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岩土工程勘察中基础地质技术的问题分析与实际应用

2022-03-12雷洁平

世界有色金属 2022年22期
关键词:岩土作业人员

雷洁平

(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地质勘测设计院,贵州 贵阳 550002)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相应扩大了建筑工程数量与规模,导致工程设计复杂度加剧,必须对岩土工程勘察提出严格要求。岩土工程的地质勘察,会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设计,勘察人员要完善地质勘察技术,以满足工程规划与设计的要求。地质勘察结果,对项目建设质量与安全的影响大,通过勘察岩土工程地质,可以掌握项目施工现场的地质状态,为后续工程设计﹑施工建设提供参考数据[1]。分析实际情况可知,岩土工程的地质勘察,涉及到选址﹑初步勘察﹑详细勘察等环节,基础地质技术为常用的勘察技术,能够为地质勘察提供技术支持和参数依据,全面促进工程项目的建设与发展。

1 我国地质勘察工作的现状分析

当前,尽管各行业提升了对地质勘察工作的重要性认知,然而实际操作的不良问题较多,说明岩土勘察工作的进步空间大。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应提升了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水平。我国建筑的现代化发展,必须采取科学措施提升勘察技术水平,全面处理好实际施工的不足与缺陷。科学评估施工区域的地质情况,已经成为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可以为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2]。参考岩土工程勘察的地质参数,可以保障施工质量与安全,以满足工程建设要求。工程施工质量﹑施工安全,都会受到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的影响,所以要合理控制工程勘察质量。岩土工程勘察施工中,涉及到较多施工内容,比如:现场钻探﹑室内试验﹑现场取样等。勘察作业具备系统化特点,应当遵循国家工程标准﹑施工规范操作,高效完成工程现场的勘测任务。只有确保勘探工作满足标准规范,才可以保证勘察结果质量,客观反映出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比如:施工现场不良地质,为工程施工提供科学建议。

2 基础地质技术的问题分析

2.1 原位测试与取样不当

当勘察深度与间距不合理时,原位测试可以为工程施工作业区提供岩土特征﹑地层分布参数,为后期设计提供数据参考。但是,部分勘察单位开展勘察作业时,存在原位测试不合理问题,导致原位测试﹑取样不满足标准要求,勘察结果和实际情况的差距大[3]。在岩土工程勘察时,不了解勘察区的地层分布,再加上勘察环境比较复杂,导致原位测试点位设置﹑取样深度不合理,严重影响岩土工程勘察的准确性。

2.2 勘察设计任务与内容不明确

岩土工程勘察设计部门,没有初步了解施工作业区的地质条件及任务要求,会增加岩土工程勘察的盲目性。在岩土工程勘察方案中,没有明确勘察任务,导致勘察作业过程要频繁调整勘察设计方案,致使勘察计划与实际出入大。

2.3 岩土工程勘察内业不合理

第一,岩土工程勘察室内试验中,存在较多不规范问题,未遵循试验规范与要求,从而导致岩土工程的物理性质误判。

第二,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中,资料整理不规范,尤其是统计勘察数据资料,剔除各类异常数据,导致勘察设计结构的标准系数高,存在严重的结构偏差。

第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参数不完善﹑结论不可靠﹑内容不全面,无法对工程施工设计﹑施工方案制定提供参考。

2.4 勘察点位问题

岩土工程勘察中,施工项目规模﹑勘察点位数量,都会对勘察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在勘察作业中,由于勘察点数据不足,导致勘察质量不合格,很难发挥出数据作用。通过分析可知,岩土工程勘察点位不合理的原因,多是由于前期勘察规划不完善,导致勘察人员执行作业时,存在点位勘察不足问题[4]。当勘察点位的不足时,则会影响勘察数据的参考性,勘察作业流程的完善度,影响后期工程的施工安全。

2.5 数据偏差问题

岩土工程勘察作业中,涉及大量勘察数据,导致处理过程中产生数据偏差。在部分勘察项目中,因为勘察地质情况复杂,增加了勘察数据偏差,对后续工程设计﹑建设的影响非常大。分析数据偏差问题可知,作业交接环节﹑现场记录中,均会出现数据偏差,影响后期勘察数据的准确性。基于数据应用角度分析,数据偏差会影响勘察数据的应用,进一步影响工程设计施工质量的管控。

2.6 人员专业性问题

岩土工程勘察中,勘察人员的专业性不足,也会影响勘察作业质量。当勘察人员的专业技能不达标,技术操作手段存在问题时,会降低勘察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无法掌握勘察项目的全貌[5-8]。当出现不良问题时,还会延长勘察作业周期,增加勘察成本。上述不良问题,都会影响工程项目工期控制﹑经济效益。

