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刺络拔罐联合平衡舒筋手法推拿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2022-03-16蔡珍芝邱青青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6期
关键词:偏瘫肢体手法

蔡珍芝 邱青青 郭 俊

江西省赣州市立医院康复科,江西赣州 341000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脑部血管疾病,临床患病率及致死率均较高,部分患者由于治疗不及时或疗效不佳而导致有严重后遗症,以偏瘫比较常见。脑梗死偏瘫为临床医学常见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多发于50~60 岁以上中老年人,且男性患者稍多,脑梗死发病较快,多在休息或睡眠中发病,发病后若未及时处理会出现偏瘫并发症,偏瘫患者一般需长期卧床,丧失劳动能力,甚至生活无法自理[1]。脑梗死偏瘫通常需要积极地进行药物治疗,必要时还需通过中医的针灸、拔罐及按摩推拿等辅助治疗来达到治疗效果[2]。针灸可调节患者大脑神经功能,有利于脑部血液循环状态的改善,可使其脑水肿症状得以缓解,进而可积极改善其临床症状。但针灸治疗的远期预后存在局限性。基于中医学角度,治疗脑梗死偏瘫除疏通经络以外,应坚持“固元气、化痰瘀、泻热熄风”的治疗原则。有临床研究证实,刺络拔罐联合平衡舒筋手法推拿治疗脑梗死偏瘫效果显著[3],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刺络拔罐联合平衡舒筋手法推拿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赣州市立医院康复科收治的100 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50 例。对照组中,男28 例,女22 例;年龄38~89 岁,平均(59.96±3.36)岁;左侧偏瘫39 例,右侧偏瘫11例;病程1~7年,平均(3.99±1.36)年。试验组中,男26 例,女24 例;年龄37~88 岁,平均(60.88±3.23)岁;左侧偏瘫38 例,右侧偏瘫12 例;病程1~7年,平均(3.97±1.35)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由临床确诊为脑梗死偏瘫;②瘫痪病程均在1年以上;③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严重受损者;②呼吸功能衰竭者;③既往语言、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史者;④既往精神病史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刺络拔罐治疗,具体治疗措施如下。选定患者需要治疗部位后,给患者进行皮肤消毒,先用梅花针、三棱针快速点刺局部皮肤,待皮肤红润并有渗血为止;然后将火罐迅速拔在刺血部位,等火罐完全吸着后,留置时注意观察刺血部位出血量,再决定需要拔罐的时间,若出血量少可继续拔罐,若出血量多则立即取罐。每次留罐大约12 min。

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平衡舒筋手法推拿,根据偏瘫患者的临床特点,采用迎随补泻之法在患者痉挛背侧施予泻法,具体治疗措施如下。①泻法:用拇指指端以一指禅推法分别在腕骨、中渚、后溪、 三间及阳池穴位处推揉,120 次/min,20 min/d,控制推揉力度,气感需明显但无肌肉痉挛性收缩最佳。②补法。用拇指指腹分别用揉法、摩法和按法在患者神门、少府、大陵、劳宫等穴位按揉,60 次/min,20~30 min/d,力度由轻逐渐过渡重,以肌肉松弛为佳。15 d为1 个疗程,共治疗2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治疗1 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功能、神经系统功能、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及治疗有效率。①采用Fugl-Meyer 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4]评价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 指数(Barthel index,BI)[5]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选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6]评价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各项指标满分为10 分,评分越高,恢复能力越好,则治疗效果越好。②采用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评分标准:100 分为满分,>90 分为非常满意,70~90 分为基本满意;<70 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其分数越高说明患者满意度越高。该问卷信度为0.91,效度为0.774:③治疗效果分为有效(患者各项功能有显著改善)与无效(患者的各项功能无明显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功能及神经系统功能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功能及神经系统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功能及神经系统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功能及神经系统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功能及神经系统功能评分的比较(分,±s)

images/BZ_100_212_390_1205_445.png试验组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50 4.38±1.19 8.98±0.59 24.489<0.001 4.18±1.28 8.88±0.29 25.322<0.001 4.17±1.57 8.97±0.67 19.884<0.001 50 t 治疗前组间比较值P 治疗前组间比较值t 治疗后组间比较值P 治疗后组间比较值4.32±1.22 7.01±0.23 15.321<0.001 0.249 0.804 21.998<0.001 4.16±1.27 7.10±0.26 16.037<0.001 0.078 0.938 32.316<0.001 4.19±1.54 7.12±0.38 13.062<0.001 0.064 0.950 16.983<0.001

2.2 两组患者治疗总满意度的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总满意度的比较[n(%)]

2.3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的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8.00%(49/50),高于对照组的86.00%(4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1,P=0.027)。

3 讨论

现代医学证明,脑梗死偏瘫患者主要是因各运动神经元相互作用失调、神经递质过度释放所造成的四肢肌肉痉挛,或合并肌张力低下等,以肢体运动失调、语言模糊等症状为主,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导致其生活质量大大降低。脑梗死偏瘫患者应尽早实施个体化及合理的康复治疗,在中医学中,刺络拔罐联合平衡舒筋手法推拿对脑梗死的辅助治疗,可有助于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7-8]。中医认为脑梗死偏瘫是由于肢体精气不通导致。近年来,刺血拔罐和穴位按摩在脑梗死康复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刺血拔罐是通过放血祛除邪气来达到调节气血、通经活络和阴阳协调的一种独具特色的中医疗法,可从根本上保证治疗效果稳定性,且刺血拔罐疗法安全、简便、无毒副作用,可减少患者痛苦[9-10]。现代医学表明,平衡舒筋手法是根据“正气引邪,喎僻不遂”理论指导下,以针灸学“泻者迎之,补者随之”的针刺补泻方法为原则,通过补泻推拿手法应用于肢体屈肌侧和伸肌侧特定的穴位,以补虚泻实为法,达到养血舒筋、活血通络的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中枢神经回路,平衡屈肌和伸肌的肌群肌力,牵伸短缩的肌键韧带,达到缓解肢体痉挛的作用,恢复关节的活动度,促进肢体功能恢复[11-12]。

方芳等[13-15]研究中利用平衡舒筋手法结合中医护理治疗脑卒中患者,结果显示平衡舒筋法可促进接触肢体痉挛,加快运动功能康复,改善日常生活功能,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研究结果也证实刺络拔罐联合平衡舒筋手法推拿有助于帮助脑梗死偏瘫患者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功能恢复,使患者尽早回归社会,提高满意度。

综上所述,刺络拔罐联合平衡舒筋手法推拿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应用效果较好,对提升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疗效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值得推广借鉴。

猜你喜欢

偏瘫肢体手法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针刺联合中药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层递手法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画与理
七步洗手法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漫画
《了不起的盖茨比》多元叙事手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