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贺颖春 祁连山下的格桑花

2022-03-14张志国

绿色中国 2022年3期
关键词:祁连山农牧民民族

张志国

在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有一座小县城从东到西跨度650公里,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树林、清波荡漾的河流,美得醉人,这就是全国唯一、甘肃独有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今年51岁的全国政协委员贺颖春,是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一中学副校长,作为一名生于斯、长于斯的教育工作者,她从1992年合作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今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毕业后回到家乡,就把青春奉献给了教育一线。

“我认为政协委员不是一种职务,而是一种責任。”贺颖春时刻牢记初心和使命,以奋斗者的姿态和干劲,勇于担当,继续办好根植于民族地区的优质教育、积极为自治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教育与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息息相关

贺颖春说:“教育、生态依然是我关注的重点。”多年来她始终将目光聚焦在这两个领域,向两会提交的多个生态环保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领域的提案都得到了国家相关部委的答复,这让她备受鼓舞,便开始了新的探索,想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发力,使裕固族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创新、发展。

但肃南县地广人稀,裕固族人口少,本民族没有文字,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只有口口相传的民族语言文化,丰富的游牧文化生活深刻影响着现代裕固族人的生活方式和情感认知。

裕固族有句谚语:“要想找到珊瑚和玛瑙,就得下到大海里;要想找到宝石和碧玉,就得翻过万水千山。”这句话代表了当地牧民对教育的态度。

贺颖春回忆,她作为在改革开放初期入校的学生,那些来自祖国大江南北的支边老师,他们的所言所行、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情怀和精神鼓舞了她。后来之所以选择了教师职业,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支边老师的言传身教和耳濡目染,她也用自己的真诚和善良引领了一批又一批学生,使大家能够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勇敢掌舵正确航行,为西部民族地区的教育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肃南县山大沟深,很多地方交通不便,草原上没有固定校舍,学校就随着牧民迁移,教师们骑马巡回教学,逐渐出现了许多马背小学”。贺颖春说,后来在国家民族教育政策的支持下,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的教育发展迅速,但是看到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是当前民族教育发展急需解决的。比如,整体来看,民族地区的乡村学校中还普遍存在教师年龄偏大、教育观念滞后、知识结构老化特别是信息化教学能力偏低等问题。教师们课程多,课时任务重,尤其是乡村贫困儿童、留守儿童多,进一步加重了教师的教学负担,新鲜血液亟待补充等等。

正因如此,为让民族教育更上一层楼,在之前的全国两会上,贺颖春相继提交的提案中都有教育类的:《关于支持发展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双语教学工作提案》《关于加大西部民族地区师资力量的提案》《关于促进人口较少民族迈向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提案》,在她看来,教育与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息息相关。

“建议各级政府能够进一步加大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并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比如在能够提供资金支持的前提下,依托各地的师范学院建立乡村、民族地区教师培养基地,培养一批具有本地户籍的本土化教师。同时,制定出台乡村和艰苦边远民族地区紧缺学科教师引进和培养的优惠政策,允许民族地区根据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自行制定本县教师招录计划。”针对西部民族地区教师队伍的建设,贺颖春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2014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了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少数民族界委员联组会。现场听到总书记对民族地区的情况非常熟悉,谈到了草原生态、民族文化保护等很多方面的问题,她感到激动不已。

听了总书记的讲话,贺颖春对于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心更大了,也正是那一年,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裕固族教育研究所正式成立,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裕固族学子积极地为裕固族文化“代言”,每年8月都会举办以民族语言文化传承研究、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改革研究等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许多专家学者给民族语言文化教师授课。同时,她作为研究所骨干,积极探索裕固语、汉语双语教育实践,研究所的成果也助推民族语言文化在学校更好地传承,并通过校本课程开发、民族文化进课堂、民族文化社团展示等方式,让校园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关注和保护生态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贺颖春带到两会的提案,每年都不例外的是,总有一件提案是围绕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发展的,这也是她心里最牵挂的地方。

肃南县境内不仅有2600多万亩天然草原,还是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红线三大功能交错叠加的特殊区域,同时也是最早实施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重点区域,“我出生在祁连山脚下、成长在大草原上,关注生态、保护生态,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2013年,初次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贺颖春开启了连续多年围绕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发展建言献策的履职之路,倾听基层群众最真实的声音,把握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成为了她始终秉承的理念。

第一年,贺颖春在提案中呼吁加强对祁连山森林、草原、冰川、雪山等资源的保护,受到有关部委的重视;第二年,贺颖春的提案侧重于各项政策的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就建立祁连山生态功能区补偿机制和牧区移民安置的问题分别作了答复;第三年,她建议进一步明确祁连山生态功能区主体地位、尽快启动实施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三件提案,环环相扣,一件比一件更深入。

