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课程跨学科的整合与拓展

2022-03-14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李娅琴

师道(教研) 2022年12期
关键词:跨学科学科信息技术

文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 李娅琴

新课标对课程内容结构进行了优化,创新探索各学科间的融合,设立跨学科的主题学习探索。因此,在“双减”背景的新教育形式下,跨学科整合课程的教学是当下教师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新课标提出数学要开展跨学科学习,联系融合多学科的知识、资源,能为数学学习拓展更为广泛、大量的信息,促进数学的生活化探索,更有利于学生用数学眼光去探索客观世界的信息,提升学生用数学思维去分析信息能力。同时跨学科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多学科综合学习、综合应用的核心素养,进而促进数学学科的学习。

一、数学与语文学科的无缝衔接

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所以数学与语文能力的融合是能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促使数学知识的积累。语文能力是人们进行语文学习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听、说、读、写。下面我就从这些方面说说在数学与语文的完美融合。

(一)听话能力帮助数学概念形成

听话的能力,包括辨音能力,理解能力(理解对方说话的含义、重点、要点、本质性的含意及感情色彩)和判断能力。在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学生看图初步感知乘法含义后,推送一段微课,内容如下:同学们请看图,图中有7组,每组有2人,要求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就是求7个2相加是多少?加法算式是2+2+2+2+2+2+2=14,在这里加数都是2,我们把2叫做相同加数,这样的2有1、2、3、4、5、6、7,7个,我们就说相同加数的个数是7,也就是表示7个2相加,我们除了用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算式是:7×2=14,读作7乘2等于14。或者2×7=14,读作2乘7等于14,乘法算式中的这个符号我们把它叫做乘号,这个小小的乘号可是大有来历,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小朋友们好,我的名字叫乘号,我出生在1631年,是被英国数学家奥特雷德发明出来的,我其实就是“+”旋转45度得到的。我已经300多岁了,我会变魔术,只要相同加数相加,我会眨眼把长变小。你也学着变一变吧!

学生通过对微课内容的听及观看,从中提炼出内容的含义、重点、要点、本质等内容,帮助学生经历了对乘号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回到具体的过程。微课中,把“乘号”用拟人的方式进行“自我介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乘号”的神奇的诞生过程,生动形象地使低年段学生形成符号意识,感悟符号的数学功能,知道符号表达的现实意义。

(二)说话能力提升数学数理运用

说话能力包括选词表意能力,即迅速选出恰当的词表达意思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在数学的学习中往往需要调理清晰的表达思考的过程。如:妈妈带了100元钱,买苹果需要59元,买梨需要23元,请你估一估,妈妈带的钱够吗?在运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用正确的语言,有条理的表达出估算的过程。通过观察数据的特点后,我们分“估”“算”“比”“答”四步来充分说明判断的结果。

估大:59<60,23<30

算:60+30=90(元)

比:90<100

答:估大了的和都还小于100,所以妈妈带100元够。

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核心变量、变量规律及变量之间的关系,而这些分析出的结果需要通过这样条理分明、语脉清晰地表达方式来体现出思考的过程。数学也是通过类似这样的方式为人们展示一种描述与交流现实世界的表达方式,所以数学中处处体现了“说”的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中抽象、概括能力的一种具体体现形式。

(三)阅读能力促进核心素养形成

阅读能力它包含了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在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需要从一些事实出发,依据规则推出其它命题或结论。对逻辑推理过程及其意义的初步感悟,是数学核心素养非常重要的体现。要准确运用所给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并得出相应的结论,这里离不开上述提到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整合并运用这些能力,能帮助我们更高效的解决问题。如:我们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中,出示题目: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

……

我们能不能用一句含字母的话来概括一下。

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

为什么N只青蛙有N张嘴?为什么是2N只眼睛,又为什么是4N条腿?

