式。短视频所展示的内容类型多种多样,涵盖了新闻资讯、教育科普、娱乐消费、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与单纯的文字、图片、语音等方式相比,能够在短时间内被受众所理解,以更加直观的方式提供信息,有助于高校使用更加生动、更具层次、更易于大学生接受的方式进行意识形态引导,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二)去中心化,准入门槛低

“去中心化”是现代互联网发展的趋势,指一种开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系统现象或结构,互联网信息的生产者不再仅仅是专业网站和媒体,所有参与者都可以创作内容,成为信息传播的中心点。短视频平台同样具备去中心化的特征,短视频平台用户作为视频观看者的同时还可以兼具制作者的身份,所有人都能够在平台上生产和贡献内容,降低了短视频生产的门槛。高校师生虽然并非专业媒体,但能够自如地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声,进行内容产出,这一特点为高校打造短视频平台思政教育阵地提供了条件。

(三)碎片化传播,影响力大

碎片化的资讯获取方式和社交方式越来越受用户欢迎,在碎片化时代,各个媒体应用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提供优质内容才能抓住用户眼球,短视频恰好利用了这一特点,让大众在闲暇时间浏览短视频成为了常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见缝插针”“无处不在”,利用碎片化的传播特点,让主流价值观深入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当中。另外,短视频是全界面、无间断地自动播出,不同主题、内容之间的视频无缝对接,能最大限度地吸引用户的注意力,为高校增加短视频平台受众粘性,为推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供了便利。

(四)制作简单,互动性强

短视频的制作流程简单,用户只需要自行拍摄,经过简单的处理就能制作完成,如抖音推出的剪辑软件中设置的一键成片功能,利用手机软件只需十几秒或几分钟就能够实现集特效、镜头切换、配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剪辑处理,有利于高校快速产出具有吸引力的短视频内容。另外,短视频发布渠道多样,大众能够直接在平台上分享自己制作的视频,同时也可以观看、评论、点赞他人的视频,容易形成裂变式传播和熟人间传播,让短视频传播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广、交互性更强,为高校拓宽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提供了良好环境。

二、短视频在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困境

新时代大学生群体热衷于交流流行文化,普遍具有强烈的表达欲,是短视频社交平台的活跃用户。高校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2]。这就要求高校要用鲜活的网络育人载体与表现形式,让思政教育真正实现入脑入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高校应依托短视频这一渠道,用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目前高校运用短视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诸多困境。

(一)高校短视频平台内容同质化严重,内容创作缺乏深入思考

虽然短视频自身行业发展进入了稳定期,但各高校短视频平台的建设还处在摸索阶段,还未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运营模式。一是目前高校发布的视频内容一般以PGC(专业生产内容)为主,缺乏与UGC(用户生产内容)的联动,制作单一,内容同质化较为严重,一些高校短视频平台运营存在思路僵化与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缺乏自身特色内容的创新。二是对内容创作没有深入思考,各高校短视频平台发布的作品内容大多是宣传简介、校园新闻、风景展示、学生舞蹈等,只是作为宣传校园与娱乐化的出口,存在空洞化、脸谱化的趋势,并未挖掘大学生群体的真实需求,更重要的是,与思想政治教育引领结合不充分,缺乏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和深入思考,导致高校发布的短视频内容没有真正起到思政教育引领带动的作用。

(二)高校对短视频平台关注度较低,没有形成网络育人新媒体矩阵

从高校入驻各大短视频平台的数量来看,抖音平台入驻高校账号超过900 个,快手入驻高校账号超过499 个,B 站入驻高校账号超过200 个[4]。各大高校开通短视频账号数量并不少,但多数高校平台账号的知名度和利用率都比较低,更新速度也很慢,甚至有些平台账号已经很久没有更新了。这是由于高校对于短视频平台不够重视,没有真正把握住当代媒介生态的变化。此外,目前高校的主要宣传阵地仍然集中在“两微一端”,对短视频的认识不够全面,没有充分发掘短视频作为网络育人新型媒介的优势,缺少与其他平台的融合,没有构建起能够相互补充的网络育人新媒体矩阵。事实上,微信与微博也已将短视频作为未来发展主阵地,积极推动文字、图片语音与短视频几大媒介的深度融合。如果高校不尽快把握和适应短视频特点,很容易错失打造网络育人阵地的窗口期。

