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教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策略解读

2022-03-17

课外语文 2022年6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思政教材

刘 皇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教育局,甘肃 金昌 737100)

小学阶段是学生初次接受系统教育的时期,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立都非常重要,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与思政教育的有机整合,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思政教育主要指的就是品德政治教育,主要的任务目标就是落实在立德树人的教育上,小学阶段的思政教育涉及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并且语文学科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联系十分密切,教育资源呈现了多样化的特点,促进思政教育与语文学科之间结合,可以进一步彰显出思政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优势。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中如果想要充分彰显出思政教育的色彩,那么教师就应当从教材的文本进行分析,并且找到契合思政教育的契合点,使学生在吸收知识的过程中促进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课堂融入思政教育的意义

(一)思政教育的融入促进良好价值观形成

小学阶段的学生作为祖国的花朵与未来的栋梁,对小学生的教育以及今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作为一门母语的课程,在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中不容忽视。语文教学中蕴含着大量的传统理念,选入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传承了我国古代优秀文化以及美德,因此语文教师应当学会运用教材中的古代文化名人以及直观的故事、事迹资料,运用绘声绘色的表述,从而使学生可以对故事中的主人公以及事件内容掌握得更加全面,并且询问学生的看法,培养学生良好爱国主义精神以及集体主义责任感,对学生有效实施有关思想道德的教育,保证从小就可以养成良好的价值观。不仅如此,这对学生日后看待事物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二)思政教育的融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素养

应当让学生从小就树立良好的理想信念,这对学生日后的长远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让学生从小就树立未来的奋斗目标。在历史的发展中无数人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不惜付出宝贵的生命。在语文教材的众多文学作品中,这样的励志故事以及名言警句十分多,例如戚继光以及雷锋的故事,在名篇以及名句的学习中,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端正自身的道德品质。小学生作为祖国的花朵,是未来创建的主力军,并且学生自身的政治面貌以及道德水平对我国未来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不断进步的过程中,社会中不断涌现出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消极主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可以促进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形成。

二、思政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的现状

对小学阶段的思政教育来说,最有效的方式还是思想政治课程,但是在社会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单方面地依靠思政课难以完成思政教育的根本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思政教育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重视程度低、教学方式单一、难以涉及思政教育的内容等。

(一)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

当前大部分教师认为思政教育是学生的任务,是思想政治教师的任务,与课题教学没有关联,从而导致思政教育的渗透有所忽视。部分学生未能充分认识到思政教育的意义,这对学生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难以使学生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当前,小学生对思政教育存在冷漠的态度,并且在内心深处并没有接受思政教育。

(二)涉及的思政内容较少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载体,当前大部分教师主要就是以教材为依据实施教学。但是应当注意的就是很多教材所蕴含的思政内容较少,大部分学科只是针对某一知识点来进行。大部分教师不能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思政内容,导致思政教育缺少实践。

(三)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以往在进行思政教育时主要的渠道就是课程教学,运用大纲以及课程的模式进行教学。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难以对学生产生感染力以及吸引力,并且难以满足多元化的发展需求,缺少关注学生集体的发展,阻碍了学生知识学习的主动性。不仅如此,教师所运用的理论性较强,语言空洞,与实际的生活有所脱离,导致学生难以理解。

三、思政教育融入应当遵循的原则

(一)遵循教书育人的原则

语文课堂与思政之间的融合应当遵循教书育人的原则,结合学生的成长规律以及学生的发展需求,设计合理的教学发展目标,进而彰显出语文课堂的教学特点,注重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探索内涵以及传承,将爱国情感的要素提取出来,这也是思政与语文课堂整合的主要灵魂。将“教书育人”作为思政教育的原则,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彰显出思政教育的发展目标。

(二)立足学科优势原则

应当全面落实思政与语文课堂整合,不仅要做到与时俱进,还应当彰显出学科的特色以及优势,响应学生的关注。思政教育应当精练,保证其有效性。不仅如此,在思政教育内容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接近语文的实际内容,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专业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爱国主义以及人文精神的提升,培养学生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四、思政教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知识,寻找思政教育元素

