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机社会化服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2022-03-15

农机科技推广 2022年10期
关键词:节本减损社会化

金秋十月,是农民收获的季节,也是乡村最忙碌的时节。广袤田野上各式农机具穿梭其间,如五彩画笔在缤纷的秋田上勾画出多彩的农业丰收图景。

十月中旬,全国10亿多亩秋粮已收获归仓。奔忙在农村数以千万计的农业机械挑起秋收大梁发挥着主力军作用,国家粮食安全越来越有赖于农业机械化的强力支撑。

在中国大国小农是基本国情。小农户经营的耕地面积占全国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近70%。人均一亩三分地、户均不过十亩田的小农生产方式,是我国农业发展需要长期面对的现实。

实践证明,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将农业生产的耕、种、管、收等部分或全部作业环节委托给社会化服务组织,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这种方式,不仅可以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难题,还对完善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具有探索性意义。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主要农产品受价格“天花板”和成本“地板”的双向挤压,农业的生产效益不高,直接影响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成为稳定农业生产的核心。大量实践表明,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服务组织集中采购农业生产资料,集成先进农业技术,推广标准化生产,采用机械化规模化作业等,既能充分发挥农业机械装备的作用,提高分工分业专业化服务效率,还可有效降低农业物化成本和生产作业成本,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产量,达到实现农业节本、提质、增效的目的。

据全国典型调查,通过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物化成本能够降低5%—10%,生产作业成本能够降低10%以上,产量提高和品质改善能提高经济效益10%以上,单季作物区每亩年平均节本增效150元左右,双季作物区每亩年平均节本增效300元以上。

地区典型调查显示:通过集约化的农机作业,粮食作物每亩增产10%—20%,为农民节支增收400元至800元,经济作物可达1000元以上;通过飞防作业,可降低农药用量20%;通过智能测土配方施肥,每亩土地减少化肥用量15%—20%;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可比常规施肥节水30%—40%、节肥20%—30%。

放眼“三夏”“三秋”等农忙季节,农业机械奔忙于广阔田野。农机社会化服务在农忙期间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农机作业服务既要“快速”“精准”,又要“高质”“高效”已经成为广大农民的热切盼望。如何满足农民对农机社会服务不断增长的新需要,是农机化管理部门和农机服务主体需要考虑和面对的行业课题。

日前,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常态化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建设的指导意见》,既是农机服务自身不断升级的时代需要,也是政府主管部门基于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对农机社会化服务提出的新要求。

《指导意见》指出,力争五年形成覆盖全国粮食生产乡镇、作业能力强的农机应急作业服务体系。重点任务是加强应急作业服务组织动员,加强应急作业机具供给保障,加强应急作业服务支持引导,加强应急作业技能培训指导,使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成为农业生产防灾减灾的重要力量和有力抓手。

近年来的实践表明,通过大力开展“三夏”“三秋”机收减损工作,减损增收效果明显。机收损失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全国每年即可增收100亿斤粮食。

农机社会化服务的过程,也是包括农机化节本增效、减损增收技术在内的各类农业技术不断应用于农业生产的过程。农机农技融合发展既是农业发展的难点,也应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新的增长点。

相信随着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耕、种、管、收、运、烘、加、储各个环节的农机作业服务能力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期待农机社会化服务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我国粮食安全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节本减损社会化
合作社成了『粮保姆』每公顷地减损500斤
节粮减损,讲好中国“粮”言
西南水旱轮作区周年高效生产关键技术及应用让云南节本增效24.30亿元
科学减损就等于绿色增产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豫西旱地小麦农艺农机融合节本增效技术模式
交互设计中有关减损理念的延展及探讨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