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巷道分层间距支护设计研究

2022-03-15孟碧坤

山东煤炭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钢带煤柱采空区

孟碧坤

(晋能控股煤业集团云冈矿,山西 大同 037000)

近距离煤层群的开采属较为复杂的开采活动,采用下行开采方式时,上部煤层开采完后应力重新分布,下部煤层受到上覆采空区等影响,下部煤层巷道的合理布置、巷道的支护方式都尤为重要[1-4]。近年来,较多学者和技术人员在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巷道位置确定、支护方式等方面做了许多研究[5-7]。本文针对云冈矿12#和12-2#近距离煤层,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合理确定采空区下方8403 工作面5403 运输巷的布置位置,并对5403 巷进行了支护设计,保障矿井的采掘接续关系正常。

1 工程概况

8403 工作面主采12-2#煤层,工作面煤厚为0.2~5.0 m,平均为2.82 m。煤层为原生构造煤,结构简单,煤层倾角4°~5°。8403 工作面煤层顶底板情况见表1。8403 工作面和8401 工作面之间采用沿空留巷布置方式,在8403 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采用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技术将5403 巷保留下来,作为8401 工作面5401 巷(回风巷)使用。采用沿空留巷技术后,工作面之间不留煤柱,两工作面总长度283.7 m,5403 巷的布置对两工作面的合理长度影响重大。

表1 8403 工作面煤层顶底板情况

5403 巷上方12#煤层8411 工作面和8413 工作面,平均煤厚3.18 m,区段煤柱宽度12.7 m。根据层间8403 工作面层间距等值线图,5403 巷与12#煤层间距为2.57~8.45 m,平均层间距6.24 m。

2 5403 巷合理位置研究

2.1 12#层煤柱对12-2#层的影响

应用FLAC3D软件建立一个走向长300 m、宽540 m、高38 m 的模型。模型中包括12#层、12-2#层与其顶底板岩层,其中12#层煤层布置三个工作面,相邻工作面间保留12.7 m 区段煤柱,煤层边界留设40 m 煤柱。数值模型图如图1。

图1 数值模型图

根据12#层工作面的开采状态,模拟过程首先开采12#层的工作面,并用垮落法对采空区进行处理,如图2。研究12#层开采对12-2#层顶底板的影响特征,对采空区及煤柱下方的应力分布进行分析。

图2 12#煤层开采后采场围岩垂直应力分布云图

12#层工作面开采后,剩余煤柱处于两面采空状态,顶板岩重集中在工作面前方和采空区两侧的煤柱上,从而使煤柱及其两侧一定范围内的应力集中程度更强,且同一水平面上Z 方向垂直应力以煤柱中心线处最大,达到33 MPa,在工作面顶板和底板出现应力降低情况,在采空区下方接近原岩应力,如图3。

图3 12#层煤柱顶底板应力分布

从模拟结果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在采空区下方垂直应力为7.25 MPa,与原岩应力无明显区别;

(2)12#层煤柱正下方12-2#层顶板受力最大,最大应力33 MPa,应力值高,应力集中系数5.65;

(3)12#层煤柱与采空区边缘处,应力变化梯度大;

(4)12#层煤柱引起的应力增高区为煤柱正下方及煤柱两侧各7.5 m 范围。

2.2 5403 巷合理位置

12#层煤柱引起的应力增高区为煤柱正下方及煤柱两侧各7.5 m 范围,为了安全起见,在煤柱正下方和边缘两侧各15 m 为煤柱影响区,5403 巷布置在该区域外。

(1)如果5403 巷布置在12#层8411 工作面的采空区之下,那么12-2#层8401 工作面的长度为187.2 m,而8403 工作面长度为106 m,两者的长度相差太大。

(2)如果5403 巷布置在12#层8413 工作面的采空区之下,则12-2#层8401 工作面的长度为144.5 m,而8403 工作面的长度为148.7 m,两者的长度相近。

基于上述分析,建议5403 巷布置在12#层8413 工作面采空区下方,与12#层煤柱距离15 m,5403 巷位置布置示意图如图4。

图4 5403 巷布置位置示意图(m)

