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光县水资源现状及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探析

2022-03-17赵连晨

河北水利 2022年2期
关键词:坑塘水源用水

□赵连晨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战略资源。东光县作为工业大县、农业大县,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解决好水的问题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近年来,东光县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作为促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深刻把握本地水资源条件,大力推进“节、引、调、蓄、补、管”,通过采取强化节水、增加引水、扩大蓄水等务实举措,取得深层地下水位止降回升、持续回升、加快回升的良好效果。

1.水资源现状及特点

1.1 从先天水源上分析

由于地理位置原因,东光县属严重资源型缺水县,全县地表水贫乏、地下水紧缺,水源先天不足,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仅有0.94亿m3,人均248m3,亩均115m3,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10和1/16,全省平均水平的2/3和1/2。虽浅层地下水较为丰富,年可开采量3400万m3,因属微咸水,开采量、使用量缩减。

1.2 从气候条件上分析

受大陆季风气候条件影响,东光县蒸发量大而降水量小,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37.2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266.5mm,多年平均蒸发量是多年平均降雨量的2.36倍。而且,降雨量年内分配也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8两个月份的几场大雨,占全年降雨量的68%,而春灌期间的3-5月,仅占全年降雨量的10.1%,是典型的冬春干旱、夏涝秋吊的习惯性缺水县。

1.3 从引蓄水环境上分析

东光县西靠南运河、东临漳卫新河2条引水河道,具有便于向境内引调地表客水的地缘优势,但因上游水源保证率低,均为相机引水,存在“作物农时需用水时间与引供水时间不对称、农田灌溉需水量与引进水量不匹配”的问题矛盾,供用水缺口较大,经常处于“水到用时方恨少”的困境。

1.4 从基础设施上分析

东光县境内建有以“四纵四横”为主体、310多条支斗渠和近千座坑塘为辅助的水利调控体系,基本实现“河、渠、沟、塘相互连通、节、制、拦、引有效配套”的功能效果,但仍存在着部分河渠纵坡比不合适或淤积变窄“卡脖子”等短板问题,导致引输水不通畅、不全面,蓄水入塘有困难、不充分。

1.5 从地下水环境上分析

东光县深层地下水休养时间短,不能有效满足和支撑地下水位的涵养回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东光县是农业大县且以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灌溉次数多、周期长、需水量大,农业灌溉集中性强,而适应农时的地表水供应能力不足;另一方面,东光县是工业大县且化工产业规模大,用水生产型企业多,用水时间延续性强,用水量也大。

2.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措施

长期以来,东光县主要依靠开采深层地下水维持生产生活,地下水超采时间长、涉及范围广,出现地下水位连年下降、漏斗区面积不断扩展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按照省、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决策部署,东光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核心,通过采取“一减、一增”综合治理措施(“一减”即通过节水、关井、调整农业结构等措施,压减地下水超采量;“一增”即多渠道增加水源补给,大力实施地表水替代工程,提高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系统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安全保障。

2.1 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让群众改饮长江水

东光县总投入2.45亿元,于2019年建成城乡一体化供水系统,实现村村通、户户喝长江水。其供水框架体系为:以南水北调引江水为水源,以县中心水厂为起点,通过贯通全县的3条供水主管线,将长江水输送至15座分水厂,经分水厂加压后供村入户,使38万群众饮用“同源、同网、同质”长江水,不再饮用深井水。不仅全面结束了长期饮用高氟水、苦咸水历史,更有效促进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

2.2 建设专用供水管网,开展工业江水置换

东光县创新采取预交水费方式,筹集2600万元建设资金,于2020年建成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工业供水管网项目,铺设专用供水管网20km,以南水北调引江水为水源,通过观州湖水库蓄供方式,为工业园区用水大户企业改供长江水。依托城乡一体化供水管网,采取延伸布网扩供措施,一企一策,为乡镇工业园区及零散分布企业接通改供长江水,切换转换工业企业用水水源,不再开采深层水。

