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文化要素路径探索*

2022-03-16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要素价值观核心

赵 文

(九江学院社会系统学研究中心 江西九江 33200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1],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价值观念上的“最大公约数”,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灵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育人民群众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落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在实践中,价值观教育与文化资源密切关联。价值观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促动、互相反哺,文化资源是核心价值观中文化要素的重要来源,也是人民群众形成个体价值观的文化要素来源。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任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与文化资源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一、文化要素整合的内涵诠释

新时代全媒体环境下进行文化要素整合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文化路径的必然选择。所谓文化要素整合,就是从既有文化资源中提取出适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文化要素或文化因子,再对文化要素或文化因子进行加工整理、配置重组并以一定的文化资源形态呈现出来,使其适应相应条件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

从文化要素整合的资源范围来看,主要可以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文化要素。

首先,要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和整合文化要素。中国人民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其中蕴含着各个历史时期社会主体所遵循的社会共同价值诉求与道德行为规范,是调整和约束社会主体思想与行为的重要标尺。有研究者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涤荡着人们的心灵,对民族的发展发挥着指引、鞭策、激励的功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贡献了无穷的智慧,其蕴含的道德理念、价值品格与审美情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依据与思想源流。”[2]因此,今天我们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回到中国历史文化资源宝库中去,坚持剔除糟粕、汲取精华的原则,从传统文化资源中获取有益的价值养分。

其次,要善于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和整合文化要素。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了极具中国特色的红色文化。红色文化蕴藏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集体主义观念,在价值理念与精神内涵方面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度一致的。毋庸置疑,蕴含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道德情操、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的红色文化,是今天我们开展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价值教育的最为重要的文化资源之一。

最后,还要善于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和整合文化要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为目标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具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生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科学的世界观与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中国人民良善道德观的集中反映。一个社会的文化发展是以所处社会的核心价值为支撑的,社会价值观念作为文化的核心要素渗透在文化发展样态之中。反过来,发展起来的先进文化成果也进一步引领和滋养着社会价值观,因为二者“在指导思想和理想目标、价值取向和时代方向、教化功能和实践路径等方面具有内在的一致性”[4],这种内在的一致性决定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是同构和互构的关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深受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丰厚滋养。所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今天我们开展全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文化资源。

为什么要从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和整合文化要素而非简单地利用这些资源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呢?其主要原因在于:第一,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物质活动与精神活动的产物,具有鲜明的历史性、时代性和地域性。这就意味着并非所有的文化都适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我们必须摒弃落后的、腐朽的、错误的文化资源,善于从优秀的文化资源中吸取有益的养分为我所用。第二,即使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先进文化中的文化资源,也并不一定都适合我们用来开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教育与传播工作。各种文化资源虽然在不同层面上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但是却不一定能直接作用于教育对象,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从文化资源中去充分挖掘、提炼其教育功能;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需要多种文化资源的共同熏陶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个系统的综合性工程,在利用文化资源开展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得到不同文化资源教育成分的多重滋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对各种文化资源进行加工整理、提炼萃取、整合配置成为价值观教育情境下所需要的文化资源。只有从各种文化资源中共同萃取养分,丰富文化要素内容,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层面需求、社会层面需求和个人层面需求提供全方位、有针对性的文化养料。比如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等价值理念培养,更多地需要从红色文化中提取要素。在红色文化中,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是无数中华英雄儿女为了国家的富强民主而壮烈牺牲,这种文化要素中所展现出来的精神力量可以有效激励出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奋斗意识,从而引导中华儿女在新时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再比如社会层面的法治观念的引导与确立,则更多地需要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萃取当代中国所倡导推崇的法治思维、法治意识和法治精神;又如个人层面的诚信、友善则可以更多地从传统文化中萃取体现“守信用、讲仁爱”等民族优良特性的文化要素。因此,我们需要从多种文化资源中提取培育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要素,以适应和满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多重诉求。

二、文化要素整合的基本原则

构建适合价值观教育的文化资源是开展价值观教育的首要工作,而文化要素汲取和整合又是文化资源建设的前提性要件,所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深刻认识到文化要素汲取和整合的重要价值,并将文化要素汲取和整合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提上议事日程。

文化要素整合并非简单地将文化资源进行机械拆分,而要遵循标准化、规律化和地域化等基本原则。

首先,从标准化原则来看,主要是要求从既有的文化资源中提取文化要素时要有明确的选择意识。这种选择意识是基于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价值观相一致的文化内核的需求产生的。换言之,在对文化资源进行鉴别、分析、拆解和整合的过程中都需要以体现、阐释、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要义为基准,并非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简单机械地对文化资源进行的分解与合成。所以,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是文化要素整合的首要标准。面对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我们必须以有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润人心、滋养美德为目的作为取舍标准来汲取文化要素、配置文化资源。

