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BI理念的经贸英语课程案例教学实践

2022-03-17张爱容

英语教师 2022年4期
关键词:经贸案例英语教学

张爱容

引言

经贸英语是应用于经贸活动的英语。经贸英语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以教授其经贸英语为目的,从而帮助其学会利用英语完成相关的经贸交际活动。经贸英语教学既要教授英语语言知识,又要教授经贸活动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经贸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在一定经贸环境中运用经贸英语进行经贸活动,并具有了解其他国家经贸文化的能力。

一、经贸英语课程教学现状

英美国家的经贸英语教学及其相关研究在20世纪60年代后得到广泛而深入的开展,涉及经贸英语教学的学习者、课堂组织形式、教学大纲、教学材料、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测验等。国外的经贸英语教学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如哈钦森和沃特斯(Hutchinson&Waters 1987)的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埃利斯和约翰逊(Ellis&Johnson 1994)的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等。

我国经贸英语教学自20世纪80年代出现以来,发展十分迅速,主要采用大学本、专科教育的形式,最初为选修课性质的单科经贸英语课程,迅速发展于新形势下“英语+专业”等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英语专业教学。但是,目前我国的经贸英语教学研究还不够完善,现有的经贸英语课堂教学缺乏科学的教学理念指导。近年来,经贸英语教学发展迅猛,很多高校开设经贸英语专业及相关课程,但是经贸英语专业教师严重缺乏。一些学校的经贸英语相关课程是由普通英语专业教师承担的,这些教师没有经贸专业知识背景,没有系统地进修过经贸英语相关课程,只是因学校课程开设所需临时转换身份,承担经贸英语课程教学任务,其教学效果不容乐观。

社会所需的经贸英语人才需要具备高水平的英语语言能力、经贸知识结构和经贸操作技能,因此,在经贸英语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内容应以理论知识和语言训练为基础,重经贸实践操作。

二、内容教学法的特点

语言是教授内容的工具,专业知识是最主要的教学任务。内容教学法(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是融合特定学科内容和语言学习的一种教学法(Brinton&Snow,et al.1989)。它围绕学科知识进行教学活动,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组织和安排也围绕专业知识组织实施(Richards&Rogers 1986)。

内容教学法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语言教学与学科专业知识密不可分,专业知识需要用英语表达,专业知识的学习又反过来促进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内化;(2)语言技能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应具有逻辑性、连贯性和兼容性;(3)内容教学法的内容和具体教学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对经贸英语教师来说,需要秉承“语言知识和技能+专业知识”相融合的教学理念。

三、案例教学的优势

案例(Case)即个案或者个例。具体说来,案例指就某一问题展开的充满情节的描述。案例教学法(Case-study Method or Case Teaching)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者以案例为基本素材,以团体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把学习者带入特定的事件情境,并参与小组间交流与思考,使其学会分析问题,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王青梅、赵革 2009)。案例教学法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Merseth 1996)。该教学方法强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掌握理论知识有助于形成实践技巧,实践经历有助于对理论知识的深度理解;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总结评估能力、沟通能力。

四、经贸英语教学中CBI理念与案例教学的融合

经贸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在经贸领域灵活应用英语进行经贸沟通和交流的能力。经贸英语课程不仅仅要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更要培养他们的经贸活动能力,包括经贸知识结构和经贸操作技能。在经贸英语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培养复合型经贸人才。将经贸英语教学内容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符合经贸英语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培养目标。

下面以《外贸英文制单》(第二版)第四章Delivery Documents为例,探索一种新型的语言教学模式:经贸英语任务型案例教学(CBCTETE:Content-Based Case Teaching for Economic-and-Trade English),以有效培养学生运用经贸英语进行实际经贸活动的能力。CBCTETE包括三个教学环节:案例教学前准备、案例教学过程、案例教学总结。

(一)案例教学前准备

在经贸英语教学中应用经贸英语任务型案例教学模式时,教师应作好如下准备工作:

1.了解学生的个性与共性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对学生的准备是整个经贸英语任务型案例教学准备的基础和核心。教学设计需围绕学生进行。学生具有个体学习差异,他们的学习能力、基础知识储备、学习习惯、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各不相同,需要教师认真、细致地了解、分析。学生又是具有共性的群体,目前在校本科生基本是“00后”。从整体来说,“00后”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更关注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人情感的需求;由于父母的教育程度普遍较高,他们接受的家庭教育总体上更加民主,有明确的自主学习意愿;他们除了从课本获取理论知识外,还会通过实训、实习等方式获得直接实践经验,也会通过网络学习更好地丰富间接经验。教师需要把握学生的共性与个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根据案例教学的相关内容和角色需要,教师应因材施教,注重正面、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完善他们的人格。

2.筛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

案例的来源是多渠道的,教师可以从教材、报纸、杂志及互联网中选取。选取案例时要注意:案例必须具有真实性和可操作性;案例要对经贸活动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案例难度必须符合学生的现有能力;案例必须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增强学生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和成就感。

在设计案例教学前,教师要弄清章节详细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案例的筛选和案例教学环节的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

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外贸英文制单》(第二版)第四章Delivery Documents的知识目标主要为:(1)了解交货单据的作用、种类、要求;(2)弄清发票的种类及商业发票的制作标准、内容和要求;(3)掌握装箱单和重量单的作用、制作方法与标准。能力目标主要为:(1)能借助相关知识进行商业发票、装箱单、重量单的填写;(2)能根据具体贸易情况设计相应的商业发票、装箱单、重量单的形式和内容;(3)能在经贸活动中灵活使用商业发票、装箱单、重量单。综合起来,本单元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涉及交货单据中的商业发票、装箱单、重量单的了解与应用。下面以商业发票为例,探讨经贸英语任务型案例教学模式的应用。

