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替利嗪联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对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治疗效果

2022-03-16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6期
关键词:亚群组间常规

冯 华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阜新矿总医院儿科,辽宁阜新 123000

急性哮喘发作机制多与气道慢性炎症、 变态反应、遗传、环境等因素关系密切,可导致患儿烦躁不安、呼吸困难,严重可诱发呼吸衰竭,威胁患儿生命安全[1-2]。既往临床多使用布地奈德悬液治疗急性哮喘,该药虽具有调节气道免疫、改善支气管炎症反应等作用,但因疾病处于急性发作期,机体内所表现炎症、免疫反应均处于严重失衡状态,部分患儿应用该药治疗疗效欠佳[3]。相关研究表明,西替利嗪作为第二代抗组胺类药物,可与组胺H1 受体非竞争性结合,同时可有效抑制组胺所介导的变态反应,达到逆转病理反应、稳定机体功能的目的[4]。鉴于此,本研究选取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分析西替利嗪联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对其疗效、症状改善时间、肺功能等方面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阜新矿总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06 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常规组(53 例)和试验组(53 例)。常规组中,男34 例,女19例;年龄3~10 岁,平均(6.59±1.70)岁;哮喘病程3 个月~2年,平均(1.20±0.40)年;病情严重程度:轻度30例,中度23例。试验组中,男29 例,女24 例;年龄3~11岁,平均(7.03±1.97)岁;哮喘病程2 个月~2年,平均(1.15±0.38)年;病情严重程度:轻度27 例,中度26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5]诊断标准;②急性发作。排除标准:①合并呼吸道感染;②支气管异物;③先天性畸形;④先天性心脏病;⑤肺结核;⑥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⑦感染性疾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吸氧、抗感染、平喘、纠正水电解质等对症治疗。

①常规组:将1.0 mg 布地奈德悬液(AstraZeneca Pty Ltd,国药准字H20140475,规格:2 ml∶1 mg,生产批号:LOT 327217)加入至5 ml 注射用水中,充分混匀,雾化吸入,2 次/d。②试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西替利嗪(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1289,规格:0.05%,生产批号:170626),口服,10 ml/次,2 次/d。

两组均治疗7 d。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统计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 症状改善时间、肺功能、血清T 淋巴细胞亚群、不良反应情况。①临床治疗效果[6]。显效:治疗后患儿咳嗽、喘憋等症状消失,哮鸣音消失,心率正常,脉搏<120 次/min;有效:治疗后患儿咳嗽、 喘憋等症状有所缓解,心率减慢<10%,哮鸣音减少;无效: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未改善或病情恶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例数/总例数×100%。②治疗后统计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包括喘憋、咳嗽、哮鸣音改善时间。③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肺功能[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④治疗前后两组血清T 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治疗前后抽取患儿静脉血3 ml,使用流式细胞计数仪(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型号:Attune Nx T)检测CD3+、CD4+、CD8+、CD4+/CD8+水平。⑤治疗期间统计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包括口干、腹泻、嗜睡、头晕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

试验组显效35 例,有效14 例,无效4 例;常规组显效27 例,有效13 例,无效13 例。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45%(49/53),高于常规组的75.47%(4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5,P=0.017)。

2.2 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的比较

试验组喘憋持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的比较(d,±s)

表1 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的比较(d,±s)

组别 例数 喘憋持续时间 咳嗽消失时间 哮鸣音消失时间试验组常规组t 值P 值53 53 2.69±0.34 5.42±1.06 17.854<0.001 3.27±0.59 5.08±1.27 9.410<0.001 3.82±0.81 5.32±1.46 6.540<0.001

2.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FEV1、FVC 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试验组FEV1、FVC 水平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的比较(L,±s)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的比较(L,±s)

注 FEV1: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FVC:用力肺活量

images/BZ_85_212_537_1204_592.png试验组(n=53)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常规组(n=53)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0.86±0.37 1.22±0.60 3.504 0.001 1.04±0.52 1.36±0.42 3.485 0.001 t 治疗前组间比较值P 治疗前组间比较值t 治疗后组间比较值P 治疗后组间比较值0.75±0.31 0.97±0.36 2.502 0.014 1.659 0.100 2.121 0.036 0.90±0.44 1.15±0.38 3.050 0.003 1.468 0.145 2.699 0.008

