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水围

2022-03-12林丽华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22年3期
关键词:荔枝树围屋荔枝

林丽华

盛夏,蝉鸣、荔熟,菠萝蜜贴树干而长,青青的橄榄缀满枝头,笔者随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邹永祥来到博罗公庄吉水围古村进行考察采访。

地处公庄镇西南部的吉水围古村,是广东省博罗县最大的客家古民居,吉水围古村被三面河水拥抱着,已经有500 多年历史,可是风水先生眼中的风水宝地啊!

说起村名“吉水围”的由来,这里还有一段故事呢。村民告诉笔者,清朝时期,十三世祖朱儒珍曾居住在公庄镇近石村,靠砍柴为生。有一天,他去砍柴,累了,便靠在古松树下的石板上休息,不知不觉就睡着了。他梦见这石板下埋藏有三缸银两。梦醒时,他反复回想梦里的三缸銀两,不知是真是假,心里放不下,于是决定试一试。他用尽全力移开这块巨石,用锄头挖至深处,居然真的挖出三缸银两。他非常兴奋,有了银两,他决定选一块风水宝地建新家。最后,他选择三面环水,土地肥沃的南溪村。移居此地时又种下大片橘子,便取地名为“桔水围”,后因客家话“吉利”的“吉”与“桔”谐音,又取名“吉水围”。

根据《朱氏族谱》记载,吉水围村的始祖朱明宋时(约公元1130 年)登甲榜赐进士,诰授中宪大夫,曾任福建泉州府知府。朱明的第三子朱能是宋岁进士,特授广东广州府教授,他于南宋淳熙年间(公元1174—1189 年)迁入惠州,止于博罗之七女湖罔头邨。朱能的后裔第七世孙朱瑰是明朝岁贡生,特授广州增城县教谕。朱瑰约公元1439 年由罗溪迁入宝潭、井水龙,再迁公庄水口围。朱瑰生二子,即朱御华和朱御荣,朱御荣迁入公庄镇近石村定居,其后代有部分住在近石,有一部分迁回水口围定居。其子孙朱恒鋐、朱宇鋐等(约公元1670—1745 年)在水口围附近购买田地开基建业,经多年经营,形成了占地面积八百多亩、古围屋占地六十九亩的客家古民居,是博罗县最大的客家四合院建筑,较典型的是澳圭朱宗祠和育堂朱宗祠。

我们顺着蜿蜒的村道,走近古人的东门古围屋,目光被十六米高的三层门楼吸引。门框顶上刻有“东来紫气”四个大字,一副木刻对联:吉人蔼蔼,水色盈盈,横额:满堂吉庆。妙呀!吉水,吉庆满堂。“满堂吉庆”就是历代村民的愿望、村民的家风。祠堂内,灵位两侧的对联是:仰太祖遗风金马玉堂光沛国,承文公后裔诗书礼乐映东门,分别对应朱元璋和朱熹两位同姓古人,横额:金玉满堂。金马玉堂光沛国,诗书礼乐映东门,果真是金玉满堂啊!大门正面有两个镂空天窗,犹如两双眼睛看守围屋大门,威严而肃穆,让整个东门看起来似虎、狮,霸气十足。

育堂朱公祠每座院子的结构基本相同,呈四合院结构,每座房子分上五间和下五间,约有四十座,这个规模约在三百年前已形成。房子材料相同,大小巷没有两样,外村人进入村子,难于辨认方向,如走进迷宫。座与座之间有小间隔开,有小门相通,前后座有大巷隔开,大小巷均用鹅卵石铺成,每座房子的大门有双重门,一重是通风门,另一重是双扇门,门框和门槛都用麻石条砌成,门前都有两个石礅,供乘凉坐。村民说,这“迷宫”生面人进去是很难出来的,旧时村人娶媳妇,新娘三朝到河边挑水,找不到回村的路子,认不出哪间是夫家房,走错门是常有的事,这种状态直到新娘婚后一个多月才结束。古围屋四周有楼角,有前庭后院,还有书房、花园。现在村中仍保留着清朝时的练武石、石锁等古物。所有房子都是坐北朝南,就是在盛夏,待在村子里也会觉得凉快、舒畅。屋椽上的雕刻和绘画很精美,古建筑装饰美轮美奂,配有许多诗句,如“有名开富贵,无事小神仙”等等,充满自然和人文气息。

