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新型交易平台促进紫陶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些思考

2022-03-14杨亚河孔明

红河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紫陶建水工艺品

杨亚河,孔明

(红河学院:a.发展规划中心,b.美术学院,c.建水紫陶文化产业研究院,云南蒙自 661199)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作为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围绕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目标,全国各地积极行动、创新举措,加大传播力度,不断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不断加强文化遗产守正创新体系建设,文化遗产助力文旅融合发展的水平得到不断提升。2018年云南省提出打造世界一流的“健康生活目的地”,加快了全域旅游的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大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推进力度。党和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要求,云南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目标,为建水紫陶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机遇,也对建水紫陶文化产业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一、紫陶文化产业的发展机遇

作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建水紫陶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10年来建水紫陶文化产业的发展,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建水紫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建水县获得“中国紫陶之都”称号,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园区获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全国版权示范园区。2021年,建水县紫陶生产销售企业和个体户达2415户,辐射带动从业人员4万余人,年产值达到40.3亿元,走出了一条以特色文化产业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示范性路径[1]。为促进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培养“守正创新的建水紫陶文化创意人才”,2017年红河州人民政府与红河学院合作共建了紫陶学院,2022年红河州委宣传部与红河学院共建了建水紫陶文化产业研究院,深入研究和探索建水紫陶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在“十四五”期间,红河州委、州政府把紫陶文旅产业作为全州重点打造的12条产业链之一,力争到2025年实现建水紫陶文旅产值100亿元的目标,对建水紫陶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紫陶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紫陶制品的文化附加值有待提升

从销售市场的实际情况看,与宜兴紫砂等其它市场规模更大的陶制品比较,目前建水紫陶制品的文化附加值不高,平均销售单价较低,紫陶文化产业整体利润率不高,从业者平均收入有待进一步提升。在销售市场上,汽锅、米缸、水缸、茶叶罐等紫陶日用品仍占紫陶制品的较大份额;茶壶、工艺陈设品等售价相对较高的紫陶制品,其创作题材常见已有的传统文化主题,在器形方面普遍存在模仿国内其它陶瓷类名品的情况,因此销售价格普遍低于宜兴紫砂等文化发达地区的陶制品。

根据何镇宇的研究,紫陶普通制品市场供给富有弹性,而需求缺乏弹性,其供给量增加可能总收入减少[2]30。单纯通过扩大紫陶日用品产能,增加紫陶产业总产值的可能性不大。甚至可能出现“小规模厂商包括普通制品厂商和创意型厂商的生存空间会受到压缩甚至没有生存空间,紫陶普通制品市场有可能成为寡头垄断市场。”[3]这样的局面。同时,何镇宇也提出,紫陶艺术家应该意识到高端艺术品市场消费者在较长时间维度上存在边际效用递增的情况,这是其作品得到一个消费群持续追捧,其作品价格出现不断攀升的一个重要基础原因[3]。因此,紫陶艺术家增加收入的有效策略,应该是专注于制作工艺的精益求精,专注于作品的创新创意和文化内涵的提升。对于市场管理,何镇宇建议进一步培育紫陶高端艺术品市场,防范高端艺术品市场出现泡沫。构建拍卖交易试点,增强交易和评价的信息透明,有助于促进提高紫陶制品艺术创意水平,进一步普及艺术教育,提高大众艺术审美水平,使得紫陶艺术品确实是物有所值,以有效防范紫陶高端艺术品市场出现市场泡沫[2]31。

(二)紫陶工艺品(艺术品)投资信心不足

紫陶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扩大紫陶工艺品(艺术品)的消费群体和投资群体,不能仅限于少数对紫陶制品有一定鉴赏能力的艺术爱好者和收藏者。但是,在建水紫陶制品目前的销售市场上,由于缺乏可信的价值评估和等级认证体系,在低端制品的冲击下,普通消费者购买紫陶工艺品(艺术品)风险较大。由于普通消费者的投资信心不足,直接拉低了消费者购买紫陶制品的预期心理价位,并影响了紫陶制品的交易量。近年来,建水县的旅游规模得到了高速发展,全县接待游客总数由2012年的276.62万人次增加到2021年的1256.96万人次,年均增长率达18%;旅游总收入由13.89亿元增加到138.76亿元,年均增长率达27.9%[1]。与游客人数和旅游总收入的高速增长相比,紫陶工艺品(艺术品)消费群体和投资群体的购买意愿仍未得到充分释放,紫陶文旅产值增长空间巨大。

