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格在《初秋》汉译本中的再现

2022-03-16冯艳春

关键词:文体特征风格

摘 要:风格是作品中语言和非语言的个性特征,也是衡量文学翻译作品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首先澄清了风格的定义,总结了风格的特征;其次概述了风格标记理论的含义,解析了微型小说原作《初秋》的五点语篇特征;最后运用风格标记理论中的形式标记和非形式标记方法,以张白桦译作《初秋》为研究对象,从用词特点、句式特征、段落安排、表意方式、人物心理描写等五方面来阐释译作对原作的风格再现,以期为微型小说风格翻译研究提供启示。

关键词:风格;再现;文体特征;形式标记;非形式标记

中图分类号:I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2)02-0048-05

一、风格的定义

苏联学者穆拉特說过风格(style)是在各学科广泛运用且互相矛盾的术语之一[1]。这一说法有两点启示:第一,风格使用范围广泛,其含义因研究领域不同而有所差异。第二汉语的“风格”与英语的“style”语义并非完全对应。英语中的Style的词义范围更广,既可以指风格,也可以指文体。

中国修辞学家王希杰(1940-)从语言学角度提出风格是作风,是各种特点的综合,他进而指出语言风格是指语言运用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特点的综合,并区分了广义风格和狭义风格的范围。广义的风格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征总和,狭义风格特指文艺作品的风格[1]。本文关注的是后者,因此,下面的定义是从“狭义风格”的角度梳理。

何为风格?中国古代学者曹丕将其理解为“气和体”。钟嵘描述为“味”。刘勰称之为“体性”[2],并把风格分为“八体”——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和轻靡[3]。

《辞海》把风格定义为“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是一个国家、民族、艺术家在艺术上达到一定成就的标志之一”[4]。《中国百科大辞典》把文学风格定义为“文学创作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带有综合性的总体特征,包括独特的艺术格调、气派和作风”[2]。

我国翻译理论家刘宓庆认为:风格是“一种模糊性很强的行文气质和素质”[5]。

在西方,有关风格的论述也很多。Leech和Short认为:风格是在特定语境中特定人物出于特定目的的语言使用方式[6]。布封认为“风格如人”。Emmerson认为风格是一个人的思维的声音。Swift认为在准确的位置,准确用词就是风格的真实定义。芬兰学者Enkvist提出了对风格的八种定义——风格就是思想本身,风格就是偏离常规,风格是一种选择,风格是一种迎合,以最有效的方式说正确的话[7]等等。诸上定义更多则是从广义的角度上探讨语言使用者在语言运用中所形成的风格,而非狭义上的文艺作品中的语言风格。

综上所述,风格具有以下三点特征:1.风格是作家或艺术家的艺术特色。2.风格是语言使用中的总体特征。3.风格具有多样性和独特性的特点。

二、张白桦译作《初秋》风格再现解析

(一)风格标记理论概述

在风格翻译论述中,自古就存在风格是否可译的争辩,但是近现代大多数翻译家认为风格是“可译的”,并且有相对成熟的论述。在这方面,我国翻译界的学者对风格翻译关注较早,并对风格可译能达成共识,且理论成熟。

近代标记理论是由布拉格学派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起初应用于语音系统。后将研究领域扩展到语法、语义、语用、心理语言学以及应用语言学等语言学科的研究中,成为一套完整地理论体系。语言学家Leech将其运用到文体论,在《小说文体论:英语小说的语言学入门》一书中提出风格标记理论,提倡用风格标记来衡量甚至量化风格[8]。

20世纪90年代,风格标记理论引入中国。我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刘宓庆教授(1939-)提出风格论的研究问题是在语言转换中如何保证译文对原文的适应性,也就是译作要适应原文文体风貌及适应作家个人风格[9]。他进一步指出风格的符号系统分为形式标记和非形式标记两方面。形式标记是对稳定结构的分析,属于基础层次分析,包括六类属性标记:音系标记、语域标记、句法标记、词语标记、章法标记和修辞标记。非形式标记是对非稳定结构的分析,其中表现法的标记属于中间层次分析、作品内在素质分析和接受者的视野融合属于最高层次分析[10]。因此,风格是可以认识的,风格标记理论是风格翻译分析的有效手段。