其次,从规律化原则来看,主要要求在文化要素整合时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有机规律。马克思主义理论告诉我们,按照事物发展规律办事才能做到事半功倍,不符合或者违背事物发展规律办事必然会事倍功半。所以,一方面,我们要遵循文化资源建设规律。无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红色文化,还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是善于相信规律、探索规律、运用规律的文化,其中蕴含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要在对文化资源完整理解与把握的前提下按照文化发展的自身特性与要求对文化资源进行拆分与整合。另一方面,文化要素提取还需要遵循价值观教育规律和价值观传播规律。文化要素提取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文化资源建设,以有效开展对人民群众的价值观教育。如传统文化中忠孝文化的精髓在今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必定还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但是传统社会中流传下来的忠孝文化资源是特定社会时代精神的反映,在今天的社会价值观的教育与传播过程中有其历史局限性,我们不能不加辨别地照单全收,用在社会价值观教育当中。因此,在文化要素整合时就必须充分考虑到汲取的文化要素是否符合价值观教育规律和价值观传播规律。

最后,从地域化原则来看,是要求教育主体立足所在地方文化资源的基本情况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一般而言,“地方文化是一个地区主流价值观的体现, 优秀地方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里相依。”[5]教育主体所在地域在悠久历史长河中会形成区域性的特色文化资源,这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的鲜活的教育素材,区域特色文化是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特色的关键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价值规范,是从社会的整体层面系统化地提出的价值导向,具有科学性、抽象性、普遍性的特征。而地域文化则与地方社会主体的生活密切融合,潜移默化地在人民群众的生活中起着训诫、引导和规范的作用。所以在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盘棋的格局下,各个地方还应该善于因地制宜,从区域的山川河流文化、历史人物文化、千古传唱的诗词歌赋文化中择取相应的文化要素,凝练出适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特色地域文化,借助地域文化的鲜活素材和生动形式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隐性渗透, 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效果。

三、文化要素整合的主要方向

文化要素整合是要深入文化资源内核,打开文化资源的内在机理,梳理文化资源的核心要义,将文化资源中的价值要素与德性元素分解出来,进而有机地融合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程中去,以辅助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吸收。一般而言,我们可以从文化之德、文化之情、文化之信三个维度开启文化要素整合之路。

首先,从文化之德维度整合文化要素。文化概念本身就包含着一种向善性的形而上学意蕴,即作为实践活动之规约的文化必然要满足人对趋向完满理想的需求[6]。所以,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目的性选择与建构活动的产物,具有明确的德性规范与德性追求,并通过持续性的传承与发展蕴藏在历时态的文化资源中。不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还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无不蕴含着中国人的道德智慧与道德追求。并且“文化主题不仅内蕴着道德要求,而且其道德要求的内涵是丰富的。文化主题及其蕴含的道德主题是对文化及道德理想的根本性表达,这其实就是为文化及道德建设立了一根标杆”[7]。可见,不同时代文化资源中蕴含的价值和理想等德性元素正是各个时代对道德追求的集中体现,是不同时代人民道德意识在基本社会规范和社会知识凝聚基础上的集中反映。今天我们利用文化资源开展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工作,就要善于把握文化资源的德性要素,围绕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轴心,直接或间接地渗透在人民群众的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引导人民群众把握文化资源中所内含的道德智慧。

其次,从文化之情维度整合文化要素。文化资源中蕴含的情感价值尤其是终极情感价值是人类社会意义化生存与发展中的关键心理作用机制。“人的意义系统根本上是情感价值性的,并为文化的情感价值系统所决定。”[8]每个时代的文化资源都是劳动人民表达真实情感的基本载体,而人类情感是支撑人类社会和谐运转的必要条件,人类情感的丰富与发展也是实现人类自身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中华文化‘生生’‘人仁’‘和合’的终极情感价值”在塑造和确立中华文明共同体的根基性理念和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产生了巨大的精神作用[9]。今天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自然离不开文化资源的情感意义支撑。我们应当善于深入文化资源的意义系统,把握文化资源蕴藏的情感价值与情感底蕴,为人民群众确立正确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提供厚实的情感支撑,引导人民群众确立起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对自身正确的情感基质。

最后,从文化之信维度整合文化要素。优秀的文化是人类聪明智慧的凝聚,亦是人类理想信念的结晶。“在当代中国,理想信念既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也是文化价值观的高度凝结,决定着文化质的规定,……规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原则立场和发展方向。”[10]因此越是优秀的文化资源越是承载着坚定的崇高的理想信念,越是凝聚着坚定的崇高的理想信念的文化也越是自信的文化,这种自信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11]。这种力量将为推动社会公众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要善于从文化资源中提炼出其理想精神和信仰要义,挖掘出文化资源的真理信念之光,为人民群众夯实理想信念教育的文化土壤,启迪人民群众的理想信念意识并提高思想道德觉悟。

总之,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文化资源建设,必须溯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此为根基来推动文化建设。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必须坚持标准化、规律化和地域化的基本原则来对中国丰富的文化资源进行加工、裁剪,从文化之德、文化之情、文化之信等三个维度在中华文化资源宝库中提取出最适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文化要素,进而整合建设出具有针对性的文化教育资源,以充分有效地提高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

猜你喜欢

要素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也谈做人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