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模式下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解析

2022-03-16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育人院校

刘 莹

(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潍坊 261044)

高职学生已经形成独立的思想观念与自我意识,但是面对学习、人际、情感、择业、就业等多重压力,学生难以进行有效的自我疏导,所以极易产生各类心理问题。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学会客观认识自我,努力超越自我,最终成为满足社会岗位需求的人才。因此依托于三全育人模式,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掘学生的心理潜能,对实现全面育人起到积极作用。

1 三全育人模式下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价值分析

目前社会中对于教职工的招聘标准逐步提高,学校的教师队伍文化素养也有了很大程度提升,这也为打造三全育人教育模式提供了实践基础,为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提供了契机。学校在开展专业课程教学工作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这样才能让学生实现健康成长,在毕业后具备环境适应能力以及适应岗位工作的关键能力[1]。因此,在三全育人模式下高职院校要拓展教育覆盖范围,让心理健康教育从学生入学开始,一直伴随到学生毕业,让学生在各个阶段教育中都要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在不同时段,学校要采取差异化的教育方式。在学生高考结束后,也有部分学生无限放纵自我,导致入学后短时间内没有树立起明确的学习目标,致使学生出现错误的学习心理,针对这一阶段学生,教师则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找到学习方向,坚定理想信念,让学生以饱满积极的状态投入到之后的学习中。针对心理问题出现频率较高的毕业季,教师要加大心理教育力度,通过多元化方式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这也就是的三全育人模式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表现出重要价值,真正意义上做到全过程、全方位、全员育人。

2 三全育人模式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分析

缺少统筹规划与整体框架设计。心理健康教育一直以来都是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手段,因此高职院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视为一项系统性工程,从整体角度进行统筹规划,确保工作实施的有序性[2]。目前高职院校主要依托公共必修课程作为教育基本路径,部分学校也会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团体心理辅导课程,结合校内普查结果以心理疏导代替教育。但是从整体课程实施的角度分析,学校没有精准把握好各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此所采用的心理预防形式的教育成果并不显著。比如课程设置仅集中于第一年学或者第二学年,但是对于毕业生却没有设置,而毕业生又恰恰是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学校针对心理健康教育并未设置长效的发展机制,各个岗位的工作责任也并不清晰,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是因为学校缺少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宏观把控,工作框架的缺失致使工作与教育成效难以达到预期。

教育力量分散,教育缺少针对性。高职院校在教育实施过程中,现有的教育工作者暂未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因此该课程也仅局限于专门的教研组在独自推进,行政工作者以及其他学科教职工并没有切实参与到教育活动中,这也就无法形成教育合力,与三全育人理论相偏离[3]。同时虽然学校已经设置心理咨询中心,但是还仅停留在机械化服务的状态,没有针对学生潜在的心理问题做出干预,未能体现出心理预防的效能。

3 三全育人模式下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策略

3.1 高度重视,创设良好教育环境

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将教育责任层层落实到个人,实施监督教育实效,有针对性的做出整改,确保教育工作有制度可依,规范高效的进行。学校方面要加大领导力度,统筹协调好相关工作。校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将其作为常态化管理工作任务,采取有力措施进行管理,针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设对应的领导机制,以保障教育工作顺利有序的落地实施[4]。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力度。小组成员主要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出统筹规划,组织全体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深入学生高职教育的工作要点。在每学期开始之前和结束之后,召开工作会议,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出汇报总结,从整体角度分析出教育发展的大致方向,采取手段预防潜在问题的发生,及时做好工作方案部署。加强工作检查力度,认真检查工作效果,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学校领导定期到心理教育工作组中检查,对阶段性工作效果进行指导,给予各项教育活动充分的资金与人力支持,并号召全体师生广泛参与其中。

3.2 全过程育人,在不同阶段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在刚刚进入校园以及临近毕业时,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心理状态,因此为帮助学生切实解决心理层面的问题,让学生始终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习与生活,高职院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要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实施差异化教育,具体而言,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所采用的教育方式与教育形式也要明确区分开来[5]。学生具体学习内容不同、生活环境差异,所面临的心理问题也就不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要渗透到学生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常态化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在潜移默化中使自身的素质得到稳步提升,强化心理层面的抗压能力,让心理健康教育由学生入学之初,一直伴随到学生毕业走出校门。

针对年级差异,教师也要化划分出教育的差异,比如针对一年级新生,最为普遍性的问题是对环境难以适应,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障碍,感到迷茫且无所适从,基于此种心理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提前做好普查,针对问题的严重性,采用个别辅导与团体辅导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学会时间管理,适度把握好娱乐时间,学会约束自己行为,制定好阶段性学习目标,尽快适应新的学习与生活环境。针对二年级学生,这时已经度过环境适应期,但是课程学习的难度也在持续增加,部分学生出现挂科情况,在此教师要督促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勤奋努力,尽量缩减与他人之间的成绩差距。针对临近毕业的学生,这时学生处于心理转折期,学生面对学业与未来选择,难免出现懈怠情绪,教师则要重点进行就业与择业指导教育,消除学生的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促使学生对未来建立初步的规划。