2.3 引蓄上游地表客水,推进农业灌溉水源置换

东光县依托临靠南运河、漳卫新河地缘优势,坚持有水必引、有水抢引原则,积极协调争引客水指标,向境内输引地表水,实现从一年一次秋冬季引水向全年多次引水、从只为观州湖水库引蓄黄河水向全县河渠坑塘全面输引黄河水的“两个转变”。并紧抓汛期上游水量充沛有利时机,在确保防汛行洪安全前提下以丰补歉,向县域内引蓄地表水,为农业灌溉和回补地下水储备宝贵水源。2021年8月份,东光县抢抓上游泄洪过境时机,向境内引洪蓄水2400万m3,有力促进了储水抗旱工作,收到水资源余缺调剂、互补利用、减灾增收效果。

2.4 加强取水井管控,规范农灌用水秩序

东光县制定出台《东光县机井运行管理办法》,推行“关(停止使用)、管(有效管理)、服(重启服务)”模式,实行“村申请、乡镇审批、水务局备案”机制,把农灌深井启用审批权提级到乡镇管理,根据机井分布、地块墒情,统筹安排启井浇灌,最大限度减采地下水。

2.5 发挥村庄坑塘优势,提升水资源配置能力

东光县坑塘数量多、规模大、分布范围广。经统计,全县共建有902座坑塘,总面积达1.78万亩,最大蓄水能力4500万m3。该县将坑塘作为县域水网的有机组成部分,围绕“怎么能引入、怎么能蓄住、怎么能用上”地表水问题,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力推进河渠塘互联互通工程,完善干渠与支斗渠之间、支斗渠与坑塘之间、坑塘与坑塘之间的连接工程,达到旱能引、涝能排、保丰收的效果。

3.下一步工作计划

3.1 围绕“一个目标”

以地下水采补平衡、水位止降回升为目标,聚焦全面完成剩余压采指标任务,盯紧地下水位变化,多渠道增加水源供给,强化水源置换,把节水放在优先位置,不断提升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扎实做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各项工作。

3.2 统筹“三个层面”

人饮方面,搞好城乡一体化供水服务,夯实“一个部门管理、一张网供水”运行模式,让群众“喝得上、喝得起、喝得久、喝得优”长江水;工业方面,发挥拥有观州湖水库和南水北调引江指标充足有利条件,为企业搞好供水服务,强化自备井监督管理,杜绝偷采盗采地下水行为;农业方面,大力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配套建设“河渠塘互联互通、引蓄灌综合利用”农村水网,让村村见到地表水。

3.3 强化“三项举措”

加强宣传引导。开展多形式宣传,召开各层级会议,把政策贯彻到基层、宣传到群众,形成全民参与超采治理浓厚氛围;统筹压采与稳粮关系,搞好种植结构调整,推广高效节水作物,积极推进农业节水;落实《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三同时”管理办法》,引导各行业狠抓节水,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根据全县浅层地下水分布及水质状况,挖掘潜力,鼓励开发利用浅表水。

压实工作责任。坚持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对标对表上级部署,立足本地实际,查漏补缺,发挥优势,细化分解任务,强化问效考核,压实乡镇、部门责任,调动各方积极性,共同推进地下水超采治理工作。

持续精准发力。围绕“引得来、蓄得住、用得上、管得好”,实施扩挖清淤改造和配套枢纽设施建设,增强水利工程调控作用;积极谋划南运河码头闸翻建工程,进一步扩大引江、引黄能力,通过跃进渠向县域腹地输引地表水,河渠相连、引水入塘,有效提升县域水网的引、蓄、储、供能力;加强农村坑塘保护管理,使坑塘有人用、有人管、全覆盖,打造“千塘之县”,为县域水系水网注入新动能。□

猜你喜欢

坑塘水源用水
党建引领环境治理 焕发乡村新活力
整治废旧坑塘建设美丽乡村
农村坑塘沟渠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对策
校园宿舍洗浴用水余热回收节能分析
非法采砂不可为
节约洗碗用水
水源探测器
南水源头清如许
寻找水源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