本文以刘宓庆的风格标记理论为依据,以张白桦《初秋》汉译本为研究对象,结合风格标记的符号系统来探讨译文对原文文体风格的再现。

(二)微型小说《初秋》的作者简介和文体风格解读

微型小说《初秋》作者是兰斯顿·修斯(1902—1967)。他是美国著名作家、诗人、小说家、剧作家,也是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中的著名作家,被誉为“黑人民族的桂冠诗人”。除了诗歌,还涉猎众多文学创作,短篇小说尤为突出。

小说描述的是初秋时节,阔别多年的普通男女意外相遇,但爱情永逝的故事。文章短小犀利,全文不到500字,措辞简练流畅,用词双关,象征意义丰富,蕴意深刻。品鉴小说《初秋》原作,可以发现以下五点篇章特征:

1.词语使用上的三大特点:

(1)短小精巧,简练明了,一词多义现象普遍。比如come,have, lost等这些普通词汇在文中多次出现。在句子“She lost sight of Bill.”中,意义否定词语lost既可以表达爱情“逝去”,也可以解读为女主人公玛丽在爱情中自我“迷失”。

(2)多使用非正式英语,体现在一般非正式英语和口语体英语的使用上。例如,文中对话“Married yet?” “Sure. Two kids.”,再如文中缩略词didn’t,There’s,I’d的使用体现出非正式英语的用词特点。

(3)文中大量使用描述的限定词或形容词,体现出性别视角言语的特点,比如:总是、一直、害怕、改天等。

2.句式使用上,多使用简单句、省略句、疑问句、倒装句等。比如:文中的“You’re looking very …” (he wanted to say old) “… well,” he said.可以看出这个句子既是简单句,又是省略句。尤其本句中的“well”一词单独成句,语义双关,即可以理解为“很好”,也可理解为委婉表达不认同,同时引起下文内容。

此外,在段落安排上,文中段落短且多,突出意义,少则两个词语自成一段,与整篇文章的写作风格相呼应。

3.在修辞手法上,文中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例如:反复、双关、矛盾修辞法、渐升法和渐降法等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

如:文中这段“I’m a lawyer. Nice firm, way downtown.”就使用了渐升的修辞手法,表达出男主人公比尔自豪得意的心理,暗示他离开女主人公玛丽后的生活稳定富足。

再如文中人物名字“Bill Walker”(比尔·沃克)则采用双关的修辞手法,读者很快理解Bill的涵义远非比尔的字面表层意义,深层次向读者传达“欠了感情债”的男人形象,因为bill的另外一层含义是“账单”。Walker的语义是“走路的人,路人”,暗示他只是玛丽人生中的一个“过客”而已,也在暗指他们的爱情转瞬即逝。

4.在表意方式上,多采用否定句和间接式等方式表达。

比如:使用模糊性语言来间接表达诚意,实则虚情假意。比如模糊性词语something, some night, any night字面意思是“某件事情”“哪天晚上”“哪天晚上都行”,实则不确定事情和时间,文中并未明确指出,也并非真诚邀请,深层的涵义是间接表达拒绝。

5.在心理描写上,通过人物对话和环境描写突出人物心理变化,意蕴丰富。三段对话后的景物描写,如“下午将近,金乌玉坠,冷。”“广场上的叶子慢慢飘落下来,无风自落。秋日黄昏。”“灯火通明,照亮了整个第五大街,蓝色的空中一串模糊的光”等,都是出现在人物对话的答非所问后,用来推动故事情节继续发展。

(三)风格标记理论下的译作再现原作风格解析

1.从词语标记上看,文中用词简洁短小,一词多义现象较多。请看下面的四个例句:

例1:原文:Then something not very important had come between them…

译文: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

例2:原文:Mary,where did you come from?

译文:玛丽!你从哪里来?

例3:原文:“Oh”,— smiling politely, then a little frown came quickly between his eyes.

譯文:“哦”,—他礼貌地笑着,眉毛讯速递地蹙了蹙。

例4:原文:Come and see us sometime.