3.3 全方位育人,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为了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际需求高度契合,学生还要增设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选修课程,突出课堂教学的作用优势。根据学生兴趣爱好、所学专业、性格特点开设多种类型的心理健康课程,让学生结合实际需求自主进行选择,并且为每门课程设置对应的学分,以增加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重视程度,提高课堂学习的参与率[6]。针对第一学年,主要以基础性课程为主,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我情绪疏导能力。在第二学年,则要具体分析出学生心理诉求,从自我认知、人际交往等维度入手,全方位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以落实三全育人的培养模式。不仅如此心理健康教育也要与教学科研、第二课堂社会实践、见习活动等进行深度融合,教师要在课程设计环节,有意识的将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融入其中,不需要局限于心理学理论,可以突出心理健康之于个人发展、事业发展以及人生起到的重要作用。在第二课堂中邀请社会中的心理学专家以及从业人员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或者定期组织知识竞赛活动,以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心理健康活动月为主题,以团体形式进行心理情景剧演绎、心理辅导、心理学观点征文等,使得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优化教育效果。在见习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心理咨询与辅导服务,采用心理干预机制,提前预防潜在心理问题的发生。不仅如此学校还要根据场地与资金情况,为学生提供书籍借阅服务,沙盘游戏区域,宣泄互动室等,切实解决学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3.4 全员育人,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合力

高职院校从全员育人的角度出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要积极向校内现有教师渗透教育理念,同时也要向学校行政工作者渗透教育理念,动员家长与社会参与到教育环节中,形成家校合作局面,向家长及时反馈学生在校的动态信息,并与家长协同探究心理教育的有效策略[7]。引入社会力量,通过与企业、公益事业单位建立联系,为高职学生提供对口实习的机会,帮助学生从多个渠道客观认识自己,进而有意识的提升自己,通过学生、社会、家庭力量,共同作用于学生成长与发展。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专业教师、辅导员、同学,甚至是宿管老师都可能对学生思想与行为带来影响,因此这部分人群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教育主体。高职院校要想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达到最优化的教育效果,首先要组建一支专业化的工作队伍,其中人员主体包括心理咨询老师、辅导员、专业教师,确保人员的专业素质过硬,数量充足。针对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选聘工作也要严格把关,设置明确的专业素质入选标准,同时注意人员的年龄结构与性别,做到扬长避短。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广大心理健康教育者要紧紧围绕学生需求进行辅导与施教,关心学生,关爱学生,与学生建立可信任的朋友关系,认真倾听学生内心想法,切实帮助学生摆脱心理困境。教师要定期参与专业培训,学习前沿的心理教育理论以及教育技能,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借鉴经验。根据现代学生心理特点,探寻学生喜闻乐见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将学生易接受的语言形式引入到课堂,以激活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更好的提供心理服务。

3.5 搭建平台,构建多维教育网络

以课程、活动、网络、阅读为基础,构建多维教育网络平台。第一,全面推动课程改革,积极建设课程平台。在设置公共必修课以及选修课程外,学校要组织线上网络教育,建立教学资源库,编辑立体化心理健康教材。第二,搭建系统化活动平台。教师需要围绕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关键点,精心设计活动主题以及活动方案,打造具有校本特色、体现学校文化的活动。第三,完善信息化平台。在互联网+环境下,学校要在校园网站以及学校公众号中增设心理专栏板块,定期发布心理学实用知识以及心理测试等,将其作为宣传教育的重要场所,充分利用好网络在教育中发挥出的效能。第四,打造信息化阅读平台。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落实素质化人才培养工作中,阅读在其中一直发挥巨大作用,学校要积极完善图书阅览室,设置网络读书系统,让阅读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让学生在阅读中汲取到知识与力量。

3.6 彰显特色,构建成长防线

高职院校需要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视角出发,通过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组织拓展训练活动、实施团体辅导的举措,让高职学生形成积极阳光的心理状态、良好的职业素养、积极心理品质。始终坚持教育的全面性与发展性原则,通过心理咨询服务以及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切实有效的摆脱心理问题,让学生以乐观心态参与学习活动,健康积极生活。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及未来岗位对能力的需求,组织模块化主题化的拓展训练实践,强化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塑造职业心理素质,让学生学会团结协作[8]。最后教师要注重课后的分享与交流,让学生自主总结活动感悟,以检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效果,从而促使学生做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将拓展训练所学迁移到后续的学习、生活与工作中。

4 结语

综上所述,三全育人既是一项指导教学的理念,也是教学实践的具体方针,提倡全员参与教育,全方位渗透教育,全过程贯穿教育。伴随高职院校的生源数量逐渐增多,为培养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高能力的应用型后备人才,学校除去要进行科学系统的专业教育,还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在三全育人导向下,高职院校要让全体教职工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在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融入对应的教育内容,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策略。通过这一方式促使学生以正确价值观念与思想观念为行为准则,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可以自主调节情绪与心理压力,具备适应新环境以及岗位工作的关键能力。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育人院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