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亲环境行为视角下绿色建筑适宜性评估研究

2022-03-13王冲吴晓梅

长江技术经济 2022年1期
关键词:绿色建筑

王冲 吴晓梅

摘 要:通过分析建筑工人、普通居民、投资者三类人群对绿色建筑的需求,基于亲环境行为、绿色建筑内涵及特征的文献梳理,构建自我感知、环境塑造、深层体验3个维度的绿色建筑适宜性评估指标,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对构建的指标进行剖析。

关键词:亲环境行为;绿色建筑;适宜性分析;专家评价法

中图法分类号:B845.63                                           文献标志码:A

国际上有3种公认的绿色建筑:第一,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第二,营造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第三,人、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相融。绿色建筑是指在追求舒适健康的生活空间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将绿色建筑定义为:在整个建筑物的生命周期(建筑施工和使用过程)中,从选址、设计、建造、运行、维修和翻新等方面都要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对环境负责,这在国际上认可度较高。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06年),将绿色建筑定义为:在其完整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的节能减排,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为使用者提供高效、健康、绿色的使用空间和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的建筑工艺。上述定义表明了我国对绿色建筑的界定:第一是降低资源与能源损耗;第二是减少环境污染和碳排放;第三是创造健康、适宜的生活空间[1]。

绿色建筑的发展本质是实现人与自然和平相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双重目标。因此,人们在对绿色建筑的需求上不仅注重舒适、协调,而且注重对绿色建筑的保护。目前,虽然大部分文献分析绿色建筑的概念以及运用,但对于绿色建筑如何影响人类行为尚未进行研究。本文以人类对绿色建筑需求为基础,从环境、建筑内容等视角综合剖析亲环境行为视角下绿色建筑的适宜性,挖掘绿色建筑与人类和谐发展的规律。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下,通过网络层次分析法(Analytic Network Process,ANP)建立评价模型,运用专家评价、应用yannp软件计算获得各个指标的权重,继而分析并判断亲环境行为下绿色建筑的适宜性。

1  文献综述与评估要素分析

1.1  亲环境行为及绿色建筑需求

相关学者提出:亲环境行为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建设的消极影响最小化,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方式[2],并认为亲环境行为的核心任务是构造环境稳态友好型的社会。本文通过分析不同层级亲环境行为下社会对绿色建筑的需求,夯实构建稳态友好型社会的基础。

通过文献整理得知绿色建筑的参与者包括建筑师(建筑和景观)、承包商、工程师、能源顾问、日光顾问、分包商(例如管道、电气或供暖、通风和空调 (HVAC))、管道制造商、产品分销商、代码检查员、政府官员(地方、州和联邦)、非营利组织、行业贸易组织等[3]。本文将学者们认为的绿色建筑参与者进行整合,将其分为建筑工人、普通居民和投资者。

以下对这3类人群进行绿色建筑需求分析。对于建筑工人来说,大多偏好环境保护,认为自身有充足的时间与精力关注亲环境问题[4];对于普通居民来说,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园林绿化、绿色建材等,其缺乏获得感和认同感[5],老百姓对绿色建筑的需求正在向健康建筑延伸,对此要求建筑设计者走出低水平同质化竞争的同时也要满足老百姓对居住质量的要求,提升老百姓的直观感知和增强获得感;对于投资者来说,如果得不到足够的信息,就不会意识到绿色建筑是追求的最佳行动方针,他们沒有意识到绿色建筑的重要性,就缺乏对绿色建筑机构的了解[6]。

1.2  亲环境行为视角及绿色建筑适宜性

在系统中,坚持环境目标可逐步提高4个认证级别:认证、白银、黄金和铂金[7]。新建筑的目标分为6类:可持续场地、水效率、活力和大气、材料和资源、室内空气质量以及创新和设计流程。亲环境行为被视为有利于自然环境、提高环境质量或尽可能少地损害环境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愿意支付更高绿色建筑成本的人们往往愿意为更多绿色技术买单,同时亲环境行为是推动绿色建筑运动进入下一新阶段和确保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8]。

