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思考

2022-03-16

四川建筑 2022年5期
关键词:投标工程项目阶段

叶 强

(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上海200120)

成本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有效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贯穿于工程项目的全过程,从投标开始到最后的竣工结算,其中的每个过程都离不开成本的管理,本文从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必须性和存在的不足出发,主要提出了在工程项目实施涉及各个阶段进行成本管理的措施。

1 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水平是施工企业经济效益高低的体现。众所周知,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三大控制目标为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因此,成本控制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帮助建筑施工企业及时发现和处理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存在的问题,避免因工作疏忽导致的资源浪费[1]。新的市场环境下,特别是近些年为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近年来,在这些的政策环境下,加入建筑市场的施工企业越来越多,导致企业之间面临的竞争越来越大,往往一个小项目的招标,都有几十上百家施工企业参与,在如此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施工企业想要得到一个项目更加困难。因此,施工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并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要从企业内部出发,加强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来使施工企业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

2 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不足

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是一个项目从投标开始,然后中标后合同的签订,再到施工阶段,最后到竣工结算的全过程管理,是动态的管理,而按照传统的思想观念,施工企业往往只注重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而忽视了整个周期的动态成本管理,不能使成本得到很好的控制。例如:投标阶段投标人员重点考虑如何能更有利于中标,往往为了中标而无限压低投标价,而忽略了中标后成本是否在合理范围内,又能使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合同签订阶段,某些合同条款设置不完善、不合理,无合同条款作为依据支撑,不利于施工工程中产生的相应的问题的处理,直接影响施工企业应有的利益;在施工阶段,多数的企业负责人以及工程管理人员的关注点往往仅放在了质量、进度、安全上,为了质量和进度,投入大量的成本,缺少成本管理与控制价的意识,造成工程上人员窝工、材料管理不严,出现浪费现象、施工过程中的索赔未及时提出、签证未及时办理等,最终造成工程结算时候无依据支撑,直接影响了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竣工结算阶段未提供准确完善的竣工结算资料,例如签证的不完善、变更资料的不完善、索赔资料的不完善等都会造成最终结算无据可依。因此,针对这些不足,需要对每个阶段的成本管理提出相应的措施,控制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 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措施

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人们往往会片面的认为仅仅是是施工阶段进行成本管理,产生了错误的观念,施工阶段固然是成本管理比较重要的阶段,但只是其中的一个阶段,从获取一个项目的投标阶段开始到中标后合同的签到,再到项目的施工,以及最后的竣工结算,每个阶段是相辅相成的存在,每个阶段都要有相应的成本管理措施,才能切实的做好成本管理。

3.1 投标阶段

投标阶段是获得工程项目的重要阶段,也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首要阶段,如何在合理的成本下又能获得中标的机会是本阶段的要点。因此,投标报价的技巧尤为重要,投标标价常见技巧有:不平衡报价法、多方案报价法、增加建议方案、突然降价法和先亏后盈法,在工程项目投标实际运用中,为使成本得到合理的控制,又能有较好的机会中标,常用的报价技巧为不平衡报价法,由于常用的招标模式为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合同模式为单价包干合同,投标人报价时候需对每个分部分项工程项目及单价措施项目等进行报价,如何在合理的报价内,既能不影响中标又能达到更加理想的经济效益,是本阶段的重点。

在投标阶段,首先是应全面了解、熟悉招标文件、施工图以及工程量清单等,然后根据招标项目的施工图纸,考虑实际情况,结合施工单位内部管理情况,分析招标清单,特别是每一个分项工程的项目特征描述,做出分析,对该项目的成本做出初步预测。在编制投标报价时,为使成本得到合理的控制,达到理想的利润,灵活运用不平衡报价法,对于前期回款快的分项工程,可提高单价,保证施工单位的现金流,今早得到回款;预计今后工程量会增多的项目同样提高单价,可以在最终结算时获得更多的盈利;对于后期回款慢的项目可以适当降低报价以保证整体价格的稳定;对于后期需求会减少的项目,也可以适当降价避免实际结算产生损失。

3.2 合同签订阶段

施工企业中标之后,工程实施前需同业主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施工合同是发承包双方明确权利义务的协议,由于建筑工程的复杂性,施工过程中也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合同的签订又是工程实施中质量、成本和进度控制的依据,因此,合同的签订对于成本管理和控制至关重要。特别是合同中涉及的索赔、变更、材料调价、支付方式、结算方式以及风险等条款对于成本控制价尤为重要,由于一个建设工程项目往往施工周期较长,投资金额较大,工程中涉及的材料种类又较多,在施工期间,若工期较长,材料的价格的变化以及政策因素等都会影响最终的工程成本,因此,为了结算时候有据可依,减少各种纠纷的产生,利于成本管理和控制,施工企业对签订的合同条款内容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合同管理人员要及时跟进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并结合所签订的合同内容进行详细分析,明确权责利益关系,合理利用已签订的合同对项目成本进行控制[2]。

3.3 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是工程项目实体形成的过程,也是成本管理非常重要的阶段。施工阶段从施工成本构成的角度分析各个因素对成本管理的影响,由于工程的复杂性,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变更、索赔、签证等,这些因素都是成本管理和控制的关键。施工成本的构成含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以及企业管理费等,其中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占比约80%~90%,因此,这些费用的管理与控制对于成本管理至关重要[3]。

