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2022-03-14珠海市香洲区容国团小学杨彩霞

师道(教研) 2022年12期
关键词:手工课欣赏课绘画

文/珠海市香洲区容国团小学 杨彩霞

新课标要求小学美术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中,不仅需要重视对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作为一门艺术类课程,教师要利用美术教材与生活紧密联系、涉及知识面广的特性,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通过绘画课、手工课、欣赏课等不同方式进行德育渗透,确保在学习美术技能与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一定的提升。

一、以美立德的重要性

据了解,现下一些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单纯的将美术课上成技法课,仅仅教学生画技法,如:构图方法,颜色搭配,准确造型等,往往忽略了引导学生去了解、感受美术作品的内涵和其寓意,许多科任老师会认为开展学生品德提教育是班主任的工作,或者是语文老师的职责。然而,“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本人认为:每一个老师都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进行德育渗透,尤其是美术学科:我们利用美术学科的优势,在轻松愉悦地感受“美”,表现“美”的同时,开展德育工作,有效提升和净化学生的内心,从而更加深入的感知美术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进而推动情感、美育与德育之间的融合。

二、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岭南版美术教材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且与生活、与大自然息息相关。美术教师要利用教材与生活紧密联系、涉及知识面广的特性,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通过欣赏课、手工课、绘画课等不同方式进行德育渗透:

1.在美术欣赏课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美术欣赏课中选取的绘画创作品都是经过教材编写委员会深度思考,进行挑选的优秀绘画作品、雕塑作品,且这些艺术品都正面教育导向:或是战争场面描绘,或是生活场景描写,或是社会状况反映。每一幅作品都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深度理解,蕴含着对艺术家对国土的热爱和生活的歌颂。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设置相应专题,通过展示相似题材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所蕴含的意义,到将作品与生活联系起来,将美育与德育融合。例如,在学习五年级《烽火岁月》《和平年代》等课程时,教师通过讲解作者创作背景以及创作内容,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中蕴含的情感。

2.在手工课中贯穿感恩教育。手工课通常会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在集体创作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会拥有足够的空间去展现。在激发学生创造性的同时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精神,并引导学生学会感恩。例如,在“亲情”主题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开展《给老人做胸卡》《明信片》《制作小礼物》等课程,通过融入亲情、感恩教育等内容,积极鼓励学生亲手制作礼物于家长、教师;为远方的亲人、朋友寄去祝福明信片;关爱独居老人、为老人制作胸卡等。通过一系列亲情主题课程,在培养学生自主动手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关爱他人。

3.在绘画创作中链接奉献精神。在美术教学中很大一部分的绘画创作课题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教师在开展绘画教学时善于抓住课题的内涵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德育教育。如小学美术三年级《红绿灯下》一课,通过播放交警指导交通的景象、教师的讲解,学生了解交通警察工作的辛勤以及坚守岗位等奉献精神,引导学生要遵守交通规定,尊重每一位劳动者,争做城市好公民。

三、“身正为范 德高为师”,教师以身作则的重要性

教师不仅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身正为范德高为师”。因此,教师想要在美术课堂中充分渗透德育教育,首先需要教师本人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让学生愿意亲近你,肯定你,最后愿意接受你建议和教育,通过自身良好品行引导学生的日常行为。比如,教师在教学中言语文明,举止端庄,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等等,这些教学以外的细节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品行。其次,教师与学生的日常交流中,要有意识地结合生活素材,引导学生向优秀学生学习他的良好行为习惯,如:安静倾听,文明用语等等,从而促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正确行为。

润物无声,花开有时,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时应多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美术课堂,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阵地。立德树人,与美同行,努力在开展美育的同时实现对学生道德品质和品格修养的提高。

猜你喜欢

手工课欣赏课绘画
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中自主学习的误区与对策探究
废旧材料在美术手工课中的有效应用
小学美术手工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解开美术欣赏课的绳索
难忘的手工课
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之我见
上好高中音乐欣赏课的几点浅见
初中音乐欣赏课“划唱律动”教学的应用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