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键字传递思想伟力多维度解析实践密码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生动实践”系列述评镇版刷屏的启示

2022-03-16谢希瑶

中国记者 2022年2期
关键词:生动思想经济

□ 谢希瑶

(作者单位:新华社国内部)

“这个视角令人耳目一新”“发了一个‘美’字,坐等后面还有什么字”……

2 0 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夕,新华社自12月4日起连续播发“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生动实践”系列述评,聚焦“美”“实”“效”“协”“共”5个关键字,精准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特质,深入剖析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根基”和“实践密码”,多维度展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中国经济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的生动实践,在全社会产生现象级阅读之效。

这组述评平均 近950家媒体转载,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等30多家中央媒体头版连续呈现,百度、今日头条、腾讯等网络终端篇篇头条置顶。单篇阅读量过亿,新华社客户端、学习强国等设立首页专题,学习强国每篇平均点击量在1500万以上,影响力仍在持续发酵。

这组报道缘何能取得镇版刷屏、影响“出圈”的效果?如何通过一个“字”的切入点,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深邃内涵?笔者有幸参与采写,深感稿件背后的经验启示值得总结沉淀,不仅开创了总书记重要思想报道的新模式,也拓宽了总书记报道的新空间。

一、以思想之光有效引领舆论,使习近平经济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2021年11月上旬,新华社召开全社经济报道座谈会。总编辑傅华同志在会上提出了新形势下新华社经济报道的新要求,明确指出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做好经济报道的逻辑起点、思想武器,并从“美”“实”“效”“协”“共”这五个字阐述了对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解。

经济报道的政治高度前所未有,是我们学习后的深切感悟。为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国内部领导召集相关处室负责人和骨干记者多次进行研讨学习,重点围绕五个“字”深入学习头脑风暴,最终形成了以“字”说习近平经济思想报道迎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报道设想。

每一个字都是一篇大文章。国内部领导对这组报道提出了兼具思想性、理论性和生动性的写作高要求。每个字成立一个报道组,指定采访室负责人牵头,抽调精兵强将参与,联动分社加强调研……采写组齐动员,自11月中旬开启了一场聚焦五个字的报道新实践。

5篇述评聚焦“美”“实”“效”“协”“共”等关键字,深入洞悉经济规律,联系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围绕“为人民谋幸福的经济学”“为民族复兴奠定更强大物质基础”“更好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发展方式之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5个维度,高度凝练、系统深入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循序渐进、逻辑缜密、环环相扣。

《从“美”字看为人民谋幸福的经济学——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生动实践述评之一》文章指出,习近平经济思想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出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引领中国发展更加聚焦“美”,是为人民谋幸福的经济学。

《从“实”字看为民族复兴奠定更强大物质基础——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生动实践述评之二》文章指出,习近平经济思想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出发,统筹经济学价值与哲学价值,聚焦一个“实”字,是为民族复兴奠定更强大物质基础的经济学。

《从“效”字看更好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生动实践述评之三》文章指出,习近平经济思想从经济规律和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出发,统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聚焦一个“效”字,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

《从“协”字看发展方式之变——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生动实践述评之四》文章指出,习近平经济思想从新发展阶段目标任务出发,统揽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运筹速度与质量、效率与公平,聚焦一个“协”字,是为万世开太平的经济学。

《从“共”字看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生动实践述评之五》文章指出,习近平经济思想从社会主义本质出发,统筹效率与公平,聚焦一个“共”字,是共同富裕的经济学。

五篇报道,五个关键字的视角,每个字都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出发,以大处着眼、小处着笔,聚焦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下中国发展的生动实践深入论述,构建系统化的论述框架,以生动实践印证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和发展,深刻彰显习近平经济思想所闪耀的智慧光芒,论述透彻、信服力强。