有研究表明,人们在绿色建筑中发现了较高的感知健康和亲生性,影响绿色建筑适宜性的内部因素为:室内环境质量(IEQ)、建筑设计(BD)和设施管理(FM)的满意度,设计、设施需求、建筑形象、清洁、会议室的可用性和存储,发现绿色建筑的弱点为噪音、通风和人工照明,影响绿色建筑适宜性的非内部因素包含性别、年龄、坐在窗边、在大楼和工作站中花费的时间以及共用办公空间的人数[9]。综上所述,室内环境控制是绿色建筑的必修质量,室内环境控制的可用性与非绿色建筑的满意度有正相关,但并不一定会增加对绿色建筑的感知满意度。

2  体系构建

2.1  评估各级指标确立

通过文献整理可知绿色建筑对人类亲环境行为存在一定影响,为此,本文通过专家访谈、德尔菲法,对研究目标—亲环境行为视角下绿色建筑适宜性进行深入细化分析提出一级指标:自我感知(C1)、环境塑造(C2)、深层体验(C3);通过对一级指标的剖析,提出二级指标:价值观念(C11)、环境态度(C12)、环境意识(C13)、室内环境质量(C21)、建筑设施管理(C22)、建筑形象(C23)、相关产业配比度(C24)、存储可用性(C31)、建筑舒适度(C32)、视觉冲击(C33)以及情绪体验(C34)。最终形成亲环境行为下绿色建筑适宜性评估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2.2  评估体系指标说明

为便于理解所选指标,本文就自我感知、环境塑造以及深层体验进行剖析:

自我感知。自我感知是指人类看到事物以某种方式存在,是自我意识的插曲,而一个人在这一插曲中所拥有的意识自然在自我认识的声明中触底[10],其中自我感知包括“感性知识”和“自我认识”。因此,本文在对绿色建筑适宜性进行评估时,考虑到人类自身的自我感知能力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选择将价值观念、环境态度、环境意识作为该指标的二级指标。

(2)环境塑造。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因此,环境塑造指的是进一步优化外部环境因素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其中既包含自然景观因素,又包含了社会结构因素。总体上看,建筑需要人们的聆听,沉浸式体验理念认为要想更好的感知建筑主体体现的内涵,应当塑造一种“氛围感”[11],人们在建筑的大环境中不自觉的受到氛围的吸引力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建筑主体。就此,本文选取室内环境质量、建筑设施管理、建筑形象、相关产业配比度作为二级指标。

(3)深层体验。学术界认为,形成体验整体性一共分为三个维度,包含工具维度的有形、使用维度的行动和过程,以及深层维度的意义[12]。在红色景观建设中,建筑设计师通过环境设计营造情感共鸣,在人地关系互动中,满足群众的外在需求和心理需求,进而激发大脑深处的记忆[13]。专家认为,为了达到设计的真实体验效果,绿色建筑常运用仿生学构造建筑理念,给体验者真实且艺术的感觉,由此影响体验者的亲环境行为。

2.3  评估模型构建

为能够真实科学评估亲环境行为视角下绿色建筑的适宜性,本文采取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对其进行系统剖析研究,根据研究方法的要求,对复杂的决策性问题进行梳理。由于在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对整个模型进行评价时,必须考虑到亲环境行为视角下绿色建筑适宜性的各个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在对各指标之间相互关系进行深度分析后,根据各个指标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对整个亲环境行为视角下绿色建筑适宜性评估体系的关系进行梳理(如图1所示)。具体来看,该评估体系的构建亟需从控制层、网络层确立。

控制层:亲环境行为视角下绿色建筑适宜性

网络层:自我感知(C1),其子维度为价值观念(C11)、环境态度(C12)和环境意识(C13);环境塑造(C2),其子维度为室内环境质量(C21)、建筑设施管理(C22)、建筑形象(C23)和相关产业配比度(C24);深层体验(C3),其子维度为存储可用性(C31)、建筑舒适度(C32)、视觉冲击(C33)和情绪体验(C34)。