2.4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CD3+、CD4+、CD4+/CD8+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CD8+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试验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常规组,CD8+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比较(±s)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比较(±s)

组别 CD3+(%) CD4+(%) CD8+(%) CD4+/CD8+试验组(n=53)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常规组(n=53)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52.69±3.57 71.88±7.10 17.580<0.001 32.59±3.56 42.46±6.37 9.847<0.001 35.69±4.37 28.43±3.64 9.293<0.001 0.91±0.16 1.49±0.31 12.018<0.001 t 治疗前组间比较值P 治疗前组间比较值t 治疗后组间比较值P 治疗后组间比较值54.06±3.89 63.58±5.79 9.936<0.001 1.889 0.062 6.596<0.001 33.10±3.96 35.12±4.75 0.378 0.019 0.697 0.487 6.725<0.001 34.13±4.05 31.05±3.97 3.954<0.001 1.906 0.059 3.541 0.001 0.97±0.21 1.13±0.23 3.740<0.001 1.655 0.101 6.790<0.001

2.5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均未出现肝肾等脏器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3 例口干、2 例腹泻、1 例嗜睡,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1.32%(6/53);观察组出现2 例口干、3例腹泻、1 例嗜睡、1 例头晕,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3.21%(7/53)。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8,P=0.767)。

3 讨论

哮喘作为儿科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根据其病理特征,可分为急性发作期与慢性持续期,其中急性发作期多指患儿突发咳嗽、喘息等症状或于原有疾病基础上加重,由于发病突然、病情进展迅速,未及时治疗易危及患儿生命[7]。因此,有效控制疾病进展对改善患儿病情意义重大。

目前临床治疗多采用吸入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为主,其药物进入细胞膜内,可通过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特异性与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位点相结合,启动基因转录,调节相关蛋白水平,影响炎症反应所需细胞与分子,发挥抗炎作用[8-9]。但相关研究认为,长期吸入治疗可导致患儿机体产生耐药性,促使受体敏感性降低,治疗效果欠佳[10]。因此,需联合其他药物共同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喘憋持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因西替利嗪作为第二代抗组胺类药物,可通过阻滞组胺传递,减轻组胺所致的炎症反应,减少炎症细胞浸润,抑制炎症因子释放[11]。另外,西替利嗪可抑制血管活性肽活性,拮抗前列腺素、白三烯等介质,稳定肥大细胞,诱导嗜酸粒细胞脱颗粒,减轻气道高反应性,缓解患儿临床症状[12]。此外,西替利嗪可抑制特异性过敏原,进而促进肺部呼吸功能增强,改善肺功能[13]。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常规组,CD8+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D3+代表T 淋巴细胞亚群,可作为成熟T 淋巴细胞标志物,其表达水平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密切相关,为保障机体免疫功能正常的重要介质;CD4+细胞亚群紊乱为造成支气管气道平滑肌免疫、炎症反应紊乱的主要原因,且伴随相关研究深入,发现CD4+可分化为辅助性17 细胞(T help 17 cells,Th17)、调节性T 细胞(regulatory Tcell,Treg)等细胞亚群,均与炎症因子增殖密切相关;CD8+作为特异T 细胞,可调节T 细胞诱导免疫耐受,降低免疫细胞反应性,可通过参与多种细胞因子免疫作用,发挥杀伤抗原物质功能[14-17]。提示西替利嗪+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可有效改善哮喘急性发作患儿机体免疫功能。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安全性方面该治疗方案具有可行性。

综上所述,西替利嗪联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可提高哮喘急性发作患儿治疗效果,缩短症状改善时间,促进肺功能恢复,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猜你喜欢

亚群组间常规
肺腺癌中成纤维细胞亚群临床及免疫特征的生物信息学分析①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常规之外
慢速训练法助力体弱人群
多发性硬化症的单核细胞致病亚群
入侵云南草地贪夜蛾的分子鉴定
优化课堂展示操作 促进有效生成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破常规 获巧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