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公园绿地适老化研究进展

2022-03-16贾玲利

中国城市林业 2022年1期
关键词:城市公园绿地老化

孙 雯 贾玲利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 成都 611756

我国作为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未来将会长期处在一个高度老龄化的阶段。数量庞大的老年人口将对中国城市发展造成极大的压力和挑战:一方面,随着生活品质的提升,老人的休闲活动形式更加丰富,对环境空间质量要求更高;另一方面,在我国早期的城市发展建设中,由于社会条件的限制忽视了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使部分公共空间不能很好地适应老年人的需求。因此,为老年人提供“老有所乐”的晚年生活环境和美丽生态宜居的城市环境,将成为社会的重点问题之一。

公园绿地作为对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等作用的绿色空间,因其普惠性和开放性成为老年人日常户外活动的重要载体。在老龄化的社会背景下,城市公园绿地的设计研究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本文对已有的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有助于进一步明确今后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利用“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中国知网)作为国内文献数据基础,以“绿地” (或含“公园”,或含“绿地系统”,或含“绿色空间”)并且包含“适老” (或含“老年人”,或含“老龄化”)作为主题检索词,时间为1982—2020年5月,共检索到1 498篇文献,将农业科技、医药卫生科技、信息科技、哲学与人文科学、经济与管理、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6个相关性较低的领域剔除,筛选得到1 264篇相关文献。将检索结果按相关学科及检索词相关度排序,结合人工阅读题目、摘要及结论,共筛选得到相关性较高的文献335篇。

1 研究规模

依据文献发表年度趋势(图1),我国公园绿地适老化研究文献数量逐年递增,特别是2006年后,发文量快速增长。城市公园绿地适老化设计的相关研究重点主要包括:城市公园、老龄化、公园绿地、社区公园、优化策略、使用状况评价等。

图1 文献发文趋势

2 公园绿地适老化研究阶段划分

2.1 初始阶段

1982年,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召开的老龄问题世界大会通过了联合国系统老龄工作的第一个指导性文件——«维也纳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其中载有包含住房和生活环境在内七个领域的行动建议,并明确指出“住所实际上是年长者所有活动的中心,除物质部分外,还应考虑心理和社会意义,应特别注意居住环境的设计”[1]。此次大会使我国第一次认识到人口老龄化问题,并逐渐迈入人居环境适老化的探究阶段。此阶段相关研究多以介绍国外的老年住宅设计、社区规划理论及实践为主。通过对国内外老年居住建筑及附属空间环境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探讨,人们逐渐把研究方向延伸至城市范围的户外环境规划设计领域,在城市空间环境建设初期对老年需求问题进行统筹考量。国内学者普遍把研究重点放在老年人行为活动特征及城市户外环境适老化两个方面(表1)。

表1 老年人的行为活动特征及户外环境设计研究

2.2 发展阶段

2000年以后,伴随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和国际社会“健康” “积极老龄化”观念的兴起(图2),适宜老年人活动的城市空间环境营造引起了更多关注,对老年生活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公园绿地作为主要的绿色基础设施为老年群体提供重要的活动场所和绿色休闲空间,我国学者在积极老龄化理念的影响下开始逐渐扩展公园绿地适老化的研究内容,研究成果愈加丰富。

图2 21世纪以来我国及国际社会的老龄化事业发展脉络

2.2.1 老年人的公园游憩行为

孙樱[7]、张秀珍[8]、陈挺[9]等学者通过对老年人公园游憩行为特征进行调研分析发现,老年人在公园绿地中的休闲行为和休闲方式呈现出一定的地域区别和群体差异,受南北方气候、日照时长等因素的影响,老年人在活动时段和游憩地点的选择上呈现出相对固定性和地域特征。此外,我国老年人的公园游憩行为还存在游憩活动半径小、活动形式自由单一、活动行为习性群体集聚性、个人领域性的共性特征。

王欢和王晓俊[10]在南京市调研发现,老人通常选取离家较近且服务范围不超过2 km的公园绿地展开活动,游园方式多为步行,活动以运动型为主。王蕾等[11]于2000年和2010年采用时空变异分析方法对北京市区900多位老年人的公园游憩行为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发现,随着时空变化和城市发展,老年人公园游憩行为呈现出休闲时间增加、休闲区位半径扩大、活动偏好差异化等新特征。

周志萍[12]将老年人游憩行为的空间模式归纳为聚集空间模式、线性空间模式和节点空间模式。张迎霞[13]研究发现老年群体中存在直达型、环状与带状循环型、随意型3大游憩路径以及散点状、团状、带状、围合状、环状、矩阵状、混合状7大游憩行为分布形态。

2.2.2 公园绿地的适老化评价

国内针对公园绿地的适老化评价研究主要集中于老年人使用公园绿地状况,以及基于老年人行为需求的公园适老化环境特征两个方面。

2000—2020年,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共收录16篇关于我国各地老年人群使用公园绿地状况研究的论文,涉及成都、哈尔滨、福州、北京、郑州、上海、丹东、淮安、南昌、济南、重庆、杭州12个城市(按论文收录时间排序)。相关文献主要利用使用后评价法(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POE)对老年使用者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如活动方式、活动频繁度等)进行研究,归纳分析老年人在环境中的真正需求[14],同时收集老年人对环境的评价数据信息,建立使用者满意度与环境适老化程度的系统反馈机制,并制定相关规划设计导则。