“其实在我的家乡,不止我一个人在关注这个问题,我周围的人都会为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做出自己的贡献,比如前几届全国政协委员都为此作了不懈的努力,我从他们手中接过了接力棒,这是理所应当、职责所在。”贺颖春的话语中充满了自豪。

贺颖春说,祁连山在生态文明建设全局中举足轻重,它既是黄河流域、内陆河流域的天然生态屏障和重点生态保护区域,也是青藏高原和“中华水塔”三江源北部第一道生态安全屏障。肃南县作为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大的资源主体和生态环境最主要的守护者,其境内77%的国土面积被划为保护地带,58.4%的面积被划定在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拟建的祁连山国家公园(肃南段)范围总面积126.02万公顷,占祁连山国家公园面积的1/4,占肃南县国土面积的62.46%;全县8个乡(镇)102个行政村涉及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有6个乡(镇)88个行政村,发展空间严重不足。

过去几年,贺颖春相当一部分时间都是在祁连山国家公园的各个保护站中度过的。为了使提案准备工作更加扎实、所提建议更加精准,她通过实地调研来掌握一手资料,厚厚的笔记本上,翔实的数据和生动的案例,记录了她过往的履职足迹。

她说,一定会把调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带到北京去,希望通過持续建言,助推祁连山国家重点功能区保护,探索形成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区的“两山”转化模式经验,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实践范本,推动相关问题得到解决。

让老百姓拥有更多获得感 幸福感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如今的祁连山脉群山环抱,峰顶白雪皑皑;祁连山下呦呦鹿鸣,多年难觅踪迹的珍稀物种频繁现身,消失多年的珍禽异兽复归,大自然赐予这片土地最原始的灵秀与辽阔,生动反映了祁连山大规模禁牧、关闭矿山企业、生态移民搬迁、恢复林草植被等措施所取得的显著成效,成为了生态环境科学修复治理的“博物馆”“教科书”。

看到祁连山生态环境一天比一天好,贺颖春说:“现在仍没到松劲懈怠的时候,生态环境保护与农牧民致富增收不是对立而是统一的,既要保护好这片天地山水,也要让祁连山脚下的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她关注到拟建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范围内生活着大量原住居民,与祁连山整个生态系统和谐共存成为祁连山生态圈重要的一环,若将农牧民从祁连山国家公园内搬出,涉及到农牧民改变生活习惯和方式、转岗就业、林草管护、草畜平衡等问题,搬迁安置成本大。另一方面,搬迁的农牧民祖祖辈辈以牧业为生,文化素质偏低,缺乏技术特长,转产就业能力较差,后续产业发展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会造成祁连山生态系统失衡。

为此,贺颖春提出,让原住居民继续居住并融入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希望健全国家公园生态保护补偿政策,完善祁连山国家公园内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保证农牧民收入不降低,对核心保护区等原住居民转岗为生态管护员,发放劳务费用。对传统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规范化管理,促进草原的合理使用,发展新型合作经济,推动牧民从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转变。鼓励农牧民以投资入股、合作、劳务等多种形式开展家庭旅馆、牧家乐、民族文化演艺、交通保障、旅行社等经营项目,让农牧民群众更多地享受国家公园建设发展带来的实惠,协同推进生态良好、群众富裕、社会和谐,实现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2020年,甘肃省政协主席欧阳坚专门作出批示,号召住甘全国政协委员向在全国政协“新时代提案工作”读书群中积极建言的贺颖春委员等学习,学习她们积极参政议政的态度,学习她们深入思考、切中时弊的建言,学习她们严谨务实的履职作风。

去年一年,贺颖春坚持深入基层调研,收集第一手材料数据,与政策出台部门有效沟通,就是为了形成一份接地气、高质量的提案。今年的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她认真准备了三份提案,分别是《关于将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列为全国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县的建议》《关于加大西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议》《关于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的提案》。

贺颖春希望国家能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多举措引导农牧民转变传统生产方式,以发展绿色畜牧业为方向,着力构建提高农牧民收入的增收体系,还要依托自然资源优势,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在河西走廊沿线打造优质蓄草基地,为农牧民提供增收致富的产业支撑,不断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步伐。同时,在“双减”政策的基础上,以祁连山生态为主阵地实施生态教育,让学生们走进山水林间,实地考察发现身边的事物,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开发丰富多彩的素质课程,强化学生们的生态保护践行能力,让生态文明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今年是“十四五”各项规划逐步落地的重要一年,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更是一名带着群众期盼认真履行职责的政协委员,贺颖春最关心的还是教育和生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在甘肃地区生动演绎,今后我将再接再厉持续为民族文化传承和祁连山生态保护发展建言献策。”贺颖春满怀信心地说。

猜你喜欢

祁连山农牧民民族
祁连山下
MINORITY REPORT
新疆吉木乃:“三平台”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远教“三结合”服务“农牧民夜校”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