2.4  关系矩阵及超级矩阵的确立

(1)关系矩阵

在ANP结构中,各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因此,在每个评价指标标准下,将主导的指标要素成对进行比较。本文采用专家评分法对指标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两两评分,并对相对权重进行比较得出每对指标要素的重要性,然后对每个影响因素指标赋值(如图2所示),并建立矩阵。

(2)超级矩阵

依据判断矩阵,排序向量(w12(12)w13(12))、(w22(22)w21(22))、(w33(33)w34(33))可以得到元素集中B1的元素C12、C13对元素的影响程度T。同时得出以上判断矩阵后,对其使用分数评分系统构造矩阵。以C13为标准,从间接优势的角度对其进行比较,构造出相应判断矩阵CTE和相应的排序向量,其中表现为以下公式,其余两组同理可得。

3  权重计算与结果分析

3.1  权重计算

通过学界相关专家对相关资料进行量化处理,结合对亲环境行为下的绿色建筑的调查分析,确定准则以及元素之间的关系。根据ANP的原理,利用软件yaanp构建親环境行为下绿色建筑适宜性的网络层次模型(如图3所示)。

参照专家意见构造判断矩阵,对判断矩阵进行检验,最后通过对超矩阵进行处理,得到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结果如表3所示。

3.2  结果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亲环境行为视角下绿色建筑适宜性评估的一级评价指标权重依次为深层体验(0.5018)、自我感知(0.3738)、环境塑造(0.1244)。由此可知,随着绿色建筑的兴起和发展,人们逐步对绿色建筑的适宜性有了一定的关注,但重点关注的是绿色建筑对于自身的深层体验,绿色建筑是否让人们深层体会到绿色是绿色建筑适宜性发展的关键之处。建筑较早被定义为人类生活的基础设施,随着物质和人类精神文明的日益发展,人们对于精神体验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绿色建筑不仅仅是基础实施,也可以隐形传播绿色文化,对人们的绿色行为有一定的指引作用,在此情况下,绿色建筑对于用户的储存可用性、舒适度、视觉冲击以及情绪的指引尤为重要,成为绿色环境适宜性评估的重要指标。

从二级指标范畴看,亲环境行为视角下绿色建筑适宜性的权重排序依次为建筑舒适度(0.2799)、环境态度(0.2070)、情绪体验(0.1353)、环境意识(0.1001)、储存可用性(0.0815)、价值观念(0.0667)、室内环境管理(0.0399)、相关产业配比度(0.0333)、建筑形象(0.0313)、建筑设施管理(0.0199)、视觉冲击(0.0050)。就局部权重层面看,环境态度、室内环境管理、建筑舒适度分别为各维度较为重要的二级评价指标。由此可见,构建舒适度最佳的绿色建筑是由人们对建筑的态度和建筑给予人们的绿色环境管理和舒适度组合而成。绿色建筑拥有丰富的绿色文化内涵,人们对于该类文化会做出相似的亲环境行为,建筑工人、居民和投资者需求绿色建筑的同时做出了相应的亲环境行为,但因绿色建筑较为抽象,绿色文化内涵的传播和人类亲环境行为都会受到影响。如何培育正确的亲环境行为和传播绿色文化成为提升适宜性的关键所在。

4  理论贡献及建议

以绿色建筑为主题,通过亲环境行为的视角对绿色建筑适宜性进行剖析,丰富了绿色建筑文化的理论,是绿色文化的具体应用。

通过亲环境行为视角,研究影响绿色建筑适宜性的外部及内部因素,建立亲环境行为视角下绿色建筑适宜性的评估模型,是建筑旅游主题的衍生探索。

通过亲环境行为视角下绿色建筑适宜性评估模型的建立,利用网络层次分析的方法剖析影响绿色建筑的宏观环境因素与自我感知、深层体验的微观内部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既为绿色建筑发展提供了更为具象化、情景化的研究视角,又为未来绿色建筑发展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通过梳理绿色建筑、亲环境行为方面的文献,在相关理论和文献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尝试以网络层次分析法对绿色建筑适宜性进行评估研究,并从行为层面、建筑层面以及二者协同发展3个维度提出以下建议:

(1)行为层面

建筑行业以及服务行业应推行绿色运营模式,加强绿色文化的灌输,让建筑行业的绿色管理在民众心中生根发芽,引导民众实施亲环境行为,使亲环境行为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加强绿色建筑体系的构建,需要民众的意愿、管理者的态度和政策的落实,在内外环境条件的允许下,该体系才能规范有序。

(2)建筑层面

第一,政府严格制定和执行相关法规,严惩不执行建筑节能标准的建设、设计单位,同时也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技术体系和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第二,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推动国内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的发展和应用,绿色建筑不仅要满足建筑工人、普通居民以及投资者的需求,而且更要重视大众需求,从而推动绿色建筑迈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

(3)协同发展

政府应制定起适当的激励政策,推动公众主动增强节能意识和亲环境行为,如对绿色建筑给予相应优惠政策,让人们适应绿色节能体系,使绿色意识深入生活,从而实现建筑类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对比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5.

[2]薛嘉欣,刘满芝,赵忠春,李宗波.亲环境行为的概念与形成机制:基于拓展的MOA模型[J].心理研究,2019,12(02):144-153.

[3]Hoffman A J,Henn R. Overcoming the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barriers to green building[J]. Organization & Environment,2008,21(4):390-419.

[4]张涵,齐寒月,石世英,等.建筑工人亲环境行为意愿研究——基于TPB理论框架[J].项目管理技术,2021,19(09):52-56.

[5]孙苏,黄嫣然.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创造美好现代生活——专访重庆市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丁勇教授[J].重庆建筑,2021,20(04):62-63.

[6]Green retrofitting–A review of current status,implementations and challenges[J].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17,67:1360-1368.

[7]Hoffman A J,Henn R. Overcoming the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barriers to green building[J]. Organization & Environment,2008,21(4):390-419.‘

[8]XieX,Lu Y,Gou Z. Green building pro-environment behaviors: are green users also green buyers?[J]. Sustainability,2017,9(10): 1703.

[9]Khoshbakht M,Gou Z,Xie X,et al. Green building occupant satisfaction:Evidence from the australian higher education sector[J]. Sustainability,2018,10(8):2890.

[10]Andrea Giananti. I know how I know:perception,self-awareness,self-knowledge[J]. Synthese,2020(prepublish):

[11]Hite E B ,Garvin J ,Slayback D ,et al. Exploring the human-nature dynamics of Hunga Tonga Hunga Ha’apai,Earth’s newest landmass[J]. Journal of Volcanology and Geothermal Research,2020,401:106902

[12]楊德锋,马颖杰,马宝龙.社会互动、代际文化价值观传递与品牌体验的形成——基于“美国女孩”的案例研究[J].管理评论,2014,26(03):70-80.

[13]孙晓涵,李君轶.中国本土游客情感体验量表开发与检验[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1,35(01):189-195.

Research on the Suitability Assessment of Green Building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

Wang Chong1    Wu Xiaomei2

(1.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Jiangxi Vocational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Foreign Trade,Nanchang 330099,China;2.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13,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eds of construction workers,ordinary residents and investors for green buildings,and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view of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s,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green buildings,and constructs a green building with three dimensions:self-perception,environmental shaping,and deep experience. The construction suitability evaluation index is analyzed by using the network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he results show that deep experience has the largest weight,self-perception takes the second place,and environment shaping has the smallest weight.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rom three aspects:behavioral level,architectural level and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two.

Keywords: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green building;suitability analysis;expert evaluation method

3917500338254

猜你喜欢

绿色建筑
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分析9
依靠科技创新提高绿色施工水平
基于绿色建筑的全面造价管理研究
绿色建筑的设计技术选择探究
深圳市绿色建筑审查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绿色建筑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的应用分析
绿色建筑技术节能分类探讨
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的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