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恋爱新观察

2022-03-14MINGYAN

ELLE世界时装之苑 2022年3期
关键词:约会综艺伴侣

MINGYAN

现代爱情一场缺乏想象力的标准竞技

最近我和颜怡写了两篇小说,合在一起改成了一部戏。明线是讲我和三个男人的故事,有点半自传式的。因为脱口秀是基于我们个人的人设,通过戏剧我就可以发掘新的人设去讨论一些其他的问题了。

其实是模仿作者电影的概念,自创了一个“作者剧场”。

还挺先锋实验的。你一说三个男人,我就想到前一阵子特火的电影《爱情神话》,是讲三个女人,有一个反向的感觉。实话讲,我好像很久都没有被爱情故事打动了。这两年喜欢看的外国电影都反戏剧,反情节,看完没有情感上的大起大落、大悲大喜。像国外电影节获奖的,小众一点的艺术电影,甚至故意去淡化情感线,不太提供商业片那种暖心治愈的爱情故事。

为什么很多国外电影展现的是一种不变的状态或者是生活中比较沉重的部分,不需要去展现戏剧性的情感?是不是现代人的生活状态就是这样?

我感觉这种戏剧性的爱情是比较初级的创作,可能几百年前的那些剧作家全都写过了。现代人应该尝试更高级的写作,写一些没有被写过的东西。

好莱坞商业片整体逻辑大同小异,现在全球的观众都被培养成了反智、低智的接受度。我这学期跟学生们一起读了几本韩炳哲的书,他的描述很有意思,他说我们身处的社会是一个“肯定社会”。大家喜欢的东西都趋同,对艺术、爱情、价值、意义、道德深度的定义也趋同。我们自己作为文化产业的消费者,也沉浸其中,喜欢清新轻飘的东西,哪怕它是伪饰的,我们也愿意相信。我们不能够承受痛苦和过度的激情,那种否定性的或者容易带来错乱的情感。无论生产者、流通者还是接受者,大家都共同去打造出这样一套流行密码。

即使所有人的审美和爱好都趋同,也并没有提升我们挑选伴侣的容易程度。我戏里也有受韩炳哲启发,我写的其中一个男人,我判断他是我灵魂伴侣的标准是他跟我喜欢一样的电影、一样的书,家里有一样的餐具……他最后趋向的是越来越商品化的一种相似性,这可能是我们上一辈人判断灵魂伴侣的标准。而我们这代人看起来都很像,其实又不像。我们讨厌一切,根本没办法忍受跟另外一个人一起生活。因为我是个双胞胎,没有人比颜怡跟我更像了,我们甚至连性别都是一样的,她可以说是我初始设定的灵魂伴侣,可能我们的感情观念已经进入到后灵魂伴侣时代了。于是这件事情越来越虚无,你越来越难交到朋友,越来越同时痛恨又享受孤独的感觉。

伊娃· 易洛思在《爱,为什么痛》里面提到现在我们对浪漫的理解:西餐厅、烛光、玫瑰花……但这些都不是自古以来爱的传统,它是现代资本主义对浪漫关系的重新定义。如果我们回到20世纪革命年代的浪漫,是志同道合,超越个人,超越你我的家庭、民族、阶级……但我们今天的爱情里没有这种革命的浪漫,我们只会讲资本主义爱情。现在的志同道合、兴趣相投都是被爱情电影和消费主义“污染”的。比如我这些年看网络言情小说,基本上变成了一个豪车专家,因为每个霸总出场都要有不止一部豪车(笑)。而所谓的灵魂伴侣,这个灵魂可能也是被物质化的灵魂,比如喜欢什么音乐、看什么电影,七情六欲都被商品重新建构了。以前是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嘴上之所以说不要,说明内心还是纠结的,但现在灵肉合一了,不纠结了。

你会想去找一个灵魂伴侣吗?

