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脏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规范性应用分析*

2022-03-12夏东升张国报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头孢菌素围术预防性

夏东升,张国报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河南 郑州 450046)

抗菌药物是医院常用药物,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抗菌药物的种类越来越多,但也存在抗菌药物滥用现象,导致出现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增加疾病的治疗难度[1]。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不仅不利于患者病情的好转,而且更容易培养多重耐药菌株,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2]。心外科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标准较为明确,可以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或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等进行,是相对可控的一种管理工作。本研究结合2019 年5 月—2021 年5 月在该院心外科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的300 例患者采用合理预防用药管理,分析用药管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5 月—2021 年5 月在该院心外科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的30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66 例、女134 例;年龄19~83 岁,平均年龄(55.26±1.23)岁;手术时长2~9 h,平均时长(4.23±0.52)h;住院天数6~21 d,平均住院天数(9.13±2.11)d。纳入标准:①符合抗菌药物使用标准[3];②能配合完成该研究;③年龄14~90 岁。排除标准:①不配合该次研究或者中途退出的患者;②存在精神障碍患者;③使用过影响该研究的药物;④肝肾功能障碍者。该研究已经该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抗菌药物使用信息,内容包括住院号、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诊断、手术日期、抗菌药物名称、剂型、规格、用法用量、用药起止时间、是否感染、有无病原学检查等,分析术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种类、手术时间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术后应用抗菌药物种类,抗菌药物联用情况。

1.3 合理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评价

合理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评价项目包括术前给药时间、术中追加、术后用药Ⅰ类切口、联合用药、药物选择、用法用量、特殊情况延长时间、发生不良反应,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合理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评价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种类分析

术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品种类包括第2 代头孢菌素、第1 代头孢菌素、第3 代头孢菌素、糖肽类、喹诺酮类,其中头孢呋辛钠为主要术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详细情况见表2。

表2 术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分析(n,%)

2.2 手术时间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最短时间为2 d,最长时间为8 d,平均时间(3.01±0.48)d。手术持续时间<3 h 患者共56 例、>3 h 患者共244 例,详细情况见表3。

表3 手术时间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n,%)

2.3 术后应用抗菌药物种类分析

术后应用抗菌药品种类包括头孢菌素、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糖肽类,其中最常使用的为第3 代头孢菌素、第2 代头孢菌素、糖肽类以及碳青霉烯类抗菌素,详细情况见表4。

表4 术后应用抗菌药物情况分析(n,%)

2.4 抗菌药物联用情况分析

术后抗菌药物联用病例共157 例,其中依据病原学以及药敏试验82 例。最常见的联合用药是头孢哌酮钠舒巴坦+万古霉素,详细情况见表5。

表5 抗菌药物联用情况分析(n)

3 讨论

3.1 抗菌药物及目前研究现状

抗菌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以及各类化学合成药物,其通过对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进行培养获得某些产物,或者运用化学半合成法、化学全合成法制造相同或类似的物质。在一定浓度下,抗菌药物可以抑制和杀灭病原体[4]。心外科手术属清洁手术,心脏为人体重要脏器,术后感染可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增加病死率,而术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可明显降低术后感染率,术后预防性给予抗菌药物已无法有效抑制或杀死已侵入组织并已繁殖的细菌,达不到预防用药的目的[5]。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同时也影响着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声誉;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关键[6];同时,为减少滥用抗菌药物导致的对人体的毒副作用及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避免或减少多重耐药菌尤其是超级细菌感染,保护目前抗菌药物的治疗作用,加强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7]。因此,构建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措施对提高患者用药安全十分重要[8]。

3.2 心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预防用药管理结果分析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规定预防给药时间应在术前30 min~2 h 内或麻醉开始时;手术持续时间>3 h 或失血量>1 500 ml 时,应对抗菌药物进行追加[9]。本研究中初次预防用药时间术前<30 min 为105 例,术前30 min~2 h 195例,在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的药物浓度不能杀灭入侵切口的细菌,从而无法实现预防给药的效果。当手术时间>3 h 时,为了保障药物的血药浓度,此时应该追加抗菌药物[10],但是本研究中108 例患者并未追加抗菌药物,因此本研究中给药时间不恰当。从药品品种选择方面,本研究中我院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以第2 代头孢菌素、第1 代头孢菌素为主,另外喹诺酮类、第3 代头孢茵素及糖肽类也可作为术前预防用药。但喹诺酮类药物一般不提倡作为预防性用药,但其在我国临床应用普遍,用量大,耐药率高。心外科手术切口部位感染主要是由革兰阳性(G+)球菌引起的,第3 代头孢菌素是对革兰阴性(G-)杆菌作用强的广谱抗生素,对G+球菌的作用比第1、2代头孢菌素作用弱,且第1 代头孢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最强[1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指出,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时间不超过24 h,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至48 h。本研究中用药持续时间2~7 d 56 例,>7 d 46 例,表明预防用药持续时间过长,而长时间使用抗菌药物容易导致菌群失调、二重感染、产生耐药性等,而且用药时间延长也不能使感染发生率有效降低,还可能会出现医院感染的情况[12]。此外,治疗时抗菌药物品种的选择,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而定,应在经验性用药前留取标本,尽早明确病原菌与药敏结果,有针对性地应用抗菌药物,而不是应用抗菌药物无效后才送检标本,否则检验结果会受到影响,不能真实反映病原菌的情况,耽误治疗。经过调查发现,我院165 例(55.00%)患者存在更换药物的情况,但是本研究中进行病原菌检查与药敏试验只有27.33%,盲目更换用药品种易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3.3 结论和不足

心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存在药品种类选择不适宜、给药时间不适当、用药时间较长、病原学检查不充分等问题。本研究不足为未对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研究,在今后中会加大此方面的研究,为心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头孢菌素围术预防性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预防性树脂充填术治疗窝沟浅龋的疗效观察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中耳炎乳突根治术的围术期有效护理干预模式分析
PRECIXION X-RAY 225生物学辐照仪常见故障维修方法与预防性维护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围术期病人中的应用观察
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合使用所致的不良反应的临床影响分析
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在现代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应用
2021 年下半年专题预告
头孢菌素,代数越高不一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