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化”培训:师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2022-03-15王金平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五化教师发展培训

[摘 要] 文章着眼于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通过对当前师德培训现状的分析指出,当前师德培训中,“学”的立场、“人”的立场和“行”的立场的缺乏是导致当前师德培训效果不好、效益不佳的最根本原因。笔者建议,师德培训应注重课程泛在化、目标生命化、内容实践化、形式多样化和效果持续化建设,以提高师德培训的实效性,助力教师发展。

[关键词] 师德培训;教师发展;“五化”培训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引导广大教师守好讲台主阵地,将立德树人放在首要位置,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师德培训是教师习得师德规范、涵养职业操守、固化职业信念的重要途径,是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保证。

目前,各级各类教师培训项目中均设有与师德有关的内容。但在实施过程中,这些培训不同程度地存在针对性不强、内容不实、效果不好的情况。这种“说起来重要、喊起来响亮、做起来‘挂空挡’”的情况无法有效地满足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因此必须加以研究并改进。

一、当前师德培训的现状

(一)缺乏“学”的立场

部分承训单位对师德类课程缺乏深入研究,往往仅围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一般性的文本解读,培训内容与培训需求之间的适配度不高,缺乏学员“学”的立场。“只有按需培训,满足学员的学习需要,才能增强培训效果”,这是选择、设计培训内容的工作原则。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师德培训。

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师德培训的目的、内容及形式都应有所不同。例如,面向教育管理者的师德培训,目的是帮助管理者进一步认识到师德水平对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立德树人质量的作用,帮助管理者获得加强师德建设的具体方法。在这一目的指导下,培训应设置师德建设机制、师德评价方法等相关内容,并选用与管理者阅历、工作实际相贴合的研讨式、考察观摩式等培训方式。而对于一般教师开展师德培训,重点是提高教师个人的师德修养,因此,培训内容主要以师德规范、师德要求为主,形式上以听讲座、听报告为主。

(二)缺乏“人”的立场

受“小师德”思想的影响,部分培训往往选用过于美化的师德榜样故事,使人觉得师德榜样仿佛是圣人,没有柴米油盐的寻常烦恼,也没有七情六欲的心理起伏。这种“伪圣化”的处理,使师德培训“只见其德,不见其人”。当师德培训的内容缺乏“人”的立场,只注重单向性的理论宣讲、布道式的内容传授、高大全的榜样示范等外在于教师生命个体的“说教”时,只会让教师感到既遥远又冰冷,很难获得教师内心的认同,也难以促进教师内在信念的形成和外在行为的自觉,更无法点燃教师内心那团“人性之火”。

(三)缺乏“行”的立场

对于西方哲学来说,“道德是否可教”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争论的焦点在于“道德究竟是不是一种知识”。现代德育论认为,一个人的品德结构包括知、情、意、行四个要素。知识性的东西可以教,但情感、意志和行为与实践紧密依存,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因此,课堂上教不出道德来。这一认识,笔者认为同样适用于师德。

师德是教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它基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真实情境,体现在教师与他人的日常交往中。当前,许多师德培训者对师德现状的调查不深入,对师德问题的梳理呈泛泛之态,不能看到行为背后更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师德培训深陷“教室德育”的窠臼,缺乏“行”的立场。

二、提升师德培训效果的建议

实践证明,那种认为搞师德培训就是要板起面孔展开说教,对教师行为划出种种道德条框、开出种种道德药方的观点和提出硬性要求的做法是苍白无力的。师德培训只有充分激活教师内心的从教信念,让教师自觉地意识到教师职业的责任与荣耀,才能帮助教师获得涵养师德的源头活水,获得专业发展的持久动力。

一是通过师德培训课程泛在化,让教师的职业信念足起来。笔者认为,师德培训是激发教师成长诉求、转变发展动因、实现职业理想的“点火器”,是激活教师从教意愿的“动力源”。 因此,各类培训应着力推进“师德+”的培训模式,用泛在的师德培训课程引领教师成长。根据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在充分、扎实调研的基础上,承训单位要宏观研究制定满足不同教龄和水平层次教师(新任教师、一般教师和骨干教师)发展需求的师德培训方案,整体设计师德培训内容,注重对教师专业情怀、专业精神、专业情意、专业追求等内容的培养,把师德培训纳入教师专业发展的全过程。