我是一个言情迷,就因为不太相信这些,才特别愿意读那些虚构的东西。现在有一拨年轻人特别喜欢“无CP文学”:不搞爱情,专业走剧情、一心搞事业。还不是不婚主义,现在叫不爱主义。年轻人生存压力这么大,哪有精力去谈恋爱?如果另一半比你事业有成,你就拖累人家,要是找一个不如你的,他就拖累你。所以很多人觉得如果不能1+1>2,我为什么要加1呢?除了为祖国生孩子,为家族传宗接代,一些年轻人找不到说服自己去爱、去结婚的理由。

对,大部分人其实是被各种宣传洗脑:一定要找一个伴侣,伴侣会帮你承担一切。那有点太缩窄自己,我觉得爱情不是必要的。如果我去追求爱情,我可能要花时间和精力不断地提高我的性吸引力。然而对我个人的价值来说,这可能是最不重要的一点。现代人真的很容易被PUA。网络上传播的价值观太局限了,很多网红都是在贩卖一种爱和被爱的感觉。当然它也是非常美好的,但是当它比重过大的时候我就会特别难受。因为最重要的还是我身边的人是怎么看我的,而不是网上的人。

我对你俩的脱口秀感受比较深的一点是,你们好像无意中一直把爱情婚姻跟职场做一种对照。为什么现在大家都特别痛恨小三或者渣男?当你在职场上拼死拼活获得一个工作机会,然后被另外一个人比下去了,你会觉得是我先拿到这个o er的,怎么就变成你的了,你不道德,这跟谈恋爱是一样的对吧?丢工作和丢男朋友是差不多的感觉。这种被人战胜的废柴感是特别幻灭的,是我们不能忍受的。

确实有一种隐隐的感觉。对我们来说好像女性就是两条出路,要么就恋爱,要么就职场,但是这两条路上获得和失去的东西是一样多的。

其实我一直都很喜欢谈恋爱。不管我遇到的是不是好人、结局会不会好,我只是有一种天然的感觉:在这个身边很少能产生故事的年代,我作为一个创作者,需要去交流、去发生故事。我对这种关系仍然充满好奇,可能在跟他们接触的过程中我才意识到原来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人的进步是在人际关系中获得的”,我们都是自恋又自卑的,我想大部分人心里缺乏的一些东西,恰恰可以在他跟别人的关系中产生。现在大家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孤独感、陌生感和疏离感,想把这种欲望投射到爱情上,其实他们不一定是需要爱情,他们只是需要一点亲密而已。

我想不管今天的爱情被资本主义重构到什么程度,拥有爱的信念和去爱的能力还是特别重要的。我们今天最大的问题是所有人给不同类型的爱下了同一个定义。这个界定太清晰,太固定。有没有可能我们重新激活自己对爱的想象力,去想象更多爱的类型、爱的可能、爱的途径、爱的语言……引用诗人兰波的一句话,“爱是不断地重新创造”。

刷剧引发的爱与分手

现在的年轻人通过什么来确认眼神?答案你可能想不到:刷剧。同时,分手理由也多了一条:背着对象偷偷刷剧—Netf lix的报告中将其称为Netf lix Cheating。在看剧这件事情上背叛你的伴侣,到底能忍吗?

看剧的品位对恋爱来说有多重要?

千禧一代比其他年龄段多270%的人认为,与自己刷同一部剧的人很有吸引力。(数据来源于婚恋网站Match.com)

准社会关系

最早在1956年由心理学家霍顿和沃尔提出,用于描述观众对自己喜爱的媒介人物产生某种依恋,并发展出一种想象中的人际交往关系。比如我们在电视上经常看到某人,当Ta真的经过你身边时,你会觉得Ta和你之间有着某种熟悉的关系。某种程度上,这也解释了素人恋综的火爆。从锁定30+轻熟龄素人的《半熟恋人》,到讲述20岁青年毕业旅行的《怦然心动20岁》,再到共赴爱情小屋的《喜欢你我也是》,比起明星,观众们更容易将自己代入素人的世界。而素人恋综特有的高甜虐与“准社会关系”营造出的代入感、亲密感相结合,显然是一种完美的共鸣与对照。

