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女子蒙古族袍服结构分析及其创新设计研究

2022-03-16王金美

设计 2022年3期
关键词:创新设计产业化结构设计

王金美

关键词:女子蒙古族袍服 结构设计 元素提取 创新设计 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J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童编号:1003-0069(2022)02-0148-04

引言

蒙古族袍服是蒙古族服饰当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服装款式,简称为“蒙古袍”,蒙古语中音译为“特尔立格”,蒙古族袍服是蒙古族文化物化的一种表现。其独特的服装结构、形制是民族服饰文化的瑰宝,具备理论研究和文化传承的价值。有关于蒙古袍服的研究,一般集中在国内28个部落中的某一部落袍服的形制、工艺、图案、服饰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如闫亦农等从美学和人文视角分析了尼罗河流域布里亚特蒙古族袍服的款式造型、装饰纹样、色彩象征等,以及服饰中所体现的布里亚特人的独特审美和人文精神;李洁等从艺术学和民俗学的视角,概括蒙古察哈尔蒙古族传统服饰的简繁艺术特点,探讨适简与从繁的服饰与其民族生活之间的关系。

通过上述研究可知,大部分学者主要集中在某一部落的蒙古族袍服的形制、工艺、图案、服饰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很少有学者从服装结构的角度研究蒙古族袍服创新设计方法以及蒙古族服饰产业化发展的可能性。本文以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为基础,以女子蒙古族袍服为研究对象,从服装结构设计的视角研究将传统女子蒙古袍服结构并将其归纳分类;分析现代女子蒙古族袍服结构设计思路,总结蒙古族袍服的创新设计方法,探究传统蒙古族袍服的传承和产业化发展之路。

一、传统女子蒙古族袍服的结构特征分析、归纳

蒙古族是游牧民族,部落多且分散,国内28个蒙古族部落服饰风格各具特色,但蒙古族服饰中的主体依旧是蒙古族袍服,若将袍服按照服装结构划分,很多蒙古族部落袍服结构类似。基于以上情况,本文依据《DB15/T 506-2012蒙古族服饰》标准,将国内的28个部落女子蒙古族袍服依據结构进行了归纳分类,可分为简洁式、隆肩式、布里亚特式、直襟式等四类,它们的结构特征如表1传统女子蒙古族袍服结构分类所示。四种类型的袍服中最为基础的款式为简洁式蒙古族袍服,穿着范围最广,属于蒙古族日常生活着装。

二、现代女子蒙古族袍服的款式、结构分析

人、环境、服装是构成服饰文化的三个重要元素,也就是说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人们选择服饰的尺度和标准。日本民族服饰研究家田中千代女士在世界各地考察研究中得出“一些国家、地区把民俗衣装现代化,保留其一部分特征,就像礼服上系上民族特色装饰那样”。蒙古族袍服也发生着类似田中千代女士文中所提到的变化,曾经繁杂的、具有礼仪文化信息的传统蒙古族袍服已经开始向简约化、贴体化发展,以适应目前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审美需求。

在结构设计方面,现代女子蒙古族袍服早已引入现代裁剪技术,衣身结构利用省道线,或公主线、刀背缝等服装分割线结构使得服装更贴合人体,更符合人体工程学,结构设计更适合产业化生产。最经典简洁式蒙古族袍服的改良款式为上下分裁的西式连衣裙式袍服结构,收腰扩摆,后中或侧身设计拉链方便穿脱,如图1所示,经过改良设计的袍服款式简洁,减少了复杂的工艺流程,更适应产业化生产。

三、蒙古族袍服的创新设计研究

蒙古族袍的创新设计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元素提取阶段、款式设计阶段以及结构设计阶段,如图2所示蒙古族所属的各部落服饰文化在游牧文化的基础上不断融合与发展,形成了看似相似,实则各具特色的多部落服饰,因此研究蒙古族服饰应从其部落服饰着手更为便利。元素提取阶段,需要确定灵感来源和袍服结构类型,袍服结构类型依据上文提到的四种类型来选择;灵感来源需要针对具体部落袍服,从其色彩、面料、纹样、工艺中提取设计元素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避免发生文化嫁接的现象。款式设计阶段,可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进行服装效果图以及款式图的绘制,方便方案的保存以及后期的修改;款式设计上要考虑灵感来源部落袍服结构、现代人着装的穿脱习惯以及是否适应产业化生产。结构设计阶段,首先需要进行服装尺寸、规格设计,制定号型标准,这是产业化大批量生产的前提;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服装CAD系统进行符合现代人审美以及人体工程学的结构设计,并进行号型放缩以及排料的设计,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

