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灵清泉天上来

2022-03-12北海

西部散文选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藏区阿里西藏

北海

某一天,忽然在“西部散文学会会员微信群”中看到刘志成老师发送的信息,大意是高宝军先生新作《半亩闲田》即将出版,欢迎文友撰写评论。

这条信息一下子激发了我的阅读兴趣,刘主编亲自推荐的作品,到底能好在哪儿?于是乎,我有意无意地打开作品阅读起来。孰料一经阅读,竟然一发而不可收拾,乃至于数日摘不下眼镜,内心里始终念念不忘一睹为快。

西藏阿里地区,我至今尚未去过,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对西藏与阿里那份发自内心的虔诚和神往。

有人说,如果人间有一个地方可以称之为天堂,那一定是西藏。虽然古语早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说,但是与西藏的神秘空灵与厚重沧桑相比,苏杭可能就要逊色许多了。

阅读高先生的优美散文,猶如手捧一泓甘洌的清泉。那份清纯,那份空灵,既甜美,又惬意。如观空谷幽兰,如闻芝兰清香,给人带来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愉悦。

高先生在《半亩闲田》中共分六辑收录了70篇散文。可以说,每一辑都是不可多得的珍品,每一篇都是通灵禅意的诗歌。在高先生娴熟而饱含真情的笔下,西藏是鲜活的,也是立体的;那一篇篇散文,犹如一串串精心编织的珠串,更像一泓汩汩流淌的清泉,沁人心脾,回味悠长。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在作者笔下,西藏是灵动的,阿里是神奇的。西藏地区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还有藏区的牧民,甚至于藏区的动植物都是极具灵性气息的。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辅之比喻、拟人、排比等大量文学艺术手法,夸张而形象地描述了神秘的西藏,美丽的阿里,还有故乡陕北的如烟往事。

“那是一种比白还白的白,白得无法比喻,白得难以形容,白得让人发痴、发呆、发困,多看几眼就觉得眼皮子沉重。”这是作者在《阿里看云》中的点睛之笔。

我没有去过西藏,更不知道藏区牧民是怎样过“林卡”这个节日的?但是在作者用心用情写就的《过林卡》中,我分明感受到了他那份发自内心的澎湃激情,那份对藏区牧民难以割舍的深情厚谊,那份乐在其中的怡然自得。文字是优美的,旋律是高昂的,藏民的心更是火热的,林卡节日的欢欣震撼山岳,响彻云霄,就像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的一张张优美画卷。不,这情景,更像身临其境般慷慨激昂,牧区的天醉了,牧民四溢灼热的情醉了。我一边阅读着文章,一边情不自禁地陶醉地摇头晃脑,那一颗心早已飞到了藏区林卡的热闹场景中。

作者对情对景对人对事的描写生动而细腻,倘使你用心吟咏感悟的话,我想一定会融入其中并随之热血沸腾的。看吧,他(她)们无所顾忌全身心投入,用心点燃激情岁月,用情渲染白昼黑夜。玩啊、跳啊、唱啊、舞啊,忘情一般嗨起来!把独特的民族文化诠释得淋漓尽致,把牧区的林卡装扮成了销魂酣畅的壮丽图画。你看吧,牧民过林卡的场景多么绚丽多彩、浪漫迷人……

“一张几百人的大圈子,一下子连接了起来,旋转了起来。花花绿绿的衣衫,旋风一般,看得人眼花缭乱;发音不同的歌声,响彻云霄,不断向四野扩散;急促有序的脚步,宛如骤雨,凝聚成欢快的鼓点;黝黑粗糙的面孔,花儿般绽开,灿烂得像一朵朵盛开的牡丹。”

华夏文明绵延不绝上下五千年,疆域幅员辽阔,自然风光秀丽,物产美丽丰饶。祖国的壮丽河山与人文景观灿若繁星,数不胜数。如果单就神秘和通灵而言,西藏无疑是极具历史文化底蕴的一方胜地。

无论是西藏的,阿里的,还是噶尔的……

那一山一水,那乡愁乡音,那一片片祥云,那一阵阵和风,那一场场喜雨,那带着仙风蕴含禅意的白皑皑雪山,那透着灵气哺育万物的清粼粼河水,伴随着作者精致细腻的笔触活灵活现地展现在眼前。自然界的风雨阴晴、春夏秋冬,万般景物的美轮美奂,都幻化成一首首清新灵动的诗篇。她是晶莹剔透的,洁净得不带有一丝丝尘埃;她是空灵圣洁的,通透中蕴含着浩瀚无边的哲理,她是唯美诱人的,美颜照人不可方物般历久弥新。

《雨中阿里》的描绘是富有诗情画意的,更是作者感悟品味自然的真情流露,用心享受那份甘之若饴的静谧与幽闲。“把我的烦恼摇进雨中,把我的浮躁摇入河内,把一种清净和安逸摇入我的心里。我的一颗心化成了雨水,融入这浩瀚的江中。我低头看水,河水深邃而宁静,水面上荡出千万重波纹。”