2.7 地下水位控制问题

地下水具有渗透性﹑流动性特点,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对地下水位的控制要求高。实际作业中,由于勘察人员没有严格控制监测时间,影响地下水位线监测的准确性。当存在较多误差问题时,则会引发不良影响。地下水勘察结果不准确,会影响工程后期设计﹑基础施工﹑工程稳定性与安全性。

3 基础地质技术的实际应用

3.1 钻探技术的应用

岩土工程勘察中,工程勘察重点在于研究施工区的土壤类型﹑岩石结构。所以要充分了解地下构造,合理应用钻探技术,密切观测岩层土壤,以保障勘察工作成效,维护施工方案制定的合理性。通过应用钻探技术,会影响地质勘察成效。联合不同地质﹑勘察基础要求,合理选择钻探技术,比如振动钻探法﹑回旋钻探法。在使用钻探技术时,还要关注钻头与钻孔选择,结合实际钻探情况,以确保钻探技术应用的有效性。

3.2 槽探技术的应用

联合长期勘察实践可知,勘察作业遇到的特殊情况非常多,比如隧道﹑滑坡等。针对特殊地质,需要应用槽探技术,该项技术的操作便利,勘探人员可以深入到工程内部,直接观测和取样勘测对象,获得可靠的勘察结果﹑地质资料。获得基础信息支持后,还能够为工程建设与施工提供科学依据。然而在应用槽探技术时,只可以应用到地下水位之上,并结合施工基本要求,以保障技术应用价值。

3.3 地探技术的应用

在岩土工程中,地探技术为原位测试技术,可以测定岩土层的波速﹑压实度等,以便科学开展地基处理工作。地探技术,涉及到物理技术﹑化学技术,上述技术所用仪器与探测区不同。应用探测技术,能够全面了解岩土上层的构成元素﹑电阻率﹑金属含量等,掌握施工区域的地质构造,同时指导后续施工建设作业。通过技术研究可知,地探技术的应用技术性非常强,探测结果和实际情况的差异小,精确度高,因此在实际勘察作业中得以广泛应用。

3.4 岩土体室内测试的应用

在工程勘察过程中,采用钻探取样法取样,之后送往实验室分析,可有效帮助和指导后续施工工作,对基础选型有决定性作用[9]。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较多,比如室内测试统一性认知不到位。在采集和存储原状土时,因取样条件﹑技术等不满足规范要求及操作规程,将造成试验数据离散性大﹑不符合统计规律,严重影响后续基础施工。为了规避上述问题,应合理存储获取样本,做好实验分析工作,以免改变样品的内部性质。在存储原状土时,使用特制器具,保证最终测试前无影响因素。在取样操作时,使用薄壁取土器采集软土,当土质坚硬时,则使用双动二重管取土器选择样本。

3.5 电法勘测技术的应用

电法探测技术,联合地壳不同岩石﹑矿体的电磁学性质﹑电化学特性差异,由技术人员基于时间特性﹑空间分布规律,观测天然电场﹑人工电场﹑电化学场﹑电磁场,找寻不同类型的有用矿床,注重检查地质构造,处理好地质问题。电法勘测技术,涉及到直流电场﹑交变电磁场问题。针对前者,注重研究直流电法;针对后者,注重研究建立﹑分布与传播电磁场问题,并且提出科学的处理对策。值得重视的是,在勘探岩土工程地质时,电法勘探仪器的发电机装置,必须配置漏电保护器,且电路﹑设备外壳的绝缘电阻,应当高于5MΩ/500V以上。其中,负责电法勘探的地质人员,要掌握安全用电知识。

3.6 静荷载触探实验的应用

岩土工程施工期间,由于工程施工施加荷载等问题影响,会加剧岩土层的荷载压力,荷载压力和岩土层承载力形成“对抗”现象。当建筑压力低于岩土层承载力,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性高,反之则存在安全隐患。在岩土工程勘察中,静荷载触探试验的重要性显著,通过重型﹑超重型触探设备,实行连续式贯入试验测试[10]。实验人员要检查岩土层变形现状﹑碎石类土层现状,合理判断碎石土均匀性﹑密实度,为后期工程工艺设计﹑建筑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3.7 水文信息勘察的应用

岩土工程勘察中,为了加强作业质量,需要全面落实水文信息勘察。在勘察作业中,水文信息勘察要考虑地下水开采情况。在测量地下水位时,应当选择钻孔作业完成24h后开展,并在地下水位稳定状态下测量。在具体作业中,应结合钻孔标高,科学测量地下水位。在地下水位数据换算中,测试数据的误差范围为2cm。

