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上)

2022-03-15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那达慕锡伯族火把节

蒙古族那达慕节

“那达慕”是蒙古语,亦称“那雅尔”,意为“娱乐、游戏”,一般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那达慕节是蒙古族历史最悠久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时,就举行过盛大的那达慕大会。那达慕大会多半选择在牧草茂盛、牛羊肥壮的七八月份举行。古代和近代的那达慕大会都要进行男子“三艺”——摔跤、赛马和射箭的竞技赛。当代的那达慕大会除了进行男子“三艺”竞技赛外,还增加了马球、马术、田径、球类比赛、乌兰牧骑演出等新项目。

摔跤是那达慕大会的重要项目,按照蒙古族传统习俗,摔跤手不受地区、体重的限制,采用淘汰制,一跤定胜负。比赛前先推选一族中长者对参赛选手进行编排和配对,蒙古长调“摔跤手歌”唱过三遍之后,摔跤手挥舞双臂、跳着鹰舞入场,向主席台行礼,顺时针旋转一圈,然后由裁判员发令,比赛双方握手致意后比赛开始,摔跤手膝盖以上任何部位着地则淘汰出局。赛马分速度赛马(跑马)、走马、颠马三种类型。参赛者不分年龄,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射箭分静射和骑射两种类型。静射时弓箭手立于固定点,待裁判发令后,放箭射向箭靶,优者为胜;骑射时弓箭手骑马上,在马跑动过程中向箭靶放箭,优者为胜。

那达慕节距今已有近八百年的历史,这一节日深受群众喜爱。那达慕大会上的各项活动是力与美的显现,体能和智慧的较量,速度和耐力的比拼,全面地展示了草原人民的综合素质。

锡伯族西迁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锡伯族的西迁节,俗称“迁徙节”“四十八节”。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四千余名锡伯族官兵及眷属奉朝廷之命由盛京(今沈阳)出发,西迁至新疆伊犁地区屯垦戍边。之后每逢农历四月十八日这一天,人们都会开展各种活动,以隆重纪念祖先的英雄业绩,这一天遂成为锡伯族的传统节日。

西迁节的庆祝活动包括野炊、射箭、比武、唱歌、跳舞等内容。其中比较重要的是以独唱和合唱形式演唱西迁过程的徵调式西迁之歌,是西迁节最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西迁节这一天,锡伯族的男女老少都要穿上盛装,欢聚一堂,弹响“东布尔”,吹起“墨克调”,尽情地跳起节拍明快的“贝勒恩”。姑娘们的“抖肩”、小伙子们的“鸭步”均惟妙惟肖,他们以此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这种节庆活动集中展示了锡伯族的文化传统、民族心理、民族情感、民间信仰、民风民俗及各种工艺和歌舞艺术,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宝贵价值。

彝族火把节

火把节古时又称“星回节”,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聚居地区。此节原系彝族十月历法的一个年节,火把节正是上半年的过年日,因此又称“过大年”。

有学者认为火把节的起源与人们对火的崇拜有关,其目的是希望用火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火把节期间,各村寨皆以干松木和松明子扎成大火把竖立寨中,各家门前竖起小火把,入夜点燃;同时人们手持小型火把绕行田间、住宅一周,将火把、松明子插于田间地头。青年男女在寨中的大火把周围弹唱、跳舞,彻夜不息。节日期间,还有赛马、斗牛、射箭、摔跤、拔河、荡秋千等娱乐活动,并开设贸易集市。

彝族火把节历史悠久,群众基础广泛,覆盖面广,影响深远。火把节充分体现了彝族敬火、崇火的民族性格,保留着彝族起源与发展的古老信息,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科学价值;火把节是彝族传统文化中最具标志性的象征符号之一,也是彝族传统音乐、舞蹈、诗歌、饮食、服饰、农耕、天文等文化要素的载体;同时,火把节对加强彝族人民与各民族人民交流往来,以及促进民族团结都有现实作用。

景颇族目瑙纵歌节

“目瑙纵歌”又称“总戈”,意为“欢聚歌舞”,流传于云南省景颇族聚居区,是景颇族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的正月十五、十六日。

目瑙纵歌节最主要的活动是跳目瑙纵歌舞,正式活動前,人们会在舞场中心立起目瑙示栋,用来祭祀太阳和指示舞蹈路线。柱侧置刀、矛,象征人民强悍刚毅的性格。根据目瑙纵歌舞起源于鸟类舞的传说,会在柱档两端设木雕犀鸟、孔雀各一只。柱前立活竹高竿,表示生命常青。上方挂横匾,画有景颇族传说中的起源地——喜马拉雅山。

随着时代的发展,目瑙纵歌节已成为景颇族人民欢庆丰收的民俗节日。目瑙纵歌节最具代表性的表现形式是“目瑙纵歌”,它包括苏目瑙(招财庆丰收)、巴当目瑙(庆祝胜利)、定栓目瑙(庆贺新居落成)、结如目瑙(出征誓师)等十几种活动。举行目瑙纵歌时,方圆百十里会有上万人参加,大家同场共舞,气氛隆重热烈,极富民族感召力和凝聚力。

景颇族是一个跨境而居的民族,在缅甸北部和印度北部居住有近百万景颇族人民,而陇川县是目前国内景颇族人口最多、目瑙纵歌节传承最为完整规范、最具景颇族代表性的地区。目瑙纵歌节集景颇族文化为一体,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集中地展现出景颇族的传统文化,对景颇族的历史文化研究有重要价值。

布依族查白歌节

布依族主要聚居在贵州省。查白歌节定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一日,它源于布依族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查郎与白妹》。相传古时候,查白场(原名虎场坝)的查郎救了白妹,两人遂成为伴侣。白岩寨头人野山猫为抢夺白妹,害死了查郎。白妹放火烧死野山猫,自己也投身火海为查郎殉情。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对忠贞的夫妇,就将查郎和白妹的姓连在一起,把虎场坝改名为“查白场”,将农历六月二十一日定为“查白歌节”。

查白歌节当天,男女老少汇集查白场,同吃五色糯米饭和“冤枉”坨,并在查白树下悼念查郎和白妹,再到查白井取水净心,到查白庙敬香。这一天查姓村民要请摩公端公主持祭祀活动,中老年人在查白树下用布依古歌唱查白,祭查白,以此传承查白的故事。布依族青年男女则穿着节日盛装到查白桥、查白河、松林坡、查白洞、查白井等景点去吹木叶、打花包。夜晚,各家都会坐满亲友,通宵喝酒、唱歌。到二十二日,青年男女互送信物后,活动才算结束。

查白歌节不仅是一个有纪念性的节日,更是布依族青年求婚择偶的好时机。查白歌节对于传承布依族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价值。

3607500338278

猜你喜欢

那达慕锡伯族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民俗纹样元素分析与开发
民俗文化旅游攻略
楚雄彝族火把节民歌音乐形态探析
锡伯族西迁
草原上的传统盛会
“人本文化”的口头表述和行为实践
乌鲁木齐市锡伯族纪念西迁250周年
清初锡伯族的文化更迁对其民族发展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