二是通过师德培训目标生命化,让教师的师德情感浓起来。师德培训的核心目标在于帮助教师形成道德自觉,引导教师将外在的师德要求转化为内在的行为自觉。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让教师从远离烟火的真空环境回归到普通的人的生活是关键。时代呼唤关注教师生存境遇、专业发展、教育幸福的“大师德”培训。从根本上说,师德培训就是要实现目标的生活化、平凡化和生命化,改变过去“道德说教”、内容生硬,缺乏针对性的师德培训内容,开发切合新时代教师生活实际的师德课程,回应教师作为个体的真实诉求,观照教师在教学生活中的挣扎与坚守,让教师既能够客观、正确地直面所处的真实环境,又能够在平凡中发现、感悟师者的价值。

三是通过师德培训内容实践化,让教师把师德要求用起来。我们要改变过去对教师划出道德条框、开出道德药方、提出硬性要求的做法,变“理论师德”为“实践师德”,要立足于教师个体,以关怀、促进教师发展为本,通过层次丰富、结构系统的内容,引导教师在与学生、与同侪、与社会、与自身交往的不同场景中,开阔眼界、提升能力、彰显德性。通过实践性转化,师德不再是书上的规则、墙上的条款,而是教师时时、事事、处处的教学行为。

四是通过师德培训形式多样化,让教师对师德建设爱起来。进入新时代,新事物、新人物、新事迹不断涌现,师德培训要适应时代发展,捕捉当今师德典型,尊重新一代教师的新思想、新变化;师德培训要改变过去说教式、榜样式、理论式师德培训中“板起面孔来说教”的做法,利用“体验—交流—分享—提升”的新模式,采用浸入式、参与式、体验式的活动方式,组织学员用唱歌曲、观视频、谈感受、诵经典等多种形式感受、思考、领悟“责任”“热爱”“奉献”和“担当”的深刻含义;师德培训要真正关切新时代教师教学生活的实际,摆脱外在行为规范、外部道德要求的窠臼,唤醒教师内在德性,点燃教师内心世界的“火把”。

五是通过师德培训效果持续化,让教师的道德行为立起来。于教师而言,师德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个人行为不是靠一次或几次培训就可以转变的。教师德性、德行的养成更体现在教师职业生涯生活的日常中。所以,师德培训不是一时之事,而是一世之事。各级培训机构、各个培训项目组应建设专门的交流平台,方便教师分享日常的教育故事,让每一位教师的“平凡日常”突破时空的限制,成为唤醒他人内在德性的声音与力量。

参考文献

[1]黄四林,周增为,王文静,等.中小学师德修养培训课程指导标准的研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34-39.

[2]戴双翔.师德培训要实现三个转向[J].中小学德育,2014(1):55+47.

[3]陈韵妃.回到“人”:师德培训课程整体架构的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14(17):28-31.

[4]戴双翔.以激发师德感染力推动师德培训创新——华南师范大学“师德国培”项目分析[J].中小学德育,2019(9):67-70.

[5]高义吉,王夫艳.大学教学的道德性:消解与回归[J].思想理论教育,2021(2):68-73.

[6]张济洲,黄书光.美德是否可教——论苏格拉底的德性教化[J].教育研究,2013(4):76-81.

[7]靳玉乐,张良.教师一般育人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教师发展研究,2020(1):81-89.

[基金項目]2016年度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高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提升路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6JY01)。

[作者简介]王金平(1966—    ),男,江西南昌人,南昌师范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

3787500338232

猜你喜欢

五化教师发展培训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五化”建设给力纪律审查
着力促进“五化”协同
教师发展自律动力问题探讨
“五化”凸显作文魅力
民办本科院校教师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五化”管理提升企业党建科学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