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现南阳渠首水源地水清民富生态美

2022-03-14余泽厚

绿色中国 2022年3期
关键词:水源地南阳水源

余泽厚

南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生态区位重要,地理位置特殊,承担着一库清水永续北送的政治责任。植树造林、保护生态是南阳林业永恒不变的主题。南阳林业具有总量优势、物种优势、产业优势、区位优势,是中国猕猴桃之乡、山茱萸之乡、玉兰之乡、月季之乡,在河南省林业整体布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南阳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高举生态大旗,以林业发展高质量促进生态建设高质量,筑牢渠首水源地生态屏障。南阳市先后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世界月季名城”,市林业局被授予“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厚植生态优势 绘就高质量发展底色

实施大绿化,为水源地生态建设“增绿”。持续开展大造林大绿化,加快山区生态林营造,抓好城乡绿化美化,提高平原绿化水平,巩固提升生态廊道建设成效;加快水源区生态修复步伐,不断扩大绿量,提高森林质量,打造绿水青山。淅川县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两侧连续三年决战干渠绿化,共完成造林3.7万亩,成活率达95%以上,在全线率先建成了连南贯北的生态防护廊道;沿丹江口水库库周向外500至800米或第一山脊线范围内,高标准建设环库生态隔离带,全部营造生态林、经济林,共完成造林5.17万亩,封山育林4.8万亩,森林抚育7.5万亩,营建围村围镇防护林0.3万亩,开展石漠化试点治理4300亩。同时,西峡县、淅川县、内乡县沿水源区外围,组织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重点生态公益林、林果产业带建设工程,完成水源涵养林营造25.7万亩,中幼林抚育123万亩,低质低效林改造17万亩,渠首水源地森林覆盖率达到53%,形成了“一库清水送北方、两岸荒山披绿装”的景观,构筑了坚实的库周生态安全屏障,确保了水质安全。近5年来,全市完成造林268.49万亩、森林抚育619.56万亩,营造林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首位。同时,组织开展国家、省级森林县城、森林乡村、森林特色小镇创建工作,创建数量全省第一。目前,全市森林面积达到146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0.51%,森林蓄积量达到4083万立方米。

培育大产业,为水源地生态建设“增值”。发挥资源优势,做到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等模式,大力发展以猕猴桃、核桃、油桃、软籽石榴为主的林果业,以山茱萸、金银花为主的中药材产业,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走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发展路子。目前,水源地共发展经济林158万亩。西峡县猕猴桃连片基地达到12万余亩,成为全国第二大人工栽植基地县,年产量7.2万吨,实现总产值6亿多元。以山茱萸为主的中药材产业总面积达到22万亩,年产量4000吨,居全国总量一半以上。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标准化水平建设持续提升。全县33家以“菌果药”为主的龙头加工企业实现年销售收入47.7亿元,带动农户6.5万户。淅川县以菌、蔬、药等生态产业为重点,已覆蓋1.2万户,户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发展软籽石榴、杏李等经济林果30余万亩,带动近万户农民脱贫增收,户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内乡县突出发展薄壳核桃、油桃等经济林果,目前面积达到35万亩,带动3.8万人增收致富。同时,借助2019年世界月季洲际大会、2020年和2021年月季花会的成功举办,加快推进月季产业发展。目前,全市月季种植面积15万亩,年出产苗木15亿株,年产值达25亿元,出口量占全国70%,苗木供应量占国内市场的80%。

开展大保护,为水源地生态建设“增效”。严守1820万亩林地“绿线”,坚守200万亩湿地水域“蓝线”,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加大生态系统建设和保护力度,系统推进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建设,提高水源区自然保护地保护修复质量。认真落实网格化管理和四级森林防火责任,严格火源管理,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9‰以下。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重点加强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和杨树食叶害虫等重大有害生物的监测、防治和检疫工作,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省下达的3.7‰指标以下。启动实施林长制,建立严格的保护管理制度,守护好绿水青山。

提升绿水青山颜值 实现金山银山价值

南阳是个好地方,天生丽质,生态是南阳最闪亮的名片和最突出的优势。今后一个时期,南阳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对标特色产业发展指示,瞄准高质量建设河南省副中心城市这一战略定位,聚焦“绿色崛起,美丽富民”这一发展主线,坚持走科学绿化之路、高质量发展之路。“十四五”期间,全市完成人工造林92.12万亩,完成森林抚育265.4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1.22%,让渠首水源地山更青、水更绿、生态更美好。

科学造林绿化,加快生态修复。紧紧围绕生态环境改善,突出抓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主攻山区造林,完善平原林网,提升城乡绿化,巩固生态廊道建设成果,科学绿化,精准造林,加快水源区生态建设,打造全省科学绿化示范市。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绿色富民。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对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南阳市关于扶持“月季倍增计划”的二十条措施》,建立标准化生产、科技研发、市场营销、产业融合发展、支撑保障五大体系,成立月季产业化发展公司,持续推进月季“三个一”工程,高标准建成月季种质资源库,全方位推动南阳月季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做强做优、倍增发展。同时,大力发展猕猴桃、软籽石榴、山茱萸等名优经济林果,加快推进林产品加工和森林生态旅游业发展,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生态惠民、绿色富民。

全面推行林长制,加强资源管理。牢固树立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以林长制为总抓手,突出“三化六强化”(三化:行政责任层级化、工作目标清单化、目标考核制度化;六强化:以“三稳定”为抓手、强化资源管护,以“三增加”为目标、强化生态修复,以“三防控”为手段、强化灾害治理,以“三创新”为载体、强化林业改革,以“三应用”为支撑、强化资源监测,以“三加强”为重点、强化基础建设),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林长“网络化”管理,全面推行林长制,压实各级党委政府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的目标责任,以“林长制”实现“林长治”。

强化责任措施 夯实渠首水源地生态根基

强化项目实施,备足发展后劲。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组织实施好“十四五”林业重大工程项目,全力争取国家、省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建设、月季产业发展等方面支持,备足林业发展后劲。加快推进实施国储林项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石漠化治理项目,加速渠首水源区生态环境改善,助推水源区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林业生态富民产业发展,增加水源区农民收入。

强化舆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深入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社交平台、行业微信公众号和数字媒介等现代传媒渠道,宣传普及生态保护修复知识,弘扬科学绿化理念,倡导节俭务实绿化风气树立正确的绿化发展观政绩观。选树先进典型,引导社会认知,激励社会各界投身林草保护发展事业,推动生态工程全民共建、生态产品全民共享,营造全社会植绿、护绿、爱绿的浓厚氛围。

强化组织领导,高效闭环落实。进一步强化林业重大项目组织领导,树牢“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时间观念,坚持“没有快就没有好”的工作思维,认真落实“13710”工作法,对标目标任务,严卡时间节点,高效闭环落实,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高质高效完成。

本文作者为河南省南阳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

3816500338258

猜你喜欢

水源地南阳水源
水源探测器
生态环境部公布6个县级水源地环境问题典型案例
松原市开展集中式地表水水源地保护专项行动
南阳 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水源头
寻找水源
拜祖谒圣品南阳古韵
《南阳解放纪念碑》失误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