(三)紫陶工艺品(艺术品)交易场景受限

目前,紫陶制品的交易行为主要发生在游客游览建水古城的过程中,消费者如想购买紫陶工艺品(艺术品)通常需要来到建水当地。由于交易场景受限,投资者一旦将紫陶工艺品(艺术品)带离建水,其交易的机会和变现的难度将大大增加,因此普通投资者很难真正享受到紫陶工艺品(艺术品)价值增长的收益。交易场景的单一,交易成本的增加,直接影响了紫陶工艺品(艺术品)交易量,限制了建水紫陶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构建紫陶工艺品(艺术品)新型交易平台的设想

为了解决紫陶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促进紫陶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助力建水紫陶文旅产值2025年达到100亿元目标的实现,笔者提出构建紫陶工艺品(艺术品)新型交易平台的设想。该交易平台应具备以下职能:

(一)宣传推广建水紫陶

交易平台应对建水紫陶的发展历史、文化内涵、制作工艺、分级标准进行系统宣传,并通过举办紫陶艺术品赛事、策划紫陶艺术品展览、组织艺术交流活动、参与高水平艺术展等形式积极宣传和推广建水紫陶,促进建水紫陶与其它优秀文化的交流互鉴,激发建水紫陶的创新发展。

(二)对紫陶制品进行专业的等级认证

以可信的第三方等级认证和价值评估标准体系为基础,对高价值的紫陶工艺品(艺术品)的工艺品质、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进行评估,并根据科学的等级体系,对紫陶制品进行等级认证,引导紫陶工艺品(艺术品)市场价格有序发展。

(三)创建紫陶工艺品(艺术品)的网络交易空间

通过具有权威性、公正性的第三方建设网络交易平台,简化消费者、投资者的交易程序,降低在线交易风险,丰富建水紫陶制品的交易场景,将紫陶制品的交易地由建水本地为主延伸至更广阔的空间,繁荣高价值紫陶制品的交易市场,扩大紫陶制品的交易量和交易规模。

(四)建立紫陶工艺品(艺术品)的电子档案

通过电子档案系统,记录每一件紫陶工艺品(艺术品)的作品介绍、识别信息、创作人、著作权人、物权人等基本信息,并详细记录紫陶制品物权人转换、交易价格等交易信息和交易历史,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直观展示紫陶工艺品(艺术品)的增值情况,激发紫陶制品的交易积极性。

(五)培养紫陶制作者的“工匠精神”,激发紫陶制作者的创新精神

创新紫陶工艺品(艺术品)的价格构成机制,在每一次作品交易过程中,从交易额中按一定比例提取创作人的创作费,让创作人能从紫陶精品的交易过程中持续获得收益。通过这种无限收益的机制设定,引导紫陶从业者专注于紫陶制作技艺的不断精进,鼓励紫陶制作者不断创新和探索,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参与紫陶作品创作,孕育更多传承中国优秀文化的紫陶艺术时代珍品。

四、紫陶工艺品(艺术品)新型交易平台的基本构架

2022年4月,红河州委宣传部与红河学院共建成立建水紫陶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院以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发展为核心,承担着产业发展科研攻关、政府决策咨询服务、搭建产业发展服务平台等工作任务。建水紫陶文化产业研究院依托高等学校的资源组建而成,属于独立于建水紫陶交易市场的第三方机构,具有一定的学术权威和社会公信力,适合承担建设、运营紫陶工艺品(艺术品)交易平台的工作。笔者以建水紫陶文化产业研究院为承建单位,对紫陶工艺品(艺术品)新型交易平台的基本构架进行了初步设计。

(一)紫陶工艺品(艺术品)的等级认证系统

紫陶工艺品(艺术品)评价标准专家委员会。在全国遴选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建水紫陶艺术大师、中国陶瓷研究专家、紫陶研究专家、紫陶行业协会专家、艺术评论家等组成紫陶工艺品(艺术品)评价标准专家委员会,负责制定紫陶工艺品(艺术品)的等级认证和价值评估标准体系(以下简称评价标准体系)。评价标准体系,在明确紫陶工艺认定标准的基础上,对不同品类的紫陶制品,制定不同的等级认定标准。