3 5403 巷支护方案设计

3.1 支护方式及参数

根据8403 工作面布置情况,5403 巷总长度615.6 m。根据巷道上方12#煤层8413 工作面层间距情况,将巷道分为层间距大于7 m 时和层间距小于7 m 时两种情况。巷道断面选用矩形断面,掘进断面长为4.5 m,宽为3.0 m,沿12-2#煤层顶板掘进。

(1)5403 巷与12-2#煤层间距大于7 m 时,采用“锚网索+钢带”支护方式(图5)

图5 煤层间距大于7 m 的巷道支护图(mm)

① 顶板支护

锚杆:采用Φ18 mm 的螺纹钢锚杆,长度为1800 mm,间距为900 mm,排距为1000 mm,每排5 根,垂直顶板布置。锚索:设计采用Φ17.8 mm钢绞线,长为6000 mm,间距为1800 mm,排距为3000 mm,每排2 根,垂直顶板布置。W 钢带:长×宽×高=4100 mm×280 mm×3 mm。

② 两帮支护

锚杆:采用Φ18 mm 的螺纹钢锚杆,锚杆长度为1800 mm,间距为1100 mm,排距为1500 mm,每排3 根,垂直帮部布置。W 钢带:长×宽×高=450 mm×280 mm×4.75 mm。

(2)5403 巷与12-2#煤层间距小于7 m 时,采用“锚网索+钢带+架棚”支护方式(图6)

图6 煤层间距小于7 m 的巷道支护图(mm)

① 顶板支护

锚杆:采用Φ18 mm 的螺纹钢锚杆,锚杆长度为1800 mm,间距为900 mm,排距为1000 mm,每排5 根,垂直顶板布置。W 钢带:长×宽×高=4100 mm×280 mm×3 mm。锚索:设计采用Φ17.8 mm 钢绞线,长度根据层间距调整,层间距2.5~3.5 m 时,锚索长度为2 m;层间距3.5~4.5 m 时,锚索长度为3 m;层间距4.5~5.5 m 时,锚索长度为4 m;层间距5.5~6.5 m 时,锚索长度为5 m;层间距6.5~7 m 时,锚索长度6 m;间距1800 mm,排距2000 mm,每排2 根,垂直顶板布置。工钢对棚:顶梁采用11#矿用工字钢,长度为4150 mm;棚腿采用11#矿用工字钢,长度为2950 mm;双腿双梁,中间用U 型卡固定,棚间距为1000 mm。

② 两帮支护

锚杆:采用Φ18 mm 螺纹钢锚杆,锚杆长度为1800 mm,间距为1100 mm,排距为1500 mm,每排3 根,垂直帮部布置。W 钢带:长×宽×高=450 mm×280 mm×4.75 mm。

3.2 效果检验

截至2021 年9 月30 日,5403 巷已完成掘进,通过现场观测,采用分层间距联合控制技术增加锚杆间排距,减少单位面积锚杆数,缩短了施工时间,提高了日进尺,加快了掘进进度。巷道支护效果好,能保证矿山生产、采掘的连续正常进行,5403 巷能够满足巷道通风、行人、运输等回采要求。

4 结论

(1)5403 巷的合理布置位置为12#层8413 工作面采空区下方,与12#层煤柱距离15 m。

(2)提出了5403 巷采用分类联合支护技术,层间距大于7 m 时采用“锚网索+钢带”支护方式,层间距小于7 m 时采用“锚网索+钢带+架棚”支护技术,现场监测验证了5403巷围岩控制效果较好,保障了矿井的正常采掘。

猜你喜欢

钢带煤柱采空区
老采空区建设场地采空塌陷地质灾害及防治
CVT钢带轴向偏斜机理及对钢带失效的影响
有限转角钢带的传动特性及预紧张力对输出特性的影响
上保护层开采遗留区段煤柱现存状态研究
瞬变电磁法在煤矿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
敦德铁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后采空区的治理
采动影响下双巷掘进煤柱承载特征研究
残采旧空区宽度对残留煤柱稳定性影响分析
青洼煤业沿空掘巷小煤柱宽度研究及应用
采空区防治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