这组报道一经播发就受到有关中央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肯定:一些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在其官方微信上系统呈现这组报道,并将其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参考。很多媒体用户评价,这组系列述评理论性强,以独特新颖视角,深刻阐释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丰富内涵以及指引意义,有助于推动深学深悟用好习近平经济思想,更广泛凝聚共识,坚定迎难而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二、充分发挥主流舆论“定音鼓”作用,深刻揭示新时代中国经济奇迹的“理论根基”与“实践密码”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高度凝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引意义。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夕,新华社连续播发5篇述评深入剖析习近平经济思想,充分发挥了主流舆论“定音鼓”作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总结当年经济、分析当前形势和定调来年发展大计的最权威“风向标”。“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生动实践”系列述评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当下经济发展的热点难点等社会关切,以思想伟力印证发展大势,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预热和营造了良好舆论环境,助力提振发展士气。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中国奇迹的“密码”备受关注。与此同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国经济发展也置身更加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如何回应海外各种“唱衰看跌”论调在当下也至关重要。

这组报道以党的十八大为起点,以九年为时间跨度,通过深入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多视角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成就及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的基本态势和亮点变化,并直面热点难点、有力回应质疑,深刻揭示新时代中国经济奇迹的“理论根基”与“实践密码”,彰显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传递出迎难而上的正能量。

一些媒体用户评价,当前,中国经济的实力更加强大,创造力更加澎湃,运行的内在逻辑更加坚实——“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生动实践”系列稿件引导受众进一步认清当前经济形势,指明经济发展的方向,看清纷繁复杂现象下的本质,把握好高质量发展的大趋势,有助于提振各方信心,坚定前行方向。

也有不少企业代表表示,这组报道通过深入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回应发展关切,回答了中国经济怎么发展、实体经济往何处去等社会关切和一线关心的问题,为提振实体经济、倡导实干兴邦鼓与呼,传递出迎难而上的正能量。

广泛而持续的报道影响力说明,用好习近平经济思想这一思想武器,以思想伟力有效引导舆论不同凡响,影响“出圈”,彰显了新华社做大做强主流经济舆论报道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三、创新讲好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故事,学深悟透用准习近平经济思想永远在路上

思想深度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从新闻舆论的角度出发,不能让整篇述评流于说理空发议论,这样很难让博大精深的思想直抵人心,因此围绕“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生动实践”展开,以鲜活的一线故事为载体来揭示思想深度,是我们的解题之道。

这组述评一个鲜明特点是借助大量翔实案例和生动画面准确传递核心要义,客观论述经济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并通过融媒体呈现让报道深入人心。

在报道内容上,这组述评强调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通过大量一线生动鲜活的故事将总书记经济思想深入浅出呈现在公众面前:国际权威民调机构显示中国是全球最具安全感国家之一、电影《长津湖》票房突破50亿元、“象”往云南吸引全球目光、从网红书店看文化消费等热门话题,跳动着时代脉搏,展现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气象。

在报道形式上,融媒体报道有效扩大影响力,延伸报道边界,通过新闻海报、微信微博多渠道网罗各群体阅读偏好,微博话题词发酵议题,精美海报增强阅读可视性。详实数字与生动事实的引用,让报道兼具思想性与可读性,阐述严谨,富有说服力。

这组“字”说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报道实现了多方面的创新,开辟了做好总书记报道的新空间,也是一次对记者专业性和理论功底的考验、调查研究与写作能力的磨砺。

从历史、哲学、经济学等原文原著原理中去找答案,是这组报道带给记者的一大宝贵经历。回想研讨环节,新华社国内部主任赵承提示:“习近平经济思想自有其理论根源、生动实践,要把它找出来,要有调研的味道。”新华社国内部副主任张旭东建议:“不妨读一读资本论。”也让我们意识到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固有的采写方式已经无法驾驭当前经济形势报道的高要求,唯有不断学习才能不负重任。

当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能否延续我国世所罕见的经济奇迹至关重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风险挑战,新华社做好经济报道也面临更多新要求、肩负重要新使命。学深悟透用准习近平经济思想永远在路上,需要我们每位记者编辑持续深入学习,始终跟党中央保持一致,充分发挥“定音鼓”“瞭望哨”“智能团”作用,不断壮大主流经济舆论。

猜你喜欢

生动思想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生动的冬天
如何让文章更加生动
生动深刻 同享共进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