译文:有空过来坐坐。

Come这一词语在文中出现四次,译者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现象,根据不同的语境选用不同的语义,分别译为“发生”“来”“蹙了蹙”和“过来”等,做到了一词多译,既体现出内容上的忠实意义,也体现出了形式上的用词简练。

此外,文中大量使用限定词和形容词,体现出女性视角言语的特点,烘托渲染气氛,展现了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比如:文中一些词语的描述 “impulsively”(冲动之下)“for the first time in years”(阔别多年的第一次),“unconsciously”(下意识地),“smiling politely”(礼貌地微笑着), “Always wondered …”(一直想着……)“cold”(冷), “desperately”(拼命地),“suddenly”(突然),“afraid it would be impossible to utter a word.”(害怕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等。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男主人公的含糊其辞“You and your husband must have dinner with my family some night. Any night.”(你和你丈夫一定要过来和我的家人共进晚餐,哪天晚上都行。)本句中的“some night”(改天)”any night”(哪天晚上)是不确定的时间,并非诚意邀请。同时“must”(必须,一定)的使用体现出男性的用词特征,以“命令”的口吻发出邀请,具有讽刺意味。上述例子可以看出译者采用了归化式直译的翻译技巧,译文准确形象,真实地还原了原作中人物的心理,与文章的基调吻合。

2.从句法形式上看,译文再现了原文的句式特征。请看文中的段落译文:

例5:原文:“Always wondered what had happened to you, Bill.”

译文:“一直都想着你怎样啦,比尔。”

原文:“I’m a lawyer. Nice firm, way downtown.”

译文:“我现在是律师,一家不错的公司,在市中心。”

原文:“Married yet?”

译文:“结婚了吗?”

原文:“Sure, two kids.”

译文:“那是,两个孩子。”

原文:“Oh,” she said.

译文:“哦。”她说。

本段译文采用了直译法,逐句译出原文的意义,在形式上也与原文对应,译文中的选词准确到位,汉语的语气词“啦”“哦”“那是”的使用较好地体现出人物的心理变化,将男女主人公的情感拿捏到位,刻画得淋漓尽致。

例6:原文:It was late afternoon. Nearly sunset. Cold.

译文:下午将近。金乌欲坠。冷。

景色描写让读者更多地去体味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塑造小说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更多的联想自由度。原文惜墨如金,译文也是字斟句酌,如实地还原了原作的“文采”,加深了主题,与秋天的凄冷气氛相呼应,深化了玛丽“永失我爱”的主题。

3.文中使用多种辞格,增加了语言的生动性,突出了人物形象,流露了动人情感。

(1)拟人、矛盾修辞法

文中的in the blue air(蓝色的空气中)和 misty brilliance(一串模糊的光)分别采用了拟人和矛盾修辞法。文中的blue既有蓝色的意思,同时也有“忧伤的”的含义。blue修饰air,传达出空气中弥漫着忧伤的情绪,因此才会出现“misty brilliance”。其中的misty与brilliance在语义上“矛盾”,译者将其译为“一串模糊的光”勾画出玛丽泪眼婆娑的画面,进而造成视线上的模糊。

(2)双关

文中的人名和地名、时间都使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比如:男女主人公名字Bill Walker和Mary。Bill既可以是“比尔”,也可以是“账单”,意指“欠了女人感情债的账单”。更具讽刺意义的男主人公姓氏Walker,本意是“路过的人”,实则指代“过客”,译者采用音译的方法,译为“沃克”,符合汉语的发音特征,朗读顺口。Mary(玛丽)这一名字暗示她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女子。地名Washington Square(华盛顿广场)暗示着大千世界。时间状语yesterday(昨天)表明爱情逝去,成为往事,与“初秋”的悲凉气氛相呼应。

(3)渐升法、渐降法

例7:原文:I am a lawyer, nice firm, way downtown.

译文:我现在是律师,一家不错的公司,在市中心。

例8:原文:Then she remembered she had forgotten to give him her address—or to ask him for his—or to tell him that her youngest boy was named Bill, too.

译文:接着,她想起来,她忘了给比尔地址—忘了要他的地址—忘了告诉他自己最小的儿子也叫比尔。

可以看出,例7采用了渐升的修辞手法,例8采用了渐降的修辞手法。译者采用了直译的翻译方法,忠实地再现原文意思,刻画出比尔和玛丽的心理活动。在例8,原文中的词语省略现象(forgot省略两次)在汉语中采用了语义强化的增译方法,将“忘了”增补出来,且重复了两次,符合汉语倾向重复的表述特点,烘托了玛丽的“永失我爱”的凄涼氛围。

综上所述,译文如实地体现了简洁含蓄的用词和善于使用恰当修辞手法的特征,真实地表达了原作的用意,适应了原文的风格,译作文字简洁,感情细腻,贴合微型小说的体裁特征。

4.在表意方式上,多采用否定句、间接式等词语以及模糊性语言来委婉表达意义。

例9:原文:Then something not very important had come between them, and they didn’t speak;

译文:接着他们中间发生了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于是他们不再说话。

例10原文:People they didn’t know;

译文:都是陌生人。

例11原文:Now she was not young at all, but Bill was still young.