(三)短视频网络育人环境复杂,对大学生群体有一定负面冲击

第一,短视频依托于网络传播,而网络环境比较复杂,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低级、庸俗的文化形态,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一定负面影响,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出了挑战。第二,短视频信息传播的碎片化对大学生群体有负面影响,碎片化的传播方式会削弱大学生意识形态的整体性、逻辑性和主导性,影响大学生群体的思维方式,制约大学生群体对意识形态的整体把握,导致他们对当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识不到位。第三,短视频的“信息茧房”效应不利于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短视频平台的个性化推送让大学生群体习惯根据自己的喜好浏览信息,易形成“信息茧房”,使大学生群体禁锢在狭窄的思维视野里,沉迷于自己的精神世界,不能全面辩证地认识外部世界,导致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四)高校短视频平台采编队伍不足,专业制作团队人才缺位

第一,高校短视频平台队伍对短视频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认识不够全面,容易抱着“怕出问题”的心态,对短视频平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顾虑,难以创作出高质量短视频。第二,目前高校短视频运营团队多为学工队伍,之前未接触过视频拍摄宣传,导致专业化、精细化程度不足。第三,高校短视频队伍缺少意见领袖。意见领袖是指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5]当意见领袖介入传播过程,会加快信息传播速度,其加工过的信息也会进一步扩大影响,涌入大众视野,因此,培养高校意见领袖不仅对大学生群体思想引领发挥作用,还能对扩大高校宣传力度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短视频去中心化的特点为培养意见领袖提供了平台,但目前高校短视频平台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导致短视频内容单一,没有代表性。

三、高校运用短视频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路径优化

短视频是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中的重要版块,要突破高校运用短视频开展思政教育存在的诸多困境,就必须坚持以内容为导向,转变观念,抓住短视频传播的窗口期,更好地发挥短视频在网络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一)坚持内容为王,垂直细分短视频领域

短视频归根结底属于内容的一种形态,其内容的独特性决定了短视频行业良币会驱逐劣币。[6]因此,高校通过打造短视频开展思政教育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一是要借助短视频传播好主流价值观,致力于打造和传播正能量作品;二是在短视频创作上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高度,让弘扬主旋律的声音深入大学生内心;三是要注意利用短视频创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将过去的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变为激励式和启发式的互动与交流,提升网络思政育人实效。其次,应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群体的需求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垂直细分领域,突出自身特点,真正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比如,从大学生不同需求出发,分版块推送就业指导短视频、心理健康指导短视频或校园文化短视频等等。在同质化严重的高校短视频平台竞争中,高校只有垂直细分短视频领域,做有高辨识度的创作者,才能真正具备吸引力。此外,还要充分发掘校园内的UGC 内容,实现高校短视频PGC 与校园UGC 的联动,不断丰富短视频内容,提高短视频吸引力,让短视频育人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二)革新高校短视频平台建设理念,打造高校新媒体矩阵

短视频是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要转变理念,大力建设短视频平台。第一,高校要加快各大短视频平台建设创新,尝试短视频平台的多边发展。要把握住利用短视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窗口期,不仅要在短视频平台开设账号,更要及时发布更新内容,形成能够持续输出的系统化模式。此外,同一个视频可以在多个短视频平台发布,扩大受众范围,形成高校短视频账号的品牌效应,提高影响力。第二,打造高校新媒体矩阵。高校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不能只局限于利用校园网和“两微一端”平台,要把短视频平台纳入到高校新媒体建设矩阵体系当中,加快融媒体建设,将短视频与传统文字、图片等内容在多个媒体板块,用不同形式呈现,形成组合传播,从而塑造形式多样、同频共振的新媒体网络育人矩阵。

(三)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完善短视频平台监管功能

高校利用短视频平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大学生在使用短视频平台时要具备一定的判断能力和辨别能力,这就需要引导教育大学生群体强化媒介素养。培养大学生媒介素养,一方面可以利用短视频进行宣传引导,另一方面可以开设大学生媒介素养相关课程,帮助大学生在鱼龙混杂的网络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大是大非面前有坚定的立场。此外,高校利用短视频平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完善短视频平台监管功能,高校要时刻关注网络热点问题,监管网络舆论,并且与短视频平台达成合作,在高校相关短视频的推送中优化推荐算法,提高内容品质,推送积极向上、正能量的内容,营造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生态。

(四)打造专业化短视频采编队伍,培养高校意见领袖

一是打造专业短视频制作团队,吸收专业能力强、媒介素养高、具备政治意识敏感性的短视频制作人员,开展强化团队专业化技能的培训,增强短视频制作人员的视听语言表达能力、热点跟踪能力、话题引导能力等其他业务能力。此外,还要充分发掘校园UGC 内容,形成高校短视频PUGC内容模式,丰富高校短视频制作队伍层次。二是培养高校意见领袖。高校要发掘有潜力的学工骨干人员、专业教师、辅导员等群体,整合相关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资源,用不同的新媒体技术打造网络意见领袖,意见领袖要深入大学生群体,定期通过短视频或其他媒体形式对热点事件进行发声,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猜你喜欢

育人政治内容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主要内容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