(一)女子蒙古族袍服创新设计——元素提取

1.结构类型的选取

元素提取阶段,要先确定创新设计依据的传统蒙古族袍服的结构类型。上文对28个部落蒙古族袍服依照结构进行了归纳分类,可分为简洁式、隆肩式、布里亚特式、直襟式等四类。其中简洁式蒙古族袍服是穿着范围最广的服装款式,本文将选取简洁式女子蒙古族袍服进行创新设计案例分析。

简洁式蒙古族袍服款式简约,比较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厂”字形右衽偏襟长袍有传统蒙古族风格纹样、镶边以及盘扣的装饰,颇具民族特色。大多数的中国少数民族服装因平面性裁剪,开领位置靠前,几乎没有对脖颈所需空间量的考虑,使得肩线的位置经过穿着造成了支点的向后转移,使服装从平面变为被撑开的立体形状,且前后衣身的尺寸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简洁式女子蒙古族袍服结结构也有这个方面问题,其衣身上下通裁剪,前中破缝,衣袖与衣身连裁,便于活动,但肩部造型不立体,穿着时腋下会有面料堆积的问题。袍服的“厂”字形右衽偏襟是由破缝前中心线向右衔接的一块裁片,右侧前襟由内外两块裁片,夏季穿着会有闷热感,如图3。

结合简洁式女子蒙古袍的结构特征以及现代生活中穿着体验,在创新设计中可改变传统袍服中的连袖、前后衣身通裁以及双层门襟的结构,保留其斜襟右衽、立领、扣襻、镶边等蒙古族特色元素。款式、结构设计时,可做装袖,合体结构可设计省道线或刀背缝、公主线等功能性分割线,工艺上可通过减少镶边条数、手工刺绣等来达到简化工艺的目的。创新设计案例中提取的典型落为乌珠穆沁,其袍服款式有翻领结构与现代衬衫领结构类似;为设计更贴合现代人审美,结构上更便于产业化生产,创新设计案例中尝试将传统乌珠穆沁袍服与经典衬衫款式融合。

2.灵感来源的确定

色彩方面,乌珠穆沁传统女子蒙古族袍服色彩多选用饱和度较高的红、绿、蓝、紫等色,设计案例中提取了其蒙古族袍服的常用色一绿色,结合明度、纯度变化进行了服装主体的色彩设计,在服装边饰以及服饰配件腰带、马甲等小面积位置,采用了与主体面料色彩对比较强的色彩,使系列服装色彩搭配既平和又充满生机之感。

面料方面,传统乌珠穆沁袍服主面料一般选用单色织锦花纹面料,边饰通常会选用彩色或金色织锦绦子以及彩线刺绣作为装饰,十分华丽。系列设计主体面料选用了纯度较高的绿色暗花纹织锦缎面料以及透明质感的欧根纱面料,面料风格传统与现代结合。服饰设计中在领口、袖口做了镶边以及刺绣的装饰,但色彩方面选取做了降低对比、纯度的处理,以达到色彩调和。

纹样方面,乌珠穆沁袍的镶边中有极具其民族特色的纹样,镶边一般分为两部分,中间为花纹刺绣纹样,题材丰富包含自然纹样、宗教纹样以及几何纹样;镶边的两边则多采用库锦或绦子来进行装饰,最外面的两道镶边,多以锯齿状、圆形或是方块组成,以多种不同色调和深浅不同的相近颜色搭配,4-5种颜色组成一个单元格,从第二个单元格开始循环往复,从而形成酷似“彩虹”镶边。在本案例设计中提取了传统乌珠穆沁袍服“彩虹”锯齿形的纹样体现其民族特色。

工艺方面,设计案例中沿用了乌珠穆沁袍服的刺绣、镶边、盘扣工艺,但各个工艺都有所简化。刺绣方面,传统的乌珠穆沁刺绣工艺针法多样,而乌珠穆沁“彩虹”刺绣既具备其民族特色,工艺也较为简单,它是平绣针法可利用自动绣花机绣制,能更好地适应批量化生产。因设计目标是设计出适应产业化生产的现代蒙古族服饰,所以设计之初就需将“简化工艺”的思路贯穿到整个设计中,在实际生产中刺绣图案可以采用电脑绣花或数码印花的工艺代替,镶边可采用包边条机缝,传统盘扣也可采用银扣加扣环代替;具体的灵感来源的确定过程,如表2所示。

(二)女子蒙古族袍服创新设计——款式设计

1.效果图设计

设计案例《溯原》灵感来源于乌珠穆沁草原,“溯原”有追根溯源的含义,“原”指代草原,追寻最初的家园。服装主体色调为绿色,做了明度和纯度的变化,色彩设计柔和;款式设计中将传统蒙古族袍服与现代衬衫款式相融合,保留了简洁式蒙古袍右衽、立领、马蹄袖等结构;面料提取了传统乌珠穆沁袍服常用锦缎以及较为硬挺且具备透明质感的欧根纱,来表达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在效果图设计阶段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PS、AI等进行效果图绘制,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可导入企业中现有的款式、面料素材库应用到设计图中,设计方案时可快速更换服装颜色、面料,便于款式变化、修改和存档,《溯原》服装效果图与灵感版,如图4所示。