嗑CP到底有多快乐

今天,嗑CP已经成了当代女孩追剧和综艺的基本操作。“我可以母胎solo,但我嗑的CP一定要结婚。”嗑CP能让人爱上爱情,而且是完美的爱情。看他们谈恋爱,不知道比我自己谈要快乐多少倍!CP党的快乐在去年也是满满当当:从“荣耀夫妇”一直排到“辰时CP”,年初还多了《小敏家》的儿子闺女。年底,荷兰弟Tom Holland和赞姐Zendaya在经历了四年的“绯闻”之后终于官宣,延续了三代《蜘蛛侠》 CP的传奇。大本和Jennifer Lopez新实现了Bennifer合体……怎么能不让人连呼kswl(嗑死我了)!

套路v s 反流行

在2021年刷出高分好评的两部日韩剧都有关“普通爱情”。韩剧《那年,我们的夏天》讲述了一对曾争吵不休的恋人,因为昔日共同拍摄的一部纪录片而被重新拉回彼此的生活中。改编自同名漫画的日剧《这是恋爱!不良少年与白手杖女孩》则描绘了一位自幼患有眼疾的女孩雪子与“不良少年”黑川互相吸引的故事。尽管从第一集我们就能清楚地感知到其中的各种套路,却并不妨碍两个故事中自带的暖光—能击中我们内心深处的柔软的套路,你还会选吗?又或许你会更喜欢不久前以“反流行”姿态脱颖而出、让无数人说“灵”的《爱情神话》。三个完全不同的上海女人因为一个男人产生了交集,却完全没有落入俗套的雌竞宫斗剧情,反而成为朋友,平等地戏谑起了女性的价值观。“一个女人这辈子没有小孩是不完整的。”“这话我也可以编,一个女人这辈子没有为自己活过是不完整的。”“一个女人这辈子没有挣到过一百万是不完整的。”光是这段对话就足已令人笑到击掌。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爱情神话》的理由。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这部电影描绘的爱情有着“反套路”的新鲜和不俗。

Z世代恋爱新脚本

不久前,共青团中央的一项调研发现引起了热议:作为未来十年结婚的主力军,“Z世代”年轻人结婚意愿呈下降趋势。但是,这绝不意味着Z世代就不向往爱情,她们只是有着不同于父辈的期待—否则,面向年轻女孩的高糖“甜宠剧”们,热度为何居高不下?电影院里,定档于情人节上映的《十年一品温如言》和《不要忘记我爱你》同样又虐又宠。前者讲述男女主人公长达十年的羁绊纠缠,后者则在失忆症中寻找“永不过期的爱情”。脑洞大开的二次元情节也是喜闻乐见,例如身处异地却能隔空交流的“大脑连接式”恋爱《好想去你的世界爱你》,或是自带“充电”体质的女主与“深宅漫画大触”彼此靠近的《小心我会电到你》。影片主创们深谙Z世代对于爱的想象:我们可以选择成为大人,但在面对彼此的时候,我们只做小孩就好。

年轻人,你还会结婚吗?

“ 绿茶”新定义

约会中,男孩女孩们总会有意无意地互相撩拨,日本综艺《有点心机又如何》十分坦荡地将这些行为宣之于众,请来几位心机“专家”,通过还原联谊、约会时的场景,来揭露并分析人们面对另一半时的各种“绿茶”表现:看似无意地晒自拍,其实自拍顺序却要精心提前排序;和约会对象一起用餐时,把散落的头发撩到一侧脑后,可以向心仪男生展现肩颈和侧脸的美好线条;酒足饭饱气氛正好时,不妨自然地脱下小外套……最后,即使这些小心机被戳穿,如果她做出一副“还不是因为对象是你”的无辜表情,也会立刻让人想要举手投降。