“沐着茫茫的黑,我一步步走向城区。我看到,安静的黑被喧嚣撵走,纯净的黑被烟尘污染,自由的黑被浮躁侵占,真实的黑被虚假遮掩。那舒适的黑、惬意的黑、温馨的黑,正被朗玛厅的哄闹、街道上的人潮、公路上的车流,追赶着向野外拼命奔逃。”《加木的夜》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的揭示,抒发了对云白山青的眷恋,对留住绿水青山的美好向往,流露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阅读到这儿,让人自然而然地引发出共鸣,甚至要击节赞叹了。

在作者笔下,生活处处是美好的,诗意的。《仰望阿里的星空》可谓神来之笔,堪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当王摩诘的落日消失在长河之中,孟浩然野旷上的天比毛刺还低时,一轮如水似镜的圆月便‘嘭’一声从李太白的诗页里跳出来,落在了远处的雪山上,藏西高原的白天和黑夜便完成了它一天的交接。”

“湖水清得彻底,清得透亮,清得能清楚地看到水草的根根须须,能细致地分清往来游鱼的团团伙伙,能清晰地看清自己的眉眉眼眼。你咧嘴笑,它也跟着笑,你皱眉恼,它也陪着你恼。”这是《得闲偶记》中的一篇,仔细读来,让人顿生慵懒舒适和惬意之感。在感念之余,仿佛又衍生出许多感慨与感悟。偶遇《清晨班公湖》,不仅被作者的妙笔生花写迷写醉了,我看着看着也不由自主地沉醉了。

“吃饭时,我经常看到她手抖得拿不稳筷子,一块菜几次夹不到碗里,一口饭几次喂不到嘴边,我们吃完好一阵了,她还端着一碗饭在盘子前颤抖。”《等在大门口的奶奶》描述的是人世间的真情实感,作者通过对一些生活细节和琐事回忆,把一个慈祥和蔼而极具亲和力的老奶奶形象跃然纸上,仿佛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奶奶的离去,让人心痛,让人潸然泪下,抒发了作者对亲人深深的怀念之情。“她依旧踮着小脚,拄着弯头拐杖,笑笑地向我走来。和奶奶一块逝去的,是我的一颗童心。”

陕北到底有多美?即使你没有到过陕北,也能从作者笔下的《四季陕北》中领略陕北的自然风光。“翻过一座座山,走过一道道河,顺着那漫卷的白云、沁人的清风往前走,一声声甜格生生、脆格灵灵的信天游,就会把你带进这黄天厚土的大陕北。”

在作者富有生活底蕴的笔下,一切景物都显得那么自然美好和灵动,一切实物都让人充满想象的空间。你若能仔细咂摸的话,也许还能从中领略出一丝丝甘甜,甚至能感受到福至心灵一般的顿悟,油然而生一种“原来生活如此美好”的慨叹了。

“突然间,一道红光在眼前一闪,‘咔嚓’一声,一个炸雷砸向了车顶。这闪电,如同谁把一棵金树连根拔起,耀得整个山谷都金光一片。那雷声,炸得地在抖动,树在摇晃,我的一颗心已高旋在嗓子眼上。”这是作者在《墨脱遇雨》中描写的场景。我们现在读来,仍然如同身临其境一般,足以看出作者遣词造句功力不凡。风雨雷电乃是大自然中的尋常景象,可在作者笔下却是异常鲜活,而又动感十足的。此情此景,声势逼人,势如奔马,震撼人心,让人一边阅读一边把心揪得紧紧地,都为作者捏着一把汗呢!也可以说感同身受了。

“有些人不必等,有些事不须争,阅尽红尘再回首,才知道这些身外之物,原本就没有多少用。”这是作者在《庸人闲愁》中的调侃,看似是调侃之语,其中却大有深意,发人深醒,令人掩卷沉思,抑或从中悟到些许做官做事与为人处也的真谛。也正如作者描述的一样,健康才是人生中第一位的头等大事。如果把健康比作“1”,其他的身外之物,都是点缀在它后面的“0”。离开了健康,权力、金钱、美色、名誉,或者妻子、老人、孩子等等,一切都无从谈起。“其实啊,健康才是本,平安便是福,关键是你慧根不深没悟透。身在福中不知福,这山看见那山高,根本就没必要。自己生闲气,别人也见笑,这对你身体,不会有一点好。”

我向来是喜欢在书中寻找乐趣的。我喜欢书,更爱藏书,尤其爱读书。年近知命,读过的书虽不敢称汗牛充栋,却实在是无法计数。

对于散文大家,我向来是崇拜加膜拜的,其中亦有年龄原因的怀旧吧,我想那是一定的。这可能与目前的潮流和碎片化阅读方式格格不入,抑或是非主流吧。

过去读过的乃至多年来念念不忘的散文篇目,想来大致有那么几篇。比如朱自清的《背影》,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茅盾的《白杨礼赞》……对于近代人的散文,则很少再用工夫细读。一方面人在职场,工作繁重,没工夫阅读大部头的作品;另一方面真正可读性强的散文委实不多,哪些可以称之为大家,并与鲁迅、朱自清等前辈大咖比肩的作家更是凤毛麟角一般难以寻觅。

