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策略

2022-03-14中山市实验中学陈燕平

师道(教研) 2022年12期
关键词:责任意识劳动道德

文/中山市实验中学 陈燕平

责任意识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不仅要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责任认知,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情感,端正学生的责任态度,引导学生主动担当和主动参与公共事务。

一、丰富课程资源,提升学生责任认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为一门极具教育性、思想性的课程,教材内容紧贴学生实际,旨在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行为问题和思想问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责任意识的培养是呈螺旋上升的,不同年级所要培养的责任认知的角度也有所不一样。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除了利用教材本身资源外,还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的参与和支持,丰富课程资源,比如可以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和红色资源,挖掘学生中间和本地区的先锋模范等榜样资源,以便更直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二框《服务社会》一课,本框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树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除了利用教材资源以外,刚好2020年是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之年,又是抗疫之年,这是不平凡又有着重要意义的一年,有许多不同岗位的人在为社会服务,对社会对国家负责。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就以中山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为切入,引导学生知道在荣誉的背后,有许多热心的市民、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们在为我们的城市服务,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整洁、文明、有序。那作为社会的一员,也应该服务社会,对社会负责,从而引出本节课。接着把本节课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评选“最美实中人”(根据学生所在学校进行评选)。第二环节:以“我为实中服务”为主题,制定一份志愿者服务计划。环节三:向志愿者们致敬-诗歌朗诵。

二、改进教学方法,端正学生责任态度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紧密联系的课程,教师在授课时应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等原则,立足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积极探索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促进感悟与建构,让学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逐渐端正自己的责任态度。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进行,诸如体验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打造灵动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第十课第二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设计本课时,教师应该巧妙地设计多种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体验和感悟劳动创造的价值,从而改变对劳动的态度和情感。设计活动时可以以《圆梦访谈》作为主线,通过“大梦初成”“众人筑梦”“圆梦计划”三个篇章贯穿整节课。在课堂上让学生组成四个代表队,推荐一人上台展示小组内搜集到的成就。通过这样的环节,让学生在搜集、整合、分享劳动人民创造的价值的过程中,体会到中华民族能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就是各族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和无畏牺牲,从而领悟到自身的历史重任,端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态度。

三、创设实践机会,外化学生责任行动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实践机会不仅仅局限于校外的活动,在课堂中、校园里也可以有实践机会让学生外化于行。当前各地各校都特别强调劳动教育,城市里的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劳动教育基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契机,在上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后,让学生参与劳动,收获劳动的果实,分享劳动的喜悦。又如在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框《参与民主生活》,本框的目标之一是引导学生自觉参与民主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在授课前,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去观察、收集身边的小区、社区是否有卫生不达标、停车不规范等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整理汇报情况。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收集到的图文证据充足的问题,现场创设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民主生活,让学生拨打相关电话进行反映,并让学生做好后续的跟踪管理。创设各式各样的实践条件和机会,带领学生参与、体验的行为,不仅能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积极性与兴趣,真正落实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外化学生的责任行动,培养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劳动道德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