爱人之前,先爱自己

Bilibili交友综艺《90婚介所》兼具B站气质和90后气质,让女生成为主角,在32位男嘉宾中通过四条“恋爱主线”:过去、未来、兴趣爱好和价值观来挑选自己认为适合的试恋对象。去掉层层标签,渴望通过“婚介所”招亲的90后都是什么模样?让人感受最深的是:他们都很爱自己。长相甜美的二次元女孩韩笑有丁克的想法,“文明延续跟我有什么关系?”“我有很多热爱的事情,很难想象要将自己所剩无几的时间与空间,全都给一个孩子。”被满屏弹幕奉为“人类高质量女性”的杨宽说:“面包我都有,姐姐只要爱情。”男生也同样如此,有男嘉宾表示:“我爱一个人,绝对不会超过爱自己。”

BE美学

BE是Bad Ending的简写,与大团圆的HappyEnding形成对比。通俗来讲,就是大家常说的“意难平”。然而,不完美大结局却愈发成为一种美学,让人欲罢不能。中国首档“离婚综艺”《再见爱人》请来三对已经离婚或处在离婚边缘的夫妻,让他们彼此带着“历史包袱”进行重聚或告别。韩国的《换乘恋爱》则将四对前任放在一个空间中,彼此注视着对方开展新恋情。这些以“离婚”、“前任”等自带BE感的关键词展开的恋爱综艺在增加“悲剧性”的同时,也让观众共鸣到了恋爱中的真实—有时甚至在玻璃渣中找到了糖。说到底,每个人都可能不自觉地代入自己曾经有过的后悔遗憾,迂回曲折。“如果当初我……”“原来我们也曾经……”比起一味发糖,BE的美来得更有绵长后劲。

开放关系

Netf lix综艺《约会实验室》将西方的约会文化呈现到了极致。20分钟一集的剧情里,一位主人公将同时与五个对象约会,不同种族、不同年龄、不同性取向……各种情况统统凑齐。让人直感慨:原来在国内还未真正萌生的约会文化是这样的!虽然尚没有浓烈约会文化的土壤,但是当下国内的爱情观念也俨然日益开放。

年轻人,你能接受开放关系吗?

能接受“开放式关系”,也就是在互相知情且认同的情况下,可以拥有一个或以上伴侣(数据来源于国内心理学平台KnowYourself)

17%

而在国外的一项调查中,英国年轻人中愿意接受开放式关系的比例则为17%(数据来源于英国YouGov)

比吃瓜更猝不及防的反转

去年娱乐圈的大瓜数量之多、反转之忙,刷新了不少人的三观,也消耗了大家的耐心,相较之下,也许还是看恋爱综艺的“抓马反转”更加有趣又可控。Netf lix最成功的相亲真人秀《爱情盲选》把自己定位为“社会实验”,“硬逼”着情侣在不见面、只“盲聊”的情况下选择彼此结婚,在蜜月旅行中进一步认识对方,并最终决定分手或继续。而年末韩國最火的节目《单身即地狱》则开启荒岛求生+恋爱互选的模式,找来5男4女在一座无人“地狱岛”共处,每天入夜之前找到彼此心仪的异性,才能去到“天堂岛”展开约会。而恋爱社交推理真人秀《心动的信号4》则集齐了多角恋、备胎崛起等各种绝杀情节,堪称跌宕起伏。恋爱中的多巴胺,原来都得靠这些“恋综”来给!

3532500338229

猜你喜欢

约会综艺伴侣
萌趣伴侣
亲密关系可以激发欲望
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四季约会
2017首届综艺峰会:尊重每一个工种
2017上半年自制综艺数量与播放量迎来增长
封闭自己的伴侣,到底在害怕什么?
韩国女性综艺人立足难
国产综艺“短命”,得治
浪漫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