公园绿地适老化环境特征研究主要从老年人群的游憩特征、行为模式的角度出发,结合GIS技术和现场调研、问卷调查,运用网络分析法对城市公园绿地的可达性、环境体系进行分析(表2)。

表2 公园绿地适老化环境特征研究

2.2.3 公园绿地适老化设计

强虹[18]最早于2004年提出老年人的公共空间环境规划设计核心内容是安全性,其次应满足“就近方便、设施合理、动静结合、老幼相宜、意境丰富”的原则,刘志强[19]认为城市公园绿地系统规划设计应根据老年人在城市的分布及其心理和身体特性布局形成一个等级清晰、结构合理的园林系统,同时提出老龄化社会下的园林规划设计应注重“弥补性、安全性、无障碍性、治疗性”的原则。后续各地学者的研究都根据地域气候和城市文化差异等在上述基础上进行延伸,如哈尔滨市针对寒地城市特点,提出综合性公园绿地适老化建设原则首先要以适寒性为主[20]。

王亚昆[21]提出各类城市公园绿地适老性优化的共性策略是功能分区合理细化、增加群体性活动场地、完善各项设施配置和加强公园无障碍设计,并详细分析各类城市公园绿地适老性优化个性策略。此外,也有很多学者对各类公园绿地的适老化策略进行探讨,如唐思文[22]认为城市滨水绿地的适老化设计应形成以步行为主的扩散性休闲空间网络,并通过地域性的设计增强老年人对滨水空间的归属感。

2.2.4 影响老年人使用公园绿地的因素

魏理树[23-24]认为园林中的老年人活动空间构成要素包括承载娱乐、休闲、步行的场所空间,提供休憩和交流机会的座椅,平整防滑的步道,以及生态保健的植物。余树勋[24]认为老人公园需要有无障碍且用软材料铺装的步道、提供导向性信息的问讯处、舒适且摆放密度较大的座椅、数量多于普通公园的洗手间、淡雅宁静的景致等。王嫣然[25]提出亭、廊、棚架、膜结构等具有庇护性质的休息设施,为活动的参与者提供休息、遮荫避雨的场所,是公园老年人活动空间的点睛之笔。

2005年,朴永吉[26]在北京、东京、首尔3个城市进行问卷调查,得出公园服务半径、交通设施、公园设施以及公园空间等因素对老年人使用公园绿地影响较大的结论。余为益[27]以空间可达性、健康娱乐性、环境舒适性、环境安全性作为城市休闲绿地适老性评价的基本准则,选取17个用于评价城市休闲绿地适老性的具体指标,通过专家判别、层次分析及研究组集体讨论后的适当修正得到了相应指标权重,其中娱乐设施的完备度是影响绿地适老性的最重要因素,绿地服务吸引力、绿化景观宜人度、空间围合度、坐憩座椅完备度等也对休闲绿地的适老性产生较大影响。

3 展望

目前的研究对象通常局限于公园绿地分类中的单一类别,样本多选取城市中一个或多个综合性公园,提出的空间布局、造园要素和优化策略多停留在微观层面,虽针对性较强,但缺少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的反馈机制以及宏观系统研究。因此后续研究与规划设计应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构建公园绿地适老化规划体系。城市公园绿地适老化研究应结合老年人口的分布状况,从全局化、人性化、均衡发展的角度对城市公园绿地系统进行总体规划和用地布局,自上而下地形成一个等级清晰、结构合理的绿地系统。通过建立城市无障碍步行系统,串联各类型绿地,扩大老年人活动半径,形成相互联系、可达性高的城市公园绿地适老化规划体系,最大限度满足城市老年人的休闲活动需求。

2)完善公园绿地适老化设计规范及效益评价体系。从多学科视角出发,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获取老年人在人口分布、身体机能、出行活动特征等方面的数据,建立科学数据模型深入分析老年人身心、行为和环境偏好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影响机制[28],建立公园绿地适老化效益追踪机制,从而更好指导公园绿地适老化设计。

3)强调研究方法和内容的多元化发展。对于调查对象、影响因素的设定应不再局限于硬件环境[29],而应更加注重老年群体及个体差异,寻找个性化与整体需求统一的设计原则及策略。积极拓展研究范围,针对各公园进行专项研究。同时应更加注重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的研究,增加对无障碍步行系统、街道休憩空间、绿地廊道等的研究,以更好的服务城市绿地适老化体系,完善适老化城市人居环境。

猜你喜欢

城市公园绿地老化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刘玮玉艺术作品
我将打扫城市公园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立体绿化在城市公园设计中的运用
节能技术在开关电源老化测试中的应用
走进绿地
考虑知识老化的知识网络演化模型
考虑知识老化的知识网络演化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