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交往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作用

2022-03-17党思琦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教育者有效性

党思琦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渭南 714000)

1 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及其含义

哈贝马斯对交往理论有着深入的探讨,他的交往理论是以人的社会性为基础,以语言为媒介来进一步探讨交往的行为与方式。哈贝马斯对交往理论是这样下定义的,他认为“把以符号位媒介的相互作用理解为交往活动,相互作用是按照必须遵守的规范进行的,而必须遵守的规范规定着相互的行为期待,并且必须得到至少是两个行为主体人的理解和承认。”简言之,交往就是以语言符号为媒介,达到理解的目的,最后变为双方在交往过程中共享这些成果,促进共同发展。他把达到理解为目的的交往活动看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活动,而理解的最终目的是达成共识。“沟通是具有言语和行为能力的主体相互之间取得一致的过程。”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现状及缺失原因

2.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含义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人类所有阶级社会共有的从思想政治品德上培养教育人的活动”,即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产生效力和得到正向结果的效能属性,主要表现为在预设目标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目标的实现程度,在教育内容上对大学生思想观念、行为上影响的深刻程度,以及对大学生自主意识的判别、选择、理解力等诸方面的培养。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特点表现为:(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在学习时期有效,并且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也对其有影响。(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大学生在以后的社会发展、经济建设中居于中心群体的地位,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影响力将会影响到周围人群。这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方面有效性的表现。(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特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内涵来看主要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而这些观念的形成是内外因共同影响下形成的。

2.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缺失的表现

(1)理论与实践的脱离。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不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无论理论知识或是社会的既定规范的遵循,还是培养政治素质都采用知识教育的方法和形式,并且将这个模式加以固定,用此方法来统一受教育者的思想认识和转变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这种灌输的方式因为其形式单调、内容僵化且针对性不强,不具有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不良思想倾向的有效机制。高校现有的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没有将社会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给予很好的引入、讲解。或者说没有从根本上采取让受教育者接受教育者的有效方式,受教育者必然不会从思想上认同所传递的教育观念,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缺失的一种表现。

(2)知识与行为的脱节。当今社会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对经济生活影响越来越深远,特别是在人们能感到传统的社会经济观念逐渐被“知识经济”“知识社会”观念所取代,人们更加关注于知识的获得和智力教育的培养。由于就业的需要,现代高校的教育理念越来越趋近于所谓的工具主义和实用主义,只重视那些学科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价值体系和道德观念的构建。虽然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水平在知识层面上有显著提高,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方面却表现式微。这些现象造成“知与行”的脱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缺失的一种表现。

(3)理想信仰的多元化。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多元化思想意识越来越快速的取代在原有体制下形成的那种单一的思想认识模式,这其中不仅包括带动社会前进方向的先进思想,也存在着一些消极甚至是错误的思想。当代大学生不满于学校单一的信息来源,而通过网络等媒介寻求更多的知识,信息时代的到来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话语权,也使大学的价值观趋近于多元化。信仰的多元化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缺失的一个表现。

2.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缺失的原因

(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地位不平等,受教育者缺乏主动性与自觉性。在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追求主体对客体的认识与征服,教育者仅仅把受教育者视为是需要改造的客体,而不是把受教育者作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与教育者地位平等有独立、自主意识的思维和实践主体。这种“占有式”的关系忽视了教育者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压制了受教育者个体的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导致了受教育者在教育中的话语权的缺失,使双方之间无法相互理解、交流、沟通与融合,从而严重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得到有效性。

(2)话语有效性的缺失,影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道德交往。语言作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精神交往的媒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话语权只是单纯传授知识的一种媒介,是一种工具,一种手段,成为一种纯表述性的话语,具有机械性、模糊性、抽象性的特点,语言成了抽象的表意符号。如果语言缺乏可领会性,主体间的对话就缺乏共同的基点,交往就难以发生,无法使师生之间的道德交往进入“澄明之境”,达到“视阈融合”,从而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发挥。

(3)教育内容脱离生活实际,阻碍受教育者知行统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但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主要存在以下两点弊端:一是教师注重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论内容,缺乏现实性和生动性,存在过度理想化倾向;二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往往重视对内容的讲授,而忽略了实践这个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导致理论与实践割裂化倾向。这就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不能够有效结合,致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由此产生了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兴趣的降低,无法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内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或道德信念,造成“知而不信”或者“信而不行”的局面。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3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途径

3.1 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交往情境

交往情境的构建对受教育者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实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以平等的姿态与受教育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尊重每个受教育者的人格和尊严,以合作者、促进者的身份与受教育者进行对话和协商,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影响力,也才能使受教育者自由公开的表达他们的意见,促进他们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交往主体。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方面来共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高。

3.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由灌输式转为交互式

交互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在于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共同参与其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首先要废除居高临下的单向灌输的教育方式,做到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思维,在教育者和大学生之间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大学生自觉、自愿、主动地参加具有思想政治意义的具体的实际的活动中,主动与他人、群体或社会集团之间发生的有教育意义的相互作用过程。

3.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生活化、实际化

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注向受教育者灌输关于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知识和观念,教育者重视对这些内容的讲授,而忽略了实践这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环节,由于缺乏实践这个媒介,容易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现实社会不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当注重联系实践,通过实践这个重要的媒介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内化为思想意识,避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层面片面的发展。

3.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回归生活世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觉悟和道德修养。而受教育者只有接纳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一步外化为自己的行为才能体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而生活世界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能够相互理解和沟通的大背景,只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处在相同的生活世界中,才能获得最好的交流效果,达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目的。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教育者有效性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
教育者应当不断充实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