4 提升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地质技术应用效果的措施

4.1 注重勘察作业前期规划

在岩土工程勘察作业中,勘察项目不完善问题会引发多种不良影响。在实际施工中,为了提升岩土工程的勘察质量,需要做好勘察作业的前期规划,提出科学的改善措施。在具体规划工作中,要求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企业建立联合小组,针对工程项目建设需求﹑水文地质信息,编制岩土工程的勘察作业科目,保证勘察作业的完善性,提升勘察数据应用的合理性。

4.2 落实新型勘察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加快。在岩土工程勘察作业中,数据偏差问题比较多,勘察人员利用自动化数据记录方式,科学记录和分析勘察数据。在分析过程中,合理应用新型勘察技术,结合全球定位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收集和记录表层勘察数据。在记录和分析深层勘察数据时,联合超声波技术﹑雷达技术,有效开展岩土工程勘察作业。做好上述工作,才可以确保勘察数据记录的合格率,自动记录勘察数据,减少人工记录所致数据误差。

4.3 注重勘察人员资质审核

岩土工程勘察中,必须重视勘察人员的资质问题。业主单位﹑勘察单位,都要落实勘察人员的资质审核工作。在审核勘察人员资质时,业主单位采用对外招标限制方式,可以确保勘察人员的专业性[11]。勘察单位在提升勘察人员技能水平时,深入分析市场发展情况,勘察企业采用对外招聘方式,加强人员的技能素质培训,确保人员勘察操作的专业性,避免延误工程周期。全面维护工程施工质量的合格率,促进勘察作业的平稳发展。

4.4 注重勘察作业现场监管

分析岩土工程勘察作业现状,加大勘察现场的监督管理力度,有助于提升勘察作业质量,完善勘察作业流程与细节。加大勘察作业现场的监管力度,业主方邀请第三方机构负责监管工作,重点监管勘察作业的全过程,纠正和优化勘察作业的问题。在落实勘察作业监管时,注重复核特殊勘察点位,分析膨胀土﹑粉土﹑地基的勘察数据,维护勘察作业质量的合格率。

4.5 更换优化设备

在岩土工程勘察作业中,基础地质技术的设备老化,要及时开展更新升级与检修维护工作。优化和更新相关设备,可以深度优化岩地质勘察设备。在具体工作中,部分设备的老化现象严重,无法通过检修操作复原,技术人员应当淘汰陈旧设备,采购先进设备仪器,确保基础地质勘察的质量,降低试验设备对勘察结果的影响。

4.6 完善数据整理与核对

基础地基勘察技术的数据分析﹑数据处理都很重要,岩土工程试验测试中,涉及到土体颗粒﹑含水率﹑天然密度等因素,通过上述指标反映出土壤的理化性质,帮助相关人员判断土壤性质,以满足标准规定。在归纳和管理各类信息数据时,确保工作人员调取数据的精确度与快速性。在数据管理中,将数据划分为正常型﹑异常型。正常型数据,在峰值范围内的波动小,可以反映出土体性质。

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勘察人员还应当注重土体结构﹑基础形式的差异。在地质调查中,工作人员应探明地质分层。当地区岩土体条件较复杂时,要扩大调查范围。尤其是地质条件复杂地区,勘察人员调查地质情况时,保证查明调查范围内岩土体特性。当工作人员确定调查点位时,应当优化调整点位信息,以获得准确信息,为后续勘察工作奠定基础。同时,在地基调查工作中,工作人员应确保结果准确性,降低恶劣地质的影响。

4.7 完善地质勘察制度与流程

针对勘察工作的目标与评价,应当建立统一规程,以提升地质分析效率。认真对待评价关系,才可以确保地质研究的成效,维护岩土工程建设质量。因此,勘察单位应当制定完整的地质勘察制度,同时细化勘察作业流程与步骤,从而为勘察人员提供制度依据,收集详细的地质数据,维护地质分析的高质量。

5 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相应提升了岩土工程的勘察技术。由于岩土工程具备基础性特征,且涉及对象多﹑范围广,内容复杂度高。因此在开展岩土工程勘察时,勘察人员应当掌握基础地质资料与文件,明确相关规范与规程,以确保工程勘察作业的顺利性,从根本上促进岩土工程勘察的发展。

猜你喜欢

岩土作业人员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作业
复杂岩土工程技术管理实践与思考
《岩土力学》2014年第9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
《岩土力学》2014年第7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
《岩土力学》2014年第6期被EI收录论文(43篇,收录率100%)
急救人员已身心俱疲
第十一部分 会计组织机构和人员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