2.款式图设计

款式图设计,以图4中左一款式为例。此款上装为衬衫与简洁式蒙古族袍服的创新融合设计,保留了现代衬衫企领、肩育克的结构特征,并容入了简洁式女子蒙古族袍服的款式特征和工艺特色:右衽、偏襟,领口、偏襟处有镶边,镶边内设计有乌珠穆沁风格锯齿状沿边刺绣;衬衫袖口育克向外延长形成了上翻形的马蹄袖。服装款式图如图5所示,款式图是采用平面设计软件AI绘制,手绘线稿通过电子输入设备导入计算机中,使用贝塞尔工具进行绘制,款式图需要将服装中的结构线、分割线、省道线描绘清楚,便于工艺师在看到款式图之后进行结构设计,样衣制作,以及推进后期的生产管理。

(三)女子蒙古族袍服创新设计——结构设计

服装结构设计过程包括尺寸规格设计、服装结构设计、号型放缩以及排料四个阶段,其中尺寸规格设计是服装结构设计的基础,也是服饰企业进行号型放缩、自动排料、大批量、产业化生产的前提。尺寸规格设计中需依据标准人体数据以及成衣风格的宽松程度去设置,在女装结构设计中有合体、较合体、较宽松、宽松四种服装风格,尺寸规格正是再此基础上确定的;数据的设定既要基于标准人体数据,也要符合前期的款式设计。案例中是以中国标准号型规定的女子标准体(160/84A)为基本号型,此衬衣是较宽松风格,胸围松量参数范围在15-20cm之间,人体净胸围是84,成衣胸围参数在99-104cm之间,设计取值为102cm。衬衣长度从后中心线顶点到衣摆的距离,款式设计长度略过于臀围。标准人体从后颈椎点(后中心线顶点定位点)到达臀围线的长度为56cm,而衬衣的长度略长与这段距离设计数值为60cm,其他長度、围度数据也都是基于成衣风格宽松程度以及标准人体数据去设置。

图6为《溯原》左一衬衣在服装CAD中的尺寸规格设计、结构设计、放缩以及排料的效果,服装结构设计、号型放缩、排料阶段都可在服装CAD系统进行。结构设计阶段,将尺寸规格数据导入系统,依据尺寸数据、服装款式进行结构设计。计算机结构设计过程快捷,信息可在数据库中永久保存,随调随用,便于后期自动化放缩、排料和裁剪。此款蒙古族风格的衬衫提取了简洁式蒙古袍服的“厂”字型右衽偏襟元素,门襟内里右侧裁片长度改短,当服装门襟闭合时,右身服装结构不再是双层结构,右门襟是短小的衣片,这样既节约面料,又使得前衣身左右门襟闭合时重叠量变少,前衣身更加轻薄。号型放缩阶段,规格可按需制定,号型放缩时可在基本服装号型的基础上进行各主要部位的档差设置,再经过关键部位的放缩部位数据设计定,从而得到同款服装、不同尺码服装结构图。服装CAD具备复制放码点、对称放码以及自动放码等多种快速放码工具,极大地节省了放码的时间,这是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带来的高效率。排料阶段,服装CAD系统中可设置分样片手动排料、自动排料等模式,采用自动排料与手动排料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提高排料利用率,节约成本;如果企业中有具体工艺流程的时间管理,可设置为定时自动排料。排料后可使用自动切割机或半自动切割机进行面料的裁剪,裁剪后就就进入了工艺生产阶段。

小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蒙古族传统袍服原生环境有所改变,使其很难融入现代人的生活,逐渐变成只在特定场合穿着的服装,然而作为中华民族标志性符号之一的蒙古族袍服,应得到传承和发展。笔者将传统女子蒙古族袍服依照结构款式分类,依据其结构类型和具体所属部落为灵感来源进行创新设计。创新设计过程中,将传统蒙古族袍服作为现代服饰设计的灵感来源和文化依托,以创新发展、简约的面貌呈现在现代生活中,从而得到传承和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自动化技术在蒙古族袍服创新设计中的运用为蒙古族服装产业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笔者建议设计师在进行蒙古族袍服创新设计时,需对服装工艺是否产适应业化生产的可行性进行评估。

3136501908265

猜你喜欢

创新设计产业化结构设计
经受市场考验,汉服步入产业化进程
基于可靠度的沥青罩面结构设计研究
一种水陆两栖飞机普通框结构设计
一种轻量化自卸半挂车结构设计
一种轻量化自卸半挂车结构设计
我国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研究综述
绿色建筑结构设计指南
家用水汽治疗仪的设计与实现
园林道路设计创新应用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