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写春联,收复失地

2022-03-12郑也夫

检察风云 2022年3期
关键词:郁垒桃符对子

郑也夫

在人类修辞的殿堂里,中国文言中的对仗堪称独步。其美学支点是人们喜欢对称。人类共享对称则是因为我们是身体对称的哺乳动物。生物学家的研究揭示,身体对称性越高越能吸引异性。其他民族没有文字对仗,只是因为其文字没有赋予他们这种可能性,而汉字有对仗的空间。老子《道德经》中已见对仗端倪。魏晋的骈文将之演化成一种文体。诗歌是文字极品。对仗的潜力在唐代律诗的颔联、颈联中被二度开发。“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没有这些对仗极品,恐难有老杜诗圣的地位。以后经科举八股文,对仗成为文人的看家本领。最后凭借春联,对仗完成了它向全社会的普及。

春联起于五代。周代开始了门旁悬挂驱鬼桃符的习俗。桃木制作的桃符,长六寸宽三寸,上书“神荼”“郁垒”。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末代国王孟昶令人将“神荼”“郁垒”改成更长的联语“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他绝想不到此举开创了一个时空浩大的习俗:春联。自宋代始,桃符渐渐改为纸张,遂有了“春联”的称谓。清代,对子在文人中,春联在社会上,双双进入全盛期。

1932年清华大学请陈寅恪为考生的国文试卷出题。寅恪爷的一道题是对对子,上联“孙行者”。其苦心孤诣令后人长久思考。陈寅恪无疑不是白话文的反对者,他希望使用白话文的学子也能守住祖宗的手艺,且以为对子是检验国文的便捷方法。对子和春联当然还要形诸笔墨。故祖宗的两大文化遗产有待今人继承:对仗修辞和书法艺术。刚巧二者合一在春联上面。

时下中国的书法热似有来临之势。书法爱好者的数量,网上有说一千万的,有说三千万的。笔者在《中国书法的活水源头》中说:“古人有造就美的天赋,却从来都是在实际活动中造就美,换言之,在古人那里美从来都不脱离实际生活。隶书产生于刀笔吏烦琐的笔耕中,其精致化又是东汉墓碑书写所催生。我们现今发现的古人优秀书法,大多是服务于某项实务的书写,单纯为了显摆书法的较少。反观今人的书法,美与实务严重割裂。毛笔字已经不再服务于信息传递是不争的事实,但书法还不至于脱离一切实务。”

走不进现实生活的书法是没有生命的。导入公共空间是激活它的手段。一个极佳的路径是写春联。手写春联的开展,一方面将考验和提升中国书法家的文化修养,另一方面也将倒逼文字高手们出场。最好的春联是量身定制的,且好的春联要文白交融,适度用典。撰文人与书写者,是二者出场和联手的时候了。打不赢这场收复失地之战,就不能证明你们——中国书法家们的真实存在,遑论国粹的光大复兴。

(來源:澎湃新闻)

猜你喜欢

郁垒桃符对子
在上山的路上(外二首)
桃符的传说
桃符的传说
文化滋养文字 情境创生情趣
——《古对今》教学活动设计
对学学习在数学总复习中的作用
论门神在不同时期的演变
在春联里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