但对我而言,阅读高宝军先生的散文集却是一个例外,我几乎是一字不落从头到尾读完的,掩卷之余尚觉意犹未尽,想来应该是比较成功的一部散文集吧。当然了,这种观点也仅仅代表我个人,被读者称之为或好或坏的作品,都与读者本人的眼界境界格局学识有很大关系。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我认为这是近年来一部少有的内在质量与文化底蕴俱佳的散文集了。对比之下,倒是与吴官正先生的《闲来笔潭》有些近似了。

通篇阅读《半亩闲田》,我读出了高先生的幽闲,读懂了他对藏区对牧民那份火一般的炽热情怀和水一般的深情厚谊。从涓涓细流的通灵清泉中,我看到了一个有故事有内涵,有责任有担当,胸怀为民情怀的新时代郡县官员新形象。

古语云,郡县治,天下安。亦有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之说。从高先生的作品中,我看到了他由陕北农村的匠人进入公职,进而打拼成长为主政一方的郡县大员,可以说具有传奇般的为政经历。正如高先生在后记中描写的“如果说‘全是一种完美,那么‘半’就是一种境界。书名定为《半亩闲田》。人生几十年,酸甜苦辣咸,什么滋味大概都得尝尝。在每个人的‘百味人生’中,都有走不完的路,都有过不去的坎。对我而言,走不完了就停下来歇一歇,过不去了就掉转头看一看。”

人的一生,虽然不能囤于命运定数,但是为人处世全靠心态。天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心态好,从事什么工作,取得什么成就,都是阳光的,满足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从高先生的笔下,我看到全是满满的正能量,全是昂扬向上热爱生活的精神风貌,全是用心用情用力做事不计得失名利的泰然与洒脱。

人在做,天在看。既然用功用力了,成功就离着我们不远了。“顺其自然听天命,脚踏实地干事情,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得陇望蜀的事情咱不干。基于此认识,我不愿意往高攀,也不愿意向低看,不是咱的不强求,何必烦恼自添堵……我的这个顺其自然,并不是坐在墙根无限等,也不是随着时间慢慢混,而是尽完人事听天命。”这是作者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积极奋进的阳光心态,更是他用心干事勇于担当务实清廉的崇高境界。

抛开作者的“官衔”地位不论,单从高先生的作品就可以看出,他已经堪称事业与创作“双丰收”了。

“九次换岗位,三度有提升。不爱花架子,专当‘急先锋”高先生第一时间报名援藏,八年时间里,他的足迹,踏遍了普兰、多油村、巴嘎乡、斜尔瓦村、噶尔县的村庄牧区和牧民家中,他的爱,洒满了西藏阿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西藏的蓝天白云和青山绿水里,有他带领干群为之付出为之奋斗的光辉印迹。从世界屋脊试栽树,生命禁区架大棚,维护稳定创“刘零”;从登门入户的促膝长谈,亲如家人的煮茶烧饭,力克困难的并肩作战,看得出作者把深沉的爱深深植根于心中,播撒于藏区这片魂牵梦绕的热土。功不唐捐,玉汝于成。艰辛付出终于换来了丰厚回报,捧回沉甸甸的四个全国全区的荣誉……这一桩桩,一件件,一枝一叶总关情,都会在《想离难舍阿里情》中找到答案。

高先生不仅是干事创业的‘急先锋,更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平凡人。无论《庸人闲愁》,还是《童梦琐忆》,抑或《院门孤独》,更兼《笛声悠扬》,无一处不充满生活情趣,更体现了作者悲天悯人、同情弱者、珍惜爱护动植物的朴实感情。作者用亦庄亦谐的诙谐语言,为我们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想起前庄毛鬼神》《狗剩领着偷小瓜》《老麻地台常闹鬼》《地老鼠刘二》等令人捧腹的老年间农村趣事。虽然年代久远,但在我们农村人看来,故事的代入感与画面感极强,仿佛发生在身边的故事。

《村庄没有记住我》《睡梦中的村里人》等篇目,作者以梦境与现实的脉络交织描绘了童年的美好记忆,真情道出了“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那种无意中产生的隔阂与距离感,令人顿生许多唏嘘与嗟叹。

岁月的脚步太沉重,太匆匆,载不动太多乡愁。无数美好的记忆,无数美好而隽永的人和事,终将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我们或者后代,只能从文学作品中寻找往日的只鳞片爪,感悟那年那月那村庄那乡亲的故事了。

《半亩闲田》,半日闲谈。虽然在下用心品读,怎奈文笔拙劣,难免词不达意,或者挂一漏万,聊作对高先生大作之评论,又或徒博文友一笑耳,或可引以自慰。期待高先生大作付梓之日,倘有机缘得到赠书,再细细加以拜读,来一次身心交融的感悟吧。

猜你喜欢

藏区阿里西藏
云上阿里
天上的西藏
疼痛后才计数
神奇瑰丽的西藏
Catalan数及几种应用实例
拳王阿里因何被人铭记
徒步搭车到西藏 真正的说走就走!!!
甘孜藏族自治州派出所遭冲击 警察开枪自卫
冲击派出所扰乱藏区不得人心
本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