3.3.1 加强人、材、机的管理

3.3.1.1 人工费控制

人工费虽然没有材料费占项目总成本比例高,但是若缺乏有效的管理将同样严重影响工程成本,因此,人工成本的控制仍然不容忽视。在与专业分包单位或劳务单位签订合同时,根据预算定额严格控制签约合同价。人工是工程项目实施的关键,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和具体需求,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合理规划施工人员数量,避免人员过多导致窝工,从而增加人工成本。提高作业人员的素养,采取一定的激励机制,提高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做事效率,降低人工成本,从而降低工程项目成本。

3.3.1.2 材料费控制

是指施工过程中耗费的原材料、辅助材料、构配件、零件、半成品或成品、工程设备的费用,包括材料原价、运杂费、运输损耗费、采购及保管费材料费,工程材料作为构成工程实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工程成本构成的主要组成部分,工程材料从采购、运输、存储、使用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建筑材料的价格波动较大,材料成本在项目成本中比重也最大,一般要占70%左右,并且具有较大的节约潜力,往往在其他成本(人工费、机械费)出现亏损时,要靠节约材料成本来控制。

(1)节约采购成本。选择价格低、运费少、质量好的供应商。

(2)认真落实材料进场计量和验收工作。如遇数量不够、质量不满足要求和规范的,拒绝验收,同时进行索赔。

(3)严格限额领料制度。根据预算的材料定额和消耗定额,对于材料的领取,需要多少领多少,坚持余料回收利用,避免材料的浪费。

(4)改进施工技术,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以及新材料等新兴节能环保产品,不但能有效降低建筑工程的材料费用和材料的使用,更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社会效益,实现对成本控制的目的。例如施工中在拌制混凝土时,会将部分含量的水泥替换成粉煤灰等,使之在减少水泥材料用量的同时,很大的提高水泥的性能,最后实现成本降低,达到成本控制的目标[4]。

(5)加强现场管理。材料合理计划,减少资金占用,进场合理堆放,减少二次搬运,减少仓储和堆积损耗。但因特别强调的是,降低材料成本必须是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的前提下进行,不能以“偷工减料”来代替成本节约。

3.3.1.3 机械费控制

一个新建项目的实施会涉及到各种大、中、小型机械,一台机械的单价少则十来万,多则上百万,一般对于小型机械,但是对于中型特别是大型机械,由于单价过高,如果购买,则会增加资金的占用成本以及机械平时的维护保养成本,如果采用租赁方式,则要考虑市场上需要的某类机械的供给是否满足,避免工程施工时产生无机械使用的情况,施工企业租赁机械一般是按月租的形式,这样不可避免的会造成机械闲置的情况,会增加工程的成本,因此,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结合施工企业自身的情况,综合考虑测算,考虑一种机械使用成本最低的方式,降低机械成本。

3.3.2 加强施工阶段的现场签证和索赔的管理

由于工程项目的复杂性,项目实施工程过程中均会发生变更、签证、索赔等,加强施工过程中现场签证和索赔的管理,更有利于施工阶段项目的成本控制;施工企业应根据项目施工的实际情况,加强现场签证控制,对施工中产生的费用进行严格审核,应与造价人员之间做好沟通交流工作,确保项目资金利用状况良好[5]。施工企业应严格按照合同条款的要求,若因业主原因在施工阶段产生索赔时,施工企业应及时提出,按索赔流程及时跟进,以便结算时有据可依,减少争议,保证施工企业应有的经济利益。

3.3.3 加强人员对工程项目成本的动态管理

一个工程项目具体的成本管理的人员对于成本控制极为重要,首先应加强主观的成本管理意识,在施工阶段,根据制定的成本计划以及项目实施的实际情况,对整个施工过程应实行动态的成本管理,比如:对于施工过程中成本管理常用的一种方法为挣值法,利用挣值法原理,可每个月对成本进行核算对比,具体操作为:将已完工作预算费用和已完工作实际费用进行对比得出费用偏差,检查实际成本是否大于计划成本对,进行偏差分析,若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表示成本节约,说明成本控制较好;若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表示成本超支,则应找出成本超支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3.4 结算阶段

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根据合同的具体规定,进行工程结算,即为工程的结算阶段,此阶段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最终阶段,也是最终经济效益产生的阶段。施工企业申报竣工结算,需提供相应的竣工结算资料,竣工结算资料的编制需要以投标清单、竣工图纸以及施工期间产生的索赔、签证等作为依据,这些资料的准确性和完善性直接影响最终的审核结算价,因此,施工企业应按合同要求和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认真编制结算文件,结算资料报送之前,需要仔细的复核,特别是作为结算依据的资料应提供齐全,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和完善性,做好成本管理的最后一关,此阶段也是成本管理非常重要的阶段。

4 结束语

施工企业面临很多成本管理的问题,应在实际工作中明确成本管理的必要性,从自身现有成本管理不足出发,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升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建立健全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成本管理不仅仅施工阶段的管理和控制,是全过程、动态的管理和控制,从投标开始到最后的竣工结算,每个环节都不可缺少,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影响,只有对每个环节的成本管理都予以高度重视,才能达到最佳的成本管理,使施工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才能在市场上可持续地发展。

猜你喜欢

投标工程项目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造价信息管理在海外投标中的应用探讨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国务院明确取消投标报名
浅析投标预算风险的防范
工程项目造价控制中常见问题的探讨
军工企业招标投标管理实践及探讨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