译文:现在,她已经不再年轻,可比尔却不见老。

可以看出,以上三句都是否定句,为了贴近中文的表述习惯,译文并非一味地译为否定句,而是灵活处理,将肯定句和否定句合理转换。比如“not very important”译为“鸡毛蒜皮”而非“不是非常重要的”,“People they didn’t know”译为“都是陌生人”而非“都是不认识的人”,“still young”译为“不见老”而非“仍然年轻”,更加符合中文读者的表达习惯,也拉近了原文与中国读者的距离。

5.在表现手法上,小说采用了象征、对比、衬托的方法,时空转换的景色描写让读者更好地去体味人物情感的波澜起伏,让读者有更多的联想空间。语言的表层结构描写的是景色,深层语义象征着爱情逝去和熟悉的陌生人,明暗交叉形成对比,烘托人物的心理变化。品读译文,不由感叹译者丰富的情感,准确地把握住了小说的基调,进入人物的内心,才能拿捏好译文的选词和情感释放。

三、总结

张白桦在其专著《翻译基础指津》里写到“风格是用来衡量一篇译文成功与否的重要元素”“没有风格的传递,我们就无法做到忠实原创作品”[11]。通过对《初秋》译文的品鉴,可以看出译文无论在用词特点、句式特征、段落安排、修辞手法上与原文高度吻合,在表现手法乃至思想内涵上也都忠实地再现了原文的风貌。在忠实基础上,张白桦的译文简洁、唯美、细腻。正因为张白桦译作的精巧凝练,格调高远,品位不俗,因此受到海内外读者的喜爱不足为奇。

——————————

参考文献:

〔1〕王希杰.汉语修辞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429-430.

〔2〕中国百科大辞典(普及版)编写组.《中国百科大辞典》普及版[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1031.

〔3〕[南朝梁]刘勰著,[清]黄叔琳注,纪昀评.文心雕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178.

〔4〕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1999年版(缩印珍藏本)[M].上海:上海辞海出版社,1999.1852.

〔5〕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北京:中译出版社,2019. 217.

〔6〕Leech, Geoffrey & Short, Mick. Style in Fiction: A Linguistic Introduction to Fictional Prose (Second Edition) [M]. Harlow: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2008

〔7〕董莉.英语文体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8.

〔8〕杨柳,张白桦.风格标记理论视阈下文学作品风格的传译——以《月亮与六便士》汉译本为例[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01):82-86.

〔9〕刘宓庆.文体与翻译(第二版)[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455-456.

〔10〕刘宓庆.新编当代中国翻译理论[M].北京:中译出版社,2019.229.

〔11〕张白桦.翻译基础指津[M].北京:中译出版社,2017.57.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The Reproduction of Style in the Chinese Version Early Autumn

FENG Yan-chun

(Foreign Language Institute,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ohhot 010051, China)

Abstract: Style is the special feature of languages and non-languages in literary works and also one of the essential measuring factors for the translated works. This paper first gives a clear definition for Style and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for Style; then it interpret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Style Marking Theory, and outlines the five stylistic features in the Original works Early Autumn; finally with the methods of the form markers and non-form markers of the theory, it analyzes the reproduction of Style of the translated works by Zhang Baihua from the five aspects: word features, sentence structures, paragraph arrangements, meaning conveying and characters' mental description, which aims to provide implications to the study of style translation for mini novels.

Keywords: Style; Reproduction; Stylistic Features; Form Markers; Non-form Markers

收稿日期:2021-10-27

作者簡介:冯艳春(1980-),女,汉族,内蒙古赤峰人,内蒙古工业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教学法。

基金项目: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教育研究项目“MTI《应用翻译》智慧课堂+实训平台教学模式探索”(MTIJZW202020);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学会课程思政数字资源库项目“《通用英语》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探究”(SZ2021017-C)

2541500783295

猜你喜欢

文体特征风格
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的应用
网游小说的文体特征分析
佛教文化旅游区植物的选择
习作赏评课,“不教之教”的习作之旅
把握文体特征,让说理文教学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