紫陶工艺品(艺术品)等级评估专家委员会。在全国遴选中国陶瓷研究专家、紫陶研究专家、艺术评论家等组成紫陶工艺品(艺术品)等级评估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需为人端正,热爱紫陶艺术,熟悉紫陶制作工艺,有较高艺术鉴赏力,等级评估专家委员不能同时任紫陶工艺品(艺术品)评价标准专家委员,不从事紫陶制品制作工作,且和紫陶制品生产、销售的相关人员无直接利害关系。评估专家委员会负责紫陶工艺品(艺术品)等级评估师的资质审核,负责依据评价标准对评估师初步评估的紫陶制品的等级进行最终认定,负责出具等级评估证书。

紫陶工艺品(艺术品)等级评估师。从熟悉紫陶制作工艺,有一定艺术鉴赏力,接受过高等教育,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社会信用的人员中考核选取,等级评估师不能从事紫陶制品制作工作,且和紫陶制品生产、销售的相关人员无直接利害关系,负责依据评价标准,对紫陶工艺品(艺术品)进行初步的等级评估,并对评估结果终身负责。为科学严谨的完成紫陶工艺品(艺术品)的等级评估工作,可根据从业资历和专业水平将评估师分为不同级别,高等级的紫陶工艺品(艺术品)只能由达到相应级别的评估师做出初步评估;为确保评估师的专业水准,不同的评估师,根据其知识结构和专业视野,只能评估特定品类的紫陶制品,如需增加评估品类范围,需另行申请考核。

(二)紫陶工艺品(艺术品)的防伪识别系统

信息采集组。信息采集工作人员对经过紫陶工艺品(艺术品)等级评估的紫陶制品,进行图形图像信息和尺寸、重量、密度、声学特征等物理参数的采集工作,完成防伪识别信息的植入工作。

防伪识别技术。研究开发不同等级的防伪识别技术体系,对于低等级的工艺品(艺术品),根据手工制品的独特性和唯一性,通过手机APP程序,采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将用户手机采集的图像信息与防伪识别系统的存储信息进行比对,验证工艺品(艺术品)的真实身份;对于高价值的高等级工艺品(艺术品),在图像识别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特制的智能终端设备采集验品的其它物理参数、读取验品的防伪识别信息,确保高可信度的验证工艺品(艺术品)的真实身份。防伪识别技术应注意可信度与经济性、便捷性的平衡,要有利于降低验证的难度,有利于降低验证的成本,能够实现低成本的大众推广运用。

(三)紫陶工艺品(艺术品)的交易服务系统

网络交易平台。建设具有权威性、公正性的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创建紫陶工艺品(艺术品)的网络交易空间,提供紫陶制品在线展示、溯源、确权、验伪、支付等交易服务,有效降低紫陶制品的交易风险和投资风险,丰富紫陶制品的交易场景。

“NFT+紫陶实物”的交易创新。NFT是非同质化代币(Non-Fungible Token)的英文缩写,是用于表示数字资产的唯一加密货币令牌,目前在国外的区块链平台上可以自由交易。NFT是区块链技术的新应用方向,其核心是使用分布式账本技术降低了交易合约的管理成本,提高了电子合约的信用度,因解决了数字艺术品的确权难题,近年来推动了数字艺术品交易的爆发式增长。据统计,2021年,NFT的交易量从2020年的8570万美元暴增到196亿美元,NFT买家人数也从7.5万人暴增到230万人[8]。目前国内已有阿里、腾讯、百度、网易等企业推出了NFT的商业应用项目。在紫陶工艺品(艺术品)的交易过程中,我们可以创新性地将NFT技术与紫陶实物交易融合起来,解决紫陶制品的溯源难题和分布式交易的记账难题和确权难题,通过第三方平台的信用担保,依托NFT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紫陶制品的交易风险、防伪成本和确权成本。

(四)紫陶工艺品(艺术品)创作人激励系统

创作人服务组。负责收集、整理、验证、发布紫陶创作人信息;获取紫陶创作人对紫陶作品的NFT交易服务授权;协助创作人解决紫陶作品的版权问题;协助创作人采集高端紫陶艺术品的制作过程声像资料。