在新时代的工作开展中,我国的教育部门明确提出,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并且树立全方位育人的发展目标,促进思政教育在学科中的贯彻落实,树立正确的实践发展观念,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将教材作为引进思政教育的主要元素,从而促进与课堂之间的深入研究,分析文章内容的知识点,从而促进语文学科与思政知识的结合,引领学生一同发现、一同探索,激发学生内心更深的感悟,从而使学生对思政教育有更深的了解。例如在教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文章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之后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展开提问:“同学们为什么读书?”学生在阅读文章之后就会对文章的故事产生影响,并且学会从国家以及民族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促进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得到全面的提升。

(二)引导学生深入掌握思政教育的内容

语文课堂教学是开展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语文教材内容的学习,掌握相应的语文知识语言技巧。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都是通过严格筛选的,主要是对良好道德品质的体现和对壮丽山河的描绘。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思政教育充分与课堂教学进行融合,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做到对课文内容的深入分析,使学生能够做到对文章内涵的有效掌握和了解。当学生对文章的中心内涵有更加全面的掌握之后,教师就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和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在语言组织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对其深层含义的把握和了解,不只是局限于字面的意思,从而能够将思政教育有效地融入语文的课堂教学中。例如,在《触摸春天》《金色的草地》《蓝色的树叶》等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有效分析和讲解,让学生对大自然中的事物有更加深入的体会,明确作者的中心思想,让学生能够体会大自然的美妙。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逐渐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也会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观察自然、探索大自然。语文教材中的任何一篇文章背后都蕴含着一定的人生哲理或者道理,教师要做到对教材内容的深入挖掘,在文章的内容和形式上做到整体把握,从而能够有效地明确文章中心主旨,做到对学生的正确引导,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文章背后的深意,逐渐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三)优化语文课堂教育内容,紧贴思政教育实际

当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认为在语文课堂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尚早,并且学生的年纪较小,并没有形成理想的发展水平,但是教师往往却忽视了学生思维的可塑性。小学阶段学生虽然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较弱,但是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对新鲜事物以及新思想的接受速度较快,可以有效地找到解决的方式,从而促进学生良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例如在教学《延安,我把你追寻》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在课文知识的基础上引进相关的红色教育,并且播放我国历史中的珍贵资料,向学生介绍“延安”的相关故事。教材中的知识是根,课外教育资源是引导,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更多的文化资源,促进与思政教育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当前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使学生可以懂得感恩、珍惜学习的机会、热爱祖国。

(四)通过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展开思政教育

通过古诗词开展思政教育的途径有很多种。教师可以向学生呈现古诗词的创作背景以及诗人的亲身经历等相关资料,并以此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古诗词的背景故事,并且在此基础上开展诗文的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降低古诗文欣赏的难度,使思政教育在古诗词中更好地落实。举例来说,在教学《咏柳》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开展学习的过程中将作者创作背景以及生平经历呈现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对作者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自武则天时中进士,离家50 个年头,一直在朝廷做官,直到唐玄宗年间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还乡。作者在一个春天,在河边的柳树下创作了这首诗,并且描绘了春天的景色。由此学生就可以在这些资料中得到关键的信息,并带入古诗词的背景中,感受作者的情感,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使古诗词变得更加通俗易懂。通过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回忆起春天的景色,还可以激发学生运用这样的语言来描绘春天的场景,从而激发学生内心中的情感。

五、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思政教育与教学进行整合,能够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的开展,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思政教育的力量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当积极引进思政教育的元素,从而彰显出充实的课堂教学内容,使知识教育的内涵更加丰富,提升学生思想品德的认识。由此可见,在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当积极挖掘语文课本中蕴含的思政内涵,立足学生的发展基础,选择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展开教学,促进思政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落实。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思政教材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