在选取案例后,教师要熟悉案例的材料,明确如何将本单元内容与案例相结合,理清教学流程,预设课堂中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二)案例教学过程

案例分析需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在教学有关商业发票的内容时,教师先带领学生认知商业发票的内容及重要性,再引导其学习商业发票的填写和设计。经贸英语课堂中关于商业发票的教学过程应着重作好如下工作。

1.案例导入与介绍

在教授关于商业发票的内容时,教师先带领学生学习商业发票的内涵和构成要素:在对外贸易中,商业发票通常被称为发票,是出口方开给进口方的载有货物名称、规格、数量、单价、总金额等内容的清单,是出口方所交货物的总说明,也是进口方办理进口报关、收受货物和支付货款不可缺少的文件(张爱玲 2013)。商业发票的格式并无统一规定,一般会因为单位不同而不同。同时,准备了纸质版和电子版的中英文商业发票,并将其分为内容完整的商业发票、部分需要填写的商业发票、全部需要填写的商业发票,且格式略有不同。将教材内容和完整的商业发票进行核对和匹配,找到商业发票的三个主要部分:首文、文本和结文。首文的详细项目包括发票名称、发票号码、合同号码、发票的出票时间和地点、船名、装运港、卸货港、发货人、收货人等。文本部分包括运输标志、商品名称、货物数量、规格、单价、总价、毛重/净重等。结文部分包括信用证中加注的特别条款或文句,以及发票出票人必要时的签字(张爱玲 2013)。

在教学商业发票相关内容时,教师必须对案例进行介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让每个学生知道自己在案例中担任的角色。同时,要讲解商业发票中的专业词汇和语法结构,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所学内容。

2.案例讨论与分析

经过商业发票内涵讲解和内容完整版发票实物的认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部分内容需要填写的商业发票及空白商业发票进行分组讨论与分析,最终学会根据具体贸易内容和场景,设计合适的商业发票。

具体说来,案例讨论与分析可细分为三个环节: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全班讨论。首先,为了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与不同的同学交流,锻炼他们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采取动态分组方式。每次案例分析将学生重新分组,也重新定位角色。同一学生在一个案例中的身份是出口方,在另一个案例中换成进口方。身份互换有助于学生站在贸易双方不同立场审核商业发票。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教师应关注各小组的讨论内容。当学生对某些问题的理解存在严重分歧时,教师应结合教材知识点和实践经验,巧妙地将他们的话题讨论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然后,进行小组代表发言。为了全方位展示小组讨论成果,每组可以推荐一名或多名代表。其他学生边听边记录每组的发言,发言完毕后,其他组成员可向发言代表提问。最后,全班学生一起讨论各组方案的区别,根据商业场景,判断更易付诸实施商业的发票。最后,通过分析被选方案的优点与缺点,确定最合适的发票。

(三)案例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有三种:学生自主评估、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估。

1.学生自主评估

经过一系列的案例讨论、分析、提问,学生对案例所涉及的模块内容更加了解,对要求掌握的技能更加熟练。案例活动结束后,学生需要对案例教学过程中自己的表现、体验和感受进行评估。通过自我评估,可以让学生思考自己在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自主总结、评估可以通过口头方式进行,但是最好以书面方式进行,并将每次活动的书面总结保存。在学期中和学期末,学生再对自己进行阶段性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认识自己在阶段性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形成对自己正确的态度。

2.学生互评

学生互评可以采取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两种方式进行。在案例准备、讨论及案例汇报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同伴的表现,记录组内同伴表现和其他小组代表汇报的优点和缺点,以口头形式进行评估。这样,学生既能认真参与小组案例准备、讨论、分析的全过程,又能关注其他组同学的表现,从而相互对照,更加有针对性地评估自己,并从其他同学的表现中学习。

3.教师评估

在学生讨论和汇报案例时,教师要全程观察,认真聆听,了解其在讨论和展示时的表现,必要时作好记录。在学生自评和互评结束后,教师要评价他们的课堂表现,包括优点及需要改进之处。教师要赞扬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在班级树立榜样;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经贸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案例分析能力、自评和互评能力。另外,对学生在讨论中出现的意见分歧、汇报时出现的错误,教师应给出可参考性解决方案。例如,在有关商业发票内容的案例教学中,对学生小组汇报和评估中出现的格式错误和内容错误,教师要进行及时纠正和讲解,以免以后出现类似问题。

结语

任务型案例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融入教学案例,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贸英语任务型案例教学模式不再是教师授课、学生听讲的传统模式,而是将大部分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在该模式中,教师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既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与课堂的组织者,又是指导学生进行小组案例活动的引导者和评估者,必要时还是活动的参与者;学生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是局限于认真听课、记笔记、做作业的被动学习者,而是积极、主动与小组同伴一起研究案例、分析案例、解决问题的探究者,还是对案例活动进行评价的评估者。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在经贸英语课程教学中应用任务型案例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语言应用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猜你喜欢

经贸案例英语教学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中美经贸摩擦的四种应对措施
中美经贸变局将走向何方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合作是处理中美经贸摩擦唯一正确选择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