创作人收益管理。与创作人协商制定交易分成比例,将该比例通过NFT成生“智能合约”,并为创作人建立资金账户,接收从每一次紫陶作品所有权改变的交易金额中按创作人约定比例获取的分成资金,使紫陶创作人实现对每一件绑定NFT的紫陶作品的持续收益。

(五)紫陶文化宣传推广系统

宣传推广组。负责紫陶文化宣传融媒体平台的管理与运维,负责策划与组织紫陶文化宣传推广活动。

紫陶博物馆。与现有的其它紫陶博物馆错位发展,尝试虚拟与实体博物馆融合发展的模式创新,聚焦当代紫陶工艺品(艺术品)的系统收藏与展示,助力紫陶创作青年人才发展,展示紫陶工艺品(艺术品)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发展方向。

(六)交易平台的管理服务系统

民办非企业单位。由建水紫陶文化产业研究院注册成立“民办非企业单位”类型的非政府组织(NGO组织),负责紫陶工艺品(艺术品)交易平台的管理服务工作,该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旨在通过紫陶工艺品(艺术品)交易平台的运行,推进建水紫陶文化产业的发展。

(七)紫陶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基金

公益基金。在政府提供启动资金的基础上,通过紫陶工艺品(艺术品)交易服务提成、社会捐赠、紫陶艺术品投资等渠道汇聚形成紫陶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基金。基金会的资金全部用于促进紫陶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包括紫陶工艺品(艺术品)交易平台的建设与运维、紫陶产业链相关人才培养、资助紫陶相关科学研究、紫陶宣传推广活动、紫陶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紫陶艺术品收藏等方面。

(八)紫陶文化产业人才培养

服务产业链的人才链培养体系。紫陶工艺品(艺术品)新型交易平台正常运行的关键在于人才,紫陶工艺品(艺术品)等级评估、信息采集、防伪识别、创作人服务、宣传推广,网络交易平台的管理运行等均需要一定数量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服务紫陶工艺品(艺术品)新型交易平台的人员,既要具有专业的紫陶素养,又要具备其它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目前,红河学院紫陶学院正在不断加强校地合作,努力创建建水紫陶现代产业学院,通过校地互动、产教融合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创新,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改革,构建服务紫陶文化产业的新兴专业,整合优化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加强校企合作课程和实习实训平台建设,加强高水平“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打造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人才培养实体。在建水紫陶现代产业学院的带动下,红河州可进一步集聚发展职业教育,建设紫陶职业教育集聚区,打造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构建区域性职业教育联盟,不断完善服务紫陶文化产业链的人才链培养体系。

五、结论

当前,建水紫陶文旅产业若要进一步激活交易市场,扩大产业规模和总产值,如何提高紫陶制品文化附加值,如何提升广大消费者的投资信心,如何丰富紫陶制品的交易场景,是几个迫切需要解决好的关键问题。笔者提出由红河州委宣传部与红河学院共建成立的建水紫陶文化产业研究院,通过建设紫陶工艺品(艺术品)新型交易平台的方式,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建水紫陶文化产业研究院是红河州具有一定学术权威和社会公信力的理想第三方机构,由其组织制定紫陶工艺品(艺术品)的等级认证和价值评估标准体系,组建专业的评估师队伍,有利于引导紫陶制品的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紫陶工艺品(艺术品)新型交易平台,将目前成熟的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图像识别、非同质化代币(NFT)等技术创新性的整合应用于紫陶工艺品(艺术品)交易,可有效引导紫陶制作者品质生存、创新发展,降低紫陶制品交易风险和确权成本,丰富紫陶交易场景,充分激活紫陶交易市场。同时,为降低政府推动紫陶产业发展的难度和成本,笔者提出采用“非政府组织管理运营,产业发展促进基金推动”的模式,推进紫陶工艺品(艺术品)新型交易平台的建设工作。

猜你喜欢

紫陶建水工艺品
艺术工艺品欣赏
建水陶艺新观察
建水紫陶研究:学生紫陶作品
建水紫陶研究:学生紫陶作品(二)
云南建水陶博物馆馆藏作品欣赏
3D扫描和3D打印技术在工艺品开发中的应用
华安玉工艺品雕刻
马行云艺术作品欣赏
木雕工艺品如何保养
建水紫陶:中国建水紫陶古陶斗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