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里的官司

2022-03-12孟庆群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22年3期
关键词:张姓镇政府村支书

孟庆群

小麦黄梢的时候,我和另一位摄影记者带着县委宣传部的任务到淮河岸边的一个乡镇采访。

一辆公交大巴车把我们送到镇政府,接待我们的是镇里抓宣传的副书记。说明来意后,这位副书记便打电话,把他们镇搞得最好的一个村的村主任叫来接受采访。

这位村主任具体介绍了他们村是如何帮助困难户解决实际困难,走出困境的。

有措施、有方法、有行动、有生动事例,材料很鲜活。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我俩想到具体帮困户家中实地采访。

在并不宽敞的岗间乡村公路上,我们又走了十几里,来到了这个行政村驻地。

村主任领着我们到曾经帮助过的几家困难户家中。其中有一户张姓,老两口,七十多岁,女儿出嫁多年,单过。如今,年纪已大,张姓男人患胃癌,开刀已三年。但采访中,这位老者却隐瞒严重病情,只说是患胃病开刀,村主任也没说。家里几亩责任田由村里帮助收种,每年村里都给他们救济款、衣服、粮食什么的,又申报了五保户,除了治病花钱外,基本生活还是有保障的。那时,农村没有合作医疗、大病保险,看病的药费村里也想办法解决一些,日子还能过下去。总之,这个患病困难户,村里照顾得不错。

有了第一手材料,第二天,我便以《走出困境中的困難户——××镇真心帮助困难户纪实》为题,写了一篇小通讯,刊发在《驻马店日报》上。其实,这篇新闻报道只不过是一则再正常不过的工作通讯,目的是通过事例说明该镇纾困有真心、有方法、有实效,体现了党和政府关心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活问题的主题。但是,在当地却发生了一起意想不到的事故。

原来,文中举出的那位张姓老两口事例,患病的老张一个月后病情加重去世了。于是,老张的老伴拿着报纸说是把她老伴写死了,前几天一顿还能吃两碗饭,看到报纸报道后,不几天就死了,闹到镇政府要求赔偿。

镇政府领导把这个事反映到宣传部,我们都很震惊。怎么能有这种事呢?文中的老张,用的是一个虚构的化名。但世界上就有那么巧的事,恰恰这个虚构的化名歪打正着,就是老张的姓名,一字不差。这真是无巧不成书,天下奇案哪!

我本无恶意,却惹来一横祸。正面报道,没有半点伤害别人的意思,可老张的老伴就是拿着报纸不依不饶,去村里、去镇上、到部里去闹。我没经过事,心里非常沮丧懊恼。为了缓解此事,部里领导和我一起拿着礼物到张氏家里去解释,去赔情道歉,去安抚。但这个女村民就是放不下,非要报社赔偿她一笔钱,一口咬定把她的人写死了。

后来,我找到该村的党支部书记说明此事,因为当时采访时他到县里开会了,接受采访的是村主任。村支部书记向我介绍了这个女村民的情况。他说,这个女村民在村里惹不起,无理辩三分,谁也不跟她缠。她娘家在淮河南边,属信阳管,后来嫁到淮河北我们村。经他这么一说,我才知道这个女人不简单。他说,她就是想讹报社一笔钱,无理取闹,别理她。

知道她的底细后,我和部里的同事,第二次又带着礼物到她家里去解释,去赔情,去安抚,希望她能理解,顾全大局,不要把事闹大。谁知,这个女村民竟然偷偷地和我说:“如果你说是村支书跟你汇报我家老头子的事,这事我就不追究了。”我说:“为什么?”她说:“这事你不要管,只要你说是村支书说的,就行了。”我说:“采访时,人家村支书不在场啊,怎么能乱说呢?”她说:“你不这样说,我就是不放。”

到镇政府,我把这个情况反馈给接待的副书记,这位副书记说,别听她瞎说,这个村,村支书和村主任不和,村里分两派,她是要讨好村主任。

哦,我明白了,农村的矛盾复杂。如果,我说是村支书汇报的,那这个女村民就会揪住村支书不放,大作文章,打击村支书,闹得村里矛盾加剧,造成基层组织政权不稳,影响安定团结,这事坚决不能做。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县报记者,怎能做出这种有损于党的基层组织的事呢?这个女人真是太狠毒!

由于我再三拒绝,这个女人后来把报社起诉了。这起新闻官司,在当地闹得沸沸扬扬,人人都知道这个女人就是想讹报社一笔钱。在法院的调解下,考虑到她是个农村难缠困难户,报社还是适当地给予了她经济补偿,我个人也损失了一些。

同事们都说我冤枉。但我说,我守住了做人的基本道德和良心,坚守了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坚守的政治底线!

猜你喜欢

张姓镇政府村支书
村支书朋友圈里“带货” 村里“大久保”鲜桃售完
村支书
陈尚富诗歌欣赏
张姓的猜想
婉拒拾荒者“倾家荡产”式捐赠
四位村支书:“我们的‘两山’实践”
镇政府:拖欠赔偿失诚信
镇政府欠债要还2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