通过对题目的认读和理解,可以发现数据变化之间的联系,从而推理出用字母表示一个具体的数,或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不同的数量关系,这些式子虽然非常的简明但却内涵丰富,可以表示出无穷无尽的数量,这样的推理过程,还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中的美与巧。

二、数学与信息技术学科相辅相成

(一)信息技术还原数学知识来源

各种强大的信息技术,能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数据及场景,使得数学知识的获取和应用能更真实的来源于生活化情境之中。这种结合信息技术导入情境的教学方式在目前教师的教学中广为使用,如在《认识四边形》中,用多媒体展示一副校园情境图,引出问题:这是光明小学的校园,其实校园里很多物体的表面都藏着各种各样的图形,你能找到它吗?学生看懂问题后直接在自己的平板中点击出图形,平板能根据学生回答马上给出判断,教师可通过一体机查看每位学生的完成情况,调取典型案例进行讲解。在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情境下,学生能从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找到数学的影子,不但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在交互环境下学习增长知识,使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更直观与快捷。学生的行为和思维都参与到互动中,一边做出行为,一边根据信息技术给出的反馈,在头脑中不断进行图形的建构,最终总结出四边形的共同特点,形成概念。信息技术与数学的相结合,能把数学中抽象的知识具象化,能够带来学生思维上的可视化、直观化,从而帮助学生克服抽象思维过程中的困难,还原知识来源。

(二)信息技术丰富数学探究工具

数学的学习,常常需要我们进行信息收集、记录、整理、分析等方式获取知识积累,而信息技术的加入能很大程度上丰富数学课堂的资源。学生运用移动互联功能、拍照摄影功能、重力感应功能、地理定位功能等都能有效支持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资料收集、信息获取、数据统计等活动,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工具支持,保证了学生探究性学习行为的有效性。如课堂中微课的运用;课前学习资源的发布;引入数学游戏;还有VR眼镜在课堂中的应用等。

(三)信息技术完善数学测评反馈

在教学活动中,测评的本质在于了解学生对教学过程的适应、教学目标的掌握以及自我学习的成长程度。课堂中对学生的测验需要及时、全面、清晰。这样才能有效的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如在《认识整时》的教学中,我就结合信息技术的反馈功能设计了“前测诊断,习得新知”“元认知评价,形成能力”等人机互动环节,形成清晰的概念,掌握正确的方法,构建知识体系,解决关于时间的生活问题。前测练习的设计是,在学习新课之前,给出3个整时的钟面,让学生选出正确的钟面。这样的方式能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已经掌握的知识不再重复,薄弱的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人机对话等方式,将学生零散的知识进行系统化,正确清晰的认识整时。最后的个性化测评,在学生完成练习后,通过平板发布学生自评。

三、数学与美术巧妙结合

“美术教育”在整个学习生涯中都有着关键性作用,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任何内容时具有鉴别能力和创造能力。数学与美术学科都强调空间,都是以研究点、线、面为主,在观察、思维有共同点和融合点,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空间感。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将美术学科进行有效整合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给予学生更多感官上的刺激,将数学知识变得更有艺术性,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体验美的视角。在教学《认识四边形》中设计的“赏一赏”“拼一拼”,在掌握的四边形的特点后,让学生欣赏用各种各样的四边形可制作出的美丽图案。然后组织学生自己动手,根据发布两个任务,选择自己喜欢的完成,完成后把作品上传到共享文件夹中供大家欣赏。

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多学科知识能力,实现了学习能力的综合运用,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综合素养、学习能力的提升。跨学科学习强化了学生的社会实践与经验,提升学生数学生活化提炼、运用的能力。更以课程主题的项目式学习的形式开展资源的整合工作,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强化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数学与跨学科的融合,发挥学科交叉探索、知识综合运用等学习特征,相对于单学科数学学习,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创新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升在“双减”背景下数学教学的减负提质!

猜你喜欢

跨学科学科信息技术
【学科新书导览】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