南门澳圭朱公祠大门上框也有一块木刻“鹿洞家风”四个朱红色大字的横匾,既彰显了朱氏一族历尽百年风霜的气势,也取自鹿温璞善良的性格,是祖先们对后人的鞭策。上门楼分三层,有灰色琉璃瓦,屋角飞檐斗拱,动物造型奇异。四周用高达八米、厚七十厘米的城墙围着;四角以高达十五米的角楼盘守。城中清一色墙木结构,檐梁绘制精美图案,为灰塑和木雕等,周边是数十栋布局整齐、相通互连、井然有序的屋场。中有天井、磨坊、石廊、仓储,屋与屋之间相连贯通,门楼城墙相连,楼阁相助,城墙、楼阁上有枪眼,用以防止外侵和保护私有财产。祠堂大门也有一副对联:紫阳世泽,沛国家声。横额也是:金玉满堂。南门两侧原有六块长方形条石块桅杆石,据说桅杆石属于石灰石质,有晕首和圭音,桅杆高六米以上,杆顶冠带锡制葫芦脊刹。据老者说,桅杆石是村中秀才、进士、文官武将等有一定名望之人所立,其功业告成,则在屋门前立桅杆以作标志。

公庄河把吉水围环形抱住,河水就在村旁款款流过,只剩一个出口。村主任告诉我们,这里是昔日繁华的码头。几百年前,公庄河的航运相当发达,吉水围的码头起码停靠着上百条船只,吉水围附近就是一个大集市。吉水围人就靠这一带做水运生意,买卖的是谷、木材、三鸟、屯米、火水、盐、布匹等。生意做起来后,便广置田产,其田产直达今天两公里外的大沥和坝子。

我们沿着河边来到一个很大的竹林,这里有两个完好的古码头。正所谓:竹林听鸟啭,古渡看船浮。时剥红荔子,往来幽径幽。公庄镇大沥村小组原有一座塔叫红花塔,建于清朝初年,有象征公庄文笔之意。据说,当年吉水围的南门刚好正对着红花塔,寓意为多出文臣武将。红花塔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被毁,后在当时的清朝县令李海鎏的协调下,红花塔于咸丰四年(公元1854 年)由吉水围人出资重建,“文革”时期被毁。近代以来,由于公路的兴起等原因,公庄河运逐渐消失,集市也迁往靠近公路的橘子圩。吉水围码头也逐渐失去当年的繁华风光。目前仅剩下规则排列的几块麻石,作为历史的印记。人们总在为追求新的环境、新的生活而陆续搬迁出古村,让昔日的繁华慢慢远去,只剩下残墙断壁,杂草齐腰。

我们来到东门前的河边,见一片约三十亩的荔枝园,古荔枝园盘根错节完全裸露在黑土地上,枝粗叶茂,需要两三个人才能环抱。老农告诉我们,这些荔枝树龄均在百年以上。其中二百年以上的古荔枝树有五十九棵,百年以上的有六百多棵,这百年荔枝树,见证了公庄河历史的兴衰,这些老荔枝树,它身上长满了青苔,黑溜溜的,像一个垂暮的老者在述说着历史的沧桑。

我问,这些荔枝树会结果吗?会呀,结的荔枝很甜。可惜今年是小年,没结果,去年结果很多呢。每到古荔枝园荔枝成熟时节,村民准备上树摘荔枝以前,都要为荔枝园举行开园摘果仪式,称“拜树神”。仪式是烧香祭拜。据当地老者说,如果不举行开园仪式,在摘荔枝时,便会从荔枝树上掉下来。这里还经常举行民俗活动,男女都爱唱山歌。所唱的歌,如嫁妹子歌,好听极了:“爸爸为你插头花,妈妈为你找个好婆家,嫁到婆家会当家。”“火埯炉,火埯耐(烤),过了火埯蓬蓬发……”

吉水围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镇领导黄委员介绍说,镇政府已经看到现代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在新编制的《广东省博罗县公庄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0—2025)中以总体规划的形式将保护开发吉水围古村落列为公庄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重点。鉴于吉水围村文化品位较高,定位为“以古村观光、主题休闲和特色游憩为主题,兼顾观光、娱乐、度假、购物、文化体验功能的乡村型文化休闲中心区”,主要对吉水围古村落环境进行整治,修缮围屋的主体建筑,修复道路。规划中将建设橘子广场、游人集散中心、民居古院、客家特色客房、橘子桥、亲水长廊、水运码头、文化广场、滨水休闲街、客家文化博物馆等。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由政府主导,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开发,建设美丽新农村,建设美丽吉水围,将吉水围深厚的文化传统承传下去。

吉水围还有许多看也看不完的风景,讲也讲不完的故事呢!

猜你喜欢

荔枝树围屋荔枝
大规格荔枝树移植养护技术及工程实践
日啖荔枝三百颗,会上火吗
两棵树
赣南围屋与闽中土堡的建筑比较研究
田元作品
ЛИЧИ: ЭКЗОТИЧЕСКИЙ ТРОПИЧЕСКИЙ ФРУКТ
千里采荔枝的鹤
荔枝熟了
围屋的月光
客家围屋的文化寻绎及其保护